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孟孝琚碑》

恒昌古籍碑帖王启亮

《汉孟孝琚碑》,清代拓,裱本,品相好,尺寸44*20.5厘米,20页。<br>汉《孟孝琚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据原碑的官刻、字体、文风来考查,以永寿2至3年立碑较为可信。<br>《孟孝琚碑》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孟孝琚,原名孟广宗,“十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改名孟。他先聘“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夭亡于武阳。其父的下属官员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从碑四周所刻的龙、虎、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br>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北方南圆”的陋说,而且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br>特别提示:此碑远在云南,发现也晚,故传拓不广,拓本传世较少。<br> <br> <br>孟孝琚是昭通的“南中大姓”,昭通在东汉时代称为朱提,孟姓是大姓之一。碑中载道,孟孝琚原名孟广,字广宗,后改名孟琁,字孝琚。“琁”“琚”的取名来自《诗经?卫风》中的《木瓜》一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古字“琼”“琁”相同,与“琚”俱为美玉。<br>此碑属滇碑中发现年代较晚的,但立碑时间却早,金石界之所以苦苦细究立碑年代,是因为它关系到滇碑发轫的时间上限。书法界历来认为云南碑刻属明清以后的为多,此前为少,汉碑绝无,清末人黄炳堃就说过“滇南无汉碑”,而《孟孝琚碑》的出土,成为一个有力的反驳。故云龙谓:“滇中石刻,两爨(《爨龙颜》、《爨宝子》)已为边方生色,更得此碑,距今殆千八百余年,又驾两爨而上之,足以征滇省文化输入之早。”<br>特别提示:大名品汉碑<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