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先生(女士):<br>謹定於2019年9月7日下午三点,在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水墨清華-劉懷勇中國畫教學35週年師生作品匯報展暨學術研討會”。敬請撥冗光臨指導。<br>学术主持:王 仲<br>展覽時間:2019.9.7日-9.10日<br>展覽地點:北京西三環北路54號。6號地鐵花園橋B1出口,向北走300米即到。聯繫人劉旭:13581822776<br>謹頌藝祺<br>人社部中國人才研究會书画人才委员会<br>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h3> <h3>在“悟”中前进 ——读刘怀勇的画<br>怀勇君要出画集,让我写一点文字。2000年,我看过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举办过的书画展,那时就感觉他的画有一定的水平,还突出地感觉到他的创作有不小的潜力。这是因为首先他的画实实在在,有内容,有意味,不空泛。这说明他有生活体验,有积累,作画是有感而发。其次是他的画起点不低,有文化品味,不拘泥于形式技巧和技法,不小气,更不匠气,无疑这与他的艺术修养有关。在绘事上他是多面手,山水、花鸟均擅长,还对绘画理论感兴趣。他似乎边画边思考,边琢磨问题,在画作中能看到他的这种探索精神。还有一点,他的画有传统功底,笔墨、章法都有‘来路’,都蛮讲究,可又不显‘老’气。看的出来,他把画与书法联系在一起来理解,来钻研,他找到了正确的路子。试想,不谙书法的人怎能画得出传统真谛的水墨画来?我看,他画中的‘文’气、‘骨’力、‘拙’味和灵动感,莫不与他在书法上所作的努力有关。读过怀勇写的一篇文章,是谈‘悟意’的,他认为要做中国画的创造,必须了解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必须熟悉传统的品评标准和审美方式。他主张不孤立地临习传统大师的形式语言,而要深刻理解他们作品中内在的道理,他强调‘悟’。他从读画、用笔、用墨、营造、达意五个方面谈‘悟’什么和怎么‘悟’。他说的是有道理的。艺术家不懂得‘悟’或没有悟性,是很难有作为的。要进入‘悟’的境界,必须要沉下心来,有虚静的心态、心情,否则是‘悟’不进去的,对传统的学习也只能停得在表皮上。我之所以说刘怀勇的创作有潜力,也就是基于前面说的几点:注意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 ,作品有生气;有传统功力又不保守,经常保持着可贵的探索状态;工作勤奋又懂得‘悟’的道理。我以为,只要怀勇君在市场的诱惑前面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在艺途上不浅尝辄止,他的艺术前途应该是光明的。转瞬之间已近十年,怀勇君不负众望,笃定的坚持学习,坚持创作,坚持研究,坚持“技”与“道”的双修。将一己的才情、学养、修为融为笔墨,融为画面,逐渐靠近并树立了自己“正大、圆融、深邃、自然”的美学品格。十年间,怀勇君不仅使自己的创作走向了成熟,还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逐渐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中国画教学体系。他正值旺年,精力和体力正是出大作品、好作品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时间一定会给这样一位有全面修养并有大家气象的“行者”一个更合适的评价(邵大箴,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h3> <h3>行中悟道----王玉良<br>研习中国画,得到一本有启示性的书是很惬意的。以往看过不少课稿,大部分既无系统又缺少深入思索的内容,只仅仅于被称为 “技”的范畴。如何使从学者进入一个文化价值的评价系统,就是说进入运用中国画文化造型理念进行思维的系统;这个并不以绝然的形似为鹄的,有别于以“科学的再现”为目标的特有表现方式,主张“用心”去体验,然后用经过训练的笔致来表现物件—— “外师造化”还要“中得心源”。刘怀勇君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从创作至教学他是在系统中实践这些理论。其所新撰的课稿里对所从事的工作有深刻的检讨和体悟,并抓住核心来开展思辨,在对中国画的笔墨特征与书法的相承相联的关系上概述为“有东方审美特点的以笔墨为主要书写手法的绘画”, 应该说是正中其的。在对生活与艺术相关连结的根本——写生以及对写生所具有的“物”(象)“我”的矛盾关系上均有关键性的注点;这是以实践为基础上溯理念的体验的行者之得,是技进乎于道的心解。虽然是以极平实自然的白话来阐述,但认真读之,不难发现闪光之处。对于学习研究中国画要有 “悟”性,是他的体会。沉下去潜心思索方能得之,理解方可入神的“悟”。以思想来操纵画笔,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善于总结方能有所收获。他对 “笔性”,“墨性”、“跳墨”的独解,全是“实践出真知”的。怀勇君是位有成就的画家,有很好的自省能力,这是大部分从事此业中人所不及的,所以他的“课稿”是很可品读的,尤其是对中国画的结构规律和存在形式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 “形而上”问题的阐释,所进入的理念已涉入美学观念的范畴。还有众多的篇幅倾注在写生内容上,他是用引进“源头的活水”来激发出创造的本原,激出人在创造中对文化的认证。这都是对课稿固定程式的展拓。程式的产生与突破出于斯,成于斯,于行中思,思中悟,而归于“道”。正是此课稿的目的,也是每一位中国画家的终极目标。 2008 年3 月18 日于清华园(王玉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著名画家)</h3> <h3>刘怀勇先生我是多年熟悉的同道,对他比较了解。他为人忠厚朴实,事业心极强,是一位积极向上的艺术家。同时,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积极主动的为社会培养人才,传递正能量。我们能够感觉得到他是一位基本功扎实、受教育全面、为人为艺朴实深厚的艺术家。以德立身,以理服人,以高超的技艺形式传道受业解,解疑答惑,这应该是他最大的一个特点。我们看到他在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丰硕的成果。在人才培养上,为社会上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另外,我觉得他特别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他的作品和它的教学理念里边,都蕴含着当代的一种思想,蕴含着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把握。同时,他执着于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作品风格鲜明,有很强的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这两种精神统一的塑造把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观赏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为人,和看到他所培养的学生。我们能发现他自身的思想性、 艺术性、观赏性都是很强的。我们也能发现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为人、做事,以德立身和以理服人,这样一种思想的传达和传递,都有着相当的一个高度。