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禅乡,拈花一笑——缅甸纪行(四) 家住曼德勒

浑身都是宝

<h3> (四) 家在曼德勒</h3><h3> 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的尽头,就是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h3><h3> 当车子驶出高速公路,从车窗望出去,能看到远处郁郁葱葱的曼德勒山上散布着的一座座金顶白塔时,我知道曼德勒到了。一时间,就有一种到家的感觉。</h3><h3> 是的,到家的感觉。这次的项目部设在曼德勒,在我之前,已经有同事来这里打好了前站。在前方的某一个角落里,正有亲如兄弟的同事,正有一个临时的“家”,在等着我,到了这里,就是到家了。</h3><h3> 家是什么?白居易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苏轼说:“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把心安静下来,沉定在这里,努力地工作,好好地生活,悄悄地思念亲人,这就构成了“家”的几乎全部要素,这里就是我的家。</h3><h3> 真的好想介绍一下我的家。可是细想一下,却不知道说什么。不像走马观花般去过的几座城,对于生活了几个月的曼德勒,我反而想不起要说些什么。似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曼德勒,可是如果非要拿出某一个点滴,某一个头绪来理一理,却发现,它们就像拂过面容的清风,有感有触,却无处寻觅。也许是因为我们离得太近,相处得太日常的缘故吧。</h3> <h3>  曼德勒,位于缅甸中部,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省的省会、著名的故都,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在巴利语中,曼德勒的名称为"罗陀那崩尼插都",意为"多宝之城";又因缅甸历史上另一个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所以当地华人华侨亲切地称她为"瓦城"。</h3><h3> 曼德勒三面环山,伊洛瓦底江缓缓流过。依山傍水的地势造就了曼德勒秀美的风光。每年都有大批的国内游客前来旅游,较出名的景点有曼德勒皇宫、曼德勒山和乌本桥等。</h3><h3> </h3> <h3>  曼德勒是缅甸华人最聚集的城市,根据统计,在曼德勒80万人口中,华人数量接近10万人。这里的华人大多都在这里生活了三、四代。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岁月变迁,他们却依然乡情不变,乡音不改。他们依然贴中国对联、说中国话、唱中国歌、跳中国舞。随着曼德勒与国内诸多城市之间开通了直达航线,曼德勒更是成为了众多国人赴缅的首选地或中转站。在曼德勒机场,熟悉的国人面孔,熟悉的国语乡音,连当地的机场工作人员,都可以用汉语交流和沟通。会让身处异国他乡的你,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轻松。这里众多华人营造的浓厚中国式的生活气息,也是让我更容易把这里当成家的重要原因。</h3> <h3>  刚到曼德勒的时候,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游览了曼德勒皇宫和曼德勒山。</h3><h3> 曼德勒皇宫位于古城内正中央,原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火毁,现在原址重建。</h3><h3> 曼德勒皇宫是四方形,长宽各为2000米。四周则是宽60米的护城河把外界与皇宫隔开。皇宫内的建筑为木结构建筑,由缅甸特有的珍贵树种——柚木建造而成,有着不易裂、耐腐蚀的特点。宫内建筑以红墙、红顶、镶金边为主要色调,远观耀眼夺目、金碧辉煌,近看雕廊画柱、精美绝伦。</h3> <h3>  皇宫的建筑融合了历史和宗教元素,具有典型的蒲甘风格,层层向上,一层比一层小,总体看起来像蒲甘宝塔。</h3> <h3>  为了有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高挑的飞檐和斗拱结构是东方木结构建筑的通用做法。作为木结构建筑,曼德勒皇宫的建筑同样具有飞檐结构。与中国宫殿式建筑采用的外挑飞檐和柔和的曲线、曲面相比,曼德勒皇宫飞檐的角度和转折更加强烈和明显。都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它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和宗教观。望着这富丽堂皇、异域风情十足的建筑,不由让人迷醉神驰。</h3> <h3>  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市区北部,是缅甸著名的佛教胜地。当年释迦牟尼宣扬佛法时路过此山,指着山下广袤的土地,预言2400年后,这里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此城即为曼德勒。</h3><h3></h3> <h3>  为了表示对佛祖和各种神灵的尊敬,游客必须脱掉鞋袜才能登上曼德勒山。入乡随俗,除去鞋袜乘坐电梯直达山顶。当地朋友说,如果有兴致,慢慢地徒步爬山观赏沿途的寺庙才是感受曼德勒山的最好方式。我们相约,下一次一定徒步走走路,爬爬山。毫无例外地,“下一次”就又一次变成了“遥遥无期”。生活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说:“莫等待,别蹉跎,过好当下,把握现在,别让一个个交错演绎成再不回来。</h3> <h3>  曼德勒山,就是一座佛山,除了著名的八大寺庙,山上另有231座大佛塔和寺院,1000多座小寺院。因为沿途见过了太多的佛教元素,在登顶后,对山顶上摩肩接踵、顶礼膜拜的众生,我已没有了开始时的好奇,反而是一块石碑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用英文写着“纪念1945年3月8日到9日发生的战斗中牺牲的英勇的廓尔喀步枪兵”。