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理念

吉祥王

<h3>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不再是少数人专享的奢侈品,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不由自主地趋向于回归本真,回到旅游的本质,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旅游。</h3><h3>新的旅游理念放在我们的案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思考。</h3><h3><br></h3> <h3>一是“轻生活”理念,即:简单、淡然、节俭、从容、快乐以至返璞归真。“轻生活”理念必将作为未来度假类产品规划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轻生活”理念指导下的旅游是一种温饱之后的清空归零,这样的新生活是大众旅游时代的一种旅游心理特征和环境模式需求,是另外一种意义的奢侈——心灵奢侈。</h3> <h3>二是“微度假”理念。全域旅游引领下的旅游出行方式和出游时间具有随意性,畅达交通网络和各地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提供了充分保障,但现行的假日制度仍是我们最大的阻碍。“微度假”如同修行,生活自有诗意,何必要去远方。“微度假”类似于传统周边游,是一种就近度假和在地度假,但在品质上对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相应增加了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难度。近年来比较火热的民宿、营地等产品即属此类理念下催生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城市周边都会相应建设一批“微度假”类旅游产品。</h3> <h3>三是“慢享受”理念。城市化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太多传统的文化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和城市之间正变得越来越缺乏个性,人和人之间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和缺乏亲情倡导纯粹的生活,保护当地特色,对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同质化和标准化说不,强调在悠闲的生活节奏中回归生活的本质与体悟生命的意义。“慢城”便是这套哲学下的产物,其势必会引导全域旅游理念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环境建设。</h3> <h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可以谋一域”。</h3> <h3><br></h3><h3>“吾心安处是吾乡”,中国社会的封建时代较之于欧美封闭而漫长,其最典型的形态是农耕经济,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是田园风光,最引人的传承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乡村情怀和乡愁情结。在全域旅游的指引下,应该让更多的传统乡村活起来,从现有的空心化危机中摆脱出来。乡村真正的价值是中国文明、文化之根,中国乡村的价值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期待全域旅游理念指引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常有炊烟袅袅,偶有唢呐声声,常有花田市集,偶有荷塘翠色,常有黄发垂髫,偶有乡童牧歌。这样的乡村必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也将成为全域旅游给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