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游(一)——伊斯坦布尔

光明行

<h3>  再见,埃及!再见了,开罗!</h3><h3> 土耳其,你好!伊斯坦布尔,我们来了!</h3><h3> 2018年9月12日上午乘旅游大巴去开罗机场,12点起飞,下午2点到达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极短的时间内,我们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出关提取行李,上旅游大巴,去参观老皇宫。7点在一家味道正宗的中餐馆吃晚饭,9点入住酒店。</h3> <h3>  这又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水汽氲氤的土耳其浴室、尘土飞扬中蒙面骑士的弯刀,从儿时就构成的神秘画卷,一直是我认知体系中的土耳其。刚从埃及过来,黄沙茫茫的沙漠,尘土蒙面的城市,还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而眼前却为之一亮 :蓝蓝的天空像水洗过的蓝宝石,晶莹透明,洁白的云朵漂浮在空中,像上帝放牧的群羊,悠然漫步在草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绿树成荫,草坪碧绿。高楼大厦,鳞次梯比,宣礼高塔,直刺云霄。交通网络,宽敞绵密。与埃及形成鲜明的对比,好一派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大都市风貌。</h3> <h3>  土耳其共和国国旗为一面红旗,靠旗杆一边的旗地上绘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一颗略微倾料的白色五角星。此图案于1844年选定通过。红色象征着鲜血和胜利,新月和星是突厥民族与欧亚大陆关键位置的象征,象征驱走黑暗,迎来光明。土耳其为伊斯兰国家,新月和星即也是这个国家信仰的标志,又象征吉祥和幸福。</h3> <h3>  </h3><h3> 对于土耳其,中学阶段学那点地理历史知识是不够用的。出团前做了一点功课,就大吃一惊。这国家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战略意义。在历史上,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曾经与大英帝国、奥匈帝国并称欧洲三大帝国,三角鼎力,称雄世界。16~17世纪时,鼎盛时期版图曾横跨欧洲、亚洲、非洲。它曾经历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辉煌时代。后来国力日渐衰败,一战失败,1923年建立共和国。这些欧洲人种地中海血统的土耳其人,继承了东罗马帝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如今在土耳其到处都能看见多种文明多种宗教并存和融合的遗迹。因此,它虽然是伊斯兰教国家,却是伊斯兰世界中最先进、最文明、最温和的。</h3><h3> 土耳其地跨亚、欧两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和二十国集团的成员。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br></h3><h3> 现任总理埃尔多安,曾让土耳其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可是,个人浓厚的宗教情节,成功后领导欲望膨胀,他试图恢复奥斯曼帝国,谋求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有了大国梦后,就昏招迭出,一夜之间使国家货币大大贬值。幸好及时刹车,否则……。真不敢小看这土耳其啊。</h3> <h3>  人们很容易把伊斯坦布尔当成土耳其的首都,就像错把墨尔本当澳大利亚首都,而把堪培拉忘了一样。其实,土耳其的首都是安卡拉。</h3><h3> 伊斯坦布尔,它是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h3><h3> 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面积5343平方公里。<br></h3><h3> 它始建于公元前658年,称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又改称君士坦丁堡(又译康斯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就存在百余年了,至少希腊人这样称呼它。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初建时为首都(独立战争期间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才成为国际上的正式名称。现在市区已扩大到金角湾以北,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也划入市区,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br></h3><h3> 伊斯坦布尔当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欧洲体育之都。该市的历史城区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发布,伊斯坦布尔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h3> <h3>  我们的大巴通过博斯普鲁斯大桥,只用了一分多钟时间,就完成了欧亚两大洲的穿越。下图是过桥时所拍的照片。</h3> <h3>  初中时读拜伦的长篇叙事诗《唐璜》,土俄战争烽烟中的人性之光,土耳其皇宫的富丽堂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徜徉在皇宫内,真是大饱眼福。