所以我也祝贺刘怀勇先生能够在艺术实践、艺术创作过程当中,在他的人才培养的计划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去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价值,在凝聚中国力量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培养出合格人才,创作出更好的作品。<br></h3><h3>我今天在科大开会,不能出席开幕式,谨此祝贺。卢禹舜</h3> <h3>喜闻9月5日中国国家画院举行《水墨清华一一刘怀勇中国画教学三十五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此深表祝贺!刘怀勇先生精研传统,创作丰厚,传道授业,提携后进,功在当代,善行天下。刘先生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在当代中国画坛影响巨大。今先生携众弟子在国家画院办展交流并作学术研讨,是学术界的一大盛事,可喜可贺。我祝贺展览圆满成功!范扬</h3> <h3>悉闻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即将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谨表祝贺。<br>怀勇君是一个很全面的艺术家、教育家,山水、花鸟、书法、史论,都有很好的建树,尤其是他在篆刻上还有精到的理解与实践。这融通的境界,来源于圣人“技近乎道”的古训,“书到高时书亦画,画到高时画亦书”。书画印,文史哲,本来就是一体的,我们把它分的越细,其艺术性与包容性也就越小。当今的学子们,应该好好的借鉴学习,努力使自己的学养致广大而尽精微,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长远,走的高远。<br><br>怀勇君在几十年教与学之间,用心的研究、用心的教学、用心的创作、用心的积累,在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而且桃李满园,影响深远。我看过他的《课稿》,不空泛,有深度,正本清源。<br>怀勇君在《课稿》里说过,他对书画融通的契机来源于篆刻,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在一方小小的印章之内,尽显其能。点画、结体、章法、意蕴,无不以“体道”的心智去塑造。<br>在“第四届全国篆刻展”上,我看到刘怀勇的作品,很有才华。<br>怀勇正值壮年,正是出作品、出人才的好时候。再努力,再上层楼。<br>谨祝展览圆满成功。<br>韩天衡2019.8.8于上海<br></h3> <h3>今年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日子,也是教师节走过35年的日子,正巧也是刘怀勇先生教学35年的日子,两个35年,正好是新中国70年的华诞。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水墨清华-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大家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刘怀勇先生教学取得的成就,他在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步入展厅,作品的阵势、作品的质量,以及现场观众的气氛,都给人以强烈震撼的感觉。这是我来之前没有想到的。我想用四句话来概括我今天参加这次展览的感觉:</h3><h3>一,传统深厚</h3><h3>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传统的印记,笔墨讲究、老辣、纵横恣肆,清楚地看到中国画传统的脉络。刘怀勇不同于他人的是,他是一个综合型的艺术家,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包括他的教学理论,都站在了这个时代的前列。</h3><h3>二,贴近生活</h3><h3>我们看他汪洋恣肆,纵情挥洒的同时,并没有忘却生活、忘却诗书、忘却心灵与自然的契合。他十几年带学生深入太行,在实际的山石、树木、物象中寻找笔墨语言与实际物象的塑造关系。他在地上、在山崖上用毛笔给大家讲解皴法与笔法的塑造关系,使大家很清楚的理解很抽象的笔墨概念。他的山水教学写生是中国画史上的一大创举。</h3><h3>三,开放博采</h3><h3>我们看刘怀勇学生的作品,并不局限于某一种风格,或某一个画种,也并不雷同于他的风格,而是丰富多彩的,这与他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是分不开的。他十分强调传统、强调书写、强调中国画的文脉精神,但是他又不不固守于传统,而是以“技道双修”“扬长补短”的理念,不断的调整,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借鉴其他艺术之所长,他总是以一种思辨的理念提醒大家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强调美育而非美术,强调艺术而非画工。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了他培养了那么多的优秀人才,而且是不拘一格。这让我们很欣慰,也很感动。</h3><h3>四,更上层楼</h3><h3>刘怀勇先生的教学是非常认真且是深入研究的教学,他对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的清楚,几十年的老学生,他也不会忘记。我们从他给学生写的评注里会看到,哪里松了、哪里紧了、哪里构图不对、路子偏了、等等,它细致入微的教学,令人感动。它的理念,它的教学实践,他对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我们年轻的教师们应该向他学习。刘怀勇还年轻,还有下一个35年在等待着他,还有下下个35年在等待着他去努力。</h3><h3>祝愿刘怀勇及他的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再上层楼。谢谢大家。陈醉</h3> <h3>刘怀勇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才华横溢,学养深厚,作品潇洒飘逸,笔墨老辣,深受临沂藏家喜爱。他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坚定文化自信的忠实探索者和实践者。刘先生不仅创作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书画艺术作品,还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书画艺术家,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文艺舞台。刘先生是临沂的老朋友,曾多次带领学生来书圣故里进行文化交流,并深入沂蒙老区农村为广大农民朋友写春联,送温暖,身体力行弘扬沂蒙精神,传播正能量。值此水墨清华——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即将盛大启幕之际,谨向刘教授致以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预祝展览圆满成功,祝刘先生艺术之树长青,桃李满天下!临沂市文联,刘思通2019.7.26(臨沂市文聯主席)</h3> <h3>刘怀勇的画大气,有一种迎面冲来的张力。很多人还不知道,其实“气"也是画面结构的一部分,它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使画面结实而又通畅。 