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念奴娇•“八一”抒怀</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旗猎猎,绮云长空舞,心澜情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忆南昌军号响,辉映工农新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激战井岗,征程两万,宝塔根基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保家安国,展雄风梦廖廓。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吾亦铁骨铮铮,钢枪紧握,佑民齐欢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褪去戎装思本色,浪迹天涯求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鬓发苍苍,壮心难已,身衰愚思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臻魂依旧,辉煌纯洁闪烁。</p><p><br></p> <p> 2020年8月1日——第93个建军纪念日!每逢八一建军节,穿过军装的人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天窗,回望军旅生涯中的日日夜夜,重拾青春岁月里的一颦一笑——那时的我们多么年轻,每一双眸子里都闪耀着对未来的憧憬。幸而有了这些照片,让往事重现,让记忆复活,让所有过往的美好都幻化成今日的节庆焰火——它们在星空中闪闪烁烁,它们已经融入星河……</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上 篇 《难忘岁月》</b></p> <p>军装,</p><p>象征着军人的身份,</p><p>军人精神,军人的魂。</p><p>厚积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p><p>因为穿过这身绿色军装,</p><p>从此就拥有了永远不变的军魂。</p><p>不管年岁几何,依然会军魂永驻!</p> <p>刘俊凯,第二炮55基地535医院院长。</p> <p>漆长富,1961年入伍至军委工程兵53师卫生科。1966年11月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回国后,改编为二炮总字125部队医院外科医生。</p> <p>赵鴻健,1961年8月入伍,1962年分配到武汉市3920部队门診部工作。1968年5月,調到二炮总字125部队筹建医院,任五官科护士长,1974年任传染科护士长兼卫訓队教员,1978年調入部隊通信站任助理军医,1980年提升军医(技朮9级),1985年2月申請复员回北京,任宣武区百货公司医务室主治医师。</p> <p>宋毅,1961年入伍至军委工程兵,1966年11月入越,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回国后,部队改编为二炮总字125部队医院,在放射科工作。</p> <h3>55基地535医院放射科荣立集体三等功</h3> <p>丛培兰,1962年8月入伍,1963年在邵阳市武装警察部队,后调武汉公安干校3920部队。二炮部队成立后,1970年到二炮总字125部队医院,在化验科任化验员、医生。1984年转业在四川自贡石油管理局职工医院,退休后在成都居住,82岁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二炮总字125部队医院门诊部王主任给大家上针灸课,在鲍主任身上做示范。</p> <p>李培议,1963年8月入伍至工程兵53师卫生科。历任助理軍医、軍医、主治医师。1986年到北京总后勤部軍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回55基地司令部卫生所工作。1989年正团(八级〉转业到怀化市卫生局任付局长、軍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所长等职。</p> <p>李培议<越战记忆></p><p> 我是63年入伍,在军委工程兵53师卫生科工作。1966年11月奉命入越。在援越抗美战争中,我军派出部队支援越南,总兵力达32万人。当时广州军区从国内派出十几个医疗队去前线帮助工作,入越部队一律穿当时越軍式服装。</p><p> 我们在援越抗美的战火中,生活驻守了三个年头。三年来,我遇到最惊险的一幕是:一次,我和吉明远医生正在阵地上,为负伤战友包扎伤口、救治伤员,美军飞机突然对我军阵地进行狂轰乱炸,当时,高机连排長赵长发同志,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向敌机开火,为保护战友的安全,眼看他倒在阵地上,我和其他战友安全了,他却光荣牺牲了,我们都难过极了。虽然有高炮部队打击敌机,但仍免不了有牺牲。唯一庆幸的是,不仅打落了敌机,还活捉了跳伞的美国飞行员。可赵长发的遗体却永远长眠在越南的昆山寺。</p><p>……经过战争洗礼,战场上,我为救护伤员受过伤,立过个人三等功,火线入的党。回国后首批提干……这一切都是党给的,也是烈士的鲜血成就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p><p> 为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保家卫国,我把自己的两个儿女也送到了部队。</p><p><br></p> <p>军装</p><p>沾满了泥浆,</p><p>印满了汗渍,</p><p>洒满了热血却绽开了鲜花,</p><p>那军装始终保持本色,</p><p>谱写一曲又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战歌!