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梦忆

 阿康

<h1><p></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山村梦忆》</b></p><br>&nbsp; &nbsp; &nbsp;<b>为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我写了一篇回忆录《山村梦忆》,缅怀当年下乡当知青的情愫,重拾当年那些从艰苦中尝得的浅浅的温暖!<br><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b style="color: inherit;">&nbsp; &nbsp;《山村梦忆》</b></h1><h1><b></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b></div><b style="color: inherit;"><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1、那辆无情的火车</b></div></b><b style="color: inherit;"><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2、那个偏远的山村</b></div></b><b style="color: inherit;"><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3、那些难忘的记忆</b></div></b><b style="color: inherit;"><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4、那位善良的朝鲜族小姑娘</b></div></b><b style="color: inherit;"><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5、那一夜我学会坚强</b></div></b><b style="color: inherit;"><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6、那一年我离开了小山村</b></div></b></h1> <h1><p></p><p></p><p></p><p></p><p></p><p></p><p style="text-align: left;"><br></p><p style="text-align: left;"></p><p></p></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1、那辆无情的火车</b></h1><br><br><h1>&nbsp; &nbsp; &nbsp; 1969年4月5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明节,这是一个传统的奠拜先祖、回忆逝去的悲忧日子。上海澎浦火车站,口号声和锣鼓声喧天,彩旗飘扬。我和800多名上海知青在亲人的泪水中登车出发,驰向了一个深藏在大山里不知名的小山村!<br> 这次远征,是那个时代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它被冠以了神圣与使命的意义,是一场全国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划时代运动。</h1><br><p></p><p></p><h1> &nbsp; &nbsp; &nbsp; 对我个人而言,没有神圣感,只有离开亲人与家乡的悲伤!知道自己要去一个在心灵中被虚化,并披着神秘面纱且很远、很远地方。只知道那里很偏远、落后、贫穷。我将会在那里经受一场人生历练,至于其他,一切皆于无知!在人生中,无知是可怕的,却又是好奇的,这种既怕又好奇的心理,驱使着自己走向了未来!</h1><br><h1>&nbsp; &nbsp; &nbsp; 黑色巨大的蒸汽机火车头拉着十几个绿色车厢,如同一条钢铁长龙,冒着滚滚黑烟、蒸汽的力量让两米多高的巨大动轮带动着粗大的钢铁连杆,转动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来的巨大怪兽拖动着这条绿色铁皮巨龙,鸣着长笛,义务反顾地、毫不疲倦地在祖国大地上奔跑了三天三夜,它跨过了长江、越过<br>了黄河,闯出了山海关。随着时间的滴溚流逝,我感觉到离开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从此以后,原本看得着摸得着的家以及亲人只能成为思念,在长白中学10班里快乐的学习生活终于成为了历史!</h1><p></p><p></p><br><h1>&nbsp; &nbsp; &nbsp; 第三天清晨,列车几乎贴着皑皑白雪的山崖削壁缓慢前行。它象一个老人,有气无力地喘着粗气,驰入了平均海拔2000多米高的长白山区。</h1><br><p></p><h1>&nbsp; &nbsp; &nbsp; 我迷茫的望着窗外,看着粘着白雪的削壁在列车的前行中压过来,感到窒息,莫名的恐惧让我的身体往车厢里躲避。一会儿,列车驰进涵洞,车厢里变得一片漆黑,昏黄的灯光亮起,我听到了有个女生在轻轻哭泣。一种莫名的伤感湧在心头,一颗大大的泪珠从我的眼角滴落!“妈妈,我想你了!”此刻的我,第一次尝到了离开妈妈的味道!</h1><p></p><p><br></p><h1>&nbsp; &nbsp; &nbsp; &nbsp;面对着连绵不断,復盖着皑皑白雪的山峰,我双眼望着窗外,胆怯且好奇地寻找着什么?课堂上、书本里似乎没告诉我们答案,此时我到底是该哭还是该笑?少年时代,只知道这个世界是平坦的,上面盖着许多房子,还有高楼,大人们上班,孩子们上课。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那样的顺理成章。不知道人生中还会有迷茫、还会有思念。明天会怎么样?有什么在等待着自己?会突然那么无知不确定,恐惧多于期待,如果有可能,我多么希望火车掉头向家乡开去,回到家,我要紧紧拥抱着母亲,大声告诉她我爱你!</h1><p></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p><p></p> <h1><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那个偏远的山村</b></p><br></h1><h1>&nbsp; &nbsp; &nbsp; 历经三天三夜的长途远行,火车终于停在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车站。站台上有很多身穿朝鲜族服装的阿爸依和阿妈妮们跳着民族舞蹈欢迎我们。当地政府部门把我们分派在居民家休息了一夜。次日清晨,知青们被分别送往县内所辖的几个公社。去往智新公社的三台大“解放”卡车满载着一百多名上海知青,在103国道上行驶了一个来小时,到了“大砬子 ”(公社所在地)下了一批人。