有人说"气"来自笔端,也有说来自手腕,我说它来自画家的心中,来自对笔墨的掌握和熟练的运用。 我觉得怀勇的画有极强的书写性,换句话就是说能驾驭笔墨后,挥洒自如和大胆儿!李可染先生说,“可贵者,胆。”预祝画展圆满成功。史国良2019.7.20于国家画院</h3> <h3>信马由缰 才大逼人一一浅析“刘怀勇课稿” <br><br> 我与怀勇先生相识几十年,其间我们没有更多的密集来往,但我对他的“动向”是甚为关切的。 他多年的书画实践,大业功就,声名鹊起。然而,他中途易身美学教育,历久主持“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前些年还被评选为清华屈指可数的优秀教师称号。 怀勇兄弟不枉耕耘,身怀“绝技”,名誉京城,桃李天下。艺术圈人当刮目相看,我也暗暗敬佩,“好一个刘怀勇”!近又收到为纪念他从教三十五周年特结集而出版的“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刘怀勇课稿”。翻阅“课稿”,无论书作,画作的笔墨气息,朴面而来。那错落有致的点线节奏,酣畅淋漓的皴染布局,以及“挑逗”性极强的具有“刘氏体系”的“谈技论道”,可谓独持卓见,一针见血。一部“课稿”足以验证他几十年积累与城府,是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全释,凸显出他的丰厚学养和他超凡的天赋。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我这个在笔墨“江湖”里摸爬多年的同行也难复感慨: 刘怀勇,大才也!说到家,中国画的最大难点,又俗称“金牌问题”:即“线”(笔、线质量)“图”(构图构成)。它是中国画的最基本也最基础的要素。石涛言:“字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失掉了笔的根本,便毁掉了中国画的灵魂”。石涛崇尚“一画论”,通过画家的用笔与式,与再现出来的线条质量的高低,即全面展现出来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内功,以及作品的气象,文化素养的综合面貌。“刘怀勇课稿”通篇采用“半白话”的语言形式,三言两语,快刀斩乱麻,“土”“洋”结合,深入浅出,手到“病”除。不敢说包治“百病”,但使受授者听得清、辩的明、学的快,全没有“学者”“理论家”之乎者也的唠叨。如此不落窠臼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再疏理再创作的美学理念,身置当下中国画坛,可谓翘楚。“课稿”寻“根”问“祖”又展望现代,自宏观至微观,涉中国画题的诸多领域;文理融通,技道合一,活脱脱是一部中国画大写意答疑解惑的教科书。“怀勇课稿”中极为强调的“十二字要诀”即:天分高,后天勤,学养厚,人格正。这自然是评判学生的标准,显然也是怀勇先生自律的正令词,好个经典!它包罗了为人为艺最无法回避的法则和定律。天资,勤奋,学养都属“技”的范畴,唯“人格”是之外的“造化”。乍观其与“技”没有必要和必须的联系,错!周易相学早有“知人知面”“相主于心”等明确阐解;俗称的“字如其人”“画如其人”的告白,一幅字,一幅画的构成即是一个人(作者)的自我写照,是作者的一张“脸”。“刘怀勇课稿”的十二字警示,如此明朗的告诫,一个人只有把握天分,再血汗打拚,才能获取高深学养和知识,最终方能成就强大的人格和人品。人生和事业从来没有任何“技巧”和“捷径”。刘怀勇正负人生黄金年华,中国画大写意是一条布满荆坷之路,也充盈着辉煌的坦途,我满怀信心,期待怀勇先生的更大成功,为中国画做出更重要的贡献。李振坤(原德州市美协主席,著名人物画家)己亥中夏于泉城</h3> <h3>认识刘怀勇老师还是在庆阳的一次写生,当时他邀请我去参加他组织的写生班活动,庆阳正好是我从没去过的黄土高坡之地。 我对刘怀勇老师的印象是:有一身的正气,教学认真,为人无私,乐善好施,敢于直言,艺术精妙,为人坦荡。 他有一手好的书法,信手拈来就赏之有味,他在课徒稿上图解的毛笔文字一挥而就,松动、老辣,韵味十足,可见其功底修为深厚。 刘怀勇老师的画是书写出来的,一幅花鸟作品洋洋洒洒,点线面恰到好处得跃然纸上。如同他的书法,看似不经意却是独具匠心,让人不点赞都不行。他的大写意挥洒的是他几十年的功力、人格的豁达、内心世界的壮怀!那叫一个痛快!今日画坛呼吁写意精神,写意谈何容易?有多少人能潜心几十年无回馈地修炼,当下这么浮躁而急功近利的现状,要成就一个优秀的大写意画家,是何其之难哉。 刘怀勇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欣闻“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即将在国家画院美术馆盛大开幕,聊赘数语,以为祝贺!赵建华于成都(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h3> <h3>前幾年我就說過,我說懷勇為山東人爭光了,清華大學不只是一個名校,更是一個正規的教學單位。懷勇在中國畫大浪淘沙的今天,堅持傳統,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的教學之路,在西風東漸,全國中國畫越來越像西畫,越來越像照片的風潮中,懷勇以一己之力,在清華大學主持了10年的中國畫高研班教學項目。編教材、寫課綱,組織大家臨摹、寫生、創作,培養了一大批有筆墨、有形式、有意蘊,有傳統、有創新的藝術家。實屬不易,並且,他的學生,他的學生的學生已經開始傳授他獨有的教學經驗。中國畫的學習,自古以來,就是師父帶徒弟工作室式的解疑答惑、傳道受業,遠不是普及式的統一教學。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倡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更驗證了他三十多年的教與學,是中國畫學習創作的一條正脈。懷勇是我們齊魯大山水、大文化園裡的一員猛將,有底蘊、有膽識、有魄力、有傳統、有現代。真正大寫的不是筆頭上的那點墨水,而是澎湃與胸腔的那股子才情與豪氣。這是山東爺們的自豪。當下,能耐得住寂寞做點學問的不多,懷勇算一個。明年也六十了,悠著點,“多乎哉,不多也”。咱慢慢走著,走著走著,就老了。走著走著,就兒孫滿堂了。懷勇一笑。謹祝師生作品匯報展圓滿成功。張志民(山東藝術學院院長,山東美協主席)</h3> <h3>长袖善舞写丹青----题贺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 <br>刘怀勇先生在中国花鸟画、山水画及书法上长袖善舞,成为美术界不可多得的一道景观。 十多年来,刘怀勇先生在清华大学做中国画高研班主讲导师,讲授中国画的理与法、技与道,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学教学方法教授学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在教学中,除了讲授基础塑造和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视自然写生。他主张写生不是照搬自然,而是心灵与笔墨自然的结合,从自然之美上升到艺术之美,逐步达到得心应手,妙趣天成的自由境界。他评价画家有四项基本条件:天分高,后天勤,学养厚,人格正。他所追求且渐趋成熟的美学体系:正大、圆融、深邃、自然。他强调中国画技与道的双修,这是他的教学方法,也是他的学习方法,彰显了一个学者型艺术家正大饱满的人格气象。我亦有幸与刘怀勇先生同在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任主讲导师一年,同时在万葫堂美术馆举办了结业展览,前后得到他鼎力帮助。从学生到清华大学主管领导以及同道画家的口中,都是对刘怀勇先生教学的严谨与细致,方法的独特与科学,做人的豪迈与侠义赞誉有加。因此,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莘莘学子,成为美术界的一股生力军。