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们说,欧洲旅游就是一道著名的川菜——宫保鸡丁。宫,就是皇宫;保,就是城堡;鸡,取其声母,教堂;丁,也是声母谐音相似,厅,市政厅。看来大体如此。但是今天游览的卡帕多奇亚一反往常,却是纯粹的自然景观。</h3><h3> 2018年 9月14日7点总台就叫早了。早餐后9点乘旅游大巴出发,先后游览了地下城、鸽子谷、尖峰城堡、迪夫里特峡谷。中午饭在洞穴餐厅吃当地美食罐罐饭。下午参观格莱美露天博物馆、精灵烟囱、骆驼山,回酒店沿途是乌其萨天然奇石景观,美不胜收。</h3> <h3> 沿途是大片瓜田,成熟的瓜满地都是,叫不出名字来。据说不是用来吃的,而是取用瓜子的。</h3> <h3> 卡帕多奇亚一般指卡帕多西亚。</h3><h3> 卡帕多西亚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大致位于古代小亚细亚(即土耳其)东南部。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时代,卡帕多西亚包括了从托罗斯山脉至黑海之间的广大地域。如此定义的卡帕多细亚,夸大了卡帕多细亚的面积;人们现在知道,卡帕多细亚东西大约为400公里,而南北只有240公里。</h3><h3> 卡帕多西亚以其童话般的斑点岩层而闻名:奇特的岩石构造、岩洞和半隐居人群的历史遗迹令人神往。这里起初是基督教徒躲避罗马迫害的避难处,公元4世纪,一群僧侣建立了卡帕多西亚的主要部分。经过长年风化水蚀之特殊景观,耸立着形状不一之岩石丘陵,在这些岩面上开凿了上千个洞窟,不少岩洞内还保存有许多湿壁画,为拜占庭艺术中反圣像崇拜后期之独特见证。卡帕多西亚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月球表面类似,被称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br></h3><h3> 卡帕多西亚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是地球上最适合乘热气球的三个地方之一。<br></h3><h3> 下图是来到地下城外面的游客服务中心。</h3> <h3> 早期的卡帕多奇亚人是格雷梅人。他们绝顶聪明,利用这些天然柱石建室造屋。在村内,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石柱都拦腰掏空,地上铺上地板,顶上描上彩绘,四壁开凿牖扃。这些融自然美和人工美于一体的石屋,颇似我国陕北开在黄土上的窑洞。今天的中午饭就在洞穴餐馆吃的当地特色美食罐罐饭。同团两位美女今晚也自费住进洞穴旅馆。</h3><h3> 卡帕多西亚有一种地下景观———30多座利用凝灰岩的特殊结构开凿的地下城。我们参观了其中一个地下城。此城地面面积2500平方米,深达55米,分为8层。顺着台阶猫腰走下去,尽是七拐八弯的坑道。第一层是卧室、厨房、餐厅、酒窖和马厩;第二层是设有圣坛的教堂;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洗礼堂、教会学校、避难所和军械库;最底层则是储水库。各层之间的通道口,都安放着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石盘。这是地下城特有的安全装置。如有人来袭,只要扳动暗设的机关,石盘就会自动将洞口封住。这有点像中国华北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挖掘的地道的“翻口”。同时,从地面到底层,开掘有50多个孔道,空气可以顺畅地流通,因此人们在洞中丝毫没有憋气之感。据传说,这座地下城是赫梯人在3000多年前开始修建,后来由基督教徒完成并长期使用。同山岩上的洞穴一样,地下城也是一种民族和宗教的避难所。在拜占廷帝国早期的宗教迫害和后来的阿拉伯人入侵时期,都曾有上万名基督教徒躲藏在这里。<br></h3><h3> 我们参观的地下城外面,远处有一高山。据说当年就有值班的瞭望哨,一旦发现敌情,立即发出消息,如我们抗日战争中的消息树。村里人得到消息,立即坚壁清野,进入地下城躲避,哨兵也就近进入掩蔽所。事实是敌人基本无功而返。</h3> <h3> 这个巨大的圆形石盘,用于堵塞来路,抵御敌人的进攻。</h3> <h3> 十字路口,四通八达。外人至此,难以选择。</h3> <h3>酒窖</h3> <h3>上下左右穿插,复杂多变,简直就是迷宫,没有向导的话,要想顺利走出来,怕是比较困难的。</h3> <h3>又是一处居室。</h3> <h3> 通道很窄,得低头通过。但是交汇处却比较宽敞,人直立毫无问题。</h3> <h3>又是一个功能室。</h3> <h3>参观的人还真不少呢。</h3> <h3> 从地下城出来,乘车前往鸽子谷。沿途观赏迪夫里特峡谷奇特的景观,大片低矮的石头如同大地的褶皱,也有如竹笋般林立的石峰。