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原创主题创意:祖国华诞七十周年 立秋篇)</b></h5><h5><br></h5><h5>大别山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的群峰,大别山革命洪流热烈奔腾的峡谷,大别山英雄的儿女在工农红军中走出了几百位共和国的开国将领,大别山英雄的儿女在工农红军中有近百万人为革命胜利献出生命。大别山英雄的儿女啊,更有无数无名英雄为了任务为了转移为了保护为了突围为了坚守等等等等一切革命斗争静静地躺在了大别山。</h5><h5><br></h5><h5><b>大别山金刚台</b></h5><h5> 这里是大别山主峰之一的红色金刚台,这里有红军洞群,这里有商城起义,这里有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军前身)原始的路,这里走出了河南省第一支工农武装——红十一军三十二师……</h5><h3></h3> <h5><b>历史上总有让人铭记于心犹如烙印的时刻</b></h5><h5> 大别山南接长江,可威逼宁汉,北抵淮河,可逐鹿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先后爆发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等多次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根据地面积护展到了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350万,主力红军45000千余人,地方武装20余万,建立了27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为我党在长江以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也是仅次于中央苏区(井冈山)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br></h5> <h5><b>大别山的英雄儿女啊,用鲜血,用生命,用力量铸成了自己英雄的大山</b></h5><h5> <b>英雄之山。</b>金刚台,狮子峰,汤家汇处处是青山碧水,蓝天白云,风景如画的家园里,勤劳勇敢的大别山人知道这里有烈士的初心,这里有英魂的呼唤……</h5><h5> 在革命的激流中,大别山区有200多万人参加革命,有近一半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更是有无数无名烈士倒在了血泊中。在这片热土上先后诞生了红一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新四军五师等多支主力部队。从这里走出徐海东、陈赓、王树声、许世友、洪学智等469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著名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也是从这里诞生并唱响……</h5><h5> 大别山是英雄的山,东西绵延近八百里,属秦岭山系。</h5><p><br></p> <h5><b> </b></h5><h5><b><br></b></h5><h5><b>徒步于大别山腹地<br></b> </h5><h5>一群追念逐梦的人,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队伍戴上八角帽穿上红军衣,走上金刚台走进大峡谷,他们要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b>去聆听大山风歌,去领略英灵魂魄。</b></h5><h3></h3> <h5><b>美丽的地方总有她的秀色,总有她自己的故事</b><br> 秀水山涧。大别山腹地金刚台地区是一条落差较大的峡谷,秀水丽川,青山雄峻,蜿蜒幽深,林木繁茂,这里是国家确定的红色旅游精品景点:<b>红军洞所在地。</b><br> 刚走进这里,一种崇敬的心情由然而生,仰望这里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群山,踏上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走进这红军曾经战斗生存坚持过的山谷,<b>这是红军原始的路啊,这里有初心地呼唤,这里有生命地燃烧。</b></h5> <h5><b>勿忘初心是由于血与火的路上<br></b> 从1935年6月开始,国民党调集几万军队把金刚台团团围住,想彻底剿灭山上的党组织和红军。他们把进出金刚台的道路、沟口都筑上了碉堡昼夜把守,并不停地派出部队进行搜山,还把山腰仅有的几户人家驱赶下山,企图冻死、饿死、困死山上的党员干部和红军战士。</h5><h5> <b>藏粮洞。</b>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保存有限的革命力量,山上的便衣队摸着下山,动员进步群众进山砍柴、釆茶时夹带粮食、食盐等藏于山腰约定的山洞,供山上的红军派人来取。但此法很快被敌人发现,送粮群众遭迫害。</h5><h5> 此后,山上的红军主要靠野菜、野果充饥,坚持了近3年。</h5> <h5><b>美丽的风景有红军的风采<br> </b>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由大别山人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时期,红二十八军艰苦转战大别山区3个省,45个县,牵制国民党17万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中央红军的长征,成为南方八省中面积最大的游击区,使红旗高高飘在大别山上。<br> 在风景如画的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人民子弟兵一路走来的足迹,美丽的色彩中有他们的鲜血和灵魂。</h5> <h5><b>走进红军林告慰无名烈士</b></h5><h5><br></h5><h5> 1929年5月6日(立夏节)商南武装起义全面爆发并成功控制了南溪,金刚台,白沙河,汤家汇,斑竹园等地。5月9日各路起义队伍汇集斑竹园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红三+二师的特务营和红军医院就驻扎在金刚台里罗城荷花池,一大批红军将士都曾经在这片林地里疗伤训练修整开会以及总结研究作战方案。红军游击队员在红军将士西征后依然在这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被毛主席誉为:《金刚台红旗三年不倒》。<br></h5><h5> <b>在这片热土上,在这座坟墓里,安葬着很多很多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在与敌人地浴血奋战中而英勇献身的无名烈士。</b></h5><h3><b><br></b></h3><h5>今天我们轻轻地静静地来到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庄严肃穆地在无名烈士面前</h5><h3></h3> <h5><b>吃水不忘挖井人,八月桂花遍地开</b></h5><h3></h3> <h5><b>勿忘初心:即不要忘记最初的动机和理想,不要忘记走过的路和坚定的信仰</b><br> 大别山是河南,湖北,安微三省交界,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是中国革命的沃土,也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她见证了中国革命伟大的历史进程,在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写下了辉煌的篇章。</h5> <h5><b>易氏宗祠。少共(少年共产党,共产儿童团,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早期所在地</b></h5><h3></h3> <h5><b>赤城县邮政局。苏维埃最早的邮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事业的初始啊</b></h5><h3></h3> <h5><b>接善寺。鄂豫皖苏区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豫东南道委苏维埃政府旧址</b></h5><h3></h3> <h5><b>正是因为经历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大别山才显得格外美丽</b></h5><h5><br></h5><h5><b></b> 锦绣河山。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在这里开辟了抗日战场,豫鄂晥杭日根据地,面积曾扩展到九万多平方公里,军队发展到五万多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以这里为中心建立了解放区,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战略转折地。</h5><h5><br></h5><h5> 留个影吧,记住今天,记住过去。勿忘初心,牢记使命,红旗不倒,勇于担当。</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br></span></h5><h5> 长眠于此的工农红军战士,长眠于此的无名烈士,你们的初心和信仰犹如鲜花正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地上绚烂绽放,你们所在的人民子弟兵中国工农红军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正以雄健的身姿阔步走在强军现代化的路上,在祖国华诞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由衷地向你表示:<b>致敬中国军人。</b><br></h5><h3><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h3> <h5><b>撰 写 :MC<br>摄 影 :Lymm<br>2019年8月15日(己亥年七月十五)红色之旅中</b></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