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扇

燕羽

<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篇关于扇子的文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与陶古老师的焦墨扇面作品配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风雅之气,扑面而来。</span></p><p><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nbsp; 立秋下了一夜雨,暑气消退一半。我窃喜天气终于凉快了,不是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嘛。无奈老天禁不住夸赞,没过两日,“秋老虎”便猛扑过来。空调不能老是吹,热汗却不能自已。书柜找出一把羽扇,轻摇送爽之时,脑子便开始遥想当年了。</span></h1>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家对门住着一对老夫妇,膝下无子。我总喜欢赖在他们家,一来听老爷爷讲故事,二来可以欣赏很多宝贝。 他们家的墙上挂着许多发旧的相框,其中一张照片中爷爷西装革履,美如冠玉;奶奶粉妆玉琢,高梳云髻,身穿旗袍,斜身浅坐在洋椅上,手执一把落英折扇。 这扇子小巧精致,风雅流泻。我央求爷爷让我瞧一瞧这把折扇,他从老柜中取出,褪去扇套,端详许久,这扇子被慢慢打开之时,爷爷瘦骨嶙峋,满是斑痕的手微微地颤抖。&nbsp;</span></p> <p>  岁月的刷子将扇子涂抹了一层沧桑的痕迹。扇面是绢丝质地,金色的包边,一枝樱花左斜铺陈,墨色由浓转淡,浅淡相宜,零落的花瓣在空中轻舞,犹似雅风吹落雨,纷纷离散去,“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p><p> 这把折扇有二十档扇骨,是象牙所制。色泽暗黄布满丝纹,仿佛倾诉着时光的记忆。两片大骨上一側是云现飞龙,一侧是祥云舞凤。当中的小骨片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小黑点,我用手摸了摸,凹凸不平。爷爷叫我给他取来放大镜,靠近扇骨,我惊齐地探过头去,原来的黑点变成了文字。这是一篇微雕之作,曹植的《洛神赋》,书体是小隶书。&nbsp;</p> <p>  我飞快地跑回家,取来了语文课本,把刚学过的曹植《七步诗》翻给爷爷看,让他给我讲故事听。曹植和洛神的故事在爷爷的放大镜中被慢慢地越放越大,越来越清晰。 我指着扇面上的落款问爷爷,小宓是洛神吗?他用手指着厨房里做饭的奶奶,笑着告诉我“喏,在那里!”&nbsp;</p><p> 多少年后,已念大学的我搬了家。两位老人家也因为老迈多病,被奶奶的侄女接去了省城合肥。和他们书信往来许多年我方才明白,原来折扇上的《洛神赋》说的其实也是他们自己的故事。</p> <p>  一九三二年,正值青春的爷爷东渡扶桑求学,临行前的一天,他心神不宁地在女子高中学校的门前徘徊,等他心仪 已久的姑娘。两人因拜与同一个国文老师门下而相识。共同的爱好和追求使他们的心越来越靠近。一想此去归期遥遥,爷爷不禁惆怅起来。奶奶看出了爷爷纷乱的心 思,把一部《桃花扇》手抄本交给爷爷,让他看完后一定亲自还回来。此后鸿雁传书,电报传情,直到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不愿当亡国奴的爷爷怀着一颗拳拳赤子 心,辗转返回家乡。战争让家国也如狂风卷残叶般飘摇难安,奶奶一家不知搬去何方。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爷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深感文学不如枪杆痛快直接,毅然投笔从戎,在时代的洪流中将自己历练成金。抗战胜利后,爷爷辞去军职,又做回了文人。他定制了一把折扇,亲自在扇面上画了一副落英图,只是将桃花 改画成樱花,以示兴亡之感,又请好友将《洛神赋》刻在扇骨之上,制成了一把精美的纪念品,连同《桃花扇》本一并珍藏。苍天眷顾有心人,奶奶在离别十年之后回到了家乡,她的信念也令人唏嘘,随家人搬去武汉后,奶奶的心便留在了家乡,她拒绝了多次的相亲,因为心里装着爷爷,不顾家人的反对她毅然出走,靠给有钱 人家抄写诗文经卷做家教,赚取返乡资费。至此,这把落英折扇也终于见到它真正的主人,又开始一段缱绻白头的岁月。 两位老人的坚守换来了一生的善缘,比文学作品来的真实且圆满,让人欣喜。</p> <p>  一把扇子,若无诗无画,便少了风雅之气。好像喝水不放茶叶无从品味。扇子是学问的代名词,扇面之上题诗作 画,扇子的精气神便得到了升华,价值也随之不同了。传说书圣王羲之是扇面题字的始作俑者,一次路遇一位老妇卖不出扇子,王羲之便心生善意在五把扇子上题字 落款,老妇的扇子一下涨了十倍的价格。我不禁想到,不知这五把团扇的命运如何?假如它随着主人藏入地下,会不会腐烂?假如它流传民间,历经一千七百多年, 价值又会飙升多少倍呢?或许仅仅就是个美丽的传说呢?不管怎样,团扇与书圣结缘,注定了扇子的文化品位渊源流芳。&nbsp;</p> <p>  而我手中摇动的黑羽扇,才是扇子王国里最古老的品种,三千年前古人用飞禽的羽毛做出了史上第一把扇子是何等的壮举。羽扇代表的是尊贵与权力,从周代开始,羽扇就用于仪卫,见证了皇权的威仪和朝代的更迭。诸葛亮手摇白羽扇号令 三军,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杜甫的诗句“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是诸葛亮一生写照,一轻一重的关系,足见潇洒人生的智慧了。无奈我扇非彼扇,无 论才智胸怀,我都无法望其项背,唯有心怀敬仰,怀古自勉。一把羽扇扯出多少深意,连白居易都不吝赋诗《白羽扇》歌诵赞美一番。&nbsp;</p> <p>  从小到大,我用过许多种扇子,有纨扇,檀香扇,绢扇,竹扇,烙画扇等等,形形色色。心底最怀念的是小时候曾祖母手中的蒲扇,她轻哼小曲,哄我入眠,一把蒲扇传递的是满满的慈爱,是幸福的感觉,是温暖的记忆,是平凡中的伟大——扇者,善也! 一握清风墨香飘,从善如流百世芳。在这炎炎的午后,一杯绿茶,一把香扇,品扇,品史,品爱,消去的是心头的浮躁,收获的是清爽惬意,简单多好!&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