</p> <p> 这些照片是1966年以前入伍的老兵。其中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的有:荣树万、孟庆海、漆长富、宋毅、李培议、李纪顺、鲁敦胜、沐长延、王正荣。</p><p> 1966年11月奉命入越,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由军委工程兵53师组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队七支队,下辖221、312、313,3个大队。主要担负红河三角洲地区9个省区、100多个点位上国防工事施工任务。</p><p> 军委工程兵53师卫生科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队七支队后勤部卫生科。主要任务是:到前线抢救伤员,救治负伤官兵等。另一个任务就是给当地的越南人看病治病。</p><p> 1968年11月回国。在湖南衡阳市莱阳休整3个月后,改编为第二炮兵总字125部队,医院驻守湖南县溪镇。</p><p> </p> <p>历史不会忘记,援越抗美的英雄!</p><p>历史永远铭记,为国捐躯的英烈!</p><p>让我们沿着英雄足迹砥砺前行,</p><p>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军装</p><p>它代表着责任,</p><p>象征着正义,</p><p>蕴含着正直,</p><p>它是中国脊梁的代言!</p><p>在战争的枪林弹雨中,</p><p>那一片又一片的橄榄绿,</p><p>用生命呵成了一幅幅壮美画卷!</p> <p><五十年前的新兵记忆></p><p> 一九六九年全部新兵在湖南邵阳卫校到齐后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生活。带我们的女兵排长是当时医院卫生员六八年女兵单敬敏,我们云南来的女兵和另外两个女兵纪军、王景仙组成一个班,班长是张秀敏,副班长是我。</p><p> 到了新兵团激动的心情还未平静又进入了紧张的新兵训练! 女兵全部安排在团部的二层楼楼下共有四十余人。楼前面的坡上平房是卫生队,这是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由内科医生任伍志任队长,医生有杨玉珊、 王惠元、杨文峰、吉明远、卫生员张志德。每个连还配有卫生员,记得有马伯良、燕光银等。</p><p> 全团几百号新兵最有意思的要数紧急集合了。开始我们没有经验半夜哨声一响,大家七手八脚穿衣打背包手忙脚乱出去时,房间内为了方便放的木桶也不知被谁踢翻了,尿撒了一地,大家不管不顾地就往外冲,集合一看,裤子穿反的、帽子戴歪的、背包快散的真是洋相百出!后来有经验了,从团部打听到消息后,大家穿衣睡觉哨声一响再集合时都从容不迫集合完毕动作快多了。</p><p> 新兵团女兵经常要去帮厨,主要是切菜,当时除了白菜、萝卜就是莴苣。伙食极差但不知为何女兵们都长胖了。记得只吃过一次饺子,男兵包的饺子有的象包子下到锅里一煮全成了片汤!</p><p> 最高兴的事是周末请假去市里,那里的鱼皮花生非常好吃,周末每班可以有两人请假出去,每月发的六元七角五分津贴费可能都花在这上面了。还因为住在卫校胆子大的女兵竞然去看尸体标本! </p><p> 自当兵后与同来的敖国勤成了好朋友,我俩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形成强烈的反差,但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而且它一直保持到今天! </p><p> 一九六九年四月一日,全体新兵统一戴上了红领章红帽徽。这一天正好党的“九大”在北京召开,此会确定林彪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此时团部安排市内照相馆为每位新兵照相留念,并在之前告知通信地址是:湖南邵阳八六五信箱。</p><p> 新兵训练结束后,组织全体新兵在卫校礼堂表演节目,我上台唱了首毛主席诗词歌<十六字令三首>:</p><p>“山,快马加鞭未下鞍。</p><p>惊回首,离天三尺三。</p><p>山,倒海翻江卷巨澜。</p><p>奔腾急,万马战犹酣。</p><p>山,刺破青天锷未残。</p><p>天欲堕,赖以拄其间。”</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以此文献给所有同年入伍的战友们!2020年建军节前夕贺明嘉</span></p> <p>贺明嘉、张志德中间的是黄正友,他是总字125医院(县溪)医务处第一任主任。</p> <p>王焕新,1969年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分配到二炮总字125部队医院外科。1979年调西安空军通信学院,1985年调到广东武警边防总队,1992年转业到广东华侨友谊总公司。</p> <p>王焕新<点滴记忆></p><p> 我经历了三个不同兵种和地区,但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不会忘记在二炮55基地的激情岁月,那是我人生的起点,永远值得怀念!</p><p> 当时,部队正处在国内战备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面对美苏的核訛诈,第二炮兵是在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的情景下组建起来的。所以,部队条件十分艰苦。基层连队都在深山老林中开山凿路。那时坑道施工主要靠人工,设备简陋,施工环境险情不断。由于经常塌方我多次随科主任到一线抢救伤员,后来又下连锻炼了三个月,和战士同吃、同住、同施工。