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华新纱厂南迁计划

洪伟讲故事

<h3>1948年初,国民党政府预感到败局已定,下令工厂南迁。青岛市最大的私营企业华新纱厂(青岛国棉九厂前身)迅速响应,同年5月周志俊带领五名工程技术人员从上海飞赴台北,考察建厂事宜。</h3> <h3>【台湾购地】 经考察勘测,周志俊选中台北市西门市场附近一处100多亩的空地。当即拍板订购,并安排相关人员着手规划设计。</h3> <h3>【转移资金】 为落实南迁计划,华新纱厂在福州成立“驻闽办事处”,并将内地产业资本转为金融资本,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账户,将现金汇往国外,做到进退可控,随后返回青岛静观其变。</h3> <h3>【南辕北辙】 对南迁计划各方观点不一,许多技术工人不愿离开家乡,图为华新纱厂工人在办公楼前讨论搬迁计划,支持者寥寥无几。</h3> <h3>下班后姑娘们像往常一样,在职工宿舍翩翩起舞,她们热爱这块养育了几代人的土地,梦想深深地扎根在这里。</h3> <h3>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青岛市长李先良为纺织题字</h3> <h3>【计划搁浅】 1949年3月形势急转直下,青岛周边相继解放,青岛交通中断,能源告急,市内人心惶惶,富商巨贾紛紛南逃,南迁计划搁浅。华新纱厂董事长周志辅(周志俊的大哥,曾任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常务董事周志俊也搭乘班机飞赴香港暂避。周志俊明白钱可带走,江山难移。</h3> <h3>【去留难舍】 周氏家族在青岛拥有华新纱厂;在市区拥有湖南路45号、安徽路15号以及福山支路、蒙阴路、太平角四路、鱼山路等黄金地段的数十栋别墅;在郊区拥有佛尔崖庄园、华新公墓(现青岛32中附近地块)等大宗土地。</h3> <h3>【人各有志】 不久周志辅携眷移民美国;周志俊则毅然决定返回大陆迎接解放。</h3>

华新

周志俊

青岛

纱厂

计划

南迁

飞赴

搁浅

拥有

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