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几天前,远在京城的妹妹给我转发来两</h1><h1>条微信,问我是否知道这个女孩的姑姑,一下子让我回忆起了许多往事。</h1> <h1> 我怎么会不知道她呢?就在今年春天,我和战友们还在她的墓碑前祭奠过,数年前,我来这个墓园看望长眠这里的老班长时,还在她的墓前献过一束山菊花。</h1> <h1> 她叫郭蓉蓉,是我们部队大院的军花,也是战友们心中的芭蕾女神。牺牲前是我师的电影队队长,四十年前的二月,在中越边境战中,牺牲于一次敌人的伏击,她是我部唯一牺牲的女兵,也是那场战事唯一牺牲的女兵。</h1> <h1> 初次见到郭蓉蓉大概是在一九七六年的春天,当时我初到军营,被分配在师直侦察连,沾了师部的光驻在设在城市的师部大院。师所属的许多营连远离市区,有的还驻防在山区,比起他们,我们条件要好上很多,在大院,我们常能见到师部首长,周末还能在市区公园一游,还有一点就是能常见到医护室、电影队、宣传队的女兵,在遍地绿叶的军营,有几枝鲜艳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而郭蓉蓉,又是其中最艳的一朵。</h1> <h1> 当时我们部队大院有一个礼堂,礼堂比当时社会上的电影院稍小,但比电影院要精致一些。礼堂常用来开会和演出,里面的舞台也是师宣传队的排练场所。我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礼堂观看演出的情景,在此之前,我观看过最好的演岀是在家乡步行十多公里山路,到一个设在山区的兵工厂看县豫剧团的巜智取威虎山》,那个搭建在山谷一处空地简陋的舞台,在寒冷的冬日给我带来了最初的审美体验。而在大院礼堂的这场演出,让我感到的不仅是美好,而是幸福。幸运自己能舒适地坐在靠椅上,在追光灯下观赏这么好的演出,欣赏这么漂亮的舞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赞颂民族团结的舞蹈,几位女兵身著各式民族服装,在优美的乐声中翩翩起舞,而在舞台中央长的最漂亮,笑的最灿烂的那位,身边的老兵告诉我,她叫郭蓉蓉。</h1> <h1> 从此我便记住了这个名字。我们住在一个大院,隔三差五会在换岗的途中或是去军人服务社买东西时看到她的身影,她人漂亮却没有一丝傲气,无论见谁都一脸笑意。听说她的家乡在海滨城市烟台,还听说她是因文艺特长特招进的部队,开始还是编外人员,没有正式军籍,后来因表现突出特批的。这种种传言给她头上罩了一层美丽的光环,在我们这批来自山区的大头兵眼里,她就是美丽的白天鹅或白雪公主,是女神一样的存在。</h1> <h1> 我们侦察兵训练任务非常艰苦,每年中有一大半时间是在野外训练,只有在冬季快要来临时才回到营房,在外的时间毎天摸爬滚打,从起床号忙到熄灯号,紧张而又枯燥,平时连场电影都难看到,回到营房,我们最大的乐趣是能在营房的大操场看电影,如果能去礼堂看宣传队的演出,那对我们就象过节一样。如果那个时辰恰巧轮到哪个战士值岗放哨,心里会很懊丧。不过,大院部队多,礼堂容量有限,自己的宣传队一台节目会演多场,大院的战士一般都能看到,战友们最喜欢看的就是女兵的舞蹈,而最抓人眼球的,还是那个郭蓉蓉。</h1> <h1> 在我入伍的第二个年头,也就是七七年下半年以后,有一段快乐的时光。一是从新兵熬成了老兵,适应了部队的生活,二是经过前一年翻烧饼式的历次运动,国家渐渐稳定了下来。特别是陆续解禁了一大批之前被打入冷宫的电影,还开放了部分国外的电影,文化生活大大得到改善。每周都能在部队大院看上一部或几部电影。每次在放映机前,都能看到郭蓉蓉忙碌的身影。这时,郭蓉蓉已调至电影队,负责电影放映工作。