住的是茅草房,穿着笨重的施工棉衣,戴着防险帽,进入潮湿阴暗的山洞,和他们一起干活,用铁锹往斗车中一锹一锹装渣。日复一日,手起泡了又结成茧。参加被覆(行话)时,靠人工传递水泥灌注,进行速度要快,必须在水泥凝固之前完成。毎次被覆任务完成后腰都直不起来……就这样在艰苦环境中拉近了我和战士的距离,锻炼了我的意志,增加了对战士的感情。回医院后,在工作中,能够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自觉自願地为兵做好服务。</p> <p>刘岚峰,1969年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分到二炮总字125部队医院化验科工作。已移民美国。</p> <p> 朱美凤,1969年2月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分配到第二炮兵五十五基地直属分队通信营通信连总机班,是基地第一批连队女兵,共6人,任女兵班班长。1970年2月被基地抽调到后勤部燃料处,参加基地组建导弹推进剂化验室的工作,任付班长,同时赴北京七机部学习,是当时第二炮兵培训的首批导弹推进剂的化验员之一。</p><p> 1976年4月复员回到地方,一直在化验室从事化学分析工作。</p> <p class="ql-block">李江莉,69年入伍,邵阳新兵训练结束分到二炮55基地宣传队,二炮文工团成立后调二炮文工团。</p> <p>军装,</p><p>你是国威、军威的象征,</p><p>是一种情感的怀恋,</p><p>闪耀着岁月的光辉,</p><p>承载着军人的情怀。</p><p>一身军装,一生军人,</p><p>最美的青春书写军旅无悔的芳华。</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中 篇《芳华岁月》</b></p> <p> 时光如流水轻逝,静静走在岁月芳华里,任凭花开花落,优雅的意韵轻轻飘进诗行,幽香满溢弥漫;醉在流年芳华间……</p> <p>宫亚南,毕业于文革前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公安军星火文工团解散后,分到二炮55基地政治部宣传队,二炮文工团成立,调回二炮文工团。</p><p><br></p><p>黎莉莉,1969年入伍,邵阳新兵训练结束分到二炮55基地政治部宣传队,后调二炮文工团舞蹈演员。</p> <p class="ql-block">忆孙涛——</p><p class="ql-block">孙涛曾是我在宣传队时的战友,</p><p class="ql-block">一个美丽漂亮的小姑娘。</p><p class="ql-block">一双动人的大眼睛,</p><p class="ql-block">白皙的皮肤圆圆的脸庞。</p><p class="ql-block">他69年不满14岁就参军入伍,</p><p class="ql-block">保卫祖国穿上了军装。</p><p class="ql-block">她在队里饰演《红灯记》里的李铁梅,</p><p class="ql-block">《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常宝也经常清唱。</p><p class="ql-block">别看她年纪不大却是队里的台柱子,</p><p class="ql-block">无论队友还是观众一片赞杨。</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小孙涛的一件趣事,</p><p class="ql-block">多少年了还在脑海里荡漾。</p><p class="ql-block">那是公元一九七零年,</p><p class="ql-block">部队搞‘两忆三查’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庄。</p><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老乡的家里,</p><p class="ql-block">阶级教育把思想武装。</p><p class="ql-block">一天夜里轮到我在值哨,</p><p class="ql-block">突然听到厨房里一声碰响。</p><p class="ql-block">是山里夜间觅食的野兽?</p><p class="ql-block">还是坏分子偷哨摸岗。</p><p class="ql-block">我高度警惕向屋子迂回,</p><p class="ql-block">紧紧握住手中的钢枪。</p><p class="ql-block">只见一个身影在厨房里晃动,</p><p class="ql-block">赶忙用手电筒把屋子照亮。</p><p class="ql-block">哦原来是小女兵孙涛,</p><p class="ql-block">颠着脚站在老乡的灶台上。</p><p class="ql-block">嘴里还一个劲儿的念叨够不着,够不着,</p><p class="ql-block">原来是一个蓝子悬挂房梁。</p><p class="ql-block">一问才知她饿的睡不着觉,</p><p class="ql-block">想找点儿吃的来到厨房。</p><p class="ql-block">我帮忙缷下了篮子,</p><p class="ql-block">里面放着剩饭残汤。</p><p class="ql-block">你大口吃着剩米凉饭,</p><p class="ql-block">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p><p class="ql-block">此时我的心却是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一股心酸涌上心房。