剩下两辆车又行驶了近半个小时,到了长 财大队所在地,又下了一车人。最后一辆车又行驶了近二、三里地,停在公 路旁的一个山沟前,近山口下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公社领导喊道:“长 财六队的知青同学们到了,都下车吧!”</h1><br><h1>&nbsp; &nbsp; &nbsp; &nbsp;最后车里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十五名知青了,大卡车离开国道,颠颠簸簸地又往山沟里行驶了小半里路,地冻路滑,道也越来越 窄,汽车再也进不去了,只得停了下来。公社领导说前面路窄车开不进去了,七队的同学们下车吧,队长已等在山口接你们了!</h1><p><br></p><h1>&nbsp; &nbsp; &nbsp; 塞外四月,満山遍野覆盖着未融化的积雪,山沟里仍是一片白茫茫的冬日景象。冷风从山里吹来,吹落了枝头上的残雪,片片飞扬。</h1><p></p><br><p></p><h1>&nbsp; &nbsp; &nbsp; 山坳口上,凛冽的寒风里,站着一个戴狗皮帽子穿乌拉鞋的大叔。他个子不高、长着满脸胳腮胡子,厚厚的嘴唇带着微笑。朴实憨厚,这是第一位出现在我眼里的山区农民,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朴队长是村里的党小组长,大队党支部委员。他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立过一次三等功!</h1><br><p></p><h1>&nbsp; &nbsp; &nbsp; 朴队长身边停着一架牛车。拉车的是一头高大壮实的延边黄牛,它尖尖牛角朝天张扬,粗大的脖子上架着沉重的车辕。牛车是用山里木头制作的,两根长长的木榬杠子已经磨得非常光滑。五十公分高的木轱辘上套着一圏铁环,轱辘上的铁环被山道的碎石磨得铮光溜亮,不知道辗磨过了多少道山山岭岭的坎坷!</h1><br><p></p><h1>&nbsp; &nbsp; &nbsp; &nbsp;公社领导向我们介绍说这位赶牛车的朝鲜族阿扎西就是是朴队长。朴队长憨厚地笑着,和我 们一一握手。握手时我感觉到了老队长那双粗糙、厚实、有力的大手的热情!他笑哈哈地对大家说:“欢迎你们从上海来到七队安家落户,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啦!以后你们有什么要求,就和我说,我们贫下中农一定帮你们解决呀!”我们听了心里热烘烘的,原本拨凉抜凉的心窝觉到了一丝丝暖意!抬头远望,一枝早开的金达莱花在棘丛中随风摇曳,似乎在向我们招手示意欢迎!</h1><br><p></p><h1></h1><h1>&nbsp; &nbsp; &nbsp; 朴队长把我们的行李放在牛车上,然后拉一下牛缰绳,大喝一声“驾”!老黄牛屏足了劲,沉重的车轮,嗄吱嗄吱在崎岖的山道上转动了起来,我们裹紧了统一配发的黄色棉大衣,放下了棉帽护耳,顶着山风,像一群初出茅庐的小战士一样,跟着朴队长,簇拥着大牛车往大山深处进发了!</h1><br><h1>&nbsp; &nbsp; &nbsp; 一条復盖着积雪的盘山土路弯弯绕绕,两道被牛车轱轳辗压出的灰色车轮印痕,伴随着这条孤独的山路,不离不弃 ,勇敢地伸向了大山深处的远方!</h1><br><h1>&nbsp; &nbsp; &nbsp; 我们一群对未来充满激情的战士,双脚踏上了这条山路,我们的身上似乎就有了力量!<br>&nbsp;</h1><h1>&nbsp;&nbsp; &nbsp; 山路有时平缓,有时陡坡。碰到上坡,行李太重,大黄牛喘着粗气,我们男生就主动在后面推车,朴队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高兴的向我们伸出了大拇指:上海“阿达里”(孩子)“渣浪达”(好)!<br>&nbsp;</h1><h1>&nbsp;&nbsp; &nbsp; 一路 上,朴队长用比较流利的汉语告诉我们,生产队共有十三户人家,四十多口人,全是朝鲜族。除去老人孩子,只有三十多个劳力。知道你们今天来 ,生产队放了假,现在正等着迎接你们呢!</h1><br><h1>&nbsp; &nbsp; &nbsp; &nbsp;顶风踏雪艰难地行走了六、七里路,狹窄的山沟突显开阔了。沟底有一块弯月般的小平川,十几座大大小小的草房沿着冰冻的山溪散落在山角下。从山路上望去,家家的木烟筒里飘着炊烟,能感觉到草屋顶下泥墙围子里在凛冽冰封的山沟里那一家家的温情暖意与生命的不屈顽强!这幅自然与人类的和睦、抗争的原生态图景让我感动!我们将在这里生活,艰苦的日子会让我们颤栗还是坚强,正是我们这些上海娃子面临的课题,这里的茅草房与冰封的大地就是我们的课堂。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与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教材,我们将从这块土地上吸取能量,让自己成长!</h1><div><br></div> <h1><p></p><p><br></p><p></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3、那些难忘的记忆</p><br><p></p></h1><h1>&nbsp; &nbsp; &nbsp; &nbsp;在1600万下乡知青中,我的经历微不足道,也不足以写。但是历史有痕,生活有情,记取人生痕迹中的点点滴滴,是为了不忘生活给予我们的恩赐,也有益于晚年的豁达心情。</h1><br><p></p><p></p><h1>&nbsp; &nbsp; &nbsp; 我不会轻易落泪,但是重温在小山村里的那些个日日夜夜,甜酸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总会让自己热泪盈眶,不能所以!每次回忆都是对人生的又一次启迪,都会有新的收获!</h1><br><p></p><h1>&nbsp; &nbsp; &nbsp; 我们插队的小山村,一共只有13户人家,总共不到50口人,都是朝鲜族。听说他们的祖辈都是没有地的穷人,只得来到这条穷山辟壤里盖起了土坯房居住,开出了荒地活命,慢慢地聚集成一个小小的山村。小山村就是人们勤劳的结晶。这座小山村成了我离开母校后的第二座学校,我在这里生活了五年!</h1><br><p></p><h1>&nbsp; &nbsp; &nbsp; &nbsp;小山村很美丽,初春那团清晨的雾,雾化了远处的山林,矇眬得醉人!一条山溪从深山里唱着歌流淌下来,浇开了河边的金达莱花。一丛丛粉红色花团点缀着小河岸边,就象朝鲜族姑娘的长裙铺满了山沟,让山沟里的万物觉到了春的气息。</h1><br><p></p><h1>&nbsp; &nbsp; &nbsp; &nbsp;纵然景色很美丽,但是生活却很艰苦。知青们理想很丰满,但是生活现实很骨感,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努力克服去顽强应对!