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西域——新疆行(七)

<h3>与君初相识,</h3><h3>犹如故人归。</h3><h3>疾风知劲草,</h3><h3>烈火见真金。</h3><h3>这就是中巴友谊最贴合的形容。</h3><h3>今天,带大家走进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红其拉甫</h3> <h3>汽车在荒野中走了差不多三小时,山路弯曲不平,远处都是雪山。</h3> <h3>海拨不断上升,积雪越来越厚。</h3> <h3>这是进入口岸前大家休息的地方,对面就是巴基斯坦在中方的办公地点,红色的房顶,看上去好漂亮,但那是禁止拍摄的。谁一旦拍了,挨删除不算,说不定整部手机就要拿去格式化。</h3> <h3>经过工匠的努力,我们如愿以偿,终于进到了口岸。</h3> <h3>看到下边的图片了吗?五星红旗飘扬往右的地方就是中国,往左就是巴基斯坦。红其拉甫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素有“血谷”和“死亡之谷”之称。口岸海拨4733米,“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就是对红其拉甫最好的形容。相传在唐僧西天取经之前,有个多达万人的商队因遇暴风雪而全部死亡。至今还有人孜孜不倦地寻找那支商队丢弃的宝藏。</h3> <h3>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吗?记得22260顶帐篷吗?那是四川汶川地震,巴基斯坦为了援助我们,把全国备战的帐篷都给了我们,而大部分帐篷,就是从这个国门交接,然后运往地震灾区的!</h3> <h3>来张集体照,本想拿出群旗拍一张的,谁知又是不可以,看来还有好多规矩,还是老实点。口岸旁有一辆军车,两名士兵,我亲眼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女儿也来到国门,第一件事,就是领着女儿去给士兵敬礼。离开时,也带着去敬个礼才离开。我很想拍下这感人的一幕,但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接下来的情景验证了我的决定,不拍是正确的,因为有个人拍了,结果被栏下删除了!</h3> <h3>很少拍自己的群主也留个影,以做纪念</h3> <h3>当然,自己也要来一张</h3> <h3>下图左边的是中国人,右边的是巴基斯坦人,我们远远想握个手也握不到,但热情,真真切切感受得到,天涯若比邻啊!我们在国土上只能高呼,他们也在用不太灵光的中文回应:中巴友谊万岁,万岁,万万岁!</h3> <h3>喀喇昆仑公路从这里经过,成为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主要陆上交通枢纽。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多数是塔吉克族,他们称为“天上人家”。有人这样评价他们:“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塔吉克族为高加索人种,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生活在这里的民族以畜牧为主业,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春天播种一些耐寒性作物,初夏赶着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获过冬,周而复始。</h3> <h3>游览红其拉甫口岸后又回到了塔县,从塔县走塔莎古道。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旅行者”是谁,那必然少不了玄奘。从长安到天竺,穿越丝绸之路,跨越昆仑山脉,深入帕米尔高原,连现代人都无法征服的畏道险途,却被这位高僧以绝强意志征服。翻越火焰山,掠过大龙池,这一段传奇,仿旧飘扬在那千年不散的风沙中。塔沙古道,即将不再存在的玄奘之路,至今仍是少人敢走的南疆密境。</h3> <h3>少年一梦老来狂</h3><h3>西风白马走边疆</h3><h3>叩问此路今何在</h3><h3>羌笛悠悠古道长</h3> <h3>身在地狱,眼在天堂的路,路的两旁全是石头,砂石遍布,颠簸难行,土路,盘山,过桥,甚至从悬崖上穿行而过,险峻程度堪比318、317、219、丙察察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走这条古道,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流水人家独居一隅,有时方圆几十里无人,苍凉孤寂。</h3> <h3>过了大板地水库,沿路成熟的杏子落满一地。古道上,有美丽的塔什库尔干河和叶尔羌河相依相伴。它同一条跳跃的蓝丝带,滋养出了无数美丽的杏花村。河对面,有不少小小的村落,要通过吊桥进入。</h3> <h3>小孩在村边玩耍,看到此景,想起我的童年,我也是这样玩着玩着就长大了。</h3> <h3>来张特写!当时我就在想,几天没洗过脸了?要是能洗干净这脸,那小孩肯定特别漂亮!</h3> <h3>这里生活着中国唯一的白种人——塔吉克族。零落的房子散落在河边,牛羊安静地在树下觅食。到了傍晚,家家户户都赶羊回圈,房顶炊烟袅袅如约升起。这样的乡村,不正是我们理想的模样吗?可惜,这里因为水库的修建,面临被淹没的命运,明年就可能再也见不到了。</h3> <h3>出于好奇,东东跑羊圈考查去了😂😂</h3> <h3>今晚住的民宿,男的一间,女的一间,大家排排睡。</h3> <h3>早晨,塔吉克族人的生活就是从这条小溪开始,洗洗刷刷。当然,吃的水要到源头上去挑回来。</h3> <h3>我们也不例外,看群主,也学着村民,开始了一天的繁忙。</h3> <h3>一大早,塔吉克夫妇就起床,为我们准备丰富的早餐。</h3> <h3>干核桃</h3> <h3>新鲜核桃,好快可以摘了</h3> <h3>早餐后已是十点多,我们准备起程,村民们路口目送我们离开。不停地叫:杏花开了又来!</h3> <h3>由于通往大同乡的路不通,我们只能选择原路返回。</h3> <h3>路过村庄,乡亲们都在摘杏子,我们也来偿个鲜,凑下热闹。</h3> <h3>看,好哥吃了不算,还打包😋😋</h3> <h3>依依不舍离开杏花村。</h3> <h3>离开塔县,往阿克陶方向,一路都是沙尘暴天气,所有的景色就如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一路上的颠簸,我们都累了,个个都在打瞌睡,也无心拍照。</h3> <h3>中午连着晚餐一起,又是晚上十点之后,饿+累,又是一顿烤肉加大乌苏。十二点,阿克陶宾馆入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