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系统用药--止血药和抗凝血药

李开凯

、止血药<br>(一)概念<br>| 出血(Bleed)是指血液从血管内流出到血管外。出血分两种类型,一是外出血,即肉<br>眼可见的鲜血流出;另一种称为内出血,即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出血时,要及时止<br>血,出血不止对机体正常机能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失血过多,甚至会造成休克乃至死亡。<br>止血方法有两种:外科止血法,包括结扎、按压、止血钳等;药物止血法,应用止血药。<br>|止血药(Anastaltic Drugs)是指能促进血液凝固或影响小血管壁正常结构的收缩功<br>能.制止出血的药物。止直药是能治疗出血性疾病与创伤性出血的常用药物。止血药既<br>可通过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也可通过抑制纤维素溶解系统<br>而止血,后者亦成为抗纤溶药,包括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掌握它们的作用环节,寻找<br>更为有效的止血药,对平时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br>止血药有安络血、垂体后叶素、仙鹤草素,维生素 K、凝血质、止血敏、钙制剂.6-氨基<br>己酸、止血芳酸(氨甲米酸)、凝血酸(氨甲环酸)、硫酸鱼精蛋白、明胶海绵、淀粉海绵、三<br>氯化铁、肾上腺素,地榆、齿草,牛西西、三七、仙鹤草、紫珠草、艾叶、灶心土、白友、紫珠、<br>荆芥、防风(解表药)、荷叶《清热药)、鹿蹄草(祛风湿药)、降香《活血祛瘀药)、胡颓叶《化<br>痰止咳平喘药)阿胶、山茱萸(补虚药)、乌梅(收涩药)、马勃(清热药)、五倍子、赤石脂、禹<br>余粮、石榴皮、刺猬皮、乌贼骨《收涩药)、五灵脂(活血化瘀药)等。目前在动物上主要使<br>用的是氨甲环酸、硫酸鱼精蛋白、维生素K、吸收性明胶海绵、酚磺乙胺、肾上腺素色踪等<br>(杨雨辉等,2010)。<br>(二)血液的凝结过程<br>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机制,并由此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br>性。凝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首先是形成凝血酶原激活药即凝血活素,促<br>|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在凝血酶的催化下,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密集的纤维蛋白丝<br>网,网住血小板和血细跑,形成凝血块,<br>凝血过程是有许多成分(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主要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br>个步骤:<br>1.凝血活素的形成<br> 凝血开始到形成凝血酶之前为止,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2个系统组成(图18-1)。左<br>侧为内源性(血液的内在性)凝血机制,为血液的单独过程。血液与异物表面(血管壁的<br>胶原纤维等)接触时,所谓接触因子的第M因子和第I因子就被激活,当第W因子被激活<br>后,它再使无活性的第I因子活化。另一方面,血小板也在异物表面上黏着、凝集,并引<br>起血小板变性释放血小板第Ⅲ因子,紧接着血浆中第Ⅷ因子和钙离子与这些有活性的<br>第]因子和血小板第Ⅲ因子发生反应,把无活性的第X因子激活。第V因子再和血小板<br>—645<br>第Ⅲ因子作用于第X因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以上为内源性凝血的第一步、第<br>二步的机制,但第一步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关于第二步,有把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br>酶作为第二步的,不过也有把第X因子被激活以后的变化列为凝血的第二步的学说。图<br>的右侧为外源性(组织起源性)机制,是组织液进人血液的过程,组织液中的有效成分促<br>凝血酶原激酶和血浆中的第W因子作用,使第X因子激活:第V因子和钙离子再协同地<br>使活化的第X因子作用于凝血酶<br>内源性凝血 外深性凝血<br>接触异物 | |组织损伤释放<br>了-------激肽释放横<br>—_La.….---.<br>前缴肽释放险<br>IX—<br>Ⅱ—ll-...<br>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br>—aI<br>稳定的纤维蛋白多案体 Ca<br>图18-1凝血过程<br>2.凝血酶的形成<br>|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过程。凝血第一步中被激活的第X因子和第V因子以及<br>钙离子作用于凝血酶原使凝血酶原分子中的精氦酸-异亮氨酸的键发生断裂而形成凝<br>血酶。<br>3.纤维蛋白的形成<br>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凝块的过程。由于凝血酶的作用,纤<br>维蛋白原分子中a键与P键间的精氨酸-甘氨酸键被断裂.并释放纤维蛋白肽 A和B.