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博士微生物肥料

美友59177482

<h3>  麻林涛1968年3月入伍,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1982年毕业于军械工程技术学院,清华大学博士。在部队长期从事军队后勤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 1993年投身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微生物肥料领域共取得国家专利23项。是国家复合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NYT798-2004)制定人之一。也是国家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技术咨询专家。2002年12月主持将“麻博士”微生物肥料的4个样品搭载“神州四号”顺利升空,进行了《“麻博士”微生物肥料太空技术选育菌种的研究》。随后搭载“神九”、“神十”再次升空,从中定向筛选出新的菌株。该菌株可在沸水中成活30分钟以上,从而提升了产品品质。2003年7月通过国家部级鉴定,鉴定结论:综合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菌种保存期和有效活菌数含量两项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h3> <h3>♦增加土壤肥力<br>♦产生激素,促进作物生长<br>♦改良土壤结构,松土保肥<br>♦增强农作物抗病、抗旱能力<br>♦改善作物品质,降低硝酸盐及重金属含量</h3> <h3>一、增加土壤肥力<br>向空气要“氮”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这些氮气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事实上,大约每年有17500万吨氮气通过固氮微生物作用转化成氮,约占全球氮素供应的70%,微生物肥料中的固氮微生物能将空气中的自由氮转化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增进了作物根际的固氮作用。</h3> <h3>解土壤中存留的磷、钾 :我国大部分土壤速效磷、钾普遍偏低,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的生长需要,但是,我国土壤中磷、钾矿物蕴藏却十分丰富,每公斤土壤约含全磷400—1200mg,作物只能直接利用其中的5%,人工施入土壤中的磷肥,大部分也被土壤固定,转化为磷酸三钙以及有机磷化合物,释放出五氧化二磷。同样,土壤中钾的蕴藏量也是相当高的,20Cm耕作层中每亩约含有钾1500—4500Kg,但这些钾绝大部分存在于长石、云母类原生矿物中,不能被作物直接利用。“麻博士”系列中、钾细菌能够分解此类矿物并释放出可溶性钾到土壤溶液中,被作物所利用。</h3> <h3>二、产生激素,促进作物生长<br>  “麻博士”系列中的微生物在其发酵过程中,和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赤霉素和细胞激素等植物激素类物质,这些物质在与作物根系接触后,会刺激作物生长,调节作物的新陈代谢,起到了增产的作用。</h3> <h3>三、改良土壤结构,松土保肥 “麻博士”系列肥料中的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胞外多糖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粘结剂,根系周围合成多糖的细菌和根系周围土壤的团聚体的稳定性是联系一起的,生土熟化过程中离不开这类微生物的大量系列活动。而且“麻博士”系列肥料中的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展,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h3> <h3>四、增强农作物抗病、抗旱能力<br>  施用“麻博士”后,由于微生物在农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成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除它们自身的作用外,还由于它们的生长繁殖抑制和减少了病原菌的繁殖机会,有的还是是抵抗病原菌的作用,起到减轻病害的功效。微生物肥料富含有机质和腐殖酸,可调节作物气孔的开放度,这些物质与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协同作用,能够提高作物的综合抗逆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h3> <h3>技术上的先进性<br>1、 有多项发明专利技术支持,有重大技术创新:① 应用核辐射技术对菌种进行(CO60)辐射,提高了菌种的固氮、解磷、解钾能力,生理活性物质刺激调节和抗病能力。在剂量率为0.1164GY/S,总剂量为6.29×109GY的条件下,增强了菌种的抗逆性,使菌种保存期达到2年以上,是国家标准的4倍,此项技术已获专利。② 研制成功高效专用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胞稳态剂和增效剂等(已获得国家专利),优化了微生物菌株生长环境。提高了活菌总数和芽孢形成率。发酵液活菌数量从10—15×108个/ml,提高到60—80×108个/ml,,芽孢形成率从50—70%提高到95%以上,生产周期从25—52小时缩短为7—15小时,粉状菌剂活菌数量稳定在每克8.0亿以上,是国家的4倍。③ 应用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物肥料烘干机、生物肥料搅拌机),提高了生产能力,实现了菌种生产自动化。