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铭】七十年代:一个文艺青年的自白

刘汉铭

<h3><br></h3><h3> 穿越时空隧道</h3><h3> 跨越岁月风雨 </h3><h3> 哦</h3><h3> 四十年的流逝</h3><h3> 恍若一夕</h3> <h3>我沿着月光下的小道漫步</h3><h3>省略了人生的花红叶绿哟</h3><h3>眼前</h3><h3>凝固了七十年代的往事</h3><h3>晃动了棚户区与贫民窟</h3> <h3> 七十年代</h3><h3> 一个火红的年代</h3><h3> 红旗飘、红宝书、红忠舞 </h3><h3> 到处红标语</h3><h3><br></h3><h3> 七十年代</h3><h3> 一个沸腾的时代</h3><h3> 广阔天地、上山又下乡</h3><h3> 江河奔流、敢叫日月换新天</h3><h3><br></h3><h3> 七十年代</h3><h3> 一个追梦的岁月</h3><h3> 文艺青年无数无数的人</h3><h3> 都要当作家、艺术家</h3><h3> 都要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h3><h3> </h3><h3> 都像傻逼似的</h3><h3> 挤在一辆车上</h3> <h3> 七十年代</h3><h3> 狂热、躁动、冲动、激情、燃烧</h3><h3> 崇拜、鼓吹、革命、口号、庆祝</h3> <h3>七十年代:一个印记鲜明</h3><h3> 一个头脑发热</h3><h3> 一个万众效忠</h3><h3> 一个革命党人</h3><h3> 一个图腾翻云</h3><h3> 一个平民跳跃</h3><h3> 一个鬼哭狼嚎</h3><h3> - - - - - -</h3> <h3>有一个年轻人,不甘寂寞、徘徊在苏州河边。</h3><h3>他叫刘汉铭。</h3><h3> 每天下班回到棚户区贫民窟的小搁楼上,看书、 看杂志、看报纸。一会儿朗读,一会儿神经质地做形体动作,一会儿爽朗大笑,一会儿低声哭泣,一会儿拿起笔、在文稿纸上刷刷地写。 每天写啊写啊,等到的是一封封退稿信。</h3><h3><br></h3><h3>1974年上海冶金第二机修厂大门。</h3> <h3>当年,刘汉铭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思想、心理、情绪上的动荡和失衡,只能是一无所获。</h3><h3>当年,就是为了钢笔字变成铅字,就是为了成名成家,就是为了让所有人看看:这小个子真行,有本事。</h3><h3>困难没有什么可怕,失败没有什么叹息,挫折没有什么低头。从头再来,咬住青山不放松。</h3><h3><br></h3><h3>上海冶金第二机修厂厂房(三车间)。</h3> <h3>上海冶金第二机修厂机床。</h3> <h3>七十年代上海冶金第二机修厂新建车间。</h3> <h3>1975年底刘汉铭在厂工会仼宣传干事。</h3> <h3>1976年初刘汉铭业余时间泡在厂图书馆。住在厂里单身宿舍。</h3> <h3>1977年刘汉铭在图书馆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好像有点装逼。)</h3> <h3>1977年在厂图书馆调试电视机,准备播放新闻节目。</h3> <h3>1978年初上海冶金第二机修厂文艺创作组成员学习交流。</h3> <h3>1975年底厂话剧团排演《打靶归来》。(刘汉铭右二)</h3> <h3>厂工会、厂保卫科、厂武装部领导与导演翁国均(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下放到厂里的。己去世。右一)演员合影。1976年初。</h3> <h3>1975年厂工会、厂团委组织青年活动,刘汉铭即兴表演。(讲故事)</h3> <h3>刘汉铭在办公室沉思。(有点装吧。)</h3> <h3>1978年刘汉铭在厂广播室朗读诗歌。</h3> <h3>1979年参加厂里演讲比赛。</h3> <h3>刘汉铭的上海冶金第二机修厂的会员证。</h3> <h3>1975年至1978年刘汉铭工会工作笔记本。</h3> <h3>上海冶金第二机修厂的信笺。</h3> <h3>上海冶金局寄给刘汉铭的会议通知。</h3> <h3>1978年10月刘汉铭接到了调令通知,离开厂工会,到三车间大滚组干滚齿机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了近十年。没关系,多读书,多写文章,多参加市、全国征文比赛,终于在八十年代中期突破重围,调到沪西工人文化宫。(下回分解)</h3> <h3>刘汉铭在七十年代阅读的诗歌集,书籍保存至今。(有点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