生<br>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成为纤维蛋白多聚体,受凝血酶和钙离子的作用而<br>活化的第Ⅲ因子(转谷氨酰胺酶)再与钙离子共同地使纤维蛋白分子中的谷氨酰胺和赖<br>氨酸间产生横键,而形成强固的纤维蛋白块。此外,在凝血第三步中,血液发生凝固而形<br>成血饼。但随着时间的经过.由于血小板的血栓牧缩蛋白的作用.可引起血饼收缩(何月<br>光等,2011)。<br>(三)分类<br>1.全身性止血药<br>按作用机理又可分为三类:<br>(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有安络血、垂体后叶素、仙鹤草素。<br>|(2)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止血药有维生素 K、凝血质、止血敏、钙制剂等,<br>(3)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有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氨甲苯酸)、凝血酸(氨甲环<br>酸)等.<br>2.局部止血药<br>用于黏膜、皮肤的止血,如明胶海绵、淀粉海绵、三氯化铁(1??3??、肾上腺素。<br>3.中草药止血<br>地榆、芮草(抑制金葡菌)、牛西西、三七、仙鹤草、紫珠草(抑制金葡菌、溶血性链<br>球菌).<br><br> (四)常用药物<br>酚磺乙胺(Etamsylate)<br>【别名】止血敏.止血定,羟苯磺乙胺。<br>【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结品或结品性粉末;无臭,味苦;有引湿性,遇光易变质,4<br>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丙酮中微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br>【适应症】用于各种出血,如内脏出血、手术后出血等,宜可与其他止血药(如维生素<br>K)并用。<br>【药理作用】酚磺乙胺能增加血小板数量,并增强其聚集性和黏附力,促进血小板释<br>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力此外.尚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br>其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等作用。本品止血作用迅速,静脉滴注后2h作用达高峰,药效<br>可维持4~6 h。<br>【用法与用量】肌内、静脉注射,一次量,马、牛1.25~2.5g;羊、猪0.25~0.5g。<br>【剂量与剂型】酚磺乙胺注射液:①2mL:0.25g;②10mL:1.25g。<br>【不良反应】本品毒性低,可有恶心、呕吐、皮疹和暂时性低血压等,有的静脉注射后<br>发生过敏性体克。<br>【注意事项】<br>|(1)本品可与维生素K注射液混合使用<br>(2)不可与氨基乙酸注射液混合使用。<br>(3)预防外科手术出血,应在术前15~30 min用药。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br>【别名】传明酸、疑血酸、止血环酸。<br>【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丙酮、<br>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br>【作用与用途】临床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升高引起的出血,如产科出血,肝、<br>肺、脾等内脏手术后的出血。另外,手术前预防性用药可减少手术渗血。<br>—647<br>【药理作用】氨甲环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水能被<br>激活转变为具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解翻.从而抑制了纤维蛋白的溶解而促进伤口血液凝<br>固,产生止血效果。本品止血作用较强,对创伤性止血效果较显著。<br>【用法与用量】<br>|静脉注射,一次量,马、牛2~5 g;羊、猪0.25~0.75g;临用前每0.25~0.5g·加于<br>20??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滴注。<br>|【剂量与剂型】氨甲环酸注射液:①2mL:0.1 g:②2mL:0.2g:③5mL:0.25g:<br>④5 ml:0.5 g.<br>【不良反应】用药后可能发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喏睡等,但停药后即可消失.<br>【注意事项】<br>(1)肾功能不全及外科手术后有血尿的思畜慎用。<br>(2)应用本品要监护患者以降低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可能性。<br>(3)本品一般不单独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所致的继发性纤溶性出血,以防进<br>一步血栓形成,影响脏器功能.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故应在肝素化的基础上应用<br>本品。<br>(4)如与其他凝血因子(如因子K)等合用.应警惕血栓形成。应在凝血因子使用后<br>8h 再用本品较为妥善。 