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铸就丹青梦 师法自然山水情

山远斋

<h3>——浅谈江仁元先生的绘画艺术特色</h3> <h3>孙振远</h3> <h3>一、 博学多艺 厚积薄发</h3><h3> 江仁元先生系美术教师,从教学艺40仁元先生系美术教师,从教学艺40仁元先生系美术教师,从教学艺40年。他由学美术到教美术、再到创作美术作品,这期间历经学、仿、临、思、做、教、创作等各个环节。不论是素描色彩,还是写生创作;不论是笔墨运用,还是构图立意,他都有很深的功底。在画面、主题意境的处理等方面,也显示出了他“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精妙之处。在他早期的一些人物画、静物、工笔画中,可以看出,其画面充分体现了“满、工、精、美”的特点,诸如:《曾经沧海难为水》(210x185)表现的是停靠在港口的一艘驳船。整个画面朦胧、细致、唯美,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而另一幅画作《忆,沧海》(230x150)则更为细致和自然,就连船体下方出现的锈斑,也表现得惟妙惟肖、逼真自然。还有一幅表现我国第一代解放牌大卡车的工笔画作,《忆,解放》(190x153)这辆大卡车装满了发射架,立体宏大。画家把中国第一代解放车的气派、雄壮、力量的特点和气势都表现得非常充分。还有一幅《崛起》的作品(136x68)表现的是重型吊车耸立、工人在工作的实景环境。画面简洁有力、大气磅礴。表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工业、科技崛起的力量,给人以厚重、希望、崛起的感染力,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张力,使人观后,很难忘记这个画面。1996年,江先生所画的《日日是好日》(160x68,),是类似敦煌壁画上仙女图的众多人物形象。其画面构图饱满、人物造型生动,神态自然,衣着纹饰优美、线条飘逸,用色得当、对比强烈,充满了艺术感染力。1995年,他创作的《悲歌震人寰》(150x150),是为纪念反法西斯50周年而创作的。主画面是一个将军式的人物,目光炯炯、刚毅果敢,充满自信和希望。其背后还有众多的战士,有的抱着伤员,有的在冲锋向前,有的在挥动武器……这都显示出了消灭敌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2015年,他创作的《楷模》(120x190)表现的是“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焦裕禄、好战士雷锋”三位英雄人物。人物造型准确,神态各异,整个画面构图象一尊丰碑,人物头顶上方还有题词,是在告白世人不应该忘记共和国的丰碑上有无数这样的英模。画家在人物的刻画上仿照碑刻的风格来表现,使画面与立意浑然一体,工笔细密、神态酷肖。特别是铁人王进喜身上穿的羊皮大衣,翻出来的羊毛、羊绒衣领都是酷肖、逼真,仿佛有质感和绵手的感觉。这一系列的人物画表现的都是昂扬向上、崇高豪迈的主题和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展现出追求真善美和弘扬主旋律的审美价值取向。 </h3> <h3>  二、师法自然 意境宏阔中国山水画的基本任务就是从真山真水出国山水画的基本任务就是从真山真水出国山水画的基本任务就是从真山真水出发,写景抒情,富于大自然以现实的色彩。李可染先生认为:“山水画是写意,写大意,写精神,要因时因地制宜,重要的是大的精神,整个的情调。”(可染论画)他也说过“为山河立传”。(可染论画)傅抱石先生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就是妙悟自然,富于现实精神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单纯地诉于视觉描写。”(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这些说法都涉及到是以大自然为基础、以真山真水为原型来创作山水画的问题,也就是如同古人所说的“师造化”、“师法自然”。正如唐代张璪在《文通论画》中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江仁元先生教了那么多年的美术课程,非常明白创作与大自然的关系,更知晓师法自然的重要性。所以,他在退休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他先后到甘肃的庆城、太行山、雁荡山、桂林、崂山等地写生,收集了大量的画材资料,了解了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创作了一批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生动自然的精品力作。