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峥嵘岁月情难忘,一曲《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的优美歌声在乌市☞都酒店珠江厅☜久久回响。这一天是2019年8月18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乌鲁木齐知青赴伊吾军马场50周年的纪念日。这些曾经的知青、曾经的建设者、曾经的马友,那时还是学生的“马二代”代表集结在乌鲁木齐市,纪念乌鲁木齐知青赴伊吾军马场50周年。</p><p class="ql-block"> 嗨!朋友你好!那首歌你还记得吗?</p><p class="ql-block"> 站在草原望北京, 心中一轮红日升, 草原北京万里远,万里远哪, 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 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 </p><p class="ql-block"> 我爱马场哎, 我爱马, 马场就是我的家, 我的家, 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 为保国防养军马, 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 为保国防养军马, 为保国防养军马。</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激励了一代牧马人,这首歌深深的印在马场子女的记忆深处。每每听到松树塘脚下的伊吾军马场,每次故地重游,每次走进伊吾军马场,都会让我们留恋忘返,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都会提笔在文字里把松树塘脚下的伊吾军马场我的家园再次光临。</p><p class="ql-block"> 松树塘伊吾军马场是我生活、学习、初入社会的园地。那儿是父亲、母亲耕耘劳作的家园,那儿山林、草原养育了屯垦戍边的仁人志士。</p><p class="ql-block"> 走进绿色原野,就走进了曾经的家园。走进松树塘,就走进了曾经的伊吾军马场。走进军马场,就是满满的回忆,就是一首童年的歌谣,就是一段青春的记忆。有满山的松树,有沟壑草原,什么马圈沟呀、葫芦沟呀、十棵树呀、二层山呀、黑沟梁呀,那些地方都是我们常去光顾的风景地。春天去滑雪、溜冰,夏天去采蘑菇、观野花🌺,秋天最美的季节去摘草莓🍓、野苹果🍎,冬天踏着白雪⛄,拉着爬犁,爬到森林深处去拉柴火。一年四季松树塘的天山沟壑总有我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松树塘伊吾军马场的1968年和1969年经常有锣鼓喧天的声音,那是在欢迎那些来自北京的、乌鲁木齐的、天津的和上海知识青年。他们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告诉我,要向他们那样,好好学习……在那个年代,我们这些生活在草原深处的马场子女均顺利的高中毕业,步入到马场建设中,为马场的兴盛贡献着智慧和硕果。</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到来,使松树塘伊吾军马场变得活跃起来,我们这些还是小学生的孩子们,后来的“马二代”可是受益匪浅,跟着他们学习文化、学习乐器、学习朗诵、学习🎤唱歌🎤、学习💃跳舞💃,投身到各种体育项目中,跑跳投样样出彩。再后来我们这些“马二代”跟着哥哥姐姐驰骋在总后勤部和哈密地区的各项赛事中,取得骄人战绩,成为哈密地区体育比赛的一颗耀眼明星。</p><p class="ql-block"> 回眼再看,北京知青和乌鲁木齐知青壮大了马场的师资队伍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伊吾军马场子女学校是军工企业创办的企业学校,那个年代马场子女红卫学校有着七八百名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一条龙式的办学模式,在整个哈密地区首屈一指,恢复高考后高考升学率在哈密、伊吾、巴里坤两县一市名列前茅。1977年恢复高考,我们这些生活在草原深处的马场子女,绝大多数通过高考走进高校。伊吾军马场子女学校成为哈密地区教育届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哈密地区的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就出自这所学校。</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伊吾军马场文艺宣传队名气可是很大哦!他们精彩的演出不仅在哈密地区、自治区,而且在北京总后勤部都受到热烈欢迎和很高评价。</p><p class="ql-block"> 由马场子女(马二代)组成的蓝球,乒乓球等运动员,到当年的总后勤部山丹军马局参赛,成绩优异,载誉而归。呵呵😄😄😄,我和姐姐(一对双胞胎姐妹)就是赛场上的主力运动员。</p> <h3> 此刻,我同学刘新传的那篇《松树塘,我的家园、我的天堂》再次跃然跳进我的脑海……</h3><h3> 祖国的新疆,它的东大门是哈密瓜生长的地方。天山像一把巨斧,把这里分界成两地风光。天山南麓是茫茫戈壁中的哈密伊洲。