硫酸鱼精蛋白(Protamine Sulfate)<br>|【理化性质】本品系自适宜的鱼类新鲜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br>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水溶液对石蕊试纸显酸性反应,本品在水中略溶.在乙醇或乙隧中<br>不溶。<br>【作用与用途】主用于注射肝素过量而引起的出血。<br>【药理作用】抗肝素药,本品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可与强酸性的肝素结合形成复合物,<br>使其失去抗血凝能力。1mg的硫酸鱼精蛋白可额顽约100单位的肝素,但实际用量与肝<br>素给药后间隔时间长短有关,如注射肝素30min后,则所需鱼精蛋白量可减少1/2。<br>【用法与用量】<br>静脉注射,应与所用肝素相等(I mg 鱼精蛋白可中和100单位肝素钠)。<br>【剂量与剂型】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①5mlL.50mg;②10mlL:100mg。<br>【不良反应】高浓度快速注射可发生低血压、心搏缓慢、呼吸困难等症状。静脉滴注<br>过量可发生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产生抗凝血作用而致出血,应注意控制用量。<br>【注意事项】宜缓慢静脉滴注,连用不宜超过3天。 维生素K(Vitamime K)<br>【理化性质】本品为亚硫酸氢钠甲茶醒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白色结晶性粉末;无<br>臭或微有特臭:有引湿性;遇光易分解,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乙醚或苯中几乎不溶。<br>【作用与用途】<br>(1)用于家畜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br>(2)预防幼雏的维生素K 缺乏及治疗禽类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br>(3)防治因长期经口给予广谱抗菌药引起的继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br>(4)治疗胃肠炎、肝炎、阻塞性黄疸等导致的维生素 K 缺乏和低凝血酶原症,牛、猪摄<br>食含双香豆素的霉烂变质的草木楫,以及由于水杨酸钠中毒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br>(5)解救杀鼠药"敌鼠钠"中毒,宜用大剂量。<br>【药理作用】维生素 K 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因子ll)的必需物,还参与凝血因子W、<br>IK、Y的合成。维生素K在这些无活性前体物形成活性产物过程中起竣化作用。缺乏维<br>|生素K可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过程而引起出血倾向或出血。<br>天然维生素K,、维生素K。是脂溶性的,其吸收有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维生素K,<br>可水溶,其吸收不依赖于胆汁。经口给予可直接吸收,也可肌内注射。吸收后随β脂蛋<br>白转运,在肝内被利用。但需数日才能使凝血酶原恢复至正常水平。<br>【用法与用量】<br>肌内注射,一次量,马、牛100~300 mg:羊、猪30~50 mg;犬10~30mg;禽2~<br>4 mg。<br>|【剂量与剂型】维生素 K,注射液:①I mL:4 mg;②10mL:40 mg。<br>【不良反应】临产母畜大剂量应用,可使新生仔畜出现溶血、黄疸或胆红素血症。<br>【注意事项】<br>|(1)巴比妥类药物在肝脏能增加药物代谢酶的合成,促使维生素 K 代谢加速而迅速<br>失散.二者不宜合月<br>(2)维生素K,可损害肝脏,肝功能不良病畜应改用维生索K,。 吸收性明胶海绵(Absorbable Gelatin Sponge)<br>【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质轻、软而多孔的海绵状物,具吸水性;经较重的<br>揉搓,不致崩碎。本品在水中不溶<br>| 【作用与用途】用于创口渗血区止血.如外伤出血、手术止血、毛细血管渗血、鼻出<br>血等。<br>【药理作用】局部止血剂。吸胶海绵含无数小孔,敷于出血处.血液进入小孔中,血小<br> 板破坏,释出凝血因子而促进血液凝固,同时也具有机械压迫止血的作用。在体内经4~<br>6周可完全吸收,<br>【用法与用量】贴于出血处,再用干纱布压迫<br>【剂量与剂型】①6 cm×6 cm×1 cm:②8 cm×5cm×0.5 cm.<br>|【注意事项】<br>本品为灭菌制品,使用过程中要求无菌操作,包装打开后不宜再消毒,以免延长吸<br>收时间(王福传等,2008)。 肾上腺素色腺(Carbazochrome)<br>|【别名】安特诺新、肾上腺色素缩氮脲水杨酸钠、卡巴克络、安络血、卡络柳钠。<br>【理化性质】本品为橘红色结晶或结品性粉末:无臭,无味,本品在水、乙醇中极微溶<br>解,在氯仿和乙醚中不溶。<br>【作用与用途】曾用于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出血性疾患,如鼻出血,内脏出血、血尿,<br>视网膜出血、手术后出血及产后出血等,后因疗效可疑,因而目前少用。<br>【药理作用】本品为肾上腺素缩氨脲与水杨酸钠的复合物。具有增强毛细血管对损<br>—649<br>伤的抵抗力,促进断裂毛细血管端的回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液外渗等<br>|作用。