他的写意花鸟画、山水画,从徐渭、吴昌硕、黄宾虹等处兼收并蓄,融当代审美于一炉,不逾规矩、不守规矩而自成法度,已形成了正大、圆融、深邃、自然的审美品格。刘怀勇先生在美术理论上建树颇丰,出版了很有见地的几本课稿。我以为他的画语录:技进乎道、书写永远是中国画的生命、写生不只是采风,而是灵与肉的亲和等等,是刘怀勇先生从平凡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的“平民美学”,这样的美学是接地气的,是有生命力的。祝愿刘怀勇先生艺术之树与生命之树常青!李也青(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2018年12月于武汉东湖梨园</h3> <h3>我与杨佩璋、满维起、梅墨生、刘怀勇,祁长龙弟一行刚刚从俄罗斯采风、讲学回来,欣闻“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暨艺术研讨会”即将在京举行,首先表示诚挚的祝贺。我是一辈子的教书匠,不会别的。认识怀勇先生,首先是的为人忠厚,以及他的教学执着。用马子骞的话说:刘怀勇在清华美院办班都成神话了,别人办班能撑三年就很了不起了,他办了十三年,而且还在继续。我看刘怀勇的画,有传统、有创新,有思想、有意味、有笔墨、有形式,在当代大写意的圈子里,应该是佼佼者之一。笔墨来自于才情与学养,怀勇教授在三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付出很多,收获也是很多。事物总是这样,教学相长。怀勇是一个多面手,是一个称职的教书匠,在此祝贺展览圆满成功。霍春阳2018年12月7日<br></h3> <h3>怀勇道友以书入画,以画入书,二者相互生发,相互借力,深得中国画笔墨之正道。其书、其画,皆如其人,中正圆融,俊逸爽朗。在当今中国画大写意的园地里,确是一把好手。其笔墨语言追求自然空间与心灵空间的统一,内心实在与无限想象的统一。这种理念不只是在他的创作中,更始终贯穿于他的教学中。怀勇绘画生涯中,有35年从事教学工作,可谓弟子满天下,培养学子达数十万之多,是美术界的盛事,也是当代美术大发展的缩影。欣闻怀勇师生作品汇报展即将开幕,深表祝賀!蔡群(江西省国画院院长)<br></h3> <h3><br>怀勇君是一个优秀的画家。很全面,他有着良好的书法功底,扎实的笔墨功夫,对花鸟、山水、写意等都有较深的研究。他为人直率,办事认真,敢于直言。所以,他能当个好老师。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他组织、主持中国画教学35年,佩服!他讲课认真,有理、有法,讲传统、讲实践,师古人、师造化。要求学生有严格的笔墨训练,给学生在山里上课,面对一块石头、一棵树讲结构、讲笔墨、讲章法、讲境界。他的花鸟重笔墨、讲构成,即有扎实的传统功力,又有新颖的画面形式,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语言体系。他办学的路子是中国画的正路。学中国画跟怀勇学,没错!怀勇君中国画教学35年,桃李满天下,了不起!谨此祝贺!张国兴(河北省画院院长)</h3> <h3>名师出高徒 -----说刘怀勇老师<br> 刘怀勇老师,齐鲁人也。受聘于清华大学,进京办学十年有余,经久不衰,日渐红火。多年积淀,学生数量高达万人。上百名高徒因成绩优秀,加入中国美协。不少学生在京城和地方堪称名流,其作品在学界也惹人注目。 刘老师苦心经营的中国画高研班在京城有口皆碑,是同行中的佼佼者。这样成功的模式,个中原委,令人深思。 中国的美术教育,自上世纪在南京北极阁两江师范肇始,教美术课的老师都必须是画坛的高手,这项不成文的规定经年的传承,让一些名画家走入教育界。吕凤子、潘天寿、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贾又福,等等……(音乐课的老师不要求上舞台表演,体育课的老师不要求上运动会比赛,然而美术课的老师,要求一定要出作品、要示范。) 刘老师艺技不凡,按画界的传统,是称职的师长。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山东的一批中青年画家在写实与写意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摸索到一条路,其特点是:作品大气磅礴,山苍树秀,水活不涸,于天地之外,别有一种灵奇。这种灵奇,勘破了绘画承担太多社会功能的“红尘”,顺利登临主体化自由的“真如妙境”,在国内山水画界独树一帜。 刘老师是此列中的一员,其山水、花鸟都是深悟笔墨之道的高手,更可贵的是他大学主修历史,故文墨底蕴高出一般画家,属学者型画家。 我阅读过他写的教案和课徒画稿,其严肃的态度和学术质量,在国内美术学院中也是上乘之作,有宾虹、半千之遗风,更有独特之己意。 不论临摹、写生、创作,刘老师强调先“尽其法”,而后“舍其法”,达到真正的顿悟。摩诘、王洽之墨,营丘、二米之云山,史论涵养深厚的刘老师,总是用心良苦地分析阐释,对传统中的种种迷离现象系统的澄清和梳理。 对笔墨形式自律表现的提倡,培养学生对笔墨的自觉追求,往往是刘老师高研班的重头戏。明确地让学生认识到,体现主体精神的笔墨本身与艺术反映的自然囧然有别。艺术家对自然被动地模仿和臣服,是当今绘画的通病。 值得赞扬的是,刘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吸到的第一口奶是中国意象式的笔墨观,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有别于体制内美术学院的老套路,其大胆地施行、高效,让人刮目。 今天的学界认为,笔墨能够独立地表现画家的个人心绪,是明中期后中国绘画史上的重大转折。这样的笔墨观是中国意象式思维的符合逻辑的发展,早于西方形式自律意识百余年而为西方艺术家所叹慕。 面对自然或案头实作,刘老师鼓励学生“勇工极研”、“虽纵而有法”,随时针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造化、心源、古今、临创等问题,总是搜尽枯肠,引经据典解疑答惑。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刘老师会针对各阶段的重点,提出响亮的、中肯的警句。比如针对笔墨问题,“松、毛、淡”以及“跳墨”是他的独解。重点突出、一语中的的警句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作用。 热爱艺术教育,躬行“传道、授业、解惑”,同青年学子朝夕相处,痴迷此道,其乐无穷。刘老师已至耆年,还显得十分年轻,此中秘道,他日还得请教。欣闻“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暨艺术研讨会”即将在京举办,谨此祝贺。 李锛 2018年11月20日 于海口味象斋(海南大学资深教授,97百杰画家)</h3> <h3>劉大為:懷勇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藝術家,他不只是要求自己,更要求他的學生們,在中國畫的學習道路上,不斷繼承、不斷創新,為華夏文明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懷勇在二十几年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倡導正確的文化方向,創造性的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中國畫教學體系。他在山東美協主持了10年的創作培訓,為山東培養了一批很好的畫家。懷勇的畫也很好,對傳統的中國山水畫語言有所突破,尤其是筆墨方面,有新的創造。他的筆法靈動而有秩序,不似古人的皴法,我戲稱曰:虎皮皴。十幾年過去了,懷勇在清華園又培養了一大批全國的優秀畫家。願我們每一個藝術家,對社會都有一種擔當精神(略)2017.6.15(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h3> <h3>致“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br>怀勇先生是我敬重的当代山水画名家,技法娴熟,炉火纯青。