天山北麓,西有巴里坤,东有伊吾两座关城。在两城之间有一处三面环山的宝地,它的名字叫“松树塘”。</h3><h3> 站在塘里极目四望:东山像一位端庄而坐的巨人,高昂着头颅,向南、北伸展出两条巨膀,把美丽的巴里坤草原佑护在怀抱中央。看北山层峦起伏、红石叠嶂;南山是青松连延、林海茫茫。</h3><h3> “天山庙”的晨钟暮鼓在林海的涛声中回响;鸣沙山的驼铃在草原的柔风里叮珰。雨后的彩虹在西天上招摇;圣洁的雪山丽峰在遥远处深情地把草原眺望。鸣沙山下“柳条河”水潺潺流淌;隆起的“青圪塔”似一只神龟守护在河边上。碧透的天空朵朵白云悠然地飘荡;锦绣的草原上骏马嘶鸣、牛羊欢唱。</h3><h3> 啊!松树塘,我的家园、我的天堂!</h3><h3> 这里有西汉将士戍边的烽台遗迹;这里有樊丽花征西的拴马石桩;这里有唐僧西天取经的民间传奇;这里有丝绸古道的奶茶飘香。这里的野菱蒿、野沙葱、野山菇、野草莓供你尽享!无数的建设者在这里艰苦创业,优良的“伊吾马”在这里育养,牧马创业的单位叫“伊吾军马场”,建场的开拓者有“一百单八将”。还有北京知青、乌鲁木齐知青在这里打造了他们浪漫的青春辉煌。他们热唱的这首“马埸之歌”在草原上久久传唱!</h3><h3> 站在草原望北京,心中一轮红日升。草原北京万里远,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我爱马场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为保国防养军马……</h3><h3> 豪迈的情怀在歌声里尽情的激荡! </h3><h3> 啊!松树塘,我美丽的家园!</h3><h3> 我魂牵梦绕的天堂!</h3><h3> 西方的游客来到这里,惊呼这里是“东方的瑞士”,而我要说,这里不是瑞士,却有胜似瑞士的风光。这里的未来必是人民旅游的胜地,避暑的山庄!</h3><h3> 松树塘,我的家园,我的天堂!</h3> <h3> 马场子女庄燕玲的感慨:</h3><h3> 老哥你好!看到您发的乌鲁木齐知青聚会的图片了,很激动,也很畅想……<br></h3><h3> 五十年前的我们,很稚嫩,很懵懂,搞不清楚北京知青,乌鲁木齐知青,只知道那个年代来了很多朝气蓬勃的俊男靓女,奔赴去了各个连队,学校,医院等。从此,寂静的连队有了朝气,有了活力,有了青春亮丽的风景线。</h3><h3> 那时,我的年龄不太大,家住场部,一次跟着父亲去了一个连队,说是七连,小小的七连远离场部,但是这个偏远的连队却因为分来了很多知青,使这个小而偏的连队充满了阳光和活力。不大的食堂里能看见知青的灿烂笑容,一块绿树环抱的简单篮球场上,能看见知青们矫健敏捷的身手。一望无边的大田里,有知青们勤奋忙碌的身影。</h3><h3>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城市知青的来到,多像一股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滋润了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那时的我在想,这么远的连队,和我在场部见到的那些知青是一样的,都这么英俊,这么美丽,说话都这么好听,又都懂得很多的东西,会摆弄出很多好听的声音。</h3><h3>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懂得和领略了他们的人格魅力,知道了他们会吹拉弹唱,他们能歌善舞,他们学识渊博,有理想,有追求,他们从城市来到边疆,为国防需要,为马场建设,投入到了雪山草原的怀抱,天山脚下绽放了一代知青特有的芳华 ,辽阔草原留下壮丽的人生篇章。</h3><h3> 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是多么的难得,感谢那个时代,让一代知青,为我们留下了浓浓的知青文化。感谢那个艰苦的岁月,让一代知青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男神女神。感谢一代知青,无论岁月如何流逝,都未曾改变这份深深的马场情怀。做为马场子女,让我们一起为知青五十载的豪情岁月,干杯祝贺! </h3><h3> </h3><h3> 2019年8月18日</h3> <h3> 伊吾军马场我的故乡,我用平淡的笔墨点染不平凡的世界,我用直白的叙述表达我深深的依恋,我敬畏她,我热爱她,我要赞美她,要在记忆中留住她,因为她是我的生命,在我的履历中自始至终都有她——伊吾军马场。</h3> <h3> "马二代"代表余家会致戴素华大姐和林华大姐的谢言:</h3><h3> 戴素华大姐、林华大姐:您们好!</h3><h3> 我现正在返回哈密的列车上。这次受到您们热忱邀请来参加纪念庆典活动深感荣幸。您们离开曾经的伊吾军马场已数载,虽岁月不能折返,但历史应当铭记。您们把人生的年韶芳华留给了马场,并与这块草原和人们结缘,这次的庆典就是最好的诠释。</h3><h3> 为了这次活动您和您的团队付出了心血和幸苦,明白人都看在眼里勿用鼓舌。通过这次活动深深感受到大姐为人处事的人品、能力、才干和干练作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h3><h3> 乌市马友人数众多,能召集在一起实属不易,这次活动非常圆满成功,您和组委会功不可没。</h3><h3> 祝大姐全家身体健康!欢迎常来哈密!</h3><h3><br></h3><h3> 2019年8月20日匆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