那时候大部分是在露天操场观看,豫北的冬天夜晚非常寒冷,一场电影看下来,手脚会冻得麻木,战友们常常要趁着中途换片的间隙跺脚热身,郭蓉蓉每次都能迅速完成換片,从未有过失误,据说在全军业务比赛中,她有二项夺得第一。每次新片放映前,还能听到她简要的介绍,她音质甜美,有她和她的电影,给战友们增添了很多的快乐。</h1> <h1> 转眼进入七八年的冬季,南方边境的形势日益趋紧,我们部队也早早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干部停止休假,战士不许外岀,大院一片紧张的气氛。干部战士都有一种临战前的亢奋和忐忑。岀发前的那段时间,虽然紧张,生活过的还是很有滋味,一是天天改善伙食,连队把留给过年的几头猪也给杀了,油水充足。二是几乎天天到礼堂看电影,放的电影要么是战争片,要么就是军教片,我现在还能记得几部电影的名字,如:巜天气是我们的朋友和敌人》,《南方丛林的地形地貌》等。因部队礼堂小,座位有限,每次还要有战士站着观看,就这样,一部电影要放映几轮才能让直属队轮看一遍。这段时间也是电影队最忙的日子,郭蓉蓉几个月前刚升任电影队长,自然不能懈怠,我们看到在放映机旁的她,明显画上了黑眼圏,那是缺乏睡眠的标志,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离那场战争已经越来越近了。</h1> <h1> 战斗终于在来年的二月打响了!七九年二月十七日,总攻开始,我们也随即越过国境投入战斗,我们除执行侦察任务外,便是紧跟师部,担负着保卫指挥中枢的作用。异国作战,炮声隆隆,枪林弹雨,上了战场,才知道什么叫腥风血雨,一片一片的尸体,一车一车的伤兵,麻木了我们的神经,也发现我们根本就没有退路,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完成任务,不能沾污军人的荣誉,争取能够活着回去。</h1> <h1> 上图最右边的是郭蓉蓉。</h1> <h1> 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周后的一天夜里,我们在执行一次侦察任务的途中,和敌人突然遭遇,一阵激烈的交火之后,和我搭档一年多的大个子班长倒在了那片红土地,之后,由我接替他的职务一直坚持到了班师回国。回国后,我们又听到了另一个噩耗,我们心目中的女神,我们的军花郭蓉蓉也牺牲在这片土地,并且是和我的班长在同一天的晚上。</h1> <h1> 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如果说我们在前方战斗激烈敌情复杂危险大,而她们后勤人员在后面相对风险还是小了许多,战时,郭蓉蓉被分配在伤烈组,战地工作主要是收敛阵亡烈士的遗体,运送至后防安葬以及照顾重伤员等。越南亚热带丛林的气候,闷热多雨,尸体隔一天就会发出恶臭,何况是一车车血肉模糊的尸体,安葬时还要淸洗干净,你能想象到她们这项工作的状态。战后,我曾听过一个女护士声情并茂的演讲,她的演讲曾感染无数战友,我还曾为她写过一首诗歌发表在当时军区的刋物,这位女兵后来工作在北京的某家部队医院。可我当时落笔时,心里想的却是郭蓉蓉,想一个花季的女孩,一个文艺兵,该克服多少心理障碍,克服多少恐惧,投入多少的情感为战友收敛清洗,为战友保持最后的尊严。</h1> <h1> 蓉蓉牺牲的那天晚上,是一个没有月亮和星光的夜晚。我们到前方完成侦察任务行进在返回途中,由于天太黑,我们每人左臂都扎上白色的毛巾,后边的便紧盯前面的毛巾以示区别。越军由于弱小,白天不太敢出来活动,夜晚仗着地形熟悉容易隐蔽常会偷袭。那天晚上我们打了场遭遇战,蓉蓉运送阵亡战友的军车途中遭到了对方偷袭,不同的是,我们以牺牲一名战友的代价,击毙对方多名武装人员赢得了胜利,而蓉蓉的车队因主要是后勤人员被敌人打散,好在夜晚天黑便于隐蔽人员损失不大,敌人放火焚烧了汽车后自行退去。