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知什么时候上了聚会瘾,夫人的同学聚会,也没放过。此次,是我第四次来到兰州(兰炼)。这是在飞机上拍摄兰州的“沟沟壑壑”。</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初,我们从天津登上飞往兰州的班机,去参加夫人同学(原兰州炼油厂子弟学校)聚会及组织的甘南游活动。</p><p class="ql-block">她们的同学,“就是父一辈,子一辈”,石油大院的关系。有些同学近四十多年没见了,今年又是大多数同学的“甲子年”,非常有意义!所以,克服克服还是来了!</p> <p class="ql-block">“兰炼”是我国一九五四年“一五计划”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工程。是共和国的“长子”,当时全国抽调大批优秀干部支援大西北。她父亲当年舍去在武汉中南局教育处(处长为李鹏的母亲赵君陶)优越的工作,来到荒凉的大西北……兰州,参加筹建“兰炼”。据老人晚年讲:筹建处刚进兰州办公地点就在五泉山脚下民房里,条件非常艰苦。老人常常回忆、唸叨,使我对兰炼有了一定的印象。现如今的兰州及兰炼变化非常大了,我们站在白塔山、蘭山俯瞰兰州……真美!</p> <p class="ql-block">我来了(夫人高兴的)!来到她的出生地(她就出生在兰州)!如今建厂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她的同学)今年同庆生(甲子年)!😂😂</p> <p class="ql-block">同时,到兰炼老宅区找造成她“不吃肉”的根源地儿……这所近60多年的老幼儿园。目前,还在!当年的小朋友如今👵👴一甲子了。</p> <p class="ql-block">回来就寻找儿时的住所,找到仅存一所老房子85楼(原住址)。头几年,我们到俄罗斯旅游就看到不少当地这样的老房子。据说,这些老房子也是当年苏联专家帮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巧得很这四位老同学儿时住的老宅子楼号居然紧捱着#84.#85.#86.#87。怪不得都这么自豪😊😄😃😂</p> <p class="ql-block">同学聚会的惯例,一定要有个“全家福”。聚会组织者把当年的老师,老校长都聚来了,实属不易👍👍👍。另外,人齐不齐?全靠凑。现如今还可“P”,缺谁可随时补谁(P)👍😊</p> <h3>兰炼,西固的晚霞,同学聚会热闹喧嚣声息渐渐散去……。明天,我们将踏上大美甘南六天游旅程。按原计划八月四日,一早启程,甘南游。这也是我们喜欢旅游的伙伴几年前就在规划中的事了。但是,迟迟未现,正好有了这次机会,一定好好体验一下……</h3> <h3>按行程第一站,拉卜楞寺。这里是众多活佛弟子修练的地方,有六大学院,48座佛殿和活佛住所,500多座僧院建筑、据说能进这所寺院深造弟子,水平都很高,类似清华,北大的才子。</h3> <h3>这座寺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其他几座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拉萨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h3> <h3>这里拥有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共有1700多个转经桶,环绕整个寺院几公里。我们转经桶是新奇,只知吉利,不知深因。我们转只是转转,很少有转到底,还不断拍照。而藏民一脸的严肃,庄重,他们把信仰,命运都寄托在这长长的经桶上,他们认为这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的途径,不断的祈祷。</h3> <h3>我和这位被她们同学戏称为“廊队队长”的同学聚会组织者之一,刘建国合个影。他的组织,判断,决策还是可点可赞👍👍👍</h3> <h3>拉卜楞寺是世界藏学府之首。藏语中“拉章”的变音,意思是活佛大师的府邸。</h3> <h3>这些活佛,僧人很虔诚,有信仰,精神上很富足,心灵很平和,与世无争,这是我们可思考的……。古老,不朽的拉卜楞寺你的信仰之美将使我们心中永存!</h3> <h3>转天,我们冒雨来到“莲宝叶则”这处景区。与此处有些相近,相似的景区“年保玉则”,在2018年4月10日就已确认全面关闭了。那么这个景区的神秘性就可想而知了。当时,此处阴雨绵绵,云雾锁住山,山锁云雾,我们走一段挺长的栈道,慢慢接近此“神秘之地”。</h3> <h3>莲宝叶则,汉语意为:玉石之峰。民间称:石头城堡或石头山,当地有传说:此地为格萨尔王征战时的古战场,至今传颂许多格萨尔王的故事。