</h1><p><br></p><h1>&nbsp; &nbsp; &nbsp; &nbsp;我插队的那个村是鲜族村,种玉米、谷子、黄豆、黄烟,还有不多的几晌水稻田。主要是吃小米、玉米馇子做的二米饭。开始吃真不习惯,干了巴瞎难以下咽。农村靠天吃饭。口粮分多少要看收成,我们分460斤口粮,是国家照顾的,老乡只有360斤到420斤,没有我们多。冬季回上海探亲的时候可以把冬季的口粮拉到公社卖了换成全国粮票和钱,带回上海。</h1><br><p></p><h1>&nbsp; &nbsp; &nbsp; 另外生产队里给我们知青每人发了一块塑料布,那是四四方方的每人一块,春夏时节叠成一小长条,天天围在腰上出工,可以防雨,很实用。还有就是铁锹锄头鎌刀不可少的。</h1><br><p></p><p></p><h1>&nbsp; &nbsp; &nbsp; &nbsp;延边冬天很冷,冬储菜就是“老三样”白菜、土豆、萝卜,全靠着它来过冬。萝卜又脆又甜,用今天的话说,都是有机的,现在在上海吃不到了。我们户的菜窖是队里给知青集体户造房同时挖好的,就在房子前边的院里,每到秋天大家都要修整一下,上面要培好土,窖口要尽量堵严实,以防风刮进去。</h1>&nbsp;<p></p><h1>&nbsp; &nbsp; &nbsp; &nbsp;夏天吃的时令蔬菜全是我们自己在自留地里种的。老乡们对自留地收拾得老精心了,我们也学着老乡们的样,把自留地打理得有模有样的。集体户的自留地就在后院,很平整的一大块地,也算是村里一块好地了。每到春天我们就种上大葱、茄子、黄瓜什么的,也种了不少黄豆,当然我们不是为了秋天打黄豆,主要是在青的时候吃毛豆。老乡们都摇头说白瞎了黄豆。因为干的豆子可以榨油,做豆腐。做得新鲜豆腐老好吃了,没有肉的日子豆腐既可当荤又可当素。老豆腐一煎,到现在我也喜欢吃呢。但是当年的豆腐也只有改善生活时才能吃到,就像牛在农忙前都要喂豆饼一样,算是补身体了。有一年,我们从上海带回了干蚕豆,没舍得吃,听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嘛,心血来潮全种在地里了,你别说,还真发芽了,长枝叶了,还冒出了不少不大不小的青豆壳。就在大家眼睁睁地盼着它继续长大的时候,却停止了生长,好不容易结的豆不比毛豆大多少,原来南方的蚕豆也像我们刚下乡那样有“水土不服”的毛病。原来种地也得讲科学!</h1><br><p></p><h1>&nbsp; &nbsp; &nbsp; 下乡的日子很馋肉,那时肚子里的油水少啊!队里2、3个月才能杀头猪,每人也就分一斤多点,煮完了也就是那么一小碗,也只能塞牙缝、解小馋。为了能多吃上猪肉,记得下乡的第二年春上集体户买来一头小猪崽,集体户里的剩菜剩饭全都喂了它。冬天时养到150多斤了,请老乡帮忙杀了。全村各家按人口分配,年末计工分时扣还。老乡家杀猪也都是这么分的。以后集体户就年年养猪了。</h1><br><p></p><h1>&nbsp; &nbsp; &nbsp; 有一次老乡问我们,你们害怕狍子吗,我们听成豹子了,齐声说害怕。老乡笑了,说山里面有许多狍子,我们套一个让你们解馋,后来有个老乡套到了,背来我们一看,原来不是豹子,我们都笑了。吃了野味狍子肉,肉味记了一辈子,肉丝细细的,香香的,比猪肉好吃多啦!</h1><br><p></p><h1>&nbsp; &nbsp; &nbsp; &nbsp;鲜族人愿意喝酒。他们的观念是,男人必须要能喝酒。认为不会喝酒的男人是娘们,能喝酒并喝完脸红的人好交,实在。受这种影响,我虽然没学会抽烟,但是学会了喝酒。</h1><br><p></p><h1>&nbsp; &nbsp; &nbsp; 知青下乡,和老乡们一样,出工记工分,一年看不到钱是个啥样儿,只有在秋后分几十块钱工分钱。第一年没挣到什么钱,第二年总算全年挣了五十块钱!那是一个土里刨食的年代,地就是命根子!春天寒风中耕地种地,夏天烈日下铲地除草,秋天割黄豆收苞米。碾完谷子打完场,冬天交公粮,出工修国道。每年十二月开始到来年四月初,都是地冻三尺,没啥好忙乎的了。所以有猫冬一说。知青有的回家过年,有的留下过冬,村里没有电灯。早上必须早起,晚上必须早睡,夜长的让人不得不全身心地静下来,不能有燥动的思绪。整个冬季一天两顿饭,守着煤油灯过大年!</h1><br><p></p><h1>&nbsp; &nbsp; &nbsp; &nbsp;过日子离不开吃喝拉撒睡,吃排在了第一位。集体户房子左边女生住右边男生住,里面是一排统炕。中间是大灶间,一边一个用泥糊成的大灶台,一边按上一口大锅,既做了饭也烧了炕。刚下乡是队里请了一位阿妈妮给我们做饭。几个月后我们自己做了,开始是大家不论男女,轮流做。碰到男生做饭,大家都不想吃。今天清水煮土豆块,明天清水煮萝卜片,里面再撒一把盐,不是淡了就是咸了。特别男生淘不好米,小米饭里总有吐不完的沙子。一番折腾后,实践出真知,女生专门做饭,男生专门劈柴,总算让日子安顿了下来。</h1><br><p></p><h1>&nbsp; &nbsp; &nbsp; 过节时,大家才舍得做上一顿大米饭犒唠一下自己。新磨的大米,就着鲜族辣酱,如果再有一勺子猪油拌拌饭,那饭吃得那叫香呀,赛过了活神仙!</h1><br><h1>&nbsp; &nbsp; &nbsp; &nbsp;知青要在农村过日子,打柴劈柴是偷不得懒的事。刚下乡那时,柴火是队里给准备的。老乡可以管你一阵子,管不了你一辈子,早晚就得自己动手。看老乡家门前门后家家都摞着柴火垛,这柴火垛子的大小、新旧可以看得出这家男主人是否勤快。知青过日子,不像老乡那么有计划,常常是“临时抱佛脚”,眼瞅着明天没有烧的了,才被逼着拿上斧头驾着爬犁上山打柴了。打柴分为两个男生一组,大家轮流上。特别是冬天,打柴是个苦差事。穿上大棉袄,打好腿上的绑带,腰上围上绳子,把斧头插在腰间,牵一挂爬犁上了山,活脱脱象一个土生土长的山民。模样挺象会事似的,但是砍起树来不咋地,半天也没有放倒一颗碗口粗的树!</h1><br><h1>&nbsp; &nbsp; &nbsp; &nbsp;通过锻炼,再加上年轻有劲,很快就胜任打柴这活了。砍柴可真是个力气活。挥起臂膀,抡起铁斧,一斧头、一斧头朝着生长了好多年的树木根部砍下去,砍一声“嗨”一声,既原始又粗野。斧子砍击大树后产生的回响振动着山谷,那种野性的残忍激发了青年人的菏尔蒙催发的力量,力大无穷,似乎能让树林害怕颤抖、树木惊恐哭泣!用斧头砍倒了树以后,还得砍去枝丫清理树枝。望着眼前被砍倒得一片胜利果实,真得想在大山里猛吼一声:“我就是这大山的-主-人-啊-!!!”那回声惊天动地!</h1><p></p><div><br></div> <h1><p></p><p></p><p></p><p><br></p><p></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 &nbsp; &nbsp; <b>&nbsp;4、那位善良的朝鲜族小姑娘</b></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p></p><p></p></h1><h1>&nbsp; &nbsp; &nbsp; 人在年青的时候,多往前看,对未来有追求和幻想,很少会沉浸在回忆之中。但是上了岁数以后,常常会沉浸在回忆里,脑海里就象是百度搜索引擎一样运转,从中找回当年的情感,思考人生经历,吸取快乐和经验。