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携手放大内镜,让早期病变无所遁形

消化内镜室

<h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尖端医疗设备既彰显医院综合实力,也有助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我院消化内镜室引进奥林巴斯CV-290及260电子胃镜,它“ 具有“新一代NBI(窄带成像)、光学数字化、超高清内镜画质”等优点</h3> <h3>NBI功能的内镜其外形和常规操作与普通内镜基本一致,在操作中可随时切换至NBI模式观察病灶。对于附带NBI功能的变焦放大内镜而言,在对病灶近距离放大观察后再开启NBI模式,能更清晰地了解病灶表面的黏膜凹窝形态及血管等,方便对病灶进行定性与靶向活检。目前,NBI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包括: ① 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② 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其细微结构,进一步评价其特性并预测组织病理学结果;③ 作为病灶靶向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的定位手段。</h3> <h3>NBI技术可提高内镜成像对比度,清晰显示黏膜表浅的微血管形态和微细表面结构</h3> <h3>普通内镜下息肉</h3> <h3>放大的胃底腺息肉</h3> <h3>白光图病变似乎不是很清楚</h3> <h3>在NBI下可以清楚的看见片状茶褐色区域</h3> <h3>它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在NBI图像中血管和粘膜的颜色对比率明显更大,易于对食管上皮微血管(IPCL)的形态观察和评价,尤其是对无经验的内镜医师更易于发现病变。与组织学金标准相比,使用NBI内镜对IPCL的评价预测肿瘤浸润深度的精确性可达85%,因此,日本内镜学会建议在食管鳞癌的筛检中应常规使用HR-NBI</h3> <h3>在NBI+ME下,胃黏膜结构主要包括上皮下微血管结构(MV)和黏膜表面微形态结构(MS)两部分。前者包括上皮下毛细血管网、集合小静脉和病理微血管;后者包括腺管边缘上皮、腺管开口、中间部分,此外还有亮蓝嵴和白色不透光物质。</h3> <h3>结肠黏膜较薄,微血管易见。因此,NBI系统对结肠疾病的鉴别和诊断帮助较大。NBI系统观察黏膜表面变化,判断肿瘤或非肿瘤病变的符合率比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高,敏感性强。NBI对结肠增生性息肉、腺瘤和早期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5.7% ,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2.7%。</h3> <h3>我们消化内镜室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还有优秀的医疗团队,胃肠镜检查,并不是有症状才做,需要40岁以上的广大群众有意识的来做胃肠镜体检</h3> <h3>消化内镜室地址:襄城县人民医院一号住院楼一楼</h3><h3><br></h3><h3>消化内镜室门诊地址:门诊楼二楼北区32号诊室</h3><h3><br></h3><h3>电话:3592006</h3>

内镜

病灶

微血管

黏膜

放大

观察

息肉

病变

结肠

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