</h3> <h3>生物技术与空间技术的高度结合<br>  2002年12月30日,我公司在有关单位的协作下,将微生物菌种的四个样品搭载神州4号飞船,遨游太空7天,顺利返回地面,这是我国首次搭载生物肥料菌种细胞上天。太空的环境不同于地球,太空中的宇宙射线、超真空、超洁净、微重力(失重)等致变因子,有利于可遗传变异,从中定向筛选培育出优良新品种,从而提高微生物。</h3> <h3>广泛的适用 由于该项目技术先进性,配方广谱,以及菌种独特的优越性,使得微生物肥料在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园林花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1998年—2018年,先后在北京、天津、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四川、广西、江西、辽宁等22个省区,安排田间肥效试验。参试单位100多家,参试作物108种200个品系,试验面积上亿亩。其中:小区试验1500多亩,其余为大田示范,设有微生物肥等量基质、空白、当地习惯施肥等4个,处理万次重复,试验——量:粮食作物50—80Kg/亩,蔬菜80—100Kg/亩,一律作底肥、条施、穴施均可,施后培土、灌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生菜增产15.2%—17.5%,番茄增产22.6%—27%,黄瓜增产32.1%—48.8%,早茄增产15%—20.6%,晚茄12.7%—26.7%,莴笋增产11.5%—17.5%,花生增产18%—21%,甘薯增产13%—23%,大白菜增产13.5%—15.6%,一级芽率提高16.5%,发病率减少21.7%,西瓜增产12.9%—15%,含糖量增加2.6%—4.7%,发病率减少16%,苹果增产16%—19%,玉米增产12%—19%,水稻增产18.9%—21%,小麦增产17.2%—19.6%。</h3> <h3>麻博士微生物的优势和工作原理<br>1、作物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从1860年法国人蒙特利尔研究一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发现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十六种营养元素:氮、磷、钾(大元素),钙、镁、硫(中元素),硼、锌、铜、铁、锰、钼、氯(微量元素)。它们缺一不可,不能相互替代,只有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平稳供给作物营养,作物才能正常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所以只用氮、磷、钾的作法是不科学的,现在作物产量不高的原因就是施肥不平稳,只有大量的大元素,而忽略了中、微量元素的作用。“麻博士”微生物肥料,选料精良,配比科学,内含50种以上的营养元素,极大的满足了作物营养均衡的要求。2、作物是如何吸收养分的? 作物直接吸收的养分只占所需养分的很小一部分,而绝大部分的养分只有在微生物发挥作用下才能吸收利用,现在人们不合理施肥,一方面化肥过量的使用,杀死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导致化肥因没有足够的微生物分解而造成肥害,施肥多反而减产了。另一方面,过量的施肥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使环境污染严重,土壤严重板结,作物产量低下。“麻博士”复合微生物肥料就是给土壤提供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它一方面能够杀死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减少作物的病害,另一方面,给施入土壤的化肥进行充分的分解,使之无害,并且使土壤固定的养分释放出来供作物生长使用。3、什么是最小养分,什么是最适因子? 最小养分指的是作物一定时期土壤中供给植物营养元素养分中的最少元素,如果最小养分得不到补充,其它养分再多,作物产量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施肥的全部意义,就是找到最小养分,并补充到作物高产所需水平。作物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空气、阳光、水分、温度、土地养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如与植物生物所相适应,那么这些因素为最适因子,自然条件我们是无法抗拒的,但是土地养分条件、土壤微生物、有机质等方面是可以改变的。使之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最适元素”,这些元素是最适因子。我们用化肥、有机肥、功能肥等,为培养生产出的微生物复合肥—“麻博士”,就是最大限度地改变不利因子为有益因子。4、什么是营养临界期?什么营养最大效率期? 营养临界期指作物这一时期需要养分总量不大,但数量多,而且紧迫,如果此时不及时补充作物养分,生长就会受到无法挽回的损失。营养最大效率期指的是作物一生需求养分最大的时期,一般在作物生长的中期。这一时期如果不及时追肥,作物产量将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 使用“麻博士”复合微生物肥料,一次投入,作物一生受益。无需施用“农家肥”和追肥。这样既保证幼苗期的养分供给,又保证作物生长中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既解决了营养临界期问题,又解决营养最大期问题。所以,使用“麻博士”是作物稳定生长的根本保证,中后期一些需肥量大的作物看肥效决定是否需要追肥。5、什么是“奢侈营养”?