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808080"> “风吹沙粒鸣,又见繁华景。</font></h5><h5><font color="#808080"> 掠影随光现,和光动人心。”</font></h5><h5><font color="#808080">敦煌、莫高窟,吸引无数人的文化艺术宝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是大格局还是面对现实的无奈?张大千倾尽家产窟中苦学临摹二年多,既使画风出现转折,又惹来世人争议:承也、毁也?60年代北大才女樊锦诗一留就是40多年,是怎样的吸引力?</font></h5><h3></h3> <h5><font color="#808080">从嘉峪关到敦煌的路上都是戈壁荒漠,难怪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敦煌就是这片荒漠中的绿洲。小城不大,干净整洁,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羊肉焖饼、改良新疆烤包子不膻不腻,连不吃羊肉的我都直呼好吃。特产李广杏和小黄杏干异常甜。</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敦煌历史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西文化汇集之地,印度佛教最早由此传入中国内地。从366年始建莫高窟至1227年西夏灭亡,敦煌一直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历代地方长官都在敦煌修建寺庙、珍藏文物。</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选择敦煌,是一种历史的机遇。”</font></h5><h5><font color="#808080">这次西北游在敦煌跑马观花看了敦煌博物馆、莫高窟及莫高窟研究院的两个展馆,对此有了粗浅了解。</font></h5> 敦煌博物馆 <h5><font color="#808080">博物馆外景,匆忙中没有拍,在网络上找了一张</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行程计划里原本没有敦煌博物馆,到敦煌时因为下雨莫高窟临时关闭,不能按预约参观,离下午去鸣沙山集合还有两个多小时空闲时间。百度地图,发现敦煌博物馆很近,匆匆赶去,也想为明天参观莫高窟做一下功课。到了才想起身份证被导游集中保管了,和工作人员软磨硬泡了十分钟,终于成功!只有一小时左右的参观时间,跑马观花吧,拍照都等不及聚焦。</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博物馆以《华戎交会的都市——敦煌历史与丝绸之路文物陈列》为主题,分五个时期介绍了敦煌的兴衰发展历史。拍了很多图文资料,为便于存档放在这里,对历史或敦煌文化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不感兴趣的就忽略吧。</font></h5><h3></h3> <h5><font color="#808080">1.两汉敦煌的大发展。介绍了敦煌郡的设立、张骞出使西域、西汉同匈奴的战争、长城的修筑和管理等,展示了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繁盛,展示敦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佛教东渐的情况。</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文物旁有二维码,扫描有介绍</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2.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的继续发展。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频繁,敦煌的经济文化仍处在繁荣发展阶段,丝绸之路继续畅通,莫高窟开始兴建。</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魏晋壁画墓照墙复原</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3.隋唐五代时期的繁盛。这时敦煌成为中西交通枢纽,社会生产、经济文化达到了顶峰。吐蕃对敦煌的统治、张议潮归义军政权、西汉金山国、瓜沙曹氏政权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为敦煌中古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镇墓兽</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莫高窟复原洞窟</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4.西夏、宋时期。</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5.元、明时,蒙元政府曾对敦煌进行有效的经营和管理,使敦煌这个通西域的门户再次畅通,敦煌的经济文化又曾繁荣过一个阶段。</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5.清代对敦煌的开发。川陕总督岳钟琪将甘肃五十六个州县移民建县,藏经洞的发现,真实反映清代敦煌的社会面貌。</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处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华戎交会、东西交流之地,西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打跑匈奴,敦煌建郡,历朝历代重视敦煌的建制开发,交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佛教也随丝绸之路东渐,敦煌文化的兴起繁荣成为必然。</font></h5><h5><font color="#808080"> 整体看,敦煌博物馆图文资料详细,史实性、纪年性、知识性强,文物语言弱,虽有少量文物精品,但不够丰富,且很多在甘肃博物馆有更好展品,吸引力不足。</font></h5> 莫高窟 <h5><font color="#808080">提前一个月预约的A类票,因为下雨闭馆退票,只能买第二天B类票参观。A类票可以参观8个洞窟,人也少一些,B类票只能参观4个洞窟,而且人特别多,要排队很久,解说员也只能在大家排队的时候做一些简单介绍,进入洞窟也不能停留,只能随着人流观看短短几分钟。照片都是外观,洞窟里面不能拍照。可以参考后面两个展览的图片。</font></h5><h5><font color="#808080">参观完发现莫高窟研究院设有一些展馆,匆匆进去看了两个,才发觉这些展馆对莫高窟的研究展示特别详细,还有等比例复制洞窟。如果把浪费的排队时间先安排到这里参观,再去看莫高窟,即便时间短应该也会看的更明白。