笔墨拙重沉雄,取法高古,境界深远,营造了他心中的精神家园。<br>怀勇令人敬重之处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忠诚艺术教育事业和潜心探索的勇气信念。长期以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为己任,从不懈怠,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他是我们时代教育的楷模,令人心生敬意!<br>怀勇先生师生展最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艺术观,笔墨观,教育思想,以及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精神。严师出高徒,怀勇的学生以高水平的作品示人,让我们看到笔墨当随时代的当代践行与思考,学生的作品是怀勇艺术思想与教学精神的结晶。不难看到,怀勇为此付出的心血与追求,及其数年如一日为艺术理想的实现的辛勤耕耘,我奉送给怀勇的评价是一一怀勇是平实素朴而辛勤耕耘且成绩卓越的园丁。<br>最后,祝展览园满成功!<br>徐恩存2019.9.21</h3> <h3>刘怀勇先生致力于中国画教学三十余栽,著书立书、研究学问,真诚对待学生,桃李满天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付出了自己艰辛的努力和贡献。他的作品、他的教学以及他的美学理念,已经完整的统一在一起,是当代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良好范例。</h3><h3>祝愿今后在不断完善自我艺术创作过程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中国画后备人才,诚祝此次师生展圆满成功!李翔(中国美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h3> <h3>以下为学生作品:</h3> <h3>贺 电</h3><h3> </h3><h3>尊敬的刘怀勇先生:</h3><h3> 欣悉“水墨清华——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将于9月7日教师节之际,在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举办,特致电表示热烈祝贺!</h3><h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从事美术教学35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走出了一条独具风格的成人美术教学之路。您始终坚持“正大、圆融、深邃、自然”的美学思想,践行“扬长补短,技道双修”的教学理念,倡导“天分高、后天勤、学养厚、人格正”的艺术行为准则,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美术人才,成为中国当今画坛的生力军。</h3><h3> 先生教学相长,修为全面,山水、花鸟以古法入画,笔墨洒脱、用笔率真,构图饱满,空灵大气。在精心教学育人的同时,率先垂范,创作出了大批精品力作。</h3><h3> 今岁适逢先生六十华诞,衷心祝愿先生健康长寿,永葆艺术长青,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美术人才,创作出更多的扛鼎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h3><h3> 长期以来本会各项工作得到了先生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h3><h3> 祝展览圆满成功!</h3><h3> </h3><h3> 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h3><h3><br></h3><h3> 二0一九年九月五日</h3> <h3>【加在后续】<br>在刘怀勇教授工作室学习中的一点感悟<br>本人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走了很多的弯路,浪费了很多年的时间,一直不明确如何学好中国画、如何画好中国画,怎样把自然的物象转化成有意味的笔墨语言,笔墨与物象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一直都是模糊的。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北京办事,跟朋友去拜访刘怀勇教授,刚好刘老师在讲课,就在那儿蹭听了一上午的课,觉得刘老师讲的正是我多年迷惑不解的课题。在2012年,我参加了刘老师暑期的短期班学习,在这短短地一周多时间里,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刘老师的教学理念。<br>刘怀勇老师在中国画教学中,特别强调“技”、“道”双修,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把自己在多年探索、学习、创作中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们。<br>我感到刘老师对中国画笔墨的探索和笔墨与物象的关系的理解与表达,是非常明确而透彻,深入浅出,高屋建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br>古今画家和理论家对中国画的笔墨论述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石涛的“一画”论和黄宾虹前辈的“平、圆、留、重、变”。刘怀勇老师对笔墨的论述也非常精辟而经典,以石涛“一画”论为宗,强化书写精神。<br>将用笔的“勾皴点染、提按顿挫、轻重徐疾”和用墨的“浓淡干湿”转换为“松、毛、圆、厚,积、揉、泼、破”。在黑白灰、点线面的经营中彰显了独立的语言风格,既不失传统,又颇具现代意识。“松、毛、圆、厚,积、揉、泼、破”是黄老的“平、圆、留、重、变,浓、淡、破、泼、积、焦、宿”之后又一新的笔墨语言体系。中国画的笔墨最忌“板、刻、结”,刘老师用“松、毛、淡”来破解,“积”、“破”、“泼”是墨法,“揉”是笔法也是墨法。一波三折、浓淡干湿、勾皴点染、提按顿挫、轻重徐疾尽在一“揉”之间。“揉”是至关重要的法门,揉则合,合则化,化则通道矣。这是真正意义上实践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教学理念。<br>学习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用笔墨去塑造物象,如何处理笔墨与物象的关系。在这两个问题上,古今画家,理论家也有多种论述。比较早的就是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以形媚道”;东晋的顾恺之的传神论“以形写神”;北宋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元代倪云林进一步发挥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现代的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等等。这些精辟的论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物象的塑造,画家既要表现出眼睛看到的自然物象,又要与自己内心对此物象的认识相契合,而不是机械的描摹物象,而是强调画家的主观因素,这些观点是大家所共认的,都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但是这些观点都没有明确透彻表达出笔墨与物的关系如何处理,使很多人在处理这两个关系上感到迷茫,在表现物象时,往往受到自然物象的束缚,放不开笔墨,使画面的“气韵”、“格调”、“神采”大打折扣,不知如何处理。