</p><p class="ql-block">她才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呀,</p><p class="ql-block">这个年龄还在撒娇爹娘。</p><p class="ql-block">她是高干子女,</p><p class="ql-block">平时家里不缺点心饼干巧克力糖。</p><p class="ql-block">现在这偏僻的大山里,</p><p class="ql-block">半夜三更一口凉米饭就高兴这样。</p><p class="ql-block">这件小 事儿这么多年过去,</p><p class="ql-block">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后来孙涛调回了北京,</p><p class="ql-block">她上班的珍所紧临《八一》电影厂。</p><p class="ql-block">她成了一名助理军医,</p><p class="ql-block">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父母身旁。</p><p class="ql-block">孙涛长大了到了婚嫁的年龄,</p><p class="ql-block">她遇到了心中的白马王子一个英俊儿郎。</p><p class="ql-block">哪时他是个才出道的小演员,</p><p class="ql-block">一颗新星还未绽放。</p><p class="ql-block">她和他坚定地走到了一起,</p><p class="ql-block">父母的反对也不放在心上。</p><p class="ql-block">孙涛是有眼光的:</p><p class="ql-block">夫君经过不懈的努力,</p><p class="ql-block">一步步走向了辉煌。</p><p class="ql-block">他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p><p class="ql-block">多少人投来羡慕的眼光。</p><p class="ql-block">孙涛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爱情的结晶很快有了硕果,</p><p class="ql-block">世界多了一个漂亮的姑娘。</p><p class="ql-block">孙涛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至今还记得小两口拍下的生活短片,</p><p class="ql-block">在全国放映播放。</p><p class="ql-block">天坛回音壁留下你们的足迹,</p><p class="ql-block">密斯特孙密斯特唐还在耳厐回响。</p><p class="ql-block">引来了多少观众驻足,</p><p class="ql-block">勾起了多少青年遐想。</p><p class="ql-block">孙涛是失败的:</p><p class="ql-block">你们的婚姻出现了裂痕,</p><p class="ql-block">他们的爱情遭遇了风霜。</p><p class="ql-block">孙涛是悲哀的:</p><p class="ql-block">她竟然走上了不归之路,</p><p class="ql-block">结束芳华的生命轻生悬梁。</p><p class="ql-block">不该呀,</p><p class="ql-block">你怎能舍下年幼的女儿,</p><p class="ql-block">不能呀,</p><p class="ql-block">你怎能抛弃年迈的爹娘。</p><p class="ql-block">不值呀,</p><p class="ql-block">什么天大的事情想不开,</p><p class="ql-block">什么还能比得了人的生命至上。</p><p class="ql-block">时间已经久远无需评论对错,</p><p class="ql-block">留下的只有可惜悲伤。</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只有一年多的相处,</p><p class="ql-block">但你的音容笑貌却总是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怀念你,</p><p class="ql-block">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战友;</p><p class="ql-block">思念你,</p><p class="ql-block">一个美丽漂亮的小姑娘。</p><p class="ql-block">此刻感到一切语言都是那么的苍白,</p><p class="ql-block">唯有送去心中的祝福,</p><p class="ql-block">愿你英灵安息</p><p class="ql-block">快乐天堂。</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5日于邯郸—杨全生</p> <p> 刘宏伟,1969年底参军至二炮55基地,先后在司令部气象室、政治部宣传队创作组、政治部新闻处、司令部直工处任职,后到总政歌剧团从事歌剧创作。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部。退休前为文学部高级编审、八一厂艺术委员会成员。加入中国作协、中国电影家协会等。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数百万字,主要作品有:出版长篇小说与长篇报告文学8部,创作电影剧本、电视连续剧等多部。