<br>【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一次量.马、牛25~100 mg;羊、猪 10~20mg。<br>【剂量与剂型】肾上腺素色粽注射液:①1mL:5mg;②2mL:10mg。<br>|【不良反应】本品含水杨酸,长期反复应用可产生水杨酸反应,如呕吐、视力减退等。<br>【注意事项】<br>(1)禁与脑垂体后叶素、青霉素G、盐酸氯丙嗪混合注射。<br>(2)抗组胺药物能抑制本品作用.联合应用时.应间隔48h.<br>(3)木品不影响凝血过程,对大出血、动脉出血疗效差。 二、抗凝血药<br>|(一)概急<br>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 Drugs),又称抗凝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血液凝固、防止血<br>|栓形成和扩太的药物。<br>抗凝血药有:肝素、双香豆素、华法林、新抗凝、阿斯匹林、潘生丁、氯毗格雷、链激酶、<br>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去纤酶、抗栓酶、清栓酶、水蛭、丹参、当归、山楂、地龙、黄芪、双密达<br>莫、右旋糖酐、构卷酸钠等,目前在动物上使用的主要有:肝素、肝素钠、枸橡酸钠、草酸<br>纳、华法林。<br>(二)分类<br>抗凝血药一般分为四类:①体外抗凝血药,如构橡酸钠.用于体外血样检查的抗凝。<br>|②体内抗凝血药,主要影响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形成的药物,如肝素和香豆素类。③促进<br>纤维蛋白溶解药,对已形成的血栓有溶解作用,如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刑<br>等,主要用于急性血栓性疾病。④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双喀达莫、右旋糖酐等,<br>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br>|根据兽医临床应用特点,我们只讨论前两类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br>不同环节面发挥抗凝血作用.临诊常用于输血、血样保存、实验室血样检查、体外循环以<br>及防治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的疾病 (三)常用药物<br>肝素(Heparin)<br>【理化性质】最早发现于肝脏,故名肝素。肝素由D葡糖胺、L-艾杜糖醛酸、N-乙酰<br>|葡糖胺及葡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酯.分子质量5~30 kDa.其中硫酸根约占<br>10??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有引湿性,在水中易溶,其抗血栓和抗凝血活性与分<br>子质量大小有关。肝素具有强酸性,并高度带负电荷<br>【作用与用途】<br>(1)马和小动物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br>(2)各种急性血栓性疾病,如手术后血栓的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等。<br>(3)输血及检查血液时体外血液样品的抗凝。<br>(4)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凝血.<br>—650<br>【药理作用】肝素在体内外均有抗凝血作用.可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br>酶时间。现认为肝素钠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而发挥抗凝血作用,激活抗凝血酶Ⅲ是一种<br>血浆。:球蛋白,它作为肝素的的辅助因子.可与许多凝血因子结合,并抑制这些因子的活<br>性。因此抑制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①灭活凝血因子]a、Xla、Xa、X:、Ⅱ。和Wa;②络合<br>凝血醇原(la);③中和组织凝血活素(Ⅲ);肝素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后,可加速抗凝血<br>酶Ⅲ的抗凝血作用。<br>另外,肝素还有清除血脂和抗脂肪肝的作用。肝素钠经口给予无效,须注射给药。<br>静脉注射后均匀分布于白细胞和血浆,很快进人组织.并与血浆、组织蛋白结合。在肝脏<br>被代谢,经肾排除。其生物半衰期变异较大.并取决于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br>【用法与用量】<br>(1)肌内、静脉注射:每千克体重,马、牛、羊、猪100~130单位;犬150-250单位;猫<br>250~375单位。<br>(2)体外抗凝:每500mL血液用肝素钠100单位。<br>(3)实验室血样:每毫升血样加肝素10单位。<br>|(4)动物交叉循环:肌内注射,黄牛每千克体重300单位。<br>|【剂量与剂型】肝素注射液:①2mL:1 000单拉;②2mL:5000单位;③2mL:<br>12500单位,<br>【不良反应】易引起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各种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而<br>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肝素治疗中的一种严重并<br>发症。