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我的爱

珍珠大笑

<h3><br></h3><h3>大笑一向没有什么明确的座右铭,如果非要弄一个的话,我喜欢这一句: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也可以理解为喜欢坦荡的、富于书卷气的人生。</h3><h3><br></h3><h3>自冲龄始,大笑好读书不求甚解,往往手执一卷,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及长,始广阅博读,向外无尽无息索取的同时,也常常内里自问,我的阅读最爱是什么?</h3><h3><br></h3><h3>是的,书籍不止汗牛充栋,不啻浩如烟海,总不能抓起一本就看啊,于是就有了挑选。</h3><h3><br></h3> <h3><br></h3><h3><font color="#ff8a00">一一三国红楼西游记,当然爱。</font><br></h3><h3><br></h3><h3>在那个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所幸老爸存下了两套半名著,一水儿繁体字竖排本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和只有后四十回的《红楼梦》,连同评水浒批宋江时的批判本《水浒传》和后来补齐的八十回《红楼梦》,家有的四大名著每一本我都读到十遍以上。</h3><h3><br></h3><h3>“文革”时期,这些“大毒草”是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阅读的。老爸老妈看着单单瘦瘦正在长身体的我,整天闷在家里钻故纸堆,害怕了,书被锁进了壁柜,没事就赶我出去玩。</h3><h3><br></h3> <h3><br></h3><h3><font color="#ff8a00">一一红与黑高老头三个火枪手?入迷啊!</font></h3><h3><br></h3><h3>十七岁上大学读中文系,第二学期开设了外国文学课,开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名著,这既是喜好也是课程的需要。记得那时候老师每个学期都要给开列出长长的阅读书目,从早期的古希腊神话,到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h3><h3><br></h3><h3>恶补,出现了消化不良,以至写作课的作业出现了不少欧式长句子,受到老师大张阀闼,当着全班同学严命我要牢固树立无产阶级文风。回想起来,当时尽管觉得老师有点小题大作,但消化确实需要时间,可惜我没有江中健胃消食片。</h3><h3><br></h3> <h3><br></h3><h3><font color="#ff8a00">一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超喜欢哦!</font></h3><h3><br></h3><h3>上大学第一年,同舍同学李春福不知道从哪借来金庸的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下册,全寝童鞋争相传看歇人不歇书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最后觉得意犹未尽,就是那种大肆饕餮之后更加饥渴难耐又无可奈何的感觉。</h3><h3><br></h3><h3>工作以后,买了一大套最棒的三联版《金庸全集》,纸张好装帧好印刷好文字就更是好上加好,这回想看哪本就看哪本。有一套《笑傲江湖》借给熟人弄丢了,主动赔了我一套盗版的,错别字压罗的那种,看着别扭,终于没忍住还是重新买了一套。从此书籍不外借。</h3><h3><br></h3> <h3><br></h3><h3><font color="#ff8a00">数来数去,终于数到了历史小说。</font></h3><h3><br></h3><h3>除去前文所述的四大名著之外,历史小说又看了大学室友尚文波的藏书《东周列国志》,看了说唐、说岳、杨家将、万花楼、金瓶梅、三侠剑等等。这些古代的历史小说其实也基本上可以进入名著之列,但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成就上看都难以与四大名著媲美,读个三两遍再看就大都兴致不高了。</h3><h3><br></h3><h3>自姚雪垠的《李自成》始,大笑开始读当代作家的历史题材小说,这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部作品堪称鸿篇巨制,当时只看到了上编n部,中编和下编作者还在写。</h3><h3><br></h3> <h3><br></h3><h3>记得后来曾在一家大型文学季刋上读到《李自成》的节选,是满清皇太极诱降大明总督洪承畴前前后后的那一段,把一个干练总督从决意绝食自杀,到意志崩溃无奈投降,写的惊心动魄,精彩纷呈,尤其是洪的心理活动刻画入木三分,令人过目难望。</h3><h3><br></h3><h3>当时隐隐约约的觉得,这个领域值得关注。</h3><h3><br></h3><h3>去年逛书店,看到有卖经过删繁就简的一套四卷简缩本的《李自成》,高高兴兴买到家一看,苟简太多了,诱降洪承畴那段竟然只字未留,可惜可叹。</h3><h3><br></h3> <h3><br></h3><h3>再数,最喜欢的还有钱钢纪念北洋海军成军100周年祭的《海葬》,和张正隆那部不知被盗了多少次版的《雪白血红》。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两本都是历史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而非历史小说,但在此不暇细分,也就放在一起说吧。</h3><h3><br></h3><h3>若论思想内容,这两部作品也许都存在着某种缺欠,若说写作方法和艺术特色,则是探索多多,收获满满,令人击节赞叹不已。</h3><h3><br></h3><h3>记得在一次外出采访时,偶然得到一本发了专刋的《解放军文艺》,那一期只发了一个长篇一一全文刋载了《海葬》。