刘怀勇老师有一句很经典的名句就是:“笔墨为物像服务是写形;物像为笔墨服务是写意。”用这一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出中国画在笔墨与物象塑造关系上千古模糊的难题,这句话非常透彻,明确了中国的造型观和笔墨重要性。不在形似,也并非不在乎形,但形不是第一位的,形要服从于笔墨,“以形媚道”。中国画要用书法的线质、情趣写出来,只有写出来的中国画才是高级的。为什么叫写意画?只有写才能直抒己意,只有写才能最直接的表达出画家的主观情怀。<br>书法用笔,也是中国画所追求的,画写意画,练书法是必修课。但是书法写的再好,也未必也能与写意很好结合,画家中有很多书法好的,也未必能结合的好。关键的问题在于还没有真正理解写与画的关系,对形的塑造还是停留在对自然物象的客观认识,对书法还是停留在“字”的塑造上,缺少“以书入画”“以画入书”“不二法门”的处理。像刘怀勇老师能把书法与绘画结合的这么好的少之又少。近现代的大家都是书法与绘画结合非常完美,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等。当代的刘怀勇老师就是佼佼者。<br>我对刘怀勇老师书画艺术理解学习的远远不够,自己的学习水平有限,讲的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请谅解批评,谢谢,<br>江仁元(鲁中教育大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br>2019.8.17</h3> <h3>山静日空,时光如镜。昔时弟子习画,茫然若懵懂稚子,四处求索而不得,有缘随恩师学艺,得享谆谆教诲,如沐春风。恩师引我入艺术之门,领我窥大道之境,授业之恩,几同再造。自此蒙以养正,登堂入室,方知字里世界,画中天地,不觉几度春秋。感念师恩,涕零表之!<br>大道至简,任执着,宜坦然。恩师常言,一画之美,在乎心,在乎意,在乎韵,有鸣心声之颜色,有逸性情之留白,方能落笔成形,落墨成章。听水有独坐幽篁里之潇逸,看山有悠然见菊之恬淡,恍兮惚兮,有像物、有精信在其中。此所谓明心见性,不矜不伐,任心境著笔端,自然而然也。<br>传道授业多佳话,紫毫尽为报恩心。我师恩泽,如山似海,永铭我心! <br>秉承师恩,敬呈此文。<br> 己亥仲夏<br> 愚生瑞波拜上</h3> <h3>触类旁通<br><br>——向怀勇师学习有感<br><br>2011年是我正式入刘怀勇教授师门学习,就读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第五届。那时我刚刚从绵阳文化艺术学院毕业。<br><br>对中国画的认知是一片茫然,似乎一知半解,又若一窍不通,就这样怀揣着忐忑的心进京求学。<br><br>首课,师所授乃东方美学的共性,而非一家之言。这让我深受感动。刘老师深研传统文化,将其整理并归纳,深入浅出的道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共性和规律;更为可贵的是怀勇师教学不偏执,不过于己见。《论语·里仁》有言“一以贯之”,一为宗,为根,为道。师所授就应以一之法而道之,道出自然之法则,道出宇宙之规律,学生方能通学活用以便贯之。<br><br>再课,技进乎道。师所言技道双修,在中国画中道合乎于技,技亦合乎于道。不管是以书入画,还是以文载道,这都只是方法,老师则强调一切的一切都要乎于自然之法则,才是大道。如《道德经》中“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又如中国画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这必然会给后学带来更多的迷惑和盲从。刘老师则以大道至简而生发其心,使得学生得其法而衍化至繁。这也使我在学习之时受益匪浅。<br><br>又课,东方艺术并非是一枝独秀,西方艺术也是璀璨闪耀。怀勇师强调艺术是大类,不可固守,亦不可生搬;刘师更加强调中国画以东方美学为基石,旁门艺术可以兼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至寻得出路,走上大道。<br><br>总之中国绘画艺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非一时之功就能道破或能成气候的,但学习必定有方法。我想大道至简,一以贯之,触类旁通,是教,亦是学。<br><br>时至今日已是八年光景了,回想当年在京求学虽是一年,可刘师于我教诲良多。且在这八年里,怀勇师还会时刻督促我:不停,不偏,不妄,不慢。罢,我与师之情恐难言尽,正好在吾师师教学三十五周年之际写些只言片语略表对老师的教育之恩。不忘师恩。<br><br><br>谢家俊<br><br>2019.7.27</h3> <h3>《沁园春 贺吾师“水墨清华—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开幕》<br><br>文/张锡坤<br><br>卫道开山,<br>化育祥麟,<br>笃力躬行。<br>赞丹青圣手,<br>逸品天放;<br>鸿儒钜学,<br>玉德渊成。<br>深邃自然,<br>圆融正大,<br>著作长留载誉声。<br>心常净,<br>写人间大爱,<br>物外真情。<br><br>金秋素韵空晴,<br>正嘉菊重花耀锦城。<br>敬园丁自号,<br>笼云半袖;<br>山夫别署,<br>泊棹霞亭。<br>一路春风,<br>万株桃李,<br>林树今朝硕果馨。<br>同欢乐,<br>任挥毫泼墨,<br>漫绘升平。<br><br>己亥孟秋成稿于春秋雨露学苑</h3> <h3>贺刘怀勇先生师生展</h3><h3>画学传承古道心,</h3><h3>金针度与有缘人。</h3><h3>万葫堂下三千子,</h3><h3>壮写河山更精神。</h3><h3>石寒(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h3> <h3>刘怀勇先生坚持长达三十五年的中国画教学工作,并且是亲力亲为地在第一线执教。仅此一点就足以让人们感动和震撼。这里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久违了的师道尊严,更是体现出在当下肤泛无忌、浮躁肆行的畸型时代所严重缺失的一种人文精神和情怀。我们整天叫嚷文化自信,到底什么是文化自信?如果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缺乏一个最基本的认知与认同,那么又如何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而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传统?从刘怀勇先生教学中所充分体现出“技道双修”的精神实质里,我们也许能够获得对文化传统所具有的普遍意义的一种认知。我说过,传统文化是文化现象的一种多元化呈现,其中有精华,更有糟粕,需要弘扬精华部分,更需要抛弃糟粕部分。如何区别精华与糟粕?这是一个传道解惑的命门所在。刘怀勇先生在具体的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甄别与梳理,依据文化传统的精神与伦理来考察历代绘画流派、传承序列以及技法语系,逐一进行深层解析,使学员们不仅能够掌握到传统绘画中的“技”,更能体味传统绘画中的“道”。 在对传统绘画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指导是刘怀勇先生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内在的组成部分。同时,他更加注重外在的组成部分,就是写生教学。几十年来,他带领各届学员走遍大江南北,踏遍千山万水。