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传情·敦煌

依恋

<h3> 年少时,脑海中敦煌的印象,就是浩瀚的沙海,广袤的戈壁,悠悠的驼队,熙攘的西域小城。没错,千百年来,敦煌就是这样的情景。</h3><h3> 眼下,自古至今都盛名在外的敦煌,其本质上仍然只是一小片,被沙漠戈壁所包围的绿洲,没有多少能向外扩展的地域,敦煌与大漠的相偎仍会延续下去。</h3><h3> 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仅42.2毫米,是中国最为干旱的地带之一。然而,正是在敦煌,依托着泾流量并不大的党河,走过了数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岁月。</h3><h3> 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h3><h3> 敦煌由此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h3> <h3>  敦煌古城。</h3> <h3>  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h3><h3> 春秋时,此地因地产好瓜而得名“瓜州”。战国时,月氏逐渐强大,赶走乌孙,立大月氏国。</h3><h3> 秦汉之际,匈奴崛起,打败了月氏,占据敦煌。西汉武帝时,经过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敦煌归入汉朝版图。</h3><h3>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汇报,说道: “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h3><h3> 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立敦煌郡,为河西四郡之一。</h3> <h3>  阳关烽燧遗址。</h3> <h3> 阳关故址。</h3> <h3>  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h3><h3>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h3><h3> 在宝石东来、丝绸西去的年代里,这里被喻为“阳关大道”。</h3> <h3>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h3><h3> 【唐】王维</h3><h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h3><h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h3><h3> 唐代时,出使阳关之外,万里长途的跋涉,独行穷荒的寂寞,是很艰辛的。</h3><h3> 诗人王维的饯行劝酒辞: 再干了这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中浸透了诗人深挚浓郁的感情情谊;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感流露,更有着对远行者的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h3><h3> 自此,一首《渭城曲》的千古送别,更使阳关声震四海,名扬天下。</h3> <h3> 玉门关、小方盤城遗址。</h3><h3> 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关隘,也是重要的军事关卡。</h3><h3> 玉门关始设于汉武帝修筑长城时期,因从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h3> <h3>  提到玉门关,就会想到年少时课本里学的一首诗,诗中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记忆犹新。 </h3><h3> 《凉州词二首·其一》</h3><h3> 【唐】王之涣</h3><h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h3><h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h3><h3> 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远眺黄河的特点,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了边防重镇的地理形势;当听到哀怨的笛声后,诗中用了“何须怨”三字,表达了对戍边士卒的同情,也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h3><h3> 如今,玉门关遗址已残缺不全,但人们依旧吟诵着古诗,去遇见玉门关。</h3> <h3>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开凿于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h3><h3> 据史书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继续在此建洞修禅,始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h3> <h3> 莫高窟于1987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h3><h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敦煌莫高窟的评价:</h3><h3>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h3> <h3>  敦煌西千佛洞。</h3><h3> 西千佛洞因位于莫高窟之西而得名。它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与莫高窟仅隔一道鸣沙山。</h3><h3> 西千佛洞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据藏于巴黎的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的开凿时间应早于莫高窟。