鰼文化:黔学研究中不可缺的黔北文化

陈应洋

<h3>  今天下午,2019年贵州省黔学研究院年会在仁怀举行,年会以"黔学百年发展回顾与黔北地方文化建设"为主题,来自北京和川滇黔渝三省两市的近50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与会人员参观了赤水河流域地情资料图书馆(茅台德庄书屋),习水历史文化研究会、习水地方史志研修协会5名同志参加年会,2名同志作交流发言。贵州怀庄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了这次年会。</h3><h3> 研究会向地情资料图书馆和会赠送了《习水历史文化》(总8、9期)、《鰼水河流域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报告文集》,下面是本人代表研究会的发言。</h3> <h3>  在2019年黔学研究院年会上的发言</h3><h3> 2019年8月20日于仁怀 </h3><h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下午好: </h3><h3> 我出生在仁怀九仓,习水长大,以前主要从事广播电视宣传,现在习水县文体旅游局工作,从2015年初开始,兼职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主编内部资料出版物《习水历史文化》。8月5日接到习水县九届政协副主席、县地方史志研修协会的理事长冯世祥老领导的电话邀请,昨天上午,老领导又转达学院作发言准备的通知,非常高兴。感谢贵州省黔学研究院给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我本人这次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回到家乡仁怀参加贵州省黔学研究院2019年年会。 </h3><h3> 我是习水县的一名地方历史文化爱好者、志愿者,我是来学习的。会议交流的主题是“黔学百年发展回顾与黔北地方文化建设”,我对此没有研究,只能谈一谈对黔学、鰼文化的理解,我发言的题目是《鰼文化:黔学研究中不可缺的黔北文化》。提出以下三个观点,与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探讨。</h3> <h3> 第一个观点:黔学,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理解,黔学,是中国省一级地域的一个学科,与蜀、滇、湘、桂等西南文化圈应运而生的贵州之学,是以现在贵州的行政区划为主体的特定自然环境为依托,在漫长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发展、传承下来的一种极富高原山地特点、民族特征、独特属性的一种地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范围包括自然、人文、地理、历史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古代、现代、当代学术领域,关注的是这些主流文化在贵州特殊社会环境下的文化认同与变迁,这是我对黔学或黔学研究的理解与认识。</h3> <h3> 第二个观点:鰼文化,在黔学研究中是不可缺少或忽视的黔北文化。根据史料记载,古代习水,秦代属巴郡、蜀郡,西汉至五代十国先后隶犍为、江阳、泸州郡符县、符节县、合江县,宋、元、明属四川区域治理,清雍正六年划入贵州管辖,至今加入贵州怀抱已有291年。现代习水,属大娄山山系和长江流域,是贵州一片拥山、面江、古老、神奇的土地,是贵州一个历史悠久、区位优越、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生态优良、风光秀丽、美丽富饶、地处黔北、连襟渝西、毗邻川南的县份。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在习水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来看,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初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遗址、遗物,商周、先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土城聚居。习水境内现有1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点、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8处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752件,馆藏文物近千件,列入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6项,革命历史遗迹158处,2处中国传统村落,世界基尼斯天然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各1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3A旅游景区7个。从已发现的习水县东皇街道鱼溪洞旧石器晚期古遗址打制石器文物,到大坡憙平五年崖刻、土城宋酒窖遗址、三岔河贵州清早期前工业文明发端地,习水上万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到处有古迹,有故事。</h3><h3> 习水历史文化具有多元厚重、包容融合、延续不断的特点。包括“源远流长的古鰼文化,享誉世界的红色文化,可歌可泣的长征文化,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酒文化、航运文化、盐运文化、生态文化、战鼓文化、古茶文化、古道文化等等。其中古鰼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相互衔接,是习水文化的基础;长征文化、酒文化、航运文化、盐运文化、生态文化、战鼓文化,以及古树茶、古道文化等,是习水文化的特色,在历史长河的不同时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h3><h3> 鰼文化是黔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黔学研究中不可缺少或忽视的黔北文化。鰼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习水人的精神寄托,是习水生生不息的文化旅游资源,不论是自然、文学,还是历史、遗存,都是流淌在习水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h3> <h3> 第三个观点:在黔学研究院的指导帮助下,挖掘习水历史文化价值,发挥“鰼文化”研究的社会意义。两千多年来,习水钟天地之灵气,纳古鰼之遗训,承先人之风范,积蓄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水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者围绕“鰼鱼、鰼人、鰼国、鰼部、鰼水、鰼鼓”等历史文化符号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鰼文化”符号已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上升为省级、国家级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课题,当前,省、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鰼文化”的研究,这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h3><h3> 原习水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是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的主要发起单位和业务指导单位,2015年3月28日正式成立以来,通过团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的艰辛付出、县内外专家学者的无私支持指导,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会将鰼文化作为研究的方向,对习水历史进行梳理,提出“巴蜀鰼国故地,西南鰼人部落,中国绿洲红城”文化历史,挖掘抢救“鰼部战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鰼文化”开展系列考察、研讨、交流和鰼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园区传播,研究成果在己编辑印刷的9期《习水历史文化》会刊和《鰼水河流域文化遗产调查报告文集》中展示,受到读者的喜爱,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h3><h3> 当前,“鰼文化”研究成果崭露头角,“鰼文化”品牌标识在旅游景区和文艺产品市场上纷纷呈现,与“鰼文化”相关的文化旅游、城乡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习水,推动了文化与旅游、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与“鰼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文艺作品正在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h3><h3>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鰼文化研究是贵州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部分,我们的研究不专业,我们的研究工作才起步,我们的研究人才很缺乏,我们的会员不年轻,期待得到黔学研究院的指导帮助,得到大家的支持,围绕“文化习水”“黔川渝结合部县域旅居中心”、“酒旅并举•富民强县”战略,挖掘整理、考古发掘,构建具有习水特色的鰼文化研究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依靠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围绕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史实,围绕关系全局的重大学术前沿问题开展攻关,推出一批有历史研究穿透力的精品力作,为推动习水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h3><h3> 我们的研究领域存在着碎片化、表面化、片面化现象,“鰼文化”研究也存在深度研究不够、不系统,研究目标散乱,体系建设不全的现状,真诚希望得到县外考古、文史、高校、社科、社团专家、教授、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撑,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生产生活、风土习俗等各个领域入手,深入挖掘习水在历史衍变繁荣过程中所蕴藏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把具有集知识性、学术性、现实性、指导性为一体的“鰼文化”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发展之中,实现历史文化研究的社会意义,为提高习水人民精神境地筑牢文化根基。</h3><h3> 年轻的习水历史文化研究会欢迎在座各位到习水考察交流、给予我们指导,帮助习水研究鰼文化,给《习水历史文化》会刊提供文稿,以期与全省文化发展融为一体,互相促进。</h3><h3> 希望热衷于鰼文化研究的有识之士,不分民族、党派、性别、年龄,加入到习水历史文化研究队伍中来,为鰼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承,贡献你的聪明才智。</h3><h3> 我的发言完了,请大家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