为了补上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特意上网查询了一下,但是网上也没有系统介绍这一场战役的资料,只是大概知道,当时发生了抵抗日本侵略,保卫曼德勒的战斗,这块石碑的建立,应该是纪念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廓尔喀士兵。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记住自己的过往,缅怀自己的英雄,就是不忘自己的来处。只有明白了从哪里来,我们才知道要到哪里去。</h3> <h3>  参观一个地方,可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要把一个地方当成家,就需要用更诚的心去体会,更长的时间去融入。</h3> <h3>  正是有了之前所说的熟悉感,我的工作和生活很快就步入了正轨。每一个清晨,我会像当地人一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体育场晨跑、锻炼,迎接东方的第一缕朝阳。每一个工作日,我会以饱满的热情,或在办公桌前办公,或顶着烈日,穿行在曼德勒的大街小巷,采购生产物资。每一个黄昏里、晚饭后,我会站在阳台上,望望周围的万家灯火,抬头看看天边那轮明月,想一想远方的家人。在周末里,也会睡睡懒觉,和同事聊聊家常,享受一下难得的闲暇时光。</h3> <h3>  一开始,每次出门,我总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长袍短罩,样样齐全。可是出门后却发现,我就是最不伦不类的那一个。由于酷暑高温,当地人早就习惯了清凉打扮,尤其是穿拖鞋。这里的人们,无论男女,人字拖是标配。对于他们来说,人字拖就是“万能鞋”,无论是开车,还是干别的,一双人字拖都可以搞定,甚至操作机床,进行机械加工,照样没问题。而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穿拖鞋在大街上行走的习惯和体验了。对于我来说,穿着拖鞋在大街上走路,有一种只穿着底裤在大街上行走的感觉。为了兼顾入乡随俗的需求和个人的怪癖,只好去商店买一双凉鞋穿上,再换上短袖衫和大短裤,让自己更像一个当地人。</h3> <h3>  有些融入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走在大街上,我不再为经过一群流浪狗而胆战心惊,我不再因为觉得自己是一个外地人而局促紧张。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和当地人一样去菜市场买菜,和当地人一样讨价还价,很自然地掏出一张或两张零钱放到化缘的小和尚的钵盂里。这时候,我知道,这里更像我的家了。</h3> <h3>  关于曼德勒,关于这个家,想说的时候,不知道从何说起。当敞开了心扉,思绪和念头却一个又一个地冒出来。</h3> <h3>  忘不了自己在体育场晨练时的身影,忘不了落在眉缪山上的那一抹斜阳。从此,在每一个不管是风和日丽的夏日里,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里,开始晨跑的时候,就是我开始思念曼德勒的时候。</h3> <h3>  忘不了体育场里,随着强劲的中国音乐,大跳广场舞的华人大妈大嫂们。她们跳得跳得无拘无束,洒脱不羁。从此后,不管在哪里,每当我听到那一首首“最炫民族风”的时侯,就是我开始想念曼德勒的时候。</h3> <h3>  忘不了去面馆吃面的时候,被辣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记得店里小姑娘让我从一到七选择一个辣椒级别,我果断做出“零”级的手势。惹得小姑娘一阵笑的样子。从此,每当被辣椒辣出眼泪的时候,就是我开始想念曼德勒的时候。</h3> <h3>  忘不了翻译小伙儿告诉我油条的名字叫“油炸贵”的情景。原来油条还有一个名字叫“油炸贵”,是人们为了痛恨秦桧残害忠良而发明的食品。从此,每当油条的香味升起的时候,就是我开始想念曼德勒的时候。</h3> <h3>  忘不了车窗外卖花小女孩儿的清澈眼神。忘不了她们手中被精心编串起来的茉莉花。从此,每当茉莉花清幽的香味飘过来的时候,就是我开始想念曼德勒的时候。</h3> <h3>  忘不了每天在翻译和司机小伙儿陪伴下,去采购物资的样子,忘不了他们的善良和勤奋。从此,每当想起他们的时候,就是我开始想念曼德勒的时候。</h3> <h3>  原来,有这么多忘不了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中,她早已揉皱了你的眉头,又荡漾着你的心头。</h3><h3><br></h3> <h3>  哲学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佛家说,相聚是暂时的,世事是无常的;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是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h3> <h3>  由于工作的需要,分别的时候到了。习惯了离别,习惯了又一次踏上征途。细心地打扫房间,细心地整理行李,把离愁掰开、揉碎,一点点体会,一点点品尝。此时此刻,苦涩的味道里,竟然品出了一丝香甜。这丝香甜,来自挥洒于此的汗水,来自倾注于此的情绪,来自我们彼此的不辜不负,来自我们彼此的心心相印。</h3> <h3>  曼德勒,在你身边时,我把你当作一个家;</h3><h3> 当我离开时,你是否还会记得有一个我?</h3><h3><br></h3><h3></h3> <h3>  曼德勒,我们有缘再相见!</h3><h3><br></h3><h3></h3> <h3>  在即将完稿时,刚刚开到消息:今天(8月15日)凌晨,曼德勒彬乌伦军方技术大学遭武装袭击,有人员伤亡。愿曼德勒平安,愿所有人平安。</h3><h3> </h3><h3> 敬请期待“佛国禅乡,拈花一笑——缅甸纪行(五)天地间那一片凤羽蓝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