“奢侈营养”有何危害?为什么使用“麻博士”不会出现“奢侈营养”这种现象? 奢侈营养就是施肥量超过作物的需求量,作物无限止的吸收营养,这些养分无法转化,只好积累在作物体内或实体里面,这就是所谓的化肥残留。这些“奢侈营养”使作物生长失衡,茎叶生长茂盛,出现疯长旺长,作物容易早衰、倒伏、籽料瘪瘦。产量低、品质差,加大了化肥成本,得不偿失。这就是平时老百姓说的“看到长的好,不一定收的好”。使用“麻博士”复合微生物肥料,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麻博士”复合微生物肥料里面含有大量的对作物生长有益的菌株,这些菌株能够极大的分解过量的化肥(奢侈营养),不造成肥害,而且使不平稳的养分得到平稳,作物稳健生长,不易倒伏、早衰,最终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6、什么是重茬?“麻博士”为什么能够抗重茬? 顾名思义,重茬问题就是部分植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多又丰富,而土壤的风化速度所转化的养分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出现缺素,而引起一些病害。再者土壤里面有害病原菌,由于重茬数量过大,使作物病害一年比一年发生严重,所以这两个方面造成作物减产或欠收、品质差、产量低。而“麻博士”正好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据检测养分多达50多种,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作物对养分要求的丰富性。再者,“麻博士”的有益活性菌株,加快对土壤养分释放的速度,释放出作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大中微量元素,给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这种活性高、生命力强的有益菌群,对重茬所残留的有害病菌也能很快转化吸收掉,变有害为有益,根据试验证明,抗重茬没有别的产品比“麻博士”效果更好的产品。7、什么是土壤?什么是土壤肥力?为什么说“麻博士”是恢复土壤肥力的最佳补品?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由成土母质和熟化壤土组成,它的肥力由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构成,它们之间有密切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现在人们长期大量的施用化肥,造成土地板结,作物病虫害严重,土地肥力丧失怡尽,土壤盐碱化、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而“麻博士”具有全面丰富的养分,能够平稳肥效,化解肥害,产生大量的有益菌,把土壤固化的养分分解释放出来,并且杀死有害病原物,对土壤中有害物质、病害、抗生素等分解转化,给作物生长提供一个净化的最适环境,同时可以补充有益菌群,使土壤恢复原有的活性,更好的为作物提供土质疏松、养分丰富、无害的最适土壤环境,为作物的高产优质提供了保证。8、什么是土传性病害?它们是如何得来的?为什么说“麻博士”是土传性病害的克星? 土传性病害,就是土壤里含有大量的有害病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发作,造成作物根腐、枯萎、黄萎、立枯、猝倒,黑根、茎腐等病害,这些病害统称为“土传性病害”。这些致病来源有:①上一季节作物病害的残留,如病叶、病根、病果等组织和器官;②土壤的有益菌的减少;③土壤板结、下雨、绕道,使土壤通透性差,有利于病害的繁殖和发作;④土壤养分的失衡,过量的化肥使土壤出现盐碱化,肥力抗性下降,加剧土传性病害的危害程度。 “麻博士”是多种菌株优先出的超强菌株,经过太空搭载,离子撞击等技术,使其基因发生改变,使之更具有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加之用特殊的培养复壮,使力量更强大,营养更丰富,作用更明显。 “麻博士”施入土壤后,在作物根际形成庞大的有益菌群,战胜有害病菌,有益菌分泌大量的活性酶及抗生素、生长素等,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抗性增强。“麻博士”强大的优势菌群能把过量的化肥转化成氨基酸、蛋白质、单糖、多糖等形式储存在土壤胶体中,并且把土壤矿化的养分释放出来,供作物均衡吸收利用。大量有益菌群施入,使土壤微生物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了土壤板结,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得一些病原菌致病物质失去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不能发作,因此,“麻博士”是防治土传性病害的克星。9、现在为什么病虫害发生严重,能有不打药的作物? 现在病虫发生严重的原因:现在施肥结构不合理,重氮磷钾、重化肥、轻有机肥,更不施微生物肥料,大量中微量元素与微生物之间严重失衡,作物出现疯长、旺长,诱发了虫害严重,片面过分的施用农药,把大量的有益菌群杀死,出现土壤微生态循环失衡,造成病虫害严重发生,再者,土壤中大量有益菌群萎缩或消灭,加剧病害的猖狂。 “麻博士”施入土壤后,首先恢复失衡的微循环,使土壤中某些杀虫菌强大起来,如蜡状芽孢杆菌,作物吸收这种菌后,作物具有抗虫性,所以,施用“麻博士”能使这种失衡的生态系统恢复过来,改变这种现状。10、“功能真不少,养分没多少”,“麻博士”肥料的无机养分标识25%,它能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吗? 