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川,不能忘记的地方

王立功

<h3>2019年8月18日,我们来到吉林省珲春市防川风景区。</h3><h3>站在龙虎阁的观景台上南望,图们江缓缓远去,俄朝铁路大桥横架江上;转向西南,朝鲜豆满江市境内群山起伏;俯视东南,俄罗斯哈桑镇包德哥尔纳亚城近在咫尺;而脚下则是中国的土地,这被称之为“一眼望三国”。</h3> <h3>从龙虎阁的高处向下俯瞰,一座哨所建于中俄边界山岗上,这是我国地处最东部的边防哨所,因此被称为“东方第一哨”。</h3> <h3>土字牌位于防川中俄边界,为花岗岩质。我侧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俄侧刻有“T防川”字样。</h3><h3>说起土字牌,必须说一个叫吴大澄的清朝官员,正是因为他凛然的抗争,最终为我国争回了黑顶子领土和中国在图们江俄朝国际段的出海航行权。</h3> <h3>防川朝鲜族民族村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交界地带,被誉为“东方第一村”,素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之美誉。全村100余人都是朝鲜族,其民族文化内涵浓郁,现仍保留着原有的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h3> <h3>在防川村东北1.5公里的中俄边界线上,有一座制高点叫张鼓峰。1938年7月,日本和苏联在此交战13天,最终以日本的失败而结束。</h3><h3>在战役期间,斯大林派出了强大的记者队伍,当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季,漫山遍野盛开着梨花和野玫瑰花,清澈的图门江如绸缎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原野中,从日本海吹来轻纱一样的薄雾,面对这美妙的大自然画卷,其中一位诗人在此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歌《喀秋莎》。</h3> <h3>从珲春到防川,有一段路途狭窄到只剩下公路是我国领土,这段路叫防川洋馆坪路堤,路实际就是图门江的江堤,路的南侧是图门江,岸边用铁丝网拦着,那是朝鲜的领土。北边陆地一侧的公路路基下,另一道铁丝网与公路同行,那是俄罗斯的土地。</h3> <h3>非常有趣的是,本张相片最右端的牌子上写着:“切勿隔江喊,否则惹麻烦。”</h3> <h3>珲春圈河口岸是以图们江为界的对朝鲜的口岸,与朝鲜的罗先市自由经济贸易区的无汀里口岸相对应,该口岸距市区39公里,距朝鲜罗津港48公里,是中国与朝鲜罗先市直接相通的唯一通道。想去朝鲜看一看的中国游客,可以在这里办证直接过去玩一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