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不了情

赏心岁月

<h3>  知青不了情</h3><h3> 主 人 公:徐 俊</h3><h3> 美 篇 制 作:赏心岁月</h3><h3> 影 像:张广亮 李彩玉</h3><h3> 歌 曲:好人一生平安</h3><h3> </h3> <h3>  “悠悠岁月五十载,知青挚爱伴一生。”正是这难忘的知青岁月演绎了一段知青不了情……</h3> <h3>  1969年的3月16日是我难忘的日子,当年刚刚18岁的我,和上海市闸北区求是中学的一行同学们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告别了泪眼婆娑、牵肠挂肚的亲人们,登上了北去的列车。经过了几天的颠簸,来到了位于东北吉林省和龙县中朝边境线的祟善公社元峰六队下乡插队,从此便开始了我们的知青岁月……</h3> <h3>网络图片</h3> <h3>网络图片</h3> <h3>网络图片</h3> <h3>  当年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离开了城市,踏上了雪源。</h3><h3> 下乡的我们与老乡们同甘共苦、战天斗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h3> <h3>网络图片</h3><h3> 春天,驾犁掀泥浪。</h3> <h3>网络图片</h3><h3> 夏天,锄禾日当午。</h3> <h3>网络图片</h3><h3> 秋天,挥镰闹秋收。</h3> <h3>网络图片</h3><h3> 冬天,踏雪砍柴禾。</h3> <h3>  回味往事,岁月如烟,知青生涯早已过去,知青的历史也已深深地刻入了世纪的年轮。农村的历练丰富了我们的阅历,经过了蹉跎岁月的磨练和半个世纪的洗礼,我们留不住青春,却留下了岁月的华章!</h3> <h3>  经过了五年多的知青生活,1974年12月31日,我被招工到图们铁路局机务段,先是任乘务员,后来任副司机,三年后转为司机,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并在图们成家立业,一直到2O12年退休后回到上海,在延边这片黑土地上,我生活了近四十年。延边,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网络图片</h3> <h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尽管如此,过去的那些事却无法从记忆中抹去。尤其是那五年的知青生活更是令我难以忘怀,那曾经熟悉的情景、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心潮翻滚、思绪万千,集体户那些朝夕相处的知青战友们、那对我倍加关心的老队长和那些纯朴善良的乡亲们…… 春夏秋冬,知青往事的记忆,仍是永恒的回忆!光阴荏苒五十载,弹指一挥间,漫漫风雨人生路,往事依旧在眼前,多少年过去,为了这不可忘却的记忆,心愿未了思故乡。</h3><h3><br></h3> <h3>网络图片</h3> <h3>  2019年,是我们下乡插队五十周年,我更加难以抑制那对第二故乡——崇善元峰的思念之情。于是我决定和老伴一起回延边、回崇善元峰去看看,去看看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去看看我曾抛洒汗水的那片黑土地,更主要的是看看元峰屯的父老乡亲和集体户的兄弟姐妹们,再去看看那守护祖国门户、岿然不动的军舰山……</h3> <h3>  2019年7月下旬,我们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延边。</h3><h3> 得知我们回到延边,集体户八林的知青哥哥姐姐们决定大家要聚一聚,在八林知青李彩玉大姐的主持下,定于8月1日,在延吉市东北亚大酒店东北亚餐厅和集体户的知青战友们聚会。</h3><h3> 五十年了,不知大家变化大不大,是否还都能互相认出彼此?我想象着……</h3> <h3>  当天下午五点钟,我和老伴准時到达东北亚大酒店,八林的哥哥姐姐们早已等候在餐厅门口。彩玉大姐陪着我和老伴刚出电梯门,大家就迎上来拥抱在一起,彩玉大姐说:“大家都别说自己是谁,看徐俊能不能认出你们”……</h3> <h3>  认出来了!这是刘万春和金英俊两位大哥!虽然过了半个世纪,经历了悠悠岁月,但当年的精气神仍在!</h3> <h3>  这是罗衍铭和许春女两位大姐。</h3> <h3>  万春大哥和张淑琴大姐讲起了集体户的趣事……</h3> <h3>  这几位大姐依次是关怡、魏淑琴、罗衍铭、许春女、张淑琴。</h3> <h3>  彩玉大姐和关怡、魏淑琴、罗衍铭几位姐姐。</h3> <h3>  金英俊和刘万春两位大哥和我们在一起。</h3> <h3>  张广亮大哥为我们拍录下了这些难忘的時刻,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在此表示感谢!</h3> <h3>  现在身为董事长的英俊大哥英气不减当年,经过了努力奋斗,拥有了自己的产业,收获了幸福。</h3> <h3>  半个世纪的重逢,有好多好多话要说……</h3> <h3>  我们谈起了曾经的知青岁月,真是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谁人知。