获昆仑文学奖、青年文学奖、全国新词新曲新人大奖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五个一”工程奖之散文类奖、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华表奖之优秀儿童影片奖、电影“五个一”工程奖、电影金鸡奖、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影片奖、《中国作家》优秀剧本奖、中国影协杯优秀剧本奖;长篇小说《地产魅影》获宝石文学奖、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证书。表现全球气候变化的长篇悬疑小说《气候幽影》即将出版。当文学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她便笔耕不缀……</p> <p>赵丽云,1970年入伍在总政歌舞团,是著名歌唱家马玉涛老师的学生。73年二炮在总政歌舞团挑选几名演员,充实二炮文艺工作,赵丽云被调到二炮55基地宣传队担任独唱演员,76年回北京。在北京参加各种活动比赛中多次获奖。退休后,免费带教学员,帮助文艺团体、合唱团、社区等排练演出,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p> <p>张昭君,1977年特招入伍至二炮55基地宣传队。她从6岁开始学习舞蹈,在上海市少年宫、青年宫舞蹈队。舞蹈功底深厚、扎实。</p><p>81年基地宣传队解散,本可以去二炮文工团,由于不适应北方生活,要求回上海得到批准。回上海后,参加了上海首届“春之舞”大奖赛,获得一等奖。随后,参加舞蹈演出达六年之久,又开始了新的生活,自己创业开公司至今,做得非常成功!</p> <p>吕子新。1969年入伍,70年调55基地宣传队,主要以歌、舞表演为主,是个多才多艺的演员。80年调工厂当付指导员、政治处干事。后调二炮后勤部军矿局任局长。退休后,经常和朋友、战友聚会,爱好摄影、旅游等,办事认真、执着。一次,为了给战友拍出最佳照片的效果,趴在草地上拍,拍好起身,一看竟然趴在了牛粪上……。</p> <p class="ql-block">卢新生,1970年入伍,1971年从司令部调55基地政治部宣传队,1972年调通讯营接力连。</p> <p>田柱东 ,1976年入伍,在55基地宣传队服役。他多才多艺,舞台上玩的可是全活:唱歌、拉琴(手风琴、小提琴、大贝斯)、作词作曲,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喂猪🐷 ,哈哈,好不快活!82年退伍,转业至河南省工人文化宫,后又到郑州市青少年宫先后任副主任、主任,最后被派驻到广州,任郑州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副主任直至退休。目前是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手风琴专业委员会理事,郑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郑州市民族声乐研究会付秘书长,郑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转业后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和青少年艺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并培养了许多手风琴学生和声乐学生。特别是退休后组建了郑州市手风琴乐团,活跃在全国、全省、全市手风琴的舞台上,并屡屡获奖,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快乐到老!</p> <p>杨孟雄,1976年3月入伍,从二炮55基地313团调基地政治部宣传队。战友们大概都熟悉,他是摄影大师,是个摄影高手。但也许很少人知道,他受家庭的熏陶,上中学时就是摄影爱好者。到部队后,只要星期天有空,杨梦雄总要约上战友去拍照。记忆最深的是一次在基地礼堂演出,他兴致所至,趁节目空档时间,到舞台下给大家拍剧照,结果被领导批评为不务正业,但杨梦雄的这种不务正业,为大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镜头!如今岁月更迭,杨孟雄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与日俱增,技艺愈益精炼。几十年相机一直伴随着他,抱着对摄影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刻苦钻研,在这个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造诣。近年来,他对手机摄影又痴迷有加,不断地坚持学习,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贵州省手机摄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的佳绩。他的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内外大奖。</p><p>战友聚会,他不仅给战友们拍照,还毫无保留的教大家如何使用手机拍出更美的画面。大家感慨地说:我们聚会有孟雄战友在,真好!</p> <p>孟见春 ,1976年3月入伍,在二炮80305部队政治部宣传队一分队,以舞蹈、长号为特长,1981年12月退役。回沪进入上海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宝山分公司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职。业余爱好摄影、唱歌。退休后,参加上海军之声合唱团,宝钢职工业余合唱团。</p> <p>陈鸣,1976年3月入伍,在二炮55基地宣传队拉小提琴。1979年12月退伍回上海,参加上海工人艺术团。