<h3> <b>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b></h3><h3> 己亥年八月十七日,蒙山旅游风景区邀育心孔子学堂来到蒙山之巅,复兴六艺之术,振兴国学文化。学堂的孩子们身着朱色国学服,心怀赤色文化梦,与蒙山旅游风景区的大学生们在小鲁亭处进行开笔礼。</h3><h3> 为此蒙山旅游风景区安排专车接送孩子们,在这蒙山和观音山之间不只是路途,更是互帮互助的见证。</h3> <h3> <b>登</b><b>东</b><b>山</b><b>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b><b>。</b>东山既是蒙山,可见蒙山与孔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无疑是沂蒙地区文化精神的象征。</h3><h3> 蒙山旅游风景区和育心孔子学堂这次牵手合作,如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识,为传播文化而不懈努力。</h3> <h3> 夏末温暖的阳光,清晨新鲜的空气,龟蒙顶习习的山风,小鲁亭蔚然而立在蒙山之巅。紫气东来之时,我们已理正冠服,静心准备着。</h3><h3> </h3> <h3> 盘龙松盎然伫立在山崖之间,翠绿的枝叶与红色的国学服相映衬,千年的古树与年少的孩子们相连。</h3><h3> 龟蒙顶上,禽鸟与游人相乐,黄发与垂髫相随,山峰与蓝天相伴,我们与文化相行。山野不知禽鸟之乐而乐,禽鸟不知人之乐而乐,人不知我们之乐而乐,我们因孔孟礼仪之乐而乐。</h3> <h3> 随着国歌奏起,孙秀文校长带领着孩子们与大学生们一起进行开笔礼。“让我们以一颗至诚,感恩,恭敬之心向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拜礼,一拜,兴,再拜…”在蒙山上,我们每天进行已成习惯的拜孔礼,使更多人知道孔孟文化。</h3><h3> 我们希望人们都知道东山位于我们深爱的沂蒙老区之上,让大家唤醒记忆深处的文化根基。所以我们在人们崇敬的蒙山上,举行开笔礼,重温六艺之术,击鼓明心中志,在誓言墙前写下自己的姓名。</h3> <h3> 广陵散响彻生死之间弹奏出文人们崇高的情操,高山流水似诉知音可遇不可求,平沙落雁其义在大雁之远志,阳关三叠后西出阳关无故人…</h3><h3> 一首古琴曲一个故事,我们用琴声诉说着我们的故事,一个关于少年们青云之志的故事。</h3> <h3> 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艺之术在儒家文化中是每个学生必学的知识,它是人们基础的技能,展示着一个君子的能力。</h3> <h3> 看孩子们在孔子石碑前恭敬地样子,传统文化洗涤心灵,让孩子们用这种人与人的恭敬对待所有人。</h3> <h3> 登蒙山,拜圣人,开学祈福。同学们写下千金字,为人生立下理想。在深如海,波浪连连的人生中,理想如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h3> <h3> 沂蒙山,</h3><h3> 一处太古宙岩浆熔铸的古陆核心,</h3><h3> 一轴亿万年地球续展的历史长卷,</h3><h3> 一阙数千年文化谱写的东夷神曲,</h3><h3> 一尊近代热血铭刻的沂蒙丰碑。</h3> <h3> 我们齐聚蒙山之巅,在开学之季,铭记我们的理想,立下我们志气比天高的誓言。</h3><h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每天都是新的,那我们应该变成新的自己,不断的追求时代的脚步,日日维新!</h3><h3> </h3> <h3> 我们生于炎黄,身上流淌着黄河之水,我们有着三皇五帝的传承,所以我们以龙凤为图腾。</h3><h3> 在五千年的文化中,中华民族勤奋劳动,热爱这片土地,所以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至今还存在的国家。</h3><h3> 平邑这片孕育我们的土地,也是舜帝诞生的地方,感谢圣人的光芒一直保佑着这座山城,这片土地,所以我们不会忘本,不会忘记祖先,不会失去我们的根。</h3><h3> </h3> <h3> 南蛮,北狄,西戎,东夷,这四处地方被人称蛮夷之地,我们的山东在古代便是东夷之地。在蒙山的博物馆中,孩子们了解了东夷族的祖先伏羲,更深入地学习自己的诞生之地。</h3> <h3> 之所以有这次快乐又有意义的旅行,要感谢蒙山旅游风景区的支持,感谢他们对国学的支持,希望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我们国学的力量日益强大。</h3> <h3>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能,能尽其性。</h3><h3> 这次蒙山旅游,我们无法发出像孔圣人一样登东山而小鲁的感慨,但我们可以让这份收获寄于心中,等我们生活失去信心时,我们可以因为它而找到生活的信仰,不被打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