</h1><p><br></p><h1>&nbsp; &nbsp; &nbsp; 每每回忆往事,就会想起小山村里的乡亲们!村民们每天土里滚、地里爬,日头晒、风雨淋,不象城里人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虽然他们没有美丽的外貌,但是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和读书识理有莫大的关系。朝鲜族人没有文盲,只要会说话,不上学都能识字看书,无论农村人还是城市人,朝鲜民族文化修养都很高,所以山里的村民其实都是文化人。虽然是一个鲜族村,但是男人们和年轻人们,都会说汉话。他们常常在地头休息的时候给我们讲朝鲜民族的寓言、故事。他们对山外的世界也很渴求了解,会要我们给他们讲上海大都市里的所见所闻。我们之间的沟通很顺畅。正因为朝鲜族人文化素质高,所以教养好,人也热心善良。上海娃子们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争着帮助我们。比如,是他们帮助我们盖房挖窑安居下来;是他们教我们田间农活,学会了自食其力;更是他们在我们想家的时候,和我们拉家常说故事让我们开心!</h1><p></p><p></p><p><br></p><h1>&nbsp; &nbsp; &nbsp; 在我们插队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她叫郑贞淑。她有一张圆圆的苹果梨般的红脸蛋,有一双明珠般闪亮的大眼睛,还有一颗聪明善良的心。在同年令的女孩中,她的汉话最好,所以常来集体户里玩。我们也特别喜欢她。说来也怪,她的阿爸依老郑头却长得又黑又矮又瘦,下巴上还留着一撮山羊胡子。她的阿妈妮也不漂亮,一笑牙还往外鼓。不知道小贞淑怎么长的,把她的爹妈长得好的地方再放大了十几倍全长到了自己的脸上!出落得就象一朵美丽、纯洁、盛开的金达莱花!集体户的男生们在议论这件奇事时,大家总是感慨圣主为什么就这么偏爱这位小姑娘!其实,岂止只有圣主偏爱她?慢慢地,我们上海知青们都偏爱这位朝鲜族小姑娘了!</h1><p></p><br><p></p><h1>&nbsp; &nbsp; &nbsp; 有这么三件事让我今生不能忘怀:</h1>&nbsp;<p></p><p></p><h1>&nbsp;&nbsp; &nbsp; 记得刚来没有多久,一天傍晚,我们吃着小米饭泡土豆汤。小贞淑来玩了。男生们抱怨没有咸菜吃不下饭,当着她的面,商量着要去偷村民家中菜窑里的咸菜。小贞淑说:“哥哥姐姐们,你们不要去偷,我回家去拿!”说完起身就走。一会儿她端着满满一大盆各种腌制的小咸菜放在我们的面前,说:“哥哥姐姐们,你们吃吧!你们爱吃,今年秋天下了菜,我和我妈妈来帮你们腌朝鲜族辣白菜!”后来,总有各家的阿芝妈依们不断地给我们送咸菜。让我们一直吃到六月份集体户自留地里长出了新鲜蔬菜!</h1><br><p></p><h1>&nbsp; &nbsp; &nbsp; 到当年秋天村里分下了白菜、罗卜,果然有一天一早,小贞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集体户里,主动教我们做辣白菜。 小贞淑和妈妈给我们带来了自家磨的那种不带辣椒籽的辣椒面,教我们把整颗整颗的大白菜用清水洗干净,再放到温水里绰一下,等蔫一阵子后,再把大蒜和辣椒面掺和一起在白菜中分层地夹进去后放进缸里,上面再放几块大石头压实,腌制几天就成了。小贞淑和妈妈连续教了我们好几天,还教会了我们腌酸辣萝卜丝呢!待辣白菜开缸那天,小贞淑和妈妈也来品尝,吃完后连连夸我们说:上海“阿的里”(孩子)们真是“卓挞”(真行、真好的意思)!那个冬天,我们想吃了,就下窑从缸里捞一颗辣白菜用刀切成两半,再横着剁几刀,真是很方便。进村的第一个冬天,我们就吃到了自己亲手腌制的辣白菜,真要感谢这位有心的朝鲜族小姑娘贞淑妹妹哩!从今以后,上海娃子们再也没有动脑子去偷老乡们菜窑里的咸菜了!</h1> <p><br></p><h1>&nbsp; &nbsp; &nbsp; 还有一次是她家哥哥结婚,下午放工时队长说:“今晚集体户不要做饭了,等着吃打糕吧!”我们听了自然是兴高彩烈的欢呼了一阵。可是晚上等到快9点了,也没见老郑头来叫我们吃打糕,天又黑了,没有谁还有心思起来为大家做饭了。我们只好躺在炕上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心里又委曲又想家,含着眼泪睡着了。不知是深夜几点了,只听到小贞淑喊:“哥哥姐姐们,快起来吃香喷喷的打糕吧!”大家醒来一骨碌地坐起身来,擦着睲松的眼睛,只见小贞淑的妈妈头顶着一大盆打糕,小贞淑头上顶着一盆蘸打糕的红豆粉来到了集体户。我们一看高呼万岁。贞淑妈说:“太忙了,不是小贞淑提醒我,我还真把你们给忘了!哈哈,不怪阿芝妈依吧?”是呀,朝鲜族农村办喜事各地来的客人太多了,要忙上个三天三夜呢,我们连说不怪不怪!可是不管怎么说,不是小贞淑想着我们,我们真的要挨一个晚上的饿呢!</h1><br><h1>&nbsp; &nbsp; &nbsp; 最后这一次更是我终身都不能忘记的:一个多雨的夏季,暴雨连续下了一天一夜,村口的小河也成了涛涛大河,汹涌的洪水冲着下面的石头轰隆隆地往下滚。去公社林场出劳工的男性壮劳力全回不来,河对岸的牛圈里的几头小牛已经两天没有放出来上山吃草了!当时是我和一个阿爸依(大爷)管放牛,乡亲们眼瞅着对岸的牛饿得哞哞叫,干着急没有招儿!老阿爸依也急得上了火,红了眼!正好岸对面有一个邻村的社员经过,老汉叫住了他,我们把一根粗绳甩过了河,让他帮忙栓在了树上,我们这头也栓在了树上。成了一条绳索桥。说着老阿爸依要抓着绳子爬过去!我一看急了,怎么能让阿爸依老汉干这冒险事呢,我一把拉下阿爸依,把上海牌手表脱下递给了朴队长老婆,说:“我去!”我双手抓着绳子,,双腿勾在缆索上,身体吊在空中,往河对面倒挂着爬去,没想到爬到河中央身体的重力使绳子下垂,我的人全淹在了湍流的洪水中,洪水遇到了阻力,把我往下游冲,我在水里被冲得昏头转向,一连灌了好几口水,但是还知道双手死活抓紧了绳索不放!大家惊呼:“快回来!快回来!”我只得先退了回来。湿漉漉的我好不容易爬上了岸!我吐了几口水,说:“把绳子绑得高一些,我再过一回,要不牛得饿死了!”这时,小贞淑一把拉着了我说:“喔巴(哥哥)!你不能去!你不能去!”说完了她死死地拉住我湿漉漉的衣袖不放!我分明清楚地看到她的眼里满含着泪水的那种真切!聚在河边的阿芝妈依(阿姨、大妈)们也异口同声地劝着我不要过去了。</h1><br><p></p><p></p><h1>&nbsp; &nbsp; &nbsp; 此时小贞淑双手合拢围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向对岸的过路人用朝鲜话喊着什么。事后我听朴队长老婆告诉我,原来对岸的人是六队社员,是小贞淑的一个远房亲戚。那天他雨后进山采蘑菇,她让这位远房亲戚帮忙割几捆草料扔到牛圈里,让上海哥哥等到第二天洪水退了以后再过河去放牛。听了这话,我又感激又激动地对着小贞淑用朝鲜族话连连说道:“妞咚赛,咔木扎哈木尼达”(妹妹,谢谢你)!”</h1><p><br></p><h1>&nbsp; &nbsp; &nbsp; 但是让人家割几梱牛草料也是一件很累的活,不好意思让人家白做呀!于是我向朴队长老婆建议:把我今天放牛的1.5个工分给邻队的这位好心人吧!