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2019年8月19日,是我们到东北避暑的第13天,行程是从珲春市到绥芬河市,沿途经过春化东北虎豹保护区,但是在保护区近百公里的途中,一个老虎和豹子都没见到,倒是在东宁要塞收获了惊喜。</h3><h3> 侵华日军东宁要塞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关东军在亚洲构筑最大的军事要塞,是日本关东军遗留下来的重要侵华罪证之一。东宁要塞因其分布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曾被日本关东军称之为“东满永久要塞”、“东方马奇诺防线”、“亚洲最大军事要塞”和“国境一级阵地”。</h3> <h3>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以三个方面军170多万兵力,跨过中、苏边界进入我国东北,在东北抗联88旅的配合下,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总攻,而最先向日军发起进进攻的是,部署在东宁对面的苏军第一方面军25集团军下辖第39军、第17军。9日零时刚过,苏军第39军冒着大雨,避开位于正面的日本关东军筑垒地域,从法捷耶夫卡地区越境向东宁驻地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打响了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第一枪。东宁由此成为远东战役的爆发点。</h3> <h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驻守在东宁胜哄山要塞的日本关东军132旅团第783大队,因通讯设施被苏军全部中断而仍负隅顽抗,几经激战苏军久攻不下,为了不影响战局,苏军主力部队继续向东北境内推进,并在该地域集结了第106筑垒地域部队和独立炮兵第223旅、独立炮兵第34和100营,摧毁敌人火力点。激战数日后,苏军将已投降的日本关东军第三军后勤参谋高野定夫少佐押来,向要塞内的日本关东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通过几经劝降,1945年8月30日,东宁胜哄山要塞阵地的901名日军,拖带出150具死尸,打着白旗从地下工事走出,向苏军缴械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在东宁要塞结束。</h3> <h3> 东宁勋山要塞是东宁要塞群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处,依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总占地23.6万平方米。为了让尘封多年的历史得以重现,1998年,东宁县委县政府对东宁勋山要塞进行第一次保护性开发保护,开发保护发掘出地下主甬道1 163延长米,房间446平方米,大小房间21处,有兵室、弹药库、水池、泵房等,分上、中、下三层,四通八达,最大房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h3> <h3> 由于景区管理单位的更换,要塞遗址已经关闭了将近一年,今天是第一次开放,正好被我们赶上了,你说我们的运气好不好。</h3> <h3> 进入要塞如同进迷宫,一条条高1.8米、宽1.5米的甬道纵横交错,甬道的一侧都有排水沟,水泥地面还是非常平整。上下三层直至地面都能连通,甬道交叉的地方就是指挥所、医疗所、无线电室、铁车库房、升降井、贮备仓库、弹药库、电机房、兵舍、火力发射点、防毒气的双层隔离门等设施。</h3> <h3> 勋山要塞脚下是“东宁要塞遗址陈列馆”,陈列面积1880平方米,文物展品1500多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该馆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要塞群遗址博物馆。</h3> <h3> 以下都是按1:1的比例制作的要塞内部情况模型。</h3><h3> 这是在碉堡中。</h3> <h3> 这是指挥部。</h3> <h3> 这是用士兵宿舍改的临时包扎所。</h3> <h3> 这是无线发报室。</h3> <h3> 这是苏军和抗联攻占要塞的情况。</h3> <h3> 战后由于担心要塞里仍有日军,苏军对中国东北各日军要塞实施了大规模的爆破封闭,还有很多坑道没有打开。这些深深楔入中国土地的战争废墟,堆垒着太多人性的丑恶和恐怖。更承载了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悲伤、耻辱与抗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