</h3> 大家频频举杯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友谊永长存,祝愿身体永康健,祝愿生活更美好!<h3><br></h3> <h3>  席间,彩玉大姐唱起了她作词的歌曲《啊!美丽的军舰山》,歌曲把我们带到了那曾经生活过的边疆……</h3> <h3>  金英俊大哥即兴朗诵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h3> <h3>  集体户的八林知青万春大哥,下乡后被招工到和龙市文工团担任男高音歌唱演员,后调任和龙林业局文工团团长,席间他为大家献上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助兴,使聚会达到了高潮!虽已是古稀之年,但嗓音还是那么宏亮,歌喉仍是不减当年!</h3> <h3>  大家都陶醉了!</h3> <h3>  知青战友再聚首,说不完的思念,道不尽的牵挂;叙不完的友情,挡不住的回忆……</h3> <h3>  在图们,和居住在这里的张国权大哥、滕玉华、张子清和徐爱华三位大姐聚了一把。</h3> <h3>  国权大哥和子清大姐。</h3> <h3>  玉华和子清两位大姐,我们吃的是一锅饭,喝的是一缸水——是一个集体户的。</h3> <h3>2019年8月2日,在元峰大队老书记霍锡兰和彩玉大姐的陪同下,我们向崇善出发了。此時的心情很激动,用“归心似箭”四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盼望着快点看到离别半个世纪的元峰屯和乡亲们。</h3> <h3>  一路上我努力寻找着记忆中的点滴,包括到崇善的路。变了!五十年,变化太大了!当年从县城和龙坐大客车到崇善得三个小時,路况很不好,颠簸的要命,而且尽走盘山道,特别是走江边路很危险的,一面是陡峭的石嵟,一面是滚滚的图们江。现在都修了新路,近了很多,从和龙到崇善也就一个多小時就到了。</h3> <h3>  到了!到了崇善镇政府所在地古城里,望着遥相呼应的大小军舰山,我太激动了:“啊!崇善,我们回来了!军舰山,我们回来了!”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h3> <h3>  来到元峰屯,元峰屯的变化更大!当年的土路不见了,都修成了水泥路,路的两旁都是盛开的鲜花,太阳能路灯矗立在路旁。低矮的茅草房都不见了,而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砖瓦结构、彩钢瓦的村民住宅……</h3><h3> 大队书记霍锡虎和村书记孙兵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老知青回家看看,村委会前留个影!</h3> <h3>  当年的孩童霍锡虎,现已成长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人。</h3> <h3>  当年的赤脚医生霍锡凤,现在她的第三代都上高中了!</h3> <h3>  大队书记霍锡虎向我们介绍了元峰村(现在改名为大洞村)的发展历程和远景规划,现在他们正在打造有机农业、绿色农业……</h3> <h3>  又品味到了当年那熟悉的味道了!</h3> <h3>  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了。</h3> <h3>  拉起了家常话,多少往事涌上心头……</h3> <h3>  漫步在红旗河畔,去当年的上海知青战友丁上海插队的元峰五队——二水坪。</h3> <h3>  记得当年去二水坪要过红旗河,那時的红旗河水漫腰深,而且清澈见底,水下的柳根儿鱼和蝼蛄都看得一清二楚,那時没有桥,只有一艘船,现在修了桥方便多了。</h3> <h3>  老书记霍锡兰向我们介绍二水坪革命老区的抗日斗争史。二水坪曾是抗日革命老区,当年金日成战斗过的地方,并留下了抗日纪念碑。</h3> <h3>  村第一书记孙兵介绍了二水坪的发展与变迁,。</h3> <h3>  这就是现在的二水坪——东北抗日战争革命老区之一。</h3> <h3>  太激动了!我见到了老队长的儿子,想起了当年老队长对我工作上的关心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拉着老队长儿子的手久久地不愿松开……</h3> <h3>  登上军舰山远眺,祖国河山美如画!</h3> <h3>  来在红旗河畔,现在这里已开发成旅游区,令人刺激的项目是红旗河飘流。</h3> <h3>  看看!红旗河的风景有多美!垂柳依依天蓝蓝,水波静静情悠悠。</h3><h3> 潺潺流淌的红旗河和军舰山一样,是崇善的自然地标。</h3> <h3>  望着这片曾熟悉的黑土地,心里感慨万千,五十年过去,往事如烟……</h3> <h3>  “老伴,这就是我当年曾燃烧激情、抛洒汗水并为之奋斗过的地方。</h3> <h3>  崇善——我的第二故乡,愿你兴旺发达,越来越好!</h3> <h3>  祟尚善良的父老乡亲们,愿你们平安健康!</h3> <h3>  半个世纪,岁月悠悠,五十年后重逢相聚,多少年过去,为了这份不可忘却的不了情,让我们一起保存这珍贵的回忆吧!</h3> <h3>  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愿大家平安健康!愿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愿大家生活幸福快乐永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