在自然中印证他的教学理念,也在自然中孕育他的教学成果。</h3><h3> 写生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中国画教学方式在中国不足百年,严格的说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普适意义的学理范畴。需要有更多的艺术家来参与、研究、打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怀勇先生的教学经验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与研究,从而对建立新时代中国画教学体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石寒,著名画家,理论家)</h3> <h3>2019年9月7日下午三点,由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主办的“水墨清华-刘怀勇中国画教学35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位画家的作品160件。社会各阶层的艺术家、学者约六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活动。刘怀勇教授是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书画家,在全国培养了众多的书画人才,已有200多人成为中国美协、书协会员。他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广受大家的喜爱。在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大型师生展,以此作为向共和国70周年的生日献礼。</h3><h3>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有:張全景(原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王文章(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主席)。史国良(著名画家)。陈孟昕(艺术研究院博导、工笔画会主席)。张志民 (原山东美协主席、山艺院长)。徐福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范扬(原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孔紫(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乔宜男(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贺成才(北京市美协常务副主席)。齐辛民(著名画家、中央美院特聘教授)。袁学军(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郗丙义(全国公安文联影视协会副主席)。马海方(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蔡群(江西省国画院院长)。刘清朗(文化部艺术中心副主任)。王居明(山东美协副主席、中国画节组委会副主任)。王贵华(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张新建(中央美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原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亚军(国际水生态安全中国委员会主席)。李承志(刘怀勇教授的恩师,济南画院名誉院长)。理论家有:王仲(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孙克 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凯 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汪为胜 中国人民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教授。康 征(北京画院理论研究员、画家)。张英才(中国美协会员、著名画家)。中国佛教協會常务理事、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書長,鼓山寺方丈智文大和尚,以及投子寺画僧班的法师们。著名画家、艺术家有:梁文博(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初敬业(临沂市美协副主席,临沂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魏广君(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书协会员)。王首麟(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线描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杨文森(中国美协理事)。戴丕昌(山东管理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范治斌(中国美协会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士泉(中央电视台水墨丹青频道总编)。袁思陶(新华网文化频道、书画频道主编)。范天明(中国军事博物馆研究院、中国美协会员)。李文亮(山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墨池学术总监)。陈联喜(中国美协会、西安美院教授)。郝邦义(中国美协会员、台湖画院院长)。李广明(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唐文国(中国美协会员)。左文辉(中国美协会员)。郑连侠(中国美协会员)。赵 倩(中国美协会员)。陈 聪(中国美协会员)。薛晓喜(中国美协会员)。陈玉林(中国美协会员)。张馨月(中国美协会员)。谭翃晶(中国美协会员)。郭 丰(中国美协会员)。王佰如(中国美协会员)。王孔瑞(中国美协会员)。黄泽民(中国美协会员)。朱 琳(中国美协会员)。翟卫民(中国书协会员)。殷延国(中国书协会员)。苏东河(中国书协会员)。徐明春(中国书协会员)。马子恺(中国书协会员)。唐书安(中国书协会员)。娄建国(中国美协会员,清华美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朱零(中国美协会员、清华美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胡一龙(中国美协会员,清华美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李素雷(人民大学画院东区教学部主任)。靳文艺(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张培武(中国美协会员、清华美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赵金鸰(中国美协会员、清华美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伯 揆(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未君(中国美协会员、工笔画学会理事)。