他酷爱艺术,对小提琴情有独钟,演奏技巧精湛,在文艺团体几年,一直参加演奏。后调到上海海运局工作。退休后,参加上海新乐乐团,每场小提琴演奏都会看到他的身影。</p> <p> 看着这些老照片使我想起那熟悉的军装,熟悉的为连队战士演出的舞台,熟悉的演出结束返回营地的战友们,依偎在一起颠簸在大山中的军车,还有那浓浓的战友情……这些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我们的芳华岁月!</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下 篇 《相聚夕阳》</b></p> <p> 岁月交替,年轮转换。流逝的时光苍老了我们曾经风华正茂的容颜,但却不能拉远战友的情缘,部队虽然离我们久远,可战友的情谊却永驻心间……</p> <p>2015年10月,二炮55基地老兵探亲团重返老军营,再叙战友情。</p> <p>军装,</p><p>是生命中一首永远吟唱的歌,</p><p>那段军旅岁月,</p><p>是不可复制的青春,</p><p>人生只有一次。</p><p>记录了献身国防的人生经历。</p><p>是一生不可磨灭的光荣与记忆…</p> <p>55基地通讯连</p> <p>55基地后勤燃料处化验室</p> <p>史亚萍,69年底入伍,在二炮总字125部队医院传染科工作。后上广州一军大学习,毕业留在广州。酷爱芭蕾舞艺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芭蕾舞蹈,取得显著成绩。退休后,除了带教学员舞蹈,经常参加芭蕾舞演出,受到大家的赞赏!</p> <p>55基地工厂、后勤宣传队</p> <h3>55基地工厂、后勤宣传队</h3> <p>55基地运输营</p> <p> 赵保仁,1968年下乡,1973年入伍,曾在二炮80305部队,转运站、后勤、武汉转运站、医院任放映员,77年退伍。退伍后分配到河南省电影训练班,后改建为河南省电影电视学校(与其它学校合并整改后,现为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任教师,教务科长。2011年退休,业余爱好诗词和摄影。</p><p>五律——《战友
》</p><p>同志澜心聚,戎装四海家。
</p><p>茅庐融厚谊,沙场竟芳华。
</p><p>坎坷风云路,峥嵘岁月花。
</p><p>浓情思念远,痴梦走天涯。
</p> <p>2019年6月,火箭军55基地战友相聚南京,战友们在南京牛首山留影。</p> <p>军装,</p><p>是一生情愫之所系,</p><p>永远的珍藏、永恒的留念。</p><p>一身戎装靓丽我们的青春年华,</p><p>庄严而神圣,</p><p>把军人情怀永远镌刻在心田。</p><p>一段军旅生涯让我们感到无比荣光!</p> <p> 林建设,1969年入伍,56基地战友,也是我北京军区“七一”学校校友,爱好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法国巴黎国际摄影展和北京国际摄影周,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香港《国际旅游》、《摄影与摄像》等杂志上发表,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国家级荣誉奖项和全国影展大奖。</p> <p>2019年10月,55基地宣传队战友在陕西黄河壶口瀑布留影</p> <p>2020年1月,我到北京参加全国中老年电视春晚节目录制。和基地宣传队战友在录制现场“星光影视园”合影。</p> <p>军装</p><p>已与生命融为一体,</p><p>我爱鲜血染红的八一军旗,</p><p>更爱这身让我自豪的绿军装!</p><p>岁月带走了青春,</p><p>却永远抹不了脊梁上刻着军人的印记。</p><p>为曾是共和国的火箭兵倍感自豪!</p> <p> 战友情,就像一壶陈年的老酒,年代越久越浓。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想起战友的身影……</p><p> 亲爱的战友,半个世纪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但岁月带不走对老军营的眷恋和对老战友的思念!那段不平凡的军旅生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我们无愧于军人的称号,让我们永远记住自己的名字——“火箭军55基地一兵”!</p><p> 在庆祝八一建军节之际,恭祝:战友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到永远……</p><p><br></p> <p>战友一别五十年,</p><p>荏苒时光两鬓斑。</p><p>今昔照片编成册,</p><p>笑看夕阳聚美篇。</p> <p> 战友,也许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离,但战友一生难忘。莫让时间冲淡友谊的酒,莫让距离拉开思念的手,当时光流逝,物换星移,你仍然是我的战友!</p><p>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奉上美篇“二炮战友照片集锦”,这些老照片都是多年慢慢收集起来的,十分珍贵。照片展现了当年战友们的飒爽英姿、威武形象……军旅生涯给大家带来了太多的回忆……回忆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p><p> 希望这些照片能给战友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现在这些老兵,不管是现役、还是退役的,都已分别是花甲、古稀、耄耋之年,你还能认全老照片上的战友吗?</p> <p class="ql-block">制作/文字/照片收集/王秋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