写的真叫棒,我从晚上九点多开始看,一口气看到东方发白,直到把全文看完,中间干脆停不下来。</h3><h3><br></h3> <h3><br></h3><h3>看《雪白血红》感觉上也是大致如此,四十多万字的作品,我没有细数,但是印象中读了不止十遍八遍,真的是很耐读呀,每每读来便觉受益不少。</h3><h3><br></h3><h3>哲人克罗齐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真的是震聋发聩啊!</h3><h3><br></h3><h3>为鉴今而修史,不可能不打下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并不遥远。但是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历史离我们的需求近了,是否离真实远了呢?值得关注。</h3><h3><br></h3> <h3><br></h3><h3>待大笑读到了唐浩明的《曾国藩》晚清三部曲野焚、血祭、黑雨,和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共十三本,对历史小说的偏好就恣肆汪洋了,不止因为这两部作品都拿了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的一等奖。</h3><h3><br></h3><h3>《曾国藩》写主人公的文韬武略,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他的得宠与失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集功罪于一身的立体复合形象 。</h3><h3><br></h3><h3>这套三部曲,我原来看的是朋友送的一个精装合订本,因为看的遍数过多,硬壳子书皮居然弄散了架子,只好又买了一套平装本。</h3><h3><br></h3> <h3><br></h3><h3>前几年单位发书,其中有一套官场小说著名作家王跃文的新作《大清相国》,是写康乾盛世三朝大学士张廷玉的历史小说,有朋友热心推荐,称为力作。读后觉得是部好作品,但因为有二月河的同期背景人物的帝王系列比着,只好等而下之了。</h3><h3><br></h3><h3>读了《曾国藩》三部曲和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大笑由衷的感觉到,对自己的这个爱好发现的太晚,早十年发现也许就循着这条路去写历史小说了。</h3><h3><br></h3><h3>历史小说,既要有历史的整体真实,又要有丰富的文学性。而大笑的喜好,大体上在文史之间,所以,这种爱不由自主,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愉悦,拿到一本佳作,读起来就放不下。</h3><h3><br></h3> <h3><br></h3><h3>准备提前退休的那些日子里,偶然从忘年小友花花狗那借到了一整套《大秦帝国》,共十一册,洋洋洒洒500多万字。我前前后后看了整整四个半月,那叫酣畅淋漓,如醉如痴,以至于快看完时都有点恐慌,也有点失落一一看罢《大秦帝国》,这日子可怎么过啊?</h3><h3><br></h3><h3>这样的场景,曾经是我的人生向往:一个假日的午后,茶道悠悠,雪芽袅袅,一杯翠绿的新茶,一本喜欢的历史小说,品味着生活的馈赠,陶醉其中,不知今夕何夕,幸何如之……</h3><h3><br></h3><h3>历史小说的上品毕竟是极少数,于是就总想发现些新的佳作,看过网络上名声大噪的畅销书作家、雾满拦江的作品《汉武帝:皇权的逻辑》,也看过号称台湾历史小说第一人一一高阳写慈禧太后的系列作品,觉得都有一定的水准,但不是大笑苛刻,貌似还没有进入精品佳作系列。</h3><h3><br></h3> <h3><br></h3><h3>因为看好了《曾国藩》,唐浩明的作品又读了几本。尽管他是湖南的作协主席,但似乎江郎才尽了,写张之洞、杨度等重量级人物都没出彩,与他自己的《曾国藩》比更是相去甚远。</h3><h3><br></h3><h3>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左宗棠》,心想左与曾都名列“北洋三杰”,应该了解一下,就买了回来,却是难以卒读。我曾三次咬着牙读,最长的一次也只看到了第二章的开头。真不知道几十万字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h3><h3><br></h3><h3>赫尔曼•塞黑说,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读书能有如许收获,夫复何求?</h3><h3><br></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图片/图七八珍珠大笑;其它网络,鸣谢!</font></h3><h3><font color="#ff8a00">音乐/只为了爱</font></h3><h3><font color="#ff8a00">标注:原创作品,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font></h3><h3><br></h3> <h3>珍珠大笑 文学学士,携笔从戎后曾任原沈阳军区前进报社文艺副刊编辑、主编,主任编辑,获得中国新闻奖、解放军新闻奖、共青团新闻奖等省以上新闻奖、征文奖计数十个,获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也曾入围新浪草根名博的历史文化新人,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有新闻文学作品集《铁血男儿》面世,有多种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诗歌刋于纸媒或收录于各类选本中,曾任十余种书籍的编委、主编、编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