</h3><h3> 老皇宫,即托普卡帕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现今则是当地主要的观光胜地。把托普卡帕宫翻译过来就是“大炮之门”。昔日碉堡内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br></h3><h3> 征服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托普卡帕宫。皇宫由四个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筑物组成,昔日有大约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宫覆盖著一个广大的海岸地区。在多个世纪以来,皇宫经过扩建和整修,例如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灾后,皇宫都进行过维修。<br></h3><h3> 奥斯曼帝国灭亡后,托普卡帕宫于1924年4月3日在政府政令下变成帝国时代的博物馆。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由文化旅游部管理。皇宫里有大量的屋宇和厅堂,但现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开放给公众,皇宫由部门的职员以及土耳其军方的武装守卫把守。托普卡帕宫是奥斯曼建筑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盔甲、奥斯曼的缩画、伊斯兰的书法原稿、壁画以及奥斯曼的珠宝宝物。</h3><h3> 托比卡皇宫与邻近的其他历史遗产同属“伊斯坦布尔历史地区”,该区在1985年成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世界遗产,托普卡帕宫被描述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皇宫的表率。”</h3> <h3>身后的房间都是。博物馆的展室。</h3> <h3>展出许多精美的生活用品。</h3> <h3>也有大量的中国古陶瓷。</h3> <h3>皇宫大殿内取暖用的壁炉</h3> <h3>  老皇宫建在半岛的尖儿上,一边是爱琴海。</h3> <h3>  另一边是博斯普努斯海峡。</h3> <h3>  半岛尖儿上特别宁静。</h3> <h3>  夕阳西下,美景无限。</h3> <h3>  园中凉亭,别具一格。</h3> <h3>  廊柱穹顶,典型的拜占庭风格。</h3> <h3>  绿草如茵,可以进入。坐下小憩,十分惬意。</h3> <h3>  出口处不远的院内,有两颗这样树洞的古树,能够供一人从容站立。</h3> <h3>老皇宫的出口处。</h3><h3>今天住伊斯坦布尔近郊的酒店。</h3> <h3>  9月13日,早餐后,坐旅游大巴进入市区。先去珠宝店、皮衣店。然后参观埃及方尖碑,蓝色清真寺、圣索菲娅大教堂。中午饭是土耳其烤鱼。下午参观新皇宫。然后去机场,晚上飞卡帕多奇亚。</h3><h3> 下图从珠宝店里出来。</h3> <h3>  皮衣店的服装走秀,模特儿比较专业,倒是一饱眼福。有的团友,还是没有捂住钱包,终于下手出单了。</h3> <h3>  皮衣店里导购小妹热情似火,不买也得试试衣服才行。</h3> <h3>  团友被邀走上梯形台,玩了一把时装秀,引发一阵阵欢声笑语。</h3> <h3>  埃及方尖碑前留影。</h3> <h3>  这是埃及方尖碑最初安放时的地基。现在看来底座已经抬升了许多。</h3> <h3>圣索菲娅大教堂。</h3><h3> 圣索菲亚教堂又称圣智大教堂,建于公元532年-公元537年,原教堂在暴乱中被摧毁,现今作为博物馆用,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教堂宏伟的穹顶由4座大拱门支撑,穹顶和柱子的顶部布满由一小块一小块玻璃组成的美丽镶嵌图案,常以金、银来加以衬托。</h3><h3> 作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在拜占庭帝国中起着重要作用,所有的帝王都在那里加冕。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攻占该城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对这座建筑大加赞赏。他第一个骑马到达圣索菲亚大教堂前,并且宣布它将变成一座清真寺。另一座非凡的建筑-蓝色清真寺就建在附近,但圣索菲亚大教堂仍不失其重要性。现今它是一个博物馆。</h3><h3>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遵照拜占庭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查士丁尼的命令建造的。他编纂了帝国法律,并重新征服了过去的西方帝国,当圣索菲亚大教堂完工时,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写道,教堂的穹顶看起来好像没有基座,仿佛是靠一条金链悬挂在天堂上。</h3><h3> “圣·索菲亚”义为“神的智慧”它承载的是东正教徒永恒的梦。</h3><h3><br></h3> <h3>  它的穹顶的确别致,人们纷纷拍照。</h3> <h3>  上二楼的通道,斜坡,没有台阶。小块花岗石铺路,昏暗。尽显中世纪特色。</h3> <h3>  大教堂二楼廊道墙壁上残留的表现圣经内容的壁画,据说,经考证,都是出自教堂初建时代。</h3> <h3>  残缺的壁画。在伊斯兰国家能保存得到这地步,已经是很不错了。</h3> <h3>蓝色清真寺。</h3><h3> 奥斯曼土耳其的圣地,这个清真寺前身是东正教最大的教堂,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之后,改为了清真寺,四周高大的石柱,额就是奥斯曼第一任皇帝时期修建的。