整个车队就牺牲一名人员,而这名战友偏偏就是郭蓉蓉。据和她同车的女战友回忆,当时枪声一响,一颗子弹似乎是击中了蓉蓉的颈动脉,战友去扶倒下的蓉蓉时,手中满手的鲜血,人已经不会讲话了。第二天战友们前来收敛时,蓉蓉已化作了烧焦的残骸。</h1> <h1> 一个美丽的生命从此消失,一朵艳丽的军花就这样凋零了。消息传来,战友们不胜惋惜和悲痛,她美丽善良,太过优秀,她的甜美笑容早已印在许多战友的心中。后来,我们听说她的哥哥也是一名文艺战士,是位作曲家,当时正参加中央慰问团在云南的演岀活动,听到妹妹噩耗后,哀痛得难以自持,是军区首长特批派直升机送至广西悼念妹妹,很长时间,我和我的战友们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许多年以来,我们师所属部队的战友凡到龙州烈士陵园悼念战友,都会来到郭蓉蓉的墓前默哀献花,因为她是我们的偶像,我们心中的芭蕾女神,也是我们的青春记忆。</h1> <h1> 上图为当年蓉蓉宣传队的战友。</h1><h1> 下图是我连战友今年扫墓时在蓉蓉的墓前。</h1> <h1> 这是郭蓉蓉当年染血的绿军装和红舞鞋。</h1> <h1> 今年是那场战争结束的第四十个年头,当年的热血男儿和花季少女,今天都已过了花甲两鬓染霜。可我们还是忘不了那段岁月,忘不了战火青春,每年这段日子,我们都会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追忆和悼念,我的手上就有战友发来的视频,是我们当年宣传队战友重聚在成都排演的一台节目,其中的一支舞蹈看的我热泪盈眶,这支舞蹈是《又见北风吹》,画面是当年扮演大春的老战士手持蓉蓉扮演喜儿时穿过的红舞鞋,在熟悉的音乐声中寻找当年的蓉蓉,伴舞的是她当年熟悉的伙伴们,当背景画面出现蓉蓉当年的微笑时,我瞬间感动得难以抑制,台上演出的战友也是热泪横流,这该死的战争可真不是个好东西。</h1> <h1> 妹妹给我发来的微信让我很惊奇,这世界真大也真奇妙,也难得妹妹用心,还记得我有郭蓉蓉这样的战友。我问她怎么会认识郭蓉蓉侄女的,妹妹说是彼此认识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那次聚会,蓉蓉侄女刚从龙州为姑姑扫墓归来,恰我也从广西扫墓刚刚返回,彼此谈起便加了微信。妹妹还告诉我,这个女孩非常了不起,现在是个钢琴家,满世界巡演。我紧着百度点开郭芳菲一查,果然了不起,这位别名"会飞的钢琴"年纪轻轻已和她的钢琴飞遍了世界,获得多个国际大奖,还曾在最高的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过演奏会,更重要的一点是,她漂亮高雅,气质酷似她的姑姑郭蓉蓉。她多才多艺,不仅弹的好,还会作曲,深得上一辈父亲和姑姑的神韵,我点开她的音乐,只觉一股清流款款而来,恰似郭蓉蓉轻快的脚步,又恰似她甜美的微笑,让我无比地欣慰。</h1><h3><br></h3> <h1> 对比可以发现姑姑侄女有许多相似之处。</h1> <h1> 本章美篇选取配乐时我想了很久,我曾想到蓉蓉跳过的舞蹈,拟釆用《又见北风吹》,试听后觉得内涵不够没有新意,听了芳菲的钢琴后,觉得如诗如梦,这个女孩儿的梦,不也正是她姑姑当年的梦想吗?我听了几首,最后还是选定了这支《鹰之梦》的钢琴曲,由郭芳菲亲自作曲和弾奏,用这支曲子献给她的姑姑,真的是再合适不过,姑姑若天堂有灵,听到后一定会再次绽放出甜美的微笑。</h1> <h1> 郭蓉蓉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年了,可在我和我的战友心里,还是那样的美丽,她就象一枝永不凋谢的军花,一直鲜艳地开放,散发着芬芳。</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