诸如:《甘肃庆城古塔》(46x68)水墨淋漓,面貌清雅,生动峻然;而《黄土高坡》(68x46)、《三八五旅旧址》(68x46)、《山村小景》(68x46)等作品显出雄浑厚重、笔墨酣畅、自然天成的山水特色,充分展示出北方山水的雄奇壮阔、浑厚大气的风神。江先生在太行山写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其风貌更是密体细致、厚重雄奇。既有巨碑式的满图佳构,又有截面或挂角式的斗方,用水墨沉而不浊,用笔墨纤而不弱,颇具王蒙、吴镇黑密多变的风神遗韵。他在雁荡山写生创作的一组山水画作则显出了雄强、厚重、苍茫的特点,大山大石、山峰突兀、山高泉低、简笔树木,营造了一种荒凉苍茫的艺术氛围。这些笔墨上的变化,山势峰峦的写实,均达到了画家的心象与自然的外象的和谐统一,真正表达了画家的心中丘壑。</h3><h3><br></h3> <h3>三、笔墨精妙 气势磅礴在江先生创作和获奖的系列的山水画作江先生创作和获奖的系列的山水画作品中,大多数的巨碑式竖幅作品。诸如,《野壑无语》(180x96)、《山水有清音》(135x67)、《高山胜意图》(176x92)《太行深处》(180x96)等都体现了“笔墨精妙、雄奇厚重、细密秀朗、构图饱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江先生描绘的是大山大水,表现的是阳刚之美、自然之美,追求的是“悲天悯人、天人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好境界,突出的是大山水、大境界、大宇宙的审美价值。其作品的技术含量和学术理论价值已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显现出了艺术的成熟性和独特性。正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说的:“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宋代李澄叟在《画说》中也讲到:“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着笔去处。何以知之?澄叟自幼而观湘中山水,长游三峡夔门,或水或陆,尽得其态,久久然后自觉,有力水墨,学者不可不知也。”笔者从江先生的一组桂林写生的画作中者从江先生的一组桂林写生的画作中看到了他的探索和实践。诸如:《桂林象山》、《平安村》、《僧尼相会》、《龙脊胜境》、《九福山》、《元宝山》、《养生天堂》、《阳朔小景》等作品,用笔细腻精致,不失南方山水的秀美,又保留了一些北方山水的沉着厚重。总体观来,沉稳秀朗,端庄文雅,既好看又耐看。其中,我非常喜欢的几幅斗方如:《龙脊胜境》,采取俯视构图,梯田山体、流水山村、树木云水、农者耕耘等景色尽收眼底。整个画面呈现出淡雅中有雄奇。《人间仙境》、《蓬莱仙境》、团扇《蓬莱阁胜境》等,将仙阁山底石礁的粗犷之美与山腰、阁顶的阴柔之美、朦胧之美结合得相得益彰,营造出了“仙境只有此处有,人间难得几回观的”艺术情境。还有《人在旅途》,画家在不经意之间,把在旅途中游者小憩的场景表现得有趣有乐、真实自然、恰如其分。颇有“春风拂杨柳,游者荫下语。欲问前有景?笑答指长堤。”的感受。 总之,品读江仁元先生的山水画,犹如 总之,品读江仁元先生的山水画,犹如游览于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或游走在南方的梯田水村小景之中,感到可观、可游、可居,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是一种美的升华! 江仁元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鲁东大学副教授,这些名衔都是靠着他获奖的作品和高水准的艺术水平而获得的。是靠他雄厚扎实的美术功底,和长期的文化知识积累、思想境界的修为和艺术的素养而获得的。笔者从他的作品中读 出了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厚德仁爱、民族正气、国家气象”的浩然正气和“至刚至阳、大开大合、大美山河”的写意精神!笔者从他的作品中也感受到了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意趣相结合而产生出的诗意般的画风面貌。他的书法作品也有许多过人之处,尤其是隶书作品古拙朴雅、变化创新、自成新貌。其书作有画意,其画作,能以书入画,增加了书卷文气和笔墨的丰富内涵,使人感到书画合璧、相得益彰,更具有艺术性和可收藏性。(作者系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烟台现代画院常务副院长) 2019年5月25日修改于上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