朴队长老婆同意了,向对岸的人说了这个决定,到时候让朴队长和六村队长结算就行了。</h1>&nbsp;<p></p><h1>&nbsp;&nbsp; &nbsp; 一场危机让聪明伶俐、朴实善良的十五岁姑娘小贞淑给化解了。现在回想那天我要是再下水,后果的确会很严重!小贞淑的笑脸和那天的泪眼,是我这一生中看到的最美丽的脸孔和最善良的眼睛,她总是闪耀在我的心灵中,永不熄灭!</h1><p><br></p><h1>&nbsp; &nbsp; &nbsp; 我把思绪拉回到现在,如果用今天的网络时髦语言可以这样形容这位朝鲜族小姑娘郑贞淑,她无愧于是七十年代当红的七道沟乡亲们的形象代言人,她代表了山里人的纯朴、善良、诚实、聪明、守诺、互助的品质。只有具有这些好品质的父母亲,才会培养出这样的好女儿。七道沟的乡亲们虽然很穷苦,但是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我们在这群人里接受再教育,为我们今后成为一个不做坏事的人,一个诚实尊重他人的人,一个正直的人,真得很有必要!</h1><br><p></p><h1>&nbsp; &nbsp; &nbsp; 转眼五十年过去了,今天终于用笔记录下了对小贞淑的回忆。其实当年十五、六岁的小贞淑也很向往知青们的家乡上海,记得她曾经睁大了眼睛望着远方,好奇地问过我:“哥哥,上海的楼象山一样高吗?上海人很有钱吧?听别人说过,上海人家家都有摩托车呢!”当时哥哥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你......!</h1><br><p></p><h1>&nbsp; &nbsp; &nbsp; 此时夜幕降临了。故乡上海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站在自家十五楼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城市的夜景。一幢幢天柱般高楼屹立在开放的上海。无数的彩灯像是一颗颗星星从天而降,撒在了夜空里、大地上。现在哥哥可以回答你了:“贞淑妹妹,上海现在很美,上海人现在生活得很幸福,上海人家几乎家家住高楼,家家都有了小汽车呢!”</h1><br><p></p><h1>&nbsp; &nbsp; &nbsp; 窗外早已华灯初上,我遥望北方,似乎看到了山沟里的那棵小小的金达莱花!记得我刚退休时去过七道沟。但是在沟口就听人说,沟里面没有人家了,全扶贫搬迁了,都分散到富裕的各个乡村了。于是我没有再进沟里。因为我不愿意让没有了老乡们的空旷的七道沟删除了储存在我脑海里的那些七道沟的美丽景象!</h1><br><p></p><p>&nbsp; &nbsp; &nbsp; 风起的日子,是心儿在感激吟唱,下雪的季节,是感慨世事的悠长,思念的时候,企望真诚的问候传向远方:朝鲜族小姑娘郑贞淑,你还好吗......?</p><br><p></p><h1>&nbsp; &nbsp; &nbsp; 贞淑小妹妹,如果有可能,我会以一个七道沟老知青的名义邀请你来上海,亲眼看看你小时候日夜向往的大上海,坐在哥哥的家里,吃一盘上海味道的生煎馒头小笼包子!贞淑小妹妹,当年你比我们也只小五、六岁,伴随着流年的岁月,想现在你已经是位六十五岁左右的阿妈妮了!不知道你生活得好吗,身体健康吗?我们上海知青真得好想你,在此我真心祝福你身体健康、晚年幸福!</h1> <br><h1>&nbsp; &nbsp; &nbsp; 此时,随着打字键盘的嘀嗒声,我双眼早已涌出了泪水!面对着电脑上的一纸素笺,卷起我对往事的一帘心绪,品尝着回忆如新的滋味,也品尝着对老乡们思念的牵肠!</h1><p></p><p><br></p><h1>&nbsp; &nbsp; &nbsp; 秋去冬来,五个轮回!在回忆五年插队的生活中,我的笔中尽写了寒意,不知开山.人群内的同仁们是否看到了从寒意中透露着春的气息?这春的露珠浇灌了我们知青们成长的萌芽季节,从中,我们得到了滋润!从而知道苦中甜来甜更甜的生活味道。</h1><div><br></div><h1>&nbsp; &nbsp; &nbsp; 今时此刻,这份思念与牵挂如同长了双翅,一路向北飞翔,一路向北追寻!小贞淑,我们知青永远是你的“喔巴”(哥哥)和 “恩妮”(姐姐),你也永远是上海知青的好妹妹!我们永远想念你和七道沟的乡亲们!!!</h1><p></p><div><br></div><p></p> <h1><p></p><p><br></p><p></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 &nbsp; &nbsp;<b> &nbsp;5、那一夜我学会了坚強</b></p><br></h1><h1>&nbsp; &nbsp; &nbsp; 1973年初夏的一天,朴队长告诉我,我们集体户被公社推荐评为全县优秀集体户,让我起草一份先进集体事迹报告,明天送到公社知青办。我接到任务当天写完了报告,第二天赶到公社,领导审阅后让我又做了一些修改,下午四点半左右赶乘一天一班的长途公交车回村。车行了10来分钟,突然乌云压顶,天空灰暗,长白山区晚到的第一声春雷凌空炸响,震撼得似乎大地都在颤抖!随后暴雨便狂泻而下!在狂风暴雨里,公交车变成了汪洋大海里的一叶小舟,在风雨中颠簸而行。车窗玻璃全被瀑布般的水帘挡住,看不到车外的一切。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汽车只能放慢速度前行。原本四十多分钟的车程,竟然在暴风雨中苦行了近一个多小时!我终于到站了!车外天色灰蒙蒙的一片。偏辟而荒凉的小站只有我一个人下车,一脚踩在了漫至脚踝的土路上,差点没有滑倒!在风雨中我眼睁睁看着公交车开走了,这才从惊恐中慢慢回过神来。</h1><br><p></p><h1>&nbsp; &nbsp; &nbsp; 所谓的车站没有站牌也没有站台,就是山区里一个傍临国道荒无人烟的小山口,山洪从山峽中流出,灌满了国道下的两孔涵洞,浸漫到了国道上,乱无目标地随意沿国道的排泄沟向下冲泄,最终流入了布尔哈通河!</h1><br><p></p><p></p><h1>&nbsp; &nbsp; &nbsp; 风在刮,雨在下,山洪在咆哮!天地一片混浊,我感到了世界末日的来临!一种无助与恐惧伴随着风雨向我袭来!</h1><br><p></p><h1>&nbsp; &nbsp; &nbsp; 天完全黑下来了!荒山野岭中,狂风暴雨里,面对山洪咆哮,孤身一人的我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回家,我要回家!</h1><br><h1>&nbsp; &nbsp; &nbsp; 可是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千里之外的上海,那里有我的亲人和我的妈妈,但那是一个梦中的家,一个不可能回去的家!我此时现实的家,是在深山里,那里有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个集体户,户里有个九米长的大统炕,炕上铺着三尺长的棉被褥子,是我睡觉的地方,那就是我现在的“家”!我知道这荒山野地不是家,今晚要想回到那块棉褥上睡觉,必需要在山道上迎着风雨独行六、七里地!