</h3><h3> 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蓝色清真寺属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以希腊文化为主体文化)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h3><h3> 蓝色清真寺正对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是征服者默罕默德为了抗衡大教堂而修建的大清真寺。六座宣礼塔高耸入云,气势宏伟壮观。据说蓝色清真寺因为其内部蓝色马赛克瓷砖而得名!</h3><h3> 该寺的墙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都使用了一种土耳其瓷器名镇伊兹尼克烧制的、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以白色为底的蓝彩釉贴瓷,共有21,043片。这些瓷片的蓝色使得整个清真寺内似乎都充满了蓝色,所以人们称为蓝色清真寺。</h3> <h3>  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外观上容易被混淆。蓝色清真寺的宣礼塔由于语言的原因,违规建成了六个宣礼塔。圣索菲亚大教堂被后来的占领者改为清真寺,按规矩在四周加修了四个宣礼塔,后来改变主意改做了博物馆。另外,蓝色清真寺有一个巨大的带回廊的露天庭院,而圣索菲娅大教堂则没有外加的庭院。</h3> <h3>  进入蓝色清真寺特别麻烦。女性必须戴头巾,穿长裙,所有人都得脱鞋。把鞋脱下来,用塑料袋装着,自己提在手上,出门时再穿上。</h3> <h3>  几经折腾后进去了,更让人大失所望。伊斯兰教讲究精神上的臣服于真主,反对任何形象的表现。所以,任何一座清真寺都没有神像,大厅里空荡荡的,只供祈祷的信徒们朝着真主所在方向跪拜诵经所用。因此,没什么看点。</h3> <h3>  中饭是土耳其烤鱼,比埃及烤鱼好吃多了。饭后,参观新皇宫。</h3> <h3>  新皇宫本名多玛巴切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部分,绵延600多米,始建于1843年,1856年完工。多玛巴切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园”。</h3><h3> 这一时期正是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期,皇宫内部的极尽奢华与国力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建造多玛巴切宫,奥斯曼王朝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为此欠下了大量的外债。新皇宫耗资十亿马克,里面的装饰摆设包括窗帘都是世界各国的皇室送的,皇宫内极尽奢华,内部宝藏令人目不暇接,豪华的水晶灯、象牙、黄金制品比比皆是,据说为了装饰整个宫殿,一共用了十四吨黄金和四十吨白银。还有当时世界第一现在世界第二的4.5吨重的水晶吊灯。因为这个水晶吊灯,多玛巴切新皇宫又被称水晶宫。说起这个水晶灯,还有一个故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把这个当时世界最大的水晶灯送给奥斯曼帝国后,觉得英国没有了世界第一的水晶灯而懊悔,于是下令重新制作了一个重达5吨的水晶灯,把第一又拿回去了。这个灯一般一年开两次,有重要人物来访时会在这里举办国宴,最近接待的是奥巴马。中国的成龙在这里受到过款待。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六位苏丹以及伊斯兰教领袖阿布都麦吉德曾住在这座宫殿里。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首任总统阿塔突尔克曾在这里居住、办公,直至病逝。此后,多玛巴切宫被修复并改建成了博物馆。新皇宫占地七千公顷,有43处厅堂、70间浴室及285个房间。装饰新皇宫的大理石是从马尔马拉海运来的,雪花石是从埃及运来的,红斑石是从贝加蒙古城运来的,而室内装潢和照明都是意大利和法国艺术家设计的。</h3><h3> 多玛巴切新皇宫,虽然和欧洲的许多皇宫比起来它的规模并不大,但其奢华程度令人惊叹,由于少有战乱,经过150多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皇宫内所有物品都是真品,哪怕是一个木门的手柄、窗帘、地毯依然是当年的物品。<br></h3> <h3>  这就是曾经世界第一,现在为世界第二的巨大的水晶吊灯。</h3> <h3>  新皇宫大殿门口的台阶留影。</h3> <h3>  花园内的汉白玉狮子雕像。</h3> <h3>钟楼。</h3> <h3>  别致的落地灯。</h3> <h3>  累了,在草坪边的长椅上坐坐,舒服惬意。就像逛公园一样,十分休闲。</h3> <h3>  新老皇宫各具特色。老皇宫建筑在半岛顶端的山上,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和中世纪城堡风范,更具历史的沉淀感。新皇宫在海边填海造岛而建,建筑风格更显现代化特色。铺张奢华,金碧辉煌,讲究舒适。更像是度假胜地。</h3> <h3>  离开新皇宫后直奔伊斯坦布尔机场。这是在候机厅候机。晚7点正式起飞,前往卡帕多奇亚。飞行两个半小时到达卡帕多奇亚机场,所住酒店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酒店时,已经错过了饭点。推开房间门,获得意外惊喜。酒店服务生已经将打包餐放在小餐桌上了,还是温热的。顿时心里感到暖暖的,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今天行程安排较多,有些累。草草洗漱后就上床就寝了。</h3> <h3>下图依然是候机。</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