</h3> <h3>怎么看老藏民都象我们想象中的格萨尔王,好!赶紧合照。机不可失呀😊👳💂</h3> <h3>它是青藏高原东南部,巴颜额拉山南端支脉,四川,青海交界,最高山海拔5141米,平均4000米以上。我说头总是晕晕沉沉,原来海拔不低呀。</h3> <h3>可是这些同学兴致满高的,不顾“高反”难受,沿途摆各种pous拍照😃😄👍👏</h3> <h3>这般景色很象北欧的峡湾,人间仙境!</h3> <h3>出外游玩难得衣衫如此搭,正好我们与组委会成员二位黄衫君照一幅。</h3> <h3>此山峰气势雄浑,奇峰异石变幻莫测,深奥无限,水奇湖秀。我们也很振奋😄😃</h3> <h3>山上小木屋,不免想起瑞士风光,不过如此吧!</h3> <h3>我们登上扎朶尔措了,它的海拔是4250米。手中登山棍是两位来自北京的旅友借我们摆(POUS)。</h3> <h3>让人流连忘返的“莲宝叶则”,神秘的山峰,静静的仙湖……</h3> <h3>昨晚,我们住在海拔3680米左右的色达,好冷!。一大早推开窗户,哇塞!天气,景色无以伦比👍👍👍</h3> <h3>上午我们就赶紧来到了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它地处四川,青海与阿坝州,甘孜州,青海果洛州相交之地。这里海拔平均3893米,95%为藏民。</h3> <h3>当我们初到这里,每个人见到如此大场景,都为之震撼,惊讶😳👍👍太壮观了!满山谷回荡着法会僧人念经声。人的感观,听觉,视觉一齐被吸引住了😳😳你看我们的合影,人人都有些萌萌的。</h3> <h3>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带领32人创办的佛学院,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实在是惊人!</h3> <h3>僧人在这儿,生活的很愉快,你看他们喜笑颜开地在摆弄什么“玩意儿”?我们观看好一会儿,没看懂,语言又不通。</h3> <h3>色达据说早年在此发现一马形黄金而得此名,也有称其“金马”。2002年前这里公路不畅通。以至今还保留部分原始生活状态,电视普及率不到19%。这里海拔高,气候严寒,年均温度O℃以下。</h3> <h3>喇嘛,觉姆好多呀!一心朝圣的喇嘛,觉姆带给我们的只有震撼,惊喜和神圣,喇嘛沟常住僧人有四万多人,在海拔4000多米的五明佛学院净心学习,认真生活。每月只有350元的供养(只有这里给发工资)。</h3> <h3>在这里有种传说:如你有疾病,在这里转经桶,转上100圈就会好的。金色的圆桶在人们干枯的手上转过之后留下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声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h3> <h3>信教之众的鸽子笼子般建筑,空间不足二米,没有自来水,没厨房,厕所,更谈不上洗浴了,房间内只能放置身体休息,僧侣们对现代物质的诱惑毫无一点吸引力(这一间我是找个大的房间拍摄)。在沟口有些藏式建筑黄房子,那是普通人民住宅,而红房子才是喇嘛和觉姆们修行的住处。</h3> <h3>一身红衣修佛心,一堵红墙隔红尘。水,由自己背,修行一待几十年或一辈子……</h3><h3>这种密集的小房子,有密集恐怖症的人看了会不会害怕?</h3> <h3>由于天葬没去看,所以给我们赢得了早出经常拥堵危险的路段时间。留点遗憾😭😭</h3> <h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领教了。前面说我们赢得行程时间,就是在这被滑坡堵车了。</h3> <h3>看看翻到江里的车,多可怕!一身冷汗。</h3> <h3>我们停车的位置上方,好好看看,太危险了!万幸我们没有被堵一夜🙏🙏。所以,甘南神秘也有此因素。</h3> <h3>今天,旅程过半了。上午先到一处神秘城堡,这座城堡被国内外人称:“东方建筑史上的明珠”——卓克基土司官塞。</h3> <h3>土司官邸始建于1718清朝乾隆年间。1935年7月红军红六团为过此地与官乡军对峙。红军为联系后续部队打了几颗彩色信号弹,乡军见状四散,误认为红军施什么“法术”了。</h3> <h3>见空城了,毛泽东,周恩来,朱老总,张闻天就住了进来,一住就是七天。部队就此休整。</h3> <h3>这位土司就是这座城堡的主人,叫索观赢。这位土司有文化,通晓汉文化,他逃离时丢下的一本线装“三国演义”书,被毛泽东惊喜发现,后便一直携带长征途中看阅。</h3> <h3>通过这座桥就到对面西索民居,现居民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的后代。</h3> <h3>卓克基——藏语“至高无上”,可想而知当年这里的臣民对索观赢土司有多么的崇拜。