于是我擦了擦遮在眼前的雨水,深一步浅一步地向家的方向前行,终于走到了山道上。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从山里流下的山洪冲断了小山道,原本的小山溪变成了滚滾山洪,架在小山溪上的独木桥早巳冲走。面对湍急的洪水,我愣住了!但是回村的山道只有一条,我必须要越过洪流才能上山道!山洪虽然只有三米多宽,但水流湍急,平时没过膝盖的溪流现在能淹到胸部,而且不时有碎石枯枝从上游冲下。想越过这道洪流硧实很危险!可是在这片荒山野岭之中,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怎么办呢?又不能在暴雨倾盆的野外过夜,何况此时已经饥肠噜噜,精疲力尽!</h1><br><p></p><h1>&nbsp; &nbsp; &nbsp; 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还记得当年在10班出《学习雷锋好榜样》专题黑板报时也写过这样的豪言壮语:“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暴风雨中的雄鹰”,那么今晚是做温室里的花朵凋零还是争当一只雄鹰飞翔呢?选择的时候到了!于是我心一横,鼓足了勇气,跳进了洪水向对岸冲去。后果可想而知,我被激流冲倒了,迅速被冲向下游,只见岸边的權木丛迅速向后退去,眼见一排垂柳枝从我头上掠过,我伸手迅速抓住枝条,快速爬上岸,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抑止不住呯呯地心跳,倒在了树丛中……!好久好久,似乎暴雨停了。我睁开眼睛,透过树丛望去,満山都是闪耀的星星,就像是成千上万盏闪烁着灯光。难道是上海家乡的万家灯火?难道是家门前马路上的盏盞路灯?难道是自己来到了迷人的天国?亦或是在飞向极乐世界的路途中?矇眬中眼前的景象这么美哟,满山遍野的星火点点在飞舞,就象天仙撒入人间的烟火,美丽闪烁!真想永远停留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啊!</h1><br><p></p><h1>&nbsp; &nbsp; &nbsp; 我又揉揉眼睛,掐下手臂还感觉疼,哦,原来自己还活着!大雨已经停了,只见满山遍野飞舞着萤火虫!它们就像提着烛光灯笼的孩童们一般,奔跑着,飞舞着!</h1><br><p></p><h1>&nbsp; &nbsp; &nbsp; 自己的心情舒缓了一下。透过棘荊树丛,原来这个世界这么美呀!任何艰难险阻只是一道坎一堵墙,只要冷静面对、勇于冲刺,胜利就在眼前!人生考验不知道会来自何时何方,你想当一只雄鹰吗?那么起飞的时刻到了!</h1><br><p></p><h1>&nbsp; &nbsp; &nbsp; 当柔弱已经无济于事的时候,只有假装强大!哪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真的强大!人的求生本能会让自己忘记害怕,让自己会变得强大!在冷静中冒险,这是我从怯弱到强大的真实的变化过程。我很冷静地望着这山洪肆虐的山沟分析着摆脱困境的办法。</h1><p><br></p><h1>&nbsp; &nbsp; &nbsp; 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一条洪水弯弯曲把山沟切成两半,回村的山路在洪水的对面(山洪的北边),我必须淌过洪水才能走上山路。但是村子在洪水的南边,也就是说那怕自己越过洪水走上了山路,到村口时也要再次淌过洪水才能回到村里,两次冒险越洪水,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当时天色已经越来越暗了。我决定不淌过洪水,直接从洪水的南边沿洪水边回村。不过南边没有路,全是一人高的荊棘和杂草,地上也是坑坑洼洼、乱石成堆,根本无路可行。</h1><p></p><br><p></p><h1>&nbsp; &nbsp; &nbsp; 我真的好想退却,但是长途公交汽车早巳开走,沿着公路返回公社所在地大砬子需要在雨中徒步行走三十多里地,这似乎很困难,而且洪水几天都退不了,明天从公社回村子还会遇到同样的困难!找大队借宿也不行,那得渡过更宽的一条河。原地等待明天天亮再说吧,可四周没有一棵可以避风遮雨的大树,。况且随时都可能暴雨再次来袭,何况东北的六月夜晚也很冷,自己穿得又单薄,现在自己在冷雨浇淋下已经感到了丝丝寒意,看来只有往前走了,只有拼死一博了!我决定沿着洪水的南侧往村庄方向走,在树丛荊棘中开劈出一条求生之路!</h1>&nbsp;<p></p><h1>&nbsp;&nbsp; &nbsp; 于是,我找了一根木棍,拨打着乱枝条,一步步前行!这里离村子有五、六里远,这样慢慢地艰苦前进,不知要走多久?即使前行再苦再难再累有什么办法呢?这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了。我对自己发誓,今晚你必须争当一只雄鹰飞过荊棘、飞过山崖,飞过滔天洪水,到达自己的家!</h1><br><p></p><h1>&nbsp; &nbsp; &nbsp; 不知道这么跌跌撞撞的走了多久,自己的衣服已经被树条荊棘扯破了,手臂和小腿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浑身疼痛,精疲力尽!</h1><br><p></p><h1>&nbsp; &nbsp; &nbsp; 在密密麻麻的荆条丛中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也不行。就这样走一会,站一会地喘息着前行。突然有种异样的恐惧向自己袭来!我感觉不对!原来山洪的湍急水流声越来越大,洪流下滚动的碎石块让脚下的土地感觉到了振动!洪水离自己越来越近!果然,我仔细一看,闪着亮光的洪流贴着山边峭壁直流而下!面对着峭壁与洪流,前面巳经无路可走!山壁下的洪流湍急且深不可测,想在此处渡洪水无异于送死。要想求生,要想回到村里与乡亲们一起割稻收麦过平凡而又快乐的日子,只有爬崖一条路了!</h1><br><h1>&nbsp; &nbsp; &nbsp; 我似乎感觉到脚下洪水在上涨!随着越来越多的山水汇集,如果不赶紧离开这里,不久这里就是一片湍流!当下我要么退却要么爬崖,真的到了生死关头的决择。我听说过有上海知青因各种意外事故葬身异乡的悲剧。今晚,我好象真的遇到了考验!这种考验来得非常突然并意外,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不知不觉让自己陷入了困境!上午去公社时还欢天喜地,想想集体户被竖为全县标杆,其中凝聚了十五个上海娃子的辛勤努力与付出!想到我们由于日复一日的弯腰铲地而累的腰酸背痛不得不跪在地上锄草铲地的场景;还想到去年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从山里锄草下山时天巳黑了。一轮圆月挂在山尖,淡淡幽幽的月光照亮了山沟小径,月辉下我们疲乏的身影在山道上弯弯曲曲地盘旋……!我们克服了体力上的劳累以及精神上的思乡离别之愁,用劳动与汗水赢得了这份集体荣誉。