</h3><h3> </h3> <h3> 在敦煌巿西北约180公里的大漠深处,分布着一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下奇观_ _雅丹地貎地质群落。</h3><h3> 它成为大漠深处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地质公园,俗称敦煌雅丹魔鬼城。</h3> <h3>  “孔雀开屏″,看着孔雀小小的头,让我情不自禁的惊叹道,大自然竟是这样的奇妙!</h3> <h3>  “狮身人面″像,埃及有个人造的狮身人面像,距今不过几千年,而雅丹的狮身人面像,据景区导游介绍,距今已30万年了</h3> <h3>  “金狮迎宾”,大漠雄狮竟被雕塑的如此逼真,其″形态可掬″的模样让你不得不多看几眼,舍不得离开。</h3> <h3>  这里的土堆排列得像一艘艘出海的舰队,被称为“西海舰队″。</h3> <h3>  每当夜幕降临之后,强劲的风在土城堡间发出的啸声,令人毛骨悚然,颇感恐怖,″魔鬼城”也因此而得名。</h3> <h3> 敦煌,一座承载着辉煌历史与文化的城市。</h3><h3> 每当夕阳西下,随着五彩斑斓的灯光照亮小城,敦煌夜市(也叫沙洲夜市),这座城市最温情的地方开始热闹了起来。</h3><h3> 敦煌夜市,因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被誉为敦煌的“夜景图”和“风情画”。</h3> <h3>  反弹琵琶雕塑,位于敦煌市中心,沙洲夜市旁,是敦煌的主要地标之一。</h3><h3> 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此雕塑取自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份。</h3><h3> 在敦煌的数天里,每每经过这尊典雅、妩媚、令人赏心悦目的雕塑时,我都会驻足欣赏。</h3> <h3>  来到敦煌,出乎我的想象之外,竟有一条河流将敦煌一分为二,这条河流就是党河。</h3><h3> 正是这源自祁连山脉的党河,才使得敦煌走过了数千年薪火不息的岁月。</h3><h3> 每当入夜时分,党河两岸彩灯竞放。身处在这里,会让你忘记在不远的地方就是荒芜的沙漠,而是仿佛身在江南水乡的某个古镇。</h3> <h3> 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有着传奇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h3><h3>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沙峰起伏,金光灿灿,宛如一座座金山;其峰似削,孤烟如画,月牙泉就匿于其中。</h3> <h3>  一路行来,沙漠戈壁看得多了,不免觉得很是荒凉厌倦;然,一进入鸣沙山,眼前的一切却是如此的壮美如画。</h3><h3> 骆驼一队队的从视觉里移过,缓缓慢慢地走上鸣沙山,驼铃声叮叮当当,悠远而空灵。</h3><h3> 这情这景,仿佛将我拉回到古时的时光里,这是一条怎么走也走不完的大漠丝绸之路。</h3>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鸣沙山·月牙泉,其日落千万不能错失。在沙山顶上,和你最爱的人一起等待,凝望着逐渐下沉的落日,沐浴在黄昏的光圈里,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的瑰丽。</p><p class="ql-block"> 今日天气稍差,干脆打道回府。值得一赞的是,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门票三日内有效,可两次进入景区。</p> <h3>  晴空下的鸣沙山,天地豁然,一片金黄,峰如削成;远看犹如一条昂然欲飞的金龙,近观犹如巨幅黄绸横亘戈壁,景色非常壮丽。</h3> <h3> 或许有月牙泉的存在,鸣沙山也并未荒凉到寸草不生;走近月牙泉时,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跃入眼中。</h3><h3> 芦苇等众多植物在风中轻轻摇曳,若不是背景的沙漠,我会以为到了哪个湿地和水乡;漫步于沙漠的芦苇丛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诗情画意。</h3><h3> 看到这,鸣沙山中一点绿,让我应景到敦煌。</h3><h3> 敦煌,古时又叫沙洲,它的确很像一叶被搁浅在大漠里的小舟,等待被发现、被书写。</h3> <h3>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美誉。</h3> <h3> 登上沙顶,众峰尽览,沙山绵延;在阳光的谱写下,放眼皆是金黄灿烂;风吹过时,沙浪轻波涟漪,潺缓斡旋,跌宕有致,构成了眼前最美的风景,令人赞叹不已!</h3> <h3>  关于鸣沙山·月牙泉,在人间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h3><h3> 相传在几千年前,敦煌附近有一个小村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庄里开始缺水,打井也满足不了耕种和生活的需要。</h3><h3> 村长便让村里的青壮年出去找水。有一对恋人深深相爱,但小伙子不得不暂时离开恋人,随队伍外出找水。行前,小伙子将自己路上带的水留下了一半给恋人。</h3> <h3> 几个月过去了,找水的队伍回来了,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萧瑟残败的村庄,地上堆满了村民的尸体。</h3><h3> 小伙子狂奔到恋人的屋前,看到的只是一具冰冷的 · ·,他抱着自己的恋人失声痛哭,却发现桌子上还放着自己离开前留下的水,恋人渴死了,她一直没动碗里的水,为小伙子留着。</h3><h3> 最后,小伙子也死在了恋人的身旁。</h3><h3> 这对恋人感动了老天,老天便把姑娘的身体化作一弯清泉,而小伙子变成了环绕在姑娘身边的鸣沙山。</h3> <h3> 月牙泉装满了风沙的故事,也装满了爱情;千百年来,鸣沙山·月牙泉依旧像一对甜美的恋人,相依相偎,向人们诉说着唯美的爱情故事。</h3><h3> 我心祝愿,再过千百年,鸣沙山·月牙泉仍相依相偎!</h3> <h3>  依恋摄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