如今,环境优美👍👍</h3> <h3>有山有水,干干净净的小山庄,生活在这里太惬意了😊😊</h3> <h3>它地处马尔康,而马尔康——藏语意“火苗旺盛的地方”,归属阿坝州,海拔2180——5301米。在这么旺的地方,大家把火红的聚会横幅展开合个影,也沾沾“旺气儿”。又有红色之旅之含义。</h3> <h3>在往前行,天气好晴朗。我们来到了拍塔“打卡”地儿——瓦切塔林。</h3> <h3>瓦切塔林:经幡飞扬,蔚为壮观。为了记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h3> <h3>令此处又拥有了“见天地,见佛陀,见众生,见自己”的感觉效果。每一座经幡阵,就像一顶彩色的帐篷,虽有褪色,失去了原有的光色,但是,还很壮观!</h3> <h3>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连绵的经幡上,书写着密密麻麻的经文,以求平安!</h3> <h3>其实”重中之重”的还有个大景区,那就是我们即将登顶观望的“九曲黄河”第一湾。这么重要景区大家登顶之前一定合影留念。</h3> <h3>登顶一望,好美的景色!河曲在不同的阳光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非常漂亮。</h3> <h3>她展示给大家的海拔高度是3610米,头还在晕😓👵</h3> <h3>”九曲黄河”第一湾是黄河九十九曲的开篇。发源于海拔4500米的巴颜喀拉山的黄河滚滚向东,自甘肃而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一下而又转身飘回青海形成一连串大大的S。在此它成了四川与甘肃的界河,白河在此第一湾湾顶汇入。</h3> <h3>此时我们站在海拔3800米,面对黄河高呼“太美了!黄河!”。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h3> <h3>图左边河为白河,它正准备汇流黄河。</h3> <h3>在此情此景之地儿,不光我俩激动,大家都好激动,兴奋!溢于言表。</h3> <h3>这里黄河蜿蜒折北而逝,草连水,水连天,苍苍茫茫,两条河优雅别致,像情侣般,携手走向西北天边,令人胸襟为之开阔,叹为观止!</h3> <h3>一群台湾游客更兴奋,拉我们一起拍照,表达方式也很夸张。</h3> <h3>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呀!</h3> <h3>藏语称“河”为“曲”。此区域为玛曲,(玛曲即黄河)。</h3> <h3>舍不得吃的苹果,献给母亲河...黄河吧!</h3> <h3>不到黄河心不甘,凡来此处人们无不称奇。</h3> <h3>摇经桶,转经轮,围房屋转经,我觉得很科学,一边祈福,一边锻炼身体,活络筋骨。老了不妨“高仿”。</h3> <h3>祖国大好河山!雄伟壮丽!</h3> <h3>昨晚,我们住在唐克镇,此地海拔3400——3800米,年平均温度1.3℃,人口5千多人,藏族占96%,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管。这儿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当年过草地的地方。今天(第五天)我们要到花湖去看看,但是,天气好象不太配合😂😊</h3> <h3>花湖:海拔3488米,是热尔大坝草原上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黑颈鹤居多...</h3> <h3>细雨濛濛,乌云一片,没见蓝天白云下的草原风光,有些遗憾。但是,湿地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分外惬意。据说,赶上草原蓝天白云天气,景色非常美。留个念想儿吧,再来!</h3> <h3>这个天气我们就盼着下一个“美甘南扎朶那”景区给个蓝天白云吧。来时,作功课这个“扎朶那”可是个神秘“世外桃源”。结果,到达后天是先下雨后见亮了。</h3> <h3>“扎朶那”藏语意为:“石匣子”,属甘肃。</h3><h3>90年代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地理学家探险者约瑟夫.洛克像诗一般写给美国《国家地理》资料,对扎朶那……“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接下文)</h3> <h3>如《创世纪》作者曾看这里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h3> <h3>其实,它就是一个山寨,也应了“爸爸去哪儿”第五期档节目而走红。“大妈们”到这里那个高兴,翩翩起舞。</h3> <h3>独特的地理位置。云雾缭绕,美景令人惊叹!