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知青年代 续美好生活

文武

<h1>  8 月初的一天,一位初中同学把我拉入一个《古城50后知青交流群》,并得知下乡到上古城子大队知青要在8月16日举办联谊会,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天来总是回想起那个年代那个地点的件件往事。</h1> <h1>  1968年至1976年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刻,但对出生在50年代的人们却是人生中特重要的一段路程。正如歌词所唱:我们这一辈,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当年根据毛主席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大量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安家落户。</h1> <h1>  8月15日本溪9位知青踏上开往五女山的绿皮火车,向着桓仁县出发,去追寻曾经的脚印,回忆流逝的青春时光。</h1><h1> 当列车风驰电掣行驶在现代化铁路,进入超长的隧道时,触景生情仿佛又穿越回当年的下乡之路。</h1><h1> 1972年12月19日 本溪二中72届初中毕业生冒着凛冽的寒风踏上了桓仁县插队之路,我们十班同学被分配到六河公社上古城子大队。那时火车只通到南甸,之后只能座长途汽车。记得公路是土路,山高路险,大冬天白昼很短,没有一丝热气的汽车山路中缓慢的行驶,不到四点天就黑了,到青年点已是伸手不见五指,又冷又饿的旅途之后吃了一顿热腾腾大米饭,分配房间休息,感受到青年点温暖,十七、八岁的我们第一天走上了社会。</h1><h1> 第二天清晨几个同学早早起床踩着厚厚的积雪,奔上青年点对面的山梁极目远望,像白雪一样纯洁的心灵憧憬着理想,同时也心存彷徨。尴尬的是我们把冰湖沟方向当成来时之路,就此开启了知青生活的旅途,苦和累对我们是考验,想念父母之时更是心灵的煎熬。因此夜半三更也时常偷偷抹着眼泪,期盼着早点回家。</h1> <h1>  列车的刹车把我的思绪打断,五女山车站就要到了,车窗外下起了小雨,不管怎样的天气,我们到了目的地,下车出了站台,看到高大的火车站,放眼宽阔的广场,真是时过境迁,桓仁变化巨大,当年不通火车的小县城,如今是交通发达,街道整洁,旅游资源丰富的风水宝地。</h1><h1> 由于台风影响,已经下好多天雨,部分地区出现了自然灾害,很多人都担心坏天气影响我们的活动,但老天就是开眼,雨过天晴了。</h1><h1> 这次知青联谊会组委会成员不但有组织能力,而且更有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根据天气他们制定两套方案,前期准备:联系人员,定制服装,印制条幅,布置会场,拍照留念,参观老点,节目排练等等,一天的联谊会是他们近一个月的策划及艰苦细致的辛勤工作。</h1><h1> 在这里向组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h1><h1> 下车后桓仁的知青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打伞遮雨,安排食宿,忙前忙后,真情感人,印证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热情真情浓浓情。</h1><h1> 真诚的感谢桓仁知青!</h1><h3><br></h3> <h1>  8月16日是个好天气,不冷不热,知青聚会在组委会精心策划下如期举行。其中一个日程就是回当年插队的上古城子大队青年点。两台大客载着72届、74届、75届及76届的知青,沿当年的道路驶往目的地。看到村子的巨变,使当年记忆变得模糊,当看到两个标志性建筑物(供销社和青年点)时,又勾起了尘封的往事······。</h1><h1> 男知青帮女知青劈柴担水,除草接垄。有心的女知青帮男知青浆洗衣被;</h1><h1> 父辈的老队长即严厉又慈祥对知青的教育和关心记忆尤新;</h1><h1> 在那个色调单一年代,《山楂树》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苏联歌曲抒发我们的情怀,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黄色”歌曲是对思念心上人的真实写照;</h1><h1> 那时也很傻,田间地头休息时总想听却是在偷听老农的荤段子;</h1><h1> 那时也犯很多错误,掰过生产队的苞米,吃过生玉米和生豆子的种子,但绝对没有祸害过老乡家的田间地头及鸡鸭鹅狗。</h1><h1> 那个时候酸甜苦辣····</h1> <h1>  这次知青联谊会有70多人参加,他们已从朝气蓬勃的青年步入到了安享晚年的老头、老太,但是看到他们还是觉得那么年轻可爱。</h1><h1> 这次联谊会开启了尘封45年的记忆。回首往事,爆料故事,开怀畅饮,放生歌唱,一次难得、难忘的相逢······!</h1><h1> 联谊会上新老知青述说从前往事,坦白出以往深藏心底的小秘密。</h1><h1> 联谊会上有婀娜多姿的独舞,还有热情奔放的东北秧歌。有声音雄厚的男高音,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回荡在殿堂之上。《长征组歌》体现了我们这一辈的爱国情怀。</h1><h1> 一天的相聚时间很短,但我们的友情却地久天长。期盼着美好的明天。</h1><h1> 祝全体战友身体健康!</h1><h1> 祝祖国繁荣昌盛!</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