正想把这好消息带给集体户同学们时,没有想到在回来的路上,遭遇了这样一次人生经历!</h1><br><h1>&nbsp; &nbsp; &nbsp; 天公不作美,山里的莹火虫看不到了,原来不知不觉中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夜色越来越暗!山上的碎石土块被雨水浸泡,不时往下滚落。我抬头往黑崖上望去,见到零星几棵小树扎根在山坡上,坡度较为平缓,手抓着小树尚能攀爬。这几棵小树和这一段尚平缓的山坡给了我逃脱困境的一点希望!</h1><br><p></p><h1>&nbsp; &nbsp; &nbsp; 我抬头望着山崖,抓住就近第一棵小树,使劲拽了一下,确保树根牢固可靠,用脚蹬住一块山石,抓住了小树杆,一使劲,登上了雨夜中攀崖的第一步!<br>山上也满是半人高的灌木丛,坡度很陡。我小心翼翼地抓住灌木枝,脚下蹭实了才爬一歩,爬到一定高度,我就停止往上爬,就往村子方向横爬。下面就是湍急的洪水,一不小心失了手,就会从十几米高的山上滾落进水里,盵间就会被洪水冲走!面对这样的险境我惊叹自己身体竟然没有勯抖!很冷静地寻找着可以攀爬的树枝,一步一步横行在悬崖峭壁之上!<br>现在的我只有一个目标,穿越山坡上的荆棘丛,死活也要回到村里!</h1><br><p></p><h1>&nbsp; &nbsp; &nbsp; 此刻我才觉得,那个有时遭人烦的集体户是多么地温暖!那飘飘忽忽的煤油灯光是多么的温馨!此刻集体户里的同学们一定是吃完了饭在开心地聊天吧,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我此时正在险情中挣扎,虽然当时险景逼得自己很勇敢,但想到了同学们,眼眶里还是湧出眼泪,知道同学们如果知道的话,他们一定会赶来救我的!</h1><p></p><p><br></p><h1>&nbsp; &nbsp; &nbsp; “喂,哭有啥用,还是男人吗!”我骂自己没有出息!</h1><br><p></p><h1>&nbsp; &nbsp; &nbsp; 突然,眼前有两盏贼绿贼緑的野兽的眼睛象狼一样从山坡上一跳一跳的向我扑来!我吓得差点喊了起来!是啊,鬼才知道在荒山野岭的山上,突然会闯出来什么野兽!但是,两盏绿灯似乎也看到了我,自己反倒惊慌地一跳一跳跑开了,我想,这可能是山里的狍子吧。</h1><p>&nbsp; <br></p><h1>&nbsp; &nbsp; &nbsp; 虚惊一场后我不敢久留,打起了精神开始爬山。不知爬了多久,估计已经是下半夜了,脚下的洪水湍流的声好象小了,我估计离开河流远了,当我确定洪水已离开山崖后,就开始下山。人说是爬山容易下山难!快到山下的时候,一不小心一脚踩空,我从山坡上滾了下来,跌进了一片黄烟地里。呀,这里我太熟悉了,这不就是离村子不远处紧贴在山角下的那块黄烟地吗?天呀,我终于平安到家了! 当时我不但不嫌痛,反而庆幸自己“滾”得好哇!</h1><p></p><p><br></p><h1>&nbsp; &nbsp; &nbsp; 我拖泥带水、连滾带爬、又哭又笑着穿过这块近两米多高的黄烟地,跑到了水稻田埂上,远远地、在矇眬的夜色中,我看到了村头上的大牛棚。牛棚后的集体户窗户没有一丝亮光,同学们都早已进了梦乡,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一夜我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否则他们一定会来救我的!我不便打扰大家,只敲响了住在牛棚里的李阿爸依的门,看到门开了,自己便一头栽倒在了牛棚门前。李阿爸依一看到是我,吃惊不小。没来得问啥,就把我扶进了牛棚里一间土炕上。从压水井里压出一大锅水。那是一口专门煮牛食料的大口锅,冬天我们男生常来这里洗澡。水烧温乎了,李阿爸依扶我跨上锅台,坐在温水锅里,洗去了泥巴和血迹,又把我扶回炕上,用白酒涂擦伤口。完了李阿爸依又拿来一件他带着牛屎味的外衣让我披上。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没有客气,用他的外衣裹住了全身,过了好一会,我才总算缓过劲来了!</h1><p><br></p><h1>&nbsp; &nbsp; &nbsp; 以后我才知道,这条只花四十分钟就能走完的山路,那晚我足足折腾了九个多小时才走完!洪水与艰险没有挡住我回归的路,困境与恐惧没有让我放弃争当雄鹰的誓言! 这是在城市里长大的我难得的一次锻炼!也是我人生中一次让自己颇有收获的历练!从此,我这个文弱知青、上海娃子的内心变得坚强起来,从那一晚起,在艰险面前,自己的心里再没有怯懦!</h1><div><br></div><p></p> <h1><p></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 &nbsp; &nbsp; <b>&nbsp;6、那一年我离开了小山村</b></p><p><br></p><p></p></h1><h1>&nbsp; &nbsp; &nbsp; 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插队的那个小山村现已经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是储存在脑海里的片片记忆。忘不了山村里曾经祖祖辈辈生活着的五十位乡亲们;忘不了十五位同患共难的上海知青兄弟姐妹们;也忘不了集体户后院不远处栓着的几头大黄牛以及它们奋力耕田拉车的辛劳场景;也忘不了每家每户自养的一群鸡鸭猪狗了。这些动物与村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构成了七道沟里勤劳的山民们与动物、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如果从仅有的记忆里过滤掉了艰苦与贫穷,那么这个小山村就是一个美丽的人间伊甸园!</h1><br><p></p><h1>&nbsp; &nbsp; &nbsp; 当年,为了看家护院,也为了新鲜好奇,我们集体户里也养了一条大黄狗,起名叫“黄黄”。</h1><br><p></p><h1>&nbsp; &nbsp; &nbsp; 1974年初冬,集体户的同学们都卖了口粮回上海探亲去了,我因为被贫下中农推荐进厂,体检后正等待县里的通知呢。所以那年冬天集体户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h1><br><p></p><p></p><h1>&nbsp; &nbsp; &nbsp; 风雪寒冷的山沟,寂寞难熬的等待,让我真得有了度日如年的感觉。</h1>&nbsp;&nbsp;<p></p><h1>&nbsp; &nbsp; 昨晚山沟里又下了一场暴雪,守候在空荡荡的集体户里,望着彻夜飞扬的大雪,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与失落! </h1><p><br></p><p></p><h1>&nbsp; &nbsp; &nbsp; 大雪呀大雪,我为何与你有这般浓厚的深情,为何与你有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因缘?!