</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晚清时期,遭遇西方列强侵略,不少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font><br></h5> <h5><font color="#808080">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解释为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莫高窟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莫高窟的洞窟建筑因功能不同而采取多种形制,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石棺窟等。洞窟的主体是动人的彩塑,灿烂的壁画布满了全窟,表现了丰富细致的内容和复杂宏大的场面。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壁画主题丰富,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壁画艺术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风格不同,反映出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font></h5><h5><font color="#808080">这个洞窟外面的壁画虽然图像不完整,仍能看出艳丽的色彩和细致的花纹。</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张大千曾到敦煌临摹研习敦煌壁画2年7个月之久,敦煌之行使张大千眼界大开。他说:“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这样说,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近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达史。换言之也可以说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我们敦煌壁画早于欧洲文艺复兴约一千年,而现代发现尚属相当完整,这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奇迹!”</font></h5><h3></h3> <h5><font color="#808080">第一个参观的是坐落于九层楼的<span style="font-size: 15px;">96号洞窟</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大像”。九层楼由九层木构窟檐依崖而建,巍峨壮观,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span>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北大像”是一尊弥勒佛像,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气势宏伟壮大。</font></h5><h5><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h5><h3><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span></h3> <h5><font color="#808080">第148窟是一个石棺窟,于盛唐11年开凿而成,石棺窟内横卧着释迦牟尼80岁的涅槃像。释迦牟尼卧像后的72塑像,是他涅槃时守候在身边的弟子,面对释迦牟尼的死,有哭的、笑的、悲痛地拧着眉的、低头沉思的、面无表情若无其事的,72弟子有72种表情,不同的表情即能反映他们对释迦牟尼涅槃的看法,也能反映他们修行的高低。不管众人什么样的表情与内心,释迦牟尼佛一副安详宁静慈善甚至欢喜的神情,似乎能带给每一个不同心绪的观摩者以平和安详,让人面对生死荣辱达到内心的平静,让你和这个世界无条件和解。</font></h5> 1650——文明的回响 <h5><font color="#808080">排了两个多小时长队,参观四个洞窟用不到半小时,出来后意犹未尽,沿着返程长廊走着,发现有个敦煌研究院主办的《1650——文明的回响》展览,展览主题分为“众生营造”“庄严净土”“东西融贯”“万象人间”和“砥砺新生”五个部分,对敦煌莫高窟1650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回溯与整理。在这里有多幅临摹的窟内彩绘画,可以满足看不到多个实体窟内彩塑的欲望——一种近距离接触!</font></h5><h3></h3> 沙漠玫瑰-莫高窟经典洞窟复制展 <h5><font color="#808080">出了展厅,快速朝景区换乘站走去,发现换乘站对面还有一个半地下的展厅,是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开设的“沙漠瑰宝-敦煌石窟经典洞窟复制展”,复制窟是1:1的比例,非常值得参观。第一展区是八个原大复制洞窟。它们是敦煌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第275窟、西魏第249和第285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属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font></h5><h3></h3><h5><font color="#808080">第二展区“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设有敦煌莫高窟的创建、敦煌壁画摹本珍品、敦煌石窟的创建过程和画工绘制洞窟使用过的绘画工具、莫高窟发现的精美的古代比值织物、藏经洞发现的古代写本真迹、敦煌花砖艺术等陈列单元。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敦煌石窟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物。</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来到这里已经快到集合时间,根本不能仔细观看,只好拍一些照片吧。不过没注意到复制洞窟也不能拍照的提示,排第二张时被工作人员提醒,赶紧停下,照片也虚了。</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这个展览能回答关于莫高窟的诸多疑问,特别好,建议一定一定要先到这里参观再看莫高窟!!!</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无论哪种票在洞窟参观时间都是有限的,来这里,更像一种心灵追寻,亲眼看看传说中的莫高窟,看看神奇的彩塑?梦幻的壁画,用目光触碰心中遥远的飞天女神,致敬博大精深的敦煌-中华文化。</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