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湖心仪久,有幸赴扬州

轩雨散文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字/摄影:</b>轩雨</h3><h3><br></h3><h3>“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一弯秀水,瘦了千年,醉了江南的湖,羞了塞北的山。两岸柳依,春如烟,夏如裙,冬如丝。扬州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2019年夏,我终于来了!</h3> <h3>夏日炎炎的瘦西湖虽不及烟花三月宜人,但也别有一番风情。“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h3> <h3>当去年流连于杭州西湖的时候,就在想,扬州有瘦西湖,又是怎样的美景呢?而这次来扬州,首站就奔着瘦西湖而来。小而精致的瘦西湖,似盈盈一握的美人,所有的美,都在眼前。</h3> <h3>钓鱼台,小金山西麓,长屿伸入湖中,宛如仙鹤之颈。长屿入水,行至尽头便是方亭,黄墙青瓦,与五亭桥和远处的白塔呼应。整个瘦西湖人气最旺的景点,非钓鱼台莫属,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h3> <h3>从钓鱼台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气势恢宏的五亭桥和白塔。五亭桥黄瓦朱柱,金碧辉煌,桥中设有一亭,其四角各有一亭,遥远看去煞有九五之尊之像。</h3> <h3>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h3> <h3>瘦西湖的白塔和北京北海的白塔是非常相似的,这里面有一段故事。乾隆一次游览瘦西湖,船到五亭桥畔,乾隆尽观四周,然后对随行的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荫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随行的,有很多当时富甲天下的大盐商,听皇上如此一说,为了讨皇上欢心,不惜万金,诗画成图,连夜用盐堆砌了一座高塔。次日,乾隆打开窗帘一看,以为有白塔从天而降,非常高兴,同时也深感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名不虚传。乾隆离开以后,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建造了扬州白塔。</h3> <h3>凫庄建于1921年,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h3> <h3>白塔晴云,原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莲性寺北岸,坐落于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清乾隆年间按北京北海的白塔仿建。砖石结构,高30余米。该园门嵌赖少奇书"白塔晴云"石额。内设积翠轩、曲廊、半亭、林香榭等景点。</h3> <h3>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这里也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熙春台之妙,在于登上楼梯,俯瞰四周美景,更可听听扬州小调,古琴声中,不由感叹如此这般良辰美景。</h3> <h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连接熙春台和望春楼,白石拱桥,桥步阶、栏杆均取二十四。虽然此桥是重建的,却还是不由得想起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虽然真正的二十四桥究竟在何处现已不能确定,而如今二十四桥依然在,千朵芍药为谁开?</h3> <h3>二十四桥向北,是静香书屋。静香书屋是乾隆时代“水竹居”故地,中心为荷花池,南面是叠山,东侧长廊环绕书屋。与静香书屋隔水相呼的是西廊,西廊之中的碑石上,扬州八怪诸人书画作品甚多,亦有与扬州有关的名人书画精品。对景怀人,免不了感叹岁月匆匆,人生几何。</h3> <h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即使没机会见到那种飞流之下三千尺那种壮观的瀑布,在园中,微型的石壁流淙也别有韵味,白雾升腾,彷如仙境。下游静谧似小桥流水般情调。</h3> <h3>瘦西湖山水桥廊,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最多的却是她的历史和文化,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她没有北方风景的豪放狂野或是庄严肃穆,也没有江南风景的小桥流水或是青山碧水,她是一种婉转淡雅的美,而历代的名人又为她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h3> <h3>这里的园林与苏州齐名,一弯秀水瘦过杭州的西湖,青青柳烟美过江南的水乡。就连李白也不禁赞叹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而长居于扬州的杜牧更是把瘦西湖形容的仙境一般:"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番游行,增益甚多。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留下的不只是这些古迹、名胜、风景,更多的是历史,是文化,是中华几千年的底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