在尖峰城堡的公路边下车,远观这个景点。据说进入需要另外购买门票,再说走过去还有很长一段路。其实就一座石头山,掏空了作为藏身和防御的工事。在鸽子谷游客接待中心停车作较长时间的停留。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在大峡谷两边错落的石壁上有数不清的鸽子洞,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山岩都是奶白色,它们无规则地矗立在峡谷中,形态神奇,可以看到一些鸽子在自由的飞着,但是比传说中的鸽子似乎少了许多,可能是天气的缘故吧。</h3><h3> 放眼望去,建在山上的房屋很多很壮观,好像还有人居住,倒是一个奇景,近处,这里依旧可以看到树上挂满的蓝色魔鬼眼,据说是为了避魔驱邪用的。……也可以看到人们曾经居住过的痕迹,利用山体为屋很是有特色。鸽子喜欢红色,当地人把鸽子居住的洞穴里涂抹上红油漆,吸引鸽子居住。采集鸽子粪做种植葡萄的有机肥料。</h3><h3> 下图是鸽子谷游客中心前留影,背景的鸽子雕塑,是这里的标志。</h3> <h3>尖峰城堡。</h3> <h3> 到处都有这种山石,有空洞的地方,钻进去就是宽大的房舍。就是一处带有军事色彩的城堡。</h3> <h3>洞穴餐厅门前留影。</h3> <h3>中午就餐的洞穴餐厅。</h3> <h3> 著名的土耳其菜——瓦罐餐。做法特别,但是盛入餐盘,我们外行就不得要领了。</h3> <h3> 有人说,如果来卡帕多西亚旅游只能去一个景点,那一定就是格雷梅露天博物馆了。这里是土耳其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群,包括石窟教堂、礼拜堂和修道院。露天博物馆位于陡峭的山谷之中,浓缩了卡帕多西亚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汇集了三十多个大大小小不同特色的石窟教堂。这些教堂最初由躲避政治迫害而迁移到卡帕多西亚的基督教徒所修。为掩人耳目,他们将山体凿空修建教堂,内部刻画着色彩斑驳的壁画,美妙绝伦。<br></h3><h3> 比较著名的教堂有苹果教堂、圣芭芭拉礼拜堂、蛇教堂、黑暗教堂、托卡利教堂、凶眼教堂、拖鞋教堂、隐藏教堂等等。想要把这些景致都收入眼中,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左右。</h3> <h3>露天博物馆。</h3> <h3> 这里就是一座教堂。入口很小里面很大。</h3> <h3> 外观上洞口不大,其实里面经人工最大限度地掏空了。不仅有教堂,还有学校,医院,卧室、厨房,饭厅,牲口棚等一应生产生活设施,俨然一个完整的村落。</h3> <h3>离开露天博物馆后,去参观精灵烟囱。</h3> <h3> “精灵烟囱”实际上是一些特大号的圆锥形岩层,松软的岩石酷似锥形的尖塔,尖塔顶端被大自然赋予了一块更加松软的玄武岩“帽子”。1985年,卡帕多西亚的魔幻森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br></h3><h3> 数亿年前卡帕多西亚地区的艾尔吉耶斯火山喷发,火山喷吐而出的熔岩改变了周围的地形,几百米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起来形成了凝灰岩和熔岩层。此后,被慢慢风化的岩石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旅游奇观。</h3> <h3> 精灵烟囱广场上有供游客骑玩的骆驼,但是,很少有人光顾。</h3> <h3> 土耳其有道名菜,叫做陶罐烧肉。将肉、蒜、小番茄和其他各种香料,塞进陶罐,并在火堆里焖煮。我们中午在洞穴餐厅吃的瓦罐饭,就是用陶罐做成的。使用过的陶罐越来越多,传说起初是主人将陶罐置于屋外,后来屋外摆满了就挂在了树上,没想到因此吸引来很多的游客。于是这里就成了格雷梅的一个小小景点——陶罐树。</h3> <h3>下图是土耳其之眼</h3><h3> 土耳其之眼又称土耳其蓝眼睛,如果不能理解蓝眼睛在土耳其人心目中的位置,就无法彻底洞彻土耳其人的精神世界。蓝眼睛的标准称呼是“美杜莎之眼”,这位希腊神话中的女妖传说中能将任何直视她眼睛的人变成石像。</h3><h3>“美杜莎之眼”被抽象成圆形鱼眼状的装饰物。它们无处不在,出现在餐盘上、珠宝上、房门上、包装袋上、服装上、司机的后视镜上,镶嵌在人行道上、建筑外立面上。</h3><h3> 土耳其人对蓝眼睛的追崇,源于他们相信“邪恶之眼”的窥看。那些隐藏在幽暗处的邪眼会给人带来厄运,此时美杜莎之眼就是照妖镜,抵挡和反射邪眼侵扰。在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回忆》中,就曾描述过贵族阶层对邪恶之眼的恐慌。</h3><h3> 如今的蓝眼睛已经成为最流行的旅游纪念品,各地巴扎集市上,时常能瞥见一望无际的蓝色,万千双辟邪的蓝眼睛在向你敬注目礼。