谁都知道,江南的孩子和雪是没有因缘的,从小也没有见到过几场大雪!大雪,永远是江南孩子心里的梦!可谁能想到,雪这个“冤家”后来会如此地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是因为雪,才会让我与大黄狗“黄黄”在我即将离开小山村的前夜,结下了这一段生死相交的奇缘。</h1>&nbsp;&nbsp;<p></p><p></p><h1>&nbsp; &nbsp; 现在开放了,城市里的人也养起了宠物狗,人们与它在精神上建立了相依为靠的关系。那个冬季里,与我相依为靠的也只有“黄黄”了。不过,它不是宠物狗,它是一条看家的狗,很高大、很凶猛,但是非常依恋主人,忠于主人。</h1> <br><h1>&nbsp; &nbsp; &nbsp; 记得那是1974年12月22日,七道沟里漫天的大雪一会儿纷纷扬扬,一会儿铺天盖地,下了整整两天了。集体户里早已缺柴禾烧了,快要守着冰凉的土锅台没饭吃了!以前都是两个知青一伙上山砍柴,但是现在户里除了我就是那条大黄狗“黄黄”了。</h1><p></p><br><p></p><h1>&nbsp; &nbsp; &nbsp; 一早,我看着窗外那漫山遍野漫过膝盖的大雪,看着那没白没黑没完没了地继续下着的大雪,我的脸上布满了愁云,因为冰天雪地里一个人上山砍柴,还是头一次,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连个相照应的人也没有!</h1><br><p></p><p>&nbsp; &nbsp; &nbsp; 没有办法,招工通知书还不知道何时能下达,日子也还得过下去。于是我决定只身上山砍柴去!当然,还得带着大黄狗“黄黄”壮胆!于是我穿上统一配发的军用棉大衣,腰上扎条粗腰带,斜插上一把磨得锋快的大斧头,腿上扎好布绑腿,脚上穿着厚厚的黑棉胶鞋,全副武装、一身行头裹得自己严严实实!我对大黄狗“黄黄”说:“上山吧,弟兄,要不咱俩没有柴火都得受冻挨饿呀!”“黄黄”似乎很懂我的意思,毫不犹豫地从炕上窜下来,激动得伸着舌头,口里呜呜叫着,抢在我前面顶开了屋门,冲向了屋外的风雪里!</p><br><p></p><h1>&nbsp; &nbsp; &nbsp; 我也没有和看牛的李阿爸依打招呼,一说准不让上山了,又得从牛棚里搬柴火,那柴火不是大风从山上刮下来的,也是老头从山上砍下来的呀,用了于心不忍呀。我从牛棚里悄悄牵出一头高大壮实的公牛,套上牛爬犁,带着“黄黄”,冒着大雪上山了!没有人送行,也没有人知道我上了山!</h1>&nbsp;<p></p><h1>&nbsp;&nbsp; &nbsp; 在积雪漫过大腿的雪山上砍柴是个累活儿,快到晌午时分才砍完了一车柴。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特别是大雪后的山道滑得和旅游区的滑雪道一样,一旦牛失蹄子滑下去就停不了啦!那不是走下山,那是滑下山呀!驾着牛爬犁搂着牛脖子飞快地滑下漫长的弯弯的小山道,满天的雪花迷着眼睛,看不清山道道,会是什么感觉?真的是不好玩!</h1><br><p></p><h1>&nbsp; &nbsp; &nbsp; 下山的要领我如今还记住的:站在牛爬犁左边,用左手臂死死搂住牛脖子,右手牢牢地牵着牛缰绳,这样才能控制住爬犁的方向并能保证自身的安全!老乡告诉我们说,在爬犁下滑的时候,哪怕被牛拖着走,也无论如何不要松开牛脖子,除非大树把你撞晕!要不然你就会钻到了爬犁底下见阎王啦!</h1> <br><h1>&nbsp; &nbsp; &nbsp; 要下山了,老黄牛也知道了危险,能看到它全身的肌肉直打颤,迟迟不肯下山!唉,我那可怜的老黄牛!</h1> <br><h1>&nbsp; &nbsp; &nbsp; 为了安全起见,我把腰间的斧子绑在爬犁柴垛上,吆喝大黄狗“黄黄”跟在牛爬犁后面。看一切准备停当,我亮开嗓子,牵了一下牛缰绳,喊一声“驾--”!这阵式如同上战场。这声“驾”似乎也给了大黄牛满身的勇气,它终于拉动了雪爬犁。</h1><p></p><br><p></p><h1>&nbsp; &nbsp; &nbsp; 我极力控制着牛爬犁的速度,越慢越好。在一个拐弯处,雪道很滑,大黄牛滑倒了,由于重力速度惯性等原因,雪爬犁没能停住,仍然在往山下滑去,而且越滑越快!终于滑出几十米后被一棵大树挡住了,我和老黄牛全被夹在了树缝里,不过还好,雪爬犁的横榬杠子保护了我,身体没有被夹紧。但是我和黄牛全摔倒趴在了雪道上,榬木杠子被牢牢顶在了一根横出来的松树杆枝下,阻挡着站不起身来,只有我能先脱身,卸下爬犁榬木套子,趴下的黄牛才能站起来。</h1>&nbsp;<p></p><h1>&nbsp;&nbsp; &nbsp; 我尝试着几次自救,但是都无济于事。此时大黄狗急得围着雪爬犁团团转圈,向天“汪汪汪”地叫着!</h1><br><p></p><h1>&nbsp; &nbsp; &nbsp; 眼瞅着要到后半晌了,风仍然在刮,雪也越下越大!没有办法了,我叫来了大黄狗“黄黄”,指了指山下村庄的方向,拍了拍“黄黄”的后背,猛地推了它一下,“黄黄”似乎领会了我的意思,叫了两声后,顺着来时的爬犁滑道印,往山下狂奔而去!到了山道拐弯处,“黄黄”停住了,回头望了我一眼,我向它扬了扬手,它又调头往山下村里子飞奔而去!</h1><br><p></p><h1>&nbsp; &nbsp; &nbsp; 半个时辰过后,我听到了山下又响起了大黄狗“黄黄”叫声,又过了一会儿,只见“黄黄”领着朴队长和牛棚里的李阿爸依上了山。</h1><br>&nbsp; &nbsp; &nbsp; 后记:几天后,我接到了招工通知书,手捧这份不寻常的《招工通知书》,我感恩七道沟的乡亲们,我感恩七道沟里那些与我共同劳作的大黄牛,我感恩我的大黄狗‘黄黄’最后的相伴与相救,我更感恩这一千九百五十多个日日夜夜赋于了我的历练的机会!我手捧着这份普通的却沉甸甸的不能再沉甸甸的《招工通知书》,心绪万千、百感交加、欲喜无笑、欲哭无泪!因为我为之奋斗了五年,为之献出了青春年华!这份《招工通知书》是我的努力后的证明,上面浸满了我的泪水和汗水!<p></p><p><br></p><p></p><h1>&nbsp; &nbsp; &nbsp; 第二天一早,我谢绝了朴队长要用牛车送我出山的好意,背起了简单的行囊,锁好了集体户的大门,把狗牵到了牛棚托付给了李阿爸依。走前,我深情地拍了拍‘黄黄’的脑袋,心里说着再见了,伙计!它低吟着,摇着尾巴。</h1><br><h1>&nbsp; &nbsp; &nbsp; 朴队长和李阿爸依起了大早,把我送到了村口,我让他们留步,挥手道别!就这样,我背上行囊,怀里揣着从上海偷偷带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本书,朝着我那天深夜攀爬回村的山崖深情地望了一眼,不舍地却又果断的走出了这条让我哭过、笑过、乐过且又悲过的深山沟!</h1><div><br></div><h1>&nbsp; &nbsp; &nbsp; 今写下有诗为证,当年是:孤笛无声奏塞北,步向前、情思回。草屋炊烟仍依旧,情未酬、痴心累。当今是:长白山水相思泪,眉间漏、天池水。山村如空笑语在,相思最是催人醉。</h1><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