<br>【注意事项】<br>(1)本品刺激性强。肌内注射可致局部血肿,应酌量加2??酸普鲁卡因溶液。<br>(2)用量过多可致白发性出血,表现为全身黏膜出血和伤口出血等,如引起严重出血<br>可静脉注射硫酸鱼精蛋白进行对抗。通常1mg鱼精蛋白在体内中和100单位肝素钠。<br>(3)禁用于出血性素质和伴有血液凝固廷缓的各种疾病,慎用于肾功能不全动物,孕 <br>畜.产后、流产、外伤及手术后动物<br>(4)肝素化的血液不能用作同类凝集、补体和红细胞脆性试验。<br>(5)与碳酸氢钠、乳酸钠并用,可促进肝素抗凝作用。 枸橡酸钠(Sodium Citrate)<br>【理化性质】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品性粉末:无臭,床咸、凉:在湿空气中微有潮<br>解性.在热空气中有风化性,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不溶。<br>【适应症】用于防止体外血液凝固<br>【药理作用】本品含有的构橡酸根离子能与血浆中钙离子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br>物、使血中钙离子浓度迅速减少而产生抗凝血作用。主要用于血液样品的抗凝,已很少<br>用于输血。<br>【用法与用量】<br>输血用枸檬酸的注射液,体外抗凝.每100 mL血液加人10 mL。<br>【剂量与剂型】输血用枸橡酸钠注射液10mL:0.25g。<br>【不良反应】在正常输血速度下本品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当输血速度太快或输血量<br>太大时,因枸橡酸盐不能及时被氧化,可致低钙血症,引起取瞅和心肌收缩抑制。<br>注意事项】大量输血时.应另注射适量钙剂,以预防低血钙。 草酸钠(Sodium Oxalate)<br>D【理化性质】白色结品性粉末。无气味。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br>其水溶液近中性。有刺激性,<br>| 【作用与用途】主要用于实验室血样的凝血,及防止体外血液凝固。<br>【药理作用】草酸根可与血中钙离子形成难解离的络合物,钙离子是凝血过程中所需<br>的物质之一血液中钙离子减少,而使血液凝固受阻。<br>【用法与用量】体外抗凝,每100mL血液加入 10 mL。<br>【剂量与剂型】2??酸钠溶液。<br>【注意事项】严禁用于输血或体内抗凝。 华法林(Warfarin)<br>【别名】苄丙酮香豆素钠,华法令钠。<br>|【作用与用途】干扰维生素K:合成凝血因子Ⅱ、M、K、X,间接发生抗凝血作用。<br>作为长期治疗或预防血栓性疾病,如犬、猫、马等<br>【药理作用】本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 K在肝脏细<br>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M、IX、X,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肝脏微粒体内的竣基化酶能将上<br>| 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Y狻基谷氮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br>本药的作用是抑制竣基化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br>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br>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br>失)。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br>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br>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IⅡ、V、I、X、蛋白合<br>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亦即"维生素 K颉顽药诱导蛋白质"增多,达到抗凝效应。<br>【用法与用量】经口给予,一次量,马450 kg体重30~75g;犬、辅0.1~0.2mg/kg<br>体重。每天一次。<br>【剂量与剂型】华法林片剂每片2.5 mg,5mg、7.5mg、10mg。<br>【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最常见为皮肤瘀斑、血尿、子宫出血、便血、伤口及<br>溃疡处出血等.<br>【注意事项】<br>|(1)在长期应用最低维持量期间,如需进行手术,可先静脉滴注维生素K,注射液<br>50 mg,但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及眼科手术前,应先停药。胃肠手术后,应查大便潜血。<br>(2)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水合氯醛、双硫醒、利尿酸、奎尼丁、甲磺丁料、<br>| 氯贝丁酯消炎痛、甲灭酸、奎宁、蛋白同化激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能增强其抗凝血作<br>用.从而增加出血倾向。<br>(3)苯巴比妥、格鲁米特和苯妥英钠能加速本品的代谢,减弱其抗凝血作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