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新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底”———偃师新教育专题培训第三天记实

静听

<h3>&nbsp; 热情的八月,抒写着偃师新教育人炽热的教育情怀。在这阳光明媚的八月,首阳山中心校在张校长带领下,一行17人参加了偃师教育体育局组织的2019年8月19日新教育专题培训。<br></h3>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  大阅读,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font></b></h3> <h3>上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高杰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姜堰区的“大阅读”。高老师用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阅读的问题解决了,教育的绝大多数问题也就解决了,告诉大家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介绍大阅读的内涵。</h3> <h3>姜堰区不仅为我们提出大阅读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展示大阅读开展的路径。<br></h3> <h3>学生的成长,除了必要的物质营养之外,还要有精神食粮———书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学生阶段是一个“繁花似锦、匆忙而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衣食冷暖,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就给他们图书吧,和他们一起阅读那些人类最美丽的心灵。姜堰的大阅读用精美的图片为我们解读了读什么,怎么读。<br></h3> <h3>当听着高杰老师如数家珍的讲述姜堰大阅读的故事,看着高老师喋喋不休骄傲的诉说着关于大阅读的逸闻趣事,看着高老师的眼神,感受到高老师内心的激动和现场的阵阵欢笑……心底沉淀下来的感动、欢喜、沉思,是如此的令人敬仰。</h3> <h3><b><font color="#ed2308">  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font></b><br></h3> <h3>姜堰新教育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更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坚守教育理想,在任何时候,坚持朝向明亮那方,每天都在开始新的起航。陈冬梅老师向我们展现父母学校的开展情况。<br></h3> <h3>姜堰家校合作共育——打开校门做教育。借外力冲击,在平稳中创造沧海之变。让教育从自我封闭的孤独堡垒,变成千帆竞发的澎湃海港……</h3><h3><br></h3><h3> </h3><h3><br></h3><h3> </h3> <h3>当一个人阅读惯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接受了经典中潜移默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就能以“正确”的语感和态度工作和生活。而让孩子喜欢阅读,父母的引导和榜样示范非常重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或文本环境的家庭,与没有或无法提供这种环境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有明显差异。姜堰的父母学校提倡亲子共读,让新父母养育新孩子。</h3> <h3>家长作为教育共同体中的一员,力量不可小觑。“把家长卷进来做教育”的主张,是姜堰新教育的一大特色。各学校组建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开展“家长学习中心”、家长开放日、“父母身教”等活动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邀请家长为孩子们开课,通过网络积极搭建家校沟通平台。</h3> <h3><b><font color="#ed2308">含英咀华,如品如尝,擦亮每一颗星星</font></b></h3> <h3>下午第一节观看了王敏校长晨诵展示课。从开启诗、复习诗开始晨诵课,以《爱读书的树叶》为主题课进行了晨诵演示,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展示。<br></h3> <h3>第二节俞丽美老师的绘本课展示。《我要大蜥蜴》的故事,分析讲述了故事的整个过程,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童真童趣,并在整个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人说话要真诚。<br></h3> <h3>第三节是朱金燕老师的《朝花夕拾》的读书交流活动,介绍了作者,并且通过学习单在课堂上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人物,大情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进行了重点的练习。 <br></h3> <h3>下午三节课让我再一次深深体会: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知道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其实想想新教育,就是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只有教师专业化成长,才能教出优秀学生。<br></h3> <h3>教育是个最富有梦想色彩的事业,没有梦想的教育,是急功近利、毫无生机的;没有梦想的老师,一辈子无法步入优秀、卓越之列。每一个新教育人心中都有一个梦————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h3><h3> 三天的学习匆匆结束,我们将消化、吸收,内化到我们的工作之中。向着明亮那方,我们继续一起飞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