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飒飒细雨后,欣欣诸城行。</h3><h3>我们济宁十三中教育人,带着对执着的教育梦想,开启新教育“萤火虫之夏”的学习之旅。</h3> <h3>走进校园,教师们不禁被浓重的新教育氛围所吸引,宣传栏前伫立着一个个探寻的身影。</h3> 启梦新教育 <h3>来到会场,已是人头攒动,能容纳千余人的空间座无虚席。</h3> <h3>开幕仪式之后,诸城副市长王大鹏率先致辞,向老师们表达了欢迎,对新教育的前景进行展望,并对老师们教育孩子的路径提出新的期待。</h3> 倾听大师的声音 <h3>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作家,新教育创始人童喜喜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童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自己对心新教育的心得体会:心为火种,生生不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h3> <h3>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为我们做了“未来学校里的家庭教育”专题报告。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我们的社会需要一个以家庭而不是学校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朱教授的新理念仿佛为我们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h3> <h3>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重涵教授为我们做了“父母与儿童共同经历活动的潜在教育”专题报告。从国际知名的教育学家的理论学说入手,结合国内教育实际,高屋建瓴的指出,成人与儿童的共同活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为我打开了一种新的思路。</h3> 碰撞智慧的火花 <h3>新教育坚定的追随者赵丽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她拥抱新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篇《相信力量》的铿锵又不失幽默的演讲,让我们认识了这位新教育的单干户和执着的独行侠,更让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新教育的魅力:除了让学生的成绩进步意外,还可以让学生的思想丰富起来。</h3> <h3>南京师范大学殷飞教授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家校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专题报告。殷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为我们提供了家校合作的种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我还记得他言辞恳切的告诫:对教育,观念要先行,方法要具体,过程要监督。他还通过一个个不同的案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学生,并对教育产生了不同的理解。</h3> <h3>最后,殷教授、王主任和童喜喜老师专门留下为我们解答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与困惑,令人受益匪浅。</h3> 启迪智慧之旅 <h3>新教育就是架起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让孩子在两种教育的配合无间中受到最大的益处。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这两种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知识的传授和精神的交流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实习主席早已对我们提出了做好新教育的期许。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化作养分,播撒到教育的土壤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片有营养的土地上尽情的绽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