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象

明月

<h3>对于一个乡下人来说,一直认为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应该是高楼林立、灯红酒绿,在这里生活就像神仙一样。小时候家里的电器上有“上海”两个字,觉得很高大尚,上海是一个遥远的迷一样的城市。这次去上海,看了老街区,近距离看看上海</h3> <h3>华东师大的图书楼</h3> <h3>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升学率很高,学区房均价18万一平。校园不大,这个学校貌似只有初中,现在正是假期没有学生,很安静,尽管占地面积不大,整体布局让人觉得很舒服</h3> <h3>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值得学习</h3> <h3>南京路上的和平饭店,据说最初是杜月笙经营的。</h3> <h3>在摊上看东方明珠,一直以来以为外滩是一片宽阔的沙滩,原来是黄浦江的沿岸,修建的规整</h3> <h3>一大会址,受台风“利奇马”的影响,风很大,中雨,无法在室外拍照</h3> <h3>风雨中的老街区</h3> <h3>到世博园看看,一楼基本是画展,很大的风伞打不住,每个人的裤子都湿了,游人还不少。</h3> <h3>二楼是书法展</h3> <h3>八楼能看《清明上河图》,是不断变化的黑天和白天的人物活动,形象的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h3> <h3>武康路上的房价</h3> <h3>走在路线石上面的人行道上,临街的房子会有大的窗户,无意识的一扭脸,会看到窗子里有两个老外在吃东西。</h3> <h3>从橱窗看进去,按小地方人的思维,这就是弹棉花的地方,走进去看看,哦,梵几,是一家日本的家具品牌~~孤陋寡闻了</h3> <h3>台风后的一个院落,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h3> <h3>走在武康路上,有很多名人故居,这个是巴金故居</h3> <h3>网红西餐店</h3> <h3>很有名的一家咖啡店</h3> <h3>街边一家香薰店,很小</h3> <h3>路边竟然有这种方式卖烟,一般小地方是这样,或者民国时期这样卖烟</h3> <h3>橱窗外的绿植,或许这两个坛子就是装饰</h3> <h3>真么小的玉米和橄榄菜,第一次见</h3> <h3>台风过后的天空真蓝啊</h3> <h3>街边看房子,上街真方便</h3> <h3>音乐学院附近有很多这样的橱窗</h3> <h3>寸土寸金,一楼都是这样的小铺子</h3> <h3>一家手工陶瓷店里拙朴的瓷碗</h3> <h3>上面溶解的冰水滴在下面的咖啡上,再一滴滴过滤出来,这样的咖啡回事什么口感?!</h3> <h3>一家银饰店里的猫咪很悠闲的在睡觉,老板家的孩子在一边预习暑假开学后的课本,一副岁月静好的图画,拍下来留念</h3> <h3>李叔同旧居,没开放,从外面看到的</h3> <h3>地图上看到附近有杜月笙旧居,走过来看一看,现在是一家饭店。从网上搜搜,原来是杜月笙送给他宠爱的四姨太的房子,进去一看,院子确实很好,很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