</h3><h3> 至于蓝眼睛的手工制作中心,则在伊兹密尔省一处偏僻的小村。不过在爱琴海岸边的博德鲁姆的海边集市,也可以看到头上缠着头布的土耳其大叔端坐在火炉前现场制作,那一件件看似平淡无奇、可以简单拷贝的工艺品,其实都经历了火的历练,足以敬畏人心。</h3> <h3> 迪夫里特峡谷位于格雷梅镇的东北边,是卡帕地区侵蚀地貌最明显的山谷,集中分布着形状奇特的火山石锥群,著名的骆驼形状的岩石就在这里,被称为动物岩层 。数百个高度从几十米到100多米不等的石锥紧密排列,由于表面一层薄而坚硬的玄武岩,保护着下面白色松软的凝灰岩免遭风雨的侵蚀,日久天长形成了今天的形态。<br></h3> <h3> 因为,明天一大早就得起床,赶在日出前夕登上热气球,以便欣赏日出美景。明天上午估计也就泡在这个项目中了。所以今天行程项目比较多,回到酒店已经比较晚了。天空像蓝色天鹅绒的土耳其挂毯,那一牙新月,就像他们国旗上的一样,明亮优美。很可惜,手机无法拍下它弯如金钩的形象,只能是模糊不清的一团,还不如我目睹的美妙。</h3> <h3> 9月15日,原计划要起一个大早去乘热气球的。结果空管局通知,今天风速过快,不宜飞行,所有热气球禁止升空。非常扫兴,又不能在等下去。只好往机场去,等候飞回伊斯坦布尔。</h3> <h3> 去机场途中,顺道去一洞穴宾馆,接上昨晚自费住这儿的两位美女团友。当我们到达时,这两位还没起床。所幸今天在卡帕多奇亚时间较多,宾馆坐落在半山腰,我们在庭院凉亭里,呼吸着新鲜空气,俯瞰山谷的美景,倒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美妙极了。</h3><h3>这是洞穴宾馆的大厅门口。</h3> <h3>在凉亭里俯瞰山下广阔的原野。</h3> <h3> 离开洞穴宾馆,一个多小时达到凯斯特机场。</h3> <h3> 登上飞往伊斯坦布尔的客机,1:45时起飞,大约两个小时到达伊斯坦布尔机场。</h3> <h3> 到达伊斯坦布尔后,旅游大巴立即接我们去逛土耳其地毯商店,然后去逛土耳其大巴扎一路上堵车非常严重,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于影响到下一个行程的时间安排。</h3><h3>途中街景。</h3> <h3> 土耳其地毯世界闻名,非常精美。可惜太大了,简直称得上庞然大物。我们国内那鸽笼式的居室,实在配不上如此豪华的东西。再说,价格不菲,得慎重考虑。看着工作人员不停费力的展开收起,而我们团却无人下单,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呢。</h3> <h3>途径体育馆。</h3> <h3> 逛大巴扎是最后一个项目,让游客购物,购买纪念品,馈送亲朋的礼物。可惜,埃及大巴扎遇上总统视察戒严,没逛成。</h3> <h3> 这个大巴扎果然热闹非凡,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更是无所适从。因为同一商品,价差太大,可以由一百美元降到几十美元,一旦下手,你会发现可以降到十几美元。加之导游留给的时间太短,区区一个多小时,看得眼花缭乱,六神无主。只好草草收场。</h3><h3> 今晚入住酒店在机场附近,到也方便。</h3> <h3> 16日上午10:30时在酒店大堂集合去机场。下午1:15时登机,2:15时起飞 ,6:15时到达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入关很顺利。那位年轻的阿拉伯海关工作人员,对一个黑人百般刁难,对我确实分忧好。面脸堆笑地用汉语对我说:“你好。”当他把护照给我时,又开玩笑地收回,指指护照上我照片的黑头发,又指指我头上满头白发。我懂了,耸耸肩,摊开双手,表示年龄不饶人,无可奈何。他开坏大笑地把护照给我后,又用汉语很礼貌的说:“再见!”</h3> <h3> 这是阿布扎比机场候机厅的镀金铜骆驼,看来在这个国家很富裕,离不开骆驼,骆驼在这里的地位是很高的。</h3> <h3> 走出机场,一个巨大的热浪迎面扑来,路边温度计显示40度。天啊,都夜深了,还这么热,真要命。酒店就在机场附近,我们只能强忍酷热走过去。</h3> <h3>这是酒店大堂。</h3> <h3>卧室里的摆设。</h3><h3>住下来已经是晚上九点过了。</h3><h3><br></h3> <h3> 9月17日,西式自助早餐后,大约8点过,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的大巴来接去机场。飞行七个半小时后,傍晚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行社的车送我们到家时,已经晚上八点过了。</h3><h3> 结束了,蓝色土耳其之旅;结束了,神秘的埃及之旅。大开眼界,不虚此行。葡萄牙西班牙,等着我们吧,以色列约旦,我们也会去看你们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