</h3> <h3>“千佛手”舞蹈动作随手而来,一定是触景生舞👍👍🙏</h3><h3>风景,人舞,美如爆!</h3> <h3>山中深处,突现“一线天”景致。</h3><h3>俊俏岩壁凌空入云,山势奇峻宛如仙境。</h3> <h3>云在飘,人们拍照疑似也在飘。“新疆大叔”摄影技术,姿式真没的说👍👍👍</h3> <h3>云雾缭绕的美,整个山寨如世外桃源。</h3><h3>海拔3500米,在半山腰往寨子里看,恍如隔世感觉,金黄色梯田,静静的寨子,妨佛那么一刻跳脱尘世,置身世外桃源。</h3> <h3>晚上,我们住在迭部。这也是我们行程住的最后一晚,此地海拔:2400米,头上的“紧箍咒”不知什么时候没了😊😃。这里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突破的最后一道天险“腊子口”的战役所在地,真值得记念!</h3> <h3>这座小城镇建设的很好,四面环山,白龙江从中穿过。空气指数很高,非常适易人居。在这儿小街巷散步,使我想起奥地利小镇恩斯布鲁克……,小镇不大,抬头望雪山,迭部冬季来时,可能也是这番景致吧……。</h3> <h3>最后一天,我们还有个重要景点——郎木寺。这是行车路上风光,随拍,天气很给力。</h3> <h3>风景如画,抓拍成功。</h3> <h3>旅途中停车休息,探访藏族人办的“民宿”,很干净,很有特色的木屋。</h3> <h3>下次来,就住这儿,体验体验民风。</h3> <h3>从这里到郎木寺还有一段难走的路,把人象筛煤球一样筛,记忆犹新。</h3> <h3>郎木寺,海拔3650米,是甘南的魅力小镇,美誉为“东方小瑞士”。</h3> <h3>小溪从镇中穿过,以溪名曰:“白龙江”,藏语意“白水河”,一河两岸分隔成,一半四川,一半甘肃。南岸属四川若尔盖,另一岸属甘肃。</h3> <h3>这里格鲁派两大寺院:一个是”安多仓郎木寺“和属四川的“达仓郎木格尔底寺”,我们去参观的就是这座,这里有五世活佛格尔登肉身灵塔而闻名遐迩。肉身保存完好,奇迹!据说不是每天开放,只有有缘人才能看到,我们都是有缘人👍👍👍。</h3> <h3>此地为二省三寺庙,它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晒大佛,做礼拜,用不同方式传达对不同信仰的执着。</h3> <h3>这寺旁有一峡谷非常神奇。上个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传教士来到这处神奇的地方,一住就是十几年,1957年才离开,他的游记《TibetIife》在美出版后便有更多欧美人士对此感兴趣,纷至沓来。2001年美哈佛大学的托尼来此地,又出了那本《消失的地平线》,从此吸引了更多外国人对此感兴趣。</h3> <h3>此寺已历近千年了,五世活佛的法体也经历了200多年,至今肤肌仍有弹性,面容如昔,每天佑护着信徒的平安吉祥。</h3><h3>这里有个洞穴也很神奇,里面的石磨肚皮可治肠胃不好,泉水可使眼明亮。我在兰炼同学“老莫”指引下,仿做了😄😃👍👍</h3> <h3>这就是峡谷顶端上的那片小草原。</h3> <h3>“东方小瑞士”的街景也不错,有不少的自磨咖啡小店,很有点欧洲风情……再见了!郎木寺,有机会再来!</h3> <h3>当天往兰州市返,路上发现藏区党的工作也做的非常好,“立党为公”。</h3> <h3>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彩旗,它只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乱,它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一路给我们带来了吉祥🙏🙏🙏</h3> <h3>沿途经幡佑护我们返兰,真是一路顺利!</h3> <h3>顺利到了兰州,结束了六天的”大美甘南游”。老同学的茶餐,也品尝了,与告别也就快了。但是,同学情靠茶,是饮不够的。越饮,滋味越浓……</h3> <h3>答谢告别酒喝得正酣,同学聚会兰炼组委会成员之一“老莫”,问我:酒喝好没?我说:喝得很好!此次你们组织的活动也非常好,非常成功,有机会咱们再喝!</h3> <h3>最后结束的告别酒宴,在全体合照中结束。</h3><h3>瞬间的快乐化作了永远的记忆!</h3><h3>感谢本次活动兰炼同学的的辛苦付出,感谢同行人员的友好相待及关照。感谢所有!扎西德勒!各位同仁,摄影行家们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他们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的瞬间👍👍👍</h3><h3>感恩相遇,有缘再行。善待甲子年的自己才是真缔。再见!再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