这种用无机肥的标准来衡量“麻博士”这一高科技产品,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麻博士”肥料中无机养分是用来给活性菌提供养分和能量,另一方面是用来满足作物在“麻博士”施入初期,活性菌分解出来的养分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所以,在“麻博士”复合微生物肥料中添加这25%的无机养分,这给不了解“麻博士”的用户造成错觉,误认为这种肥料养分就含这么高。其实“麻博士”复合微生物肥料,仅菌剂这一项在土壤和空气中的氮就能转化5%—13.6%,磷钾转化率可达17%—19.7%和16%—18.6%,极大地满足了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所以说“麻博士”的增产效果是任何高含量无机化肥所无法比拟的。11、“麻博士”施入土壤后,作物长势为什么没有化肥长的“快旺”? 这一现象正好体现了“麻博士”这一高科技肥料的特征,微生物肥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此:它实现了肥料的绶释和控释技术,在作物不需要肥或者少量需求时,“麻博士”就能控制肥料少供或不供。而化肥就没有这一特点,在作物生长初期就大量的供肥,造成作物疯长和旺长,这种养分的失衡,造成作物秸杆和籽实比率发生了变化,产量降低,除了看着“快旺”外,高产是无法实现的。“麻博士”稳步、均衡、全面地供作物营养,加之合理的控释,最终使作物获得了高产。12、“麻博士”施到土壤中,为什么部份不会溶化? “麻博士”系列专用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麻博士”复合菌剂,它不仅给作物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元素,而且还含有四种核心肥源—活性菌株,这四种活性菌株能源源不断从空气、土壤中转化N、P、K、Ga、MgS、BZn、Cu、Mo等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这种菌剂由于活性菌的作用,在土壤中很快就溶化、分解了。另一部分是无机养分,它采用了缓控物理方法造粒,肥料里添加了缓控剂,所以这种肥给用户的感觉是不易溶化。其实是一种保肥措施,不让肥料流失,提高了肥效,从而保证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13、施用“麻博士”微生物肥料为什么能降低土壤和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 田间喷洒有机农药或除草剂,大约有10%—15%附着在植物体上,85%—90%溶入土壤,它们对病虫害、杂草的防治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发挥出来,而在植物的表面、植物的体内和土壤中的残留危害却是长期的,这些残留物质除了光解外,最主要的降解者是细菌和真菌,一般一种微生物只能完成其中的某一过程,需多种微生物共同 参与。“麻博士”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的某些菌种对相应的有机农药有一定的降解,枯草杆菌、曲霉素可降解扑草净、敌百虫、2.4—D、西玛津,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影响主要是氧化还原和甲荃化,该产品在吉林省保安市大白菜上试验,经检测:四项重金属含量仅占无公害标准的52%,施用“麻博士”微生物肥料,减轻了病害的发生 ,减少了农药喷施次数和喷施量,从农业投入上减少了有害物质来源。14、为什么说“麻博士”的诞生,是现代农业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必然选择? “麻博士”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拯救恶性循环农药的一副良药,过去人们大量的使用化肥、激素、农药来提高产量,产量是提高了。但是,提高的产量远远不能弥补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造成的损失,土壤肥力丧失怡尽,盐碱化、荒漠化日趋严重,水体污染严重,许多生物绝种,作物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投入高、产出低,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污染的环境,产出的产品已经给国民体质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食道癌、中风、心脑血管病人多了。这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差太远了,“麻博士”复合微生物肥料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农业恶性循环的现状。 首先,它能修复、净化土壤,排除土壤中的病原菌、重金属,分解抗生素、盐类化合物,使作物始终处在一个最适合的环境中,“麻博士”把有害变有益,把不适宜变成适宜。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极大了提高土壤的肥力,使作物的抗病能力、抗旱、抗涝、抗寒、抗逆能力大为增强。强大的有益菌群能从环境、土壤中转化作物所需的养分,并且把不平衡的营养供给变为平衡,使之无害,这样就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能源,保护了环境。“麻博士”微生物复合肥料丰富均衡的营养,极大地改善作物的品质,提高作物的产量,这我国的农产品走出国门,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离开了“麻博士”微生物复合肥料,无公害农业是不可能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