张东林(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王世利(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余昌宇(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郑瑰玺(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易峰(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徐鸣远(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侯晓峰(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刘立勇(河北农大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曹瑞华( 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導師 )。艾国(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宰令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修班导师)。张东升(中国美协会员、人民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姜耀南(中国美协会员、香港画院执行院长)。王贵宾(中国美协会员、河北美术学院教授)。刘士忠(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王庆泉(中国扇子协会常务副会长)。胡介报(原宋庄镇党委书记,当代文献馆馆长)。田纪文(著名策展人、集文斋总经理)。杜 永(京徽畫院秘書長)。马海波(宋庄艺术家党支部书记)。姜彦(工笔画学会顾问)。李 光(北京大唐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菅志承(北京承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温 馨(北京和聚百川投资公共关系总监)。李宪忠(潍坊书画联谊会会长)。李涛( 北京经典美术馆馆长)。朱 冬(北京七臻美术馆馆长)。王铁军(国嘉美术馆馆长)。車蘇瑞(甘肅通渭畫廊協會)。白云山(山东临朐画廊协会会长)。马永豪(临沂佶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长尊(山东冠宇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洪先船长(中国远洋集团、艺术活动家)。匡景鸿(桂林景鸿文化传媒董事长)。倪琳琳(新华访谈特约记者、策展人)。王彦民(中央党校教授)。姚道亮先生、王德福 先生、申冠军先生、马连喜先生、韩沛池先生、姚蓉蓉女士、周萍女士、徐兵女士、那小先女士、张敏女士、黃三枝先生各界名流、好友,新闻界的朋友们等6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胜春主持,陈醉、史国良、张志民先生、学生代表江仁元致辞。原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胡东成、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翔、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等发来了贺信。大家对刘怀勇先生三十五年来在书画教育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h3><h3>刘怀勇教授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工作,坚持“取法乎上”,坚持传统笔墨教学,注重学生才情、学养、品德、修为的综合培养。“扬长补短,技道双修”,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多年以来摸索出一套完整的中国画高研班的教学大纲,在全国众多美术培训机构中,其综合教学成就一直走在前列,弥补了院校规范教学所缺少的个性教育,成为坚持中国画传统教学的一面旗帜。</h3><h3>本次展览的160件作品,除刘怀勇教授本人创作的4件山水、4件花鸟、2张书法外,其余全部是从全国各地万余名学生中征集而来,并由刘怀勇教授亲自把关挑选,参展作品普遍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艺术性和观赏性。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比全国展更好看的展览”,是近几年整体性最强、水平最高、人气最旺的展览。</h3><h3>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刘怀勇教授三十五年如一日,坚持传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教学之路,在大浪淘沙的今天,努力倡导正确的文化方向,倡导中国画笔墨之正道,体现了一个有责任心的艺术家对社会的担当。</h3><h3>35年来,刘怀勇教授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 将一己的才情融为笔墨,融为画面,逐渐树立并完善了“正大、圆融、深邃、自然”的美学思想,在自己创作走向成熟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有笔墨、有形式、有意蕴、有传统、有创新的艺术家,成为当前活跃在全国各地书画创作、教学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刘怀勇教授已逐渐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先后总结出版了《凹斋课稿》、《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怀勇课稿》、全国美术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山水画直通车》、《花鸟画直通车》《书法课稿》等教学课稿,是一名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坚定文化自信的忠实探索者和实践者。</h3><h3></h3> <h3>【答谢词】尊敬的 部长、尊敬的 老师、尊敬的各位嘉宾:</h3><h3>感谢感恩大家在百忙之中莅临今天的开幕式,敬请批评指正,留下宝贵的指导意见。在第三十五个教师节的今天,请允许我首先向我的恩师李承志先生致礼,感谢先生几十年来的教诲(敬礼)。</h3><h3>感恩这伟大的时代,没有富庶温饱闲暇的条件,我们不会有好的创作。</h3><h3>感谢我人生中的每一个老师,哪怕是一句善意的提醒,都是我的恩师。感谢卢沉教授、贾又福教授、王镛教授的批评指导(敬礼)</h3><h3>感谢同学们的厚爱,你们是我最亲近的朋友,是我最好的作品。你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家。请相信我们,继续努力,再上层楼(敬礼)</h3><h3>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你们的支持与关爱,没有我幸福的今天。</h3><h3>今天这个展览,是我35年中国画教与学的总结汇报。向祖国汇报,向母亲汇报,向师友们汇报。35年,有老学生也有新学生。有高官,也有平头百姓。在学习与创作上,在生活与为人上,我们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2006年,我们在山东省美术馆,2010年,我们在青岛美术馆,2015年,我们在潍坊中国画节,2016年,我们在临沂文化中心,2017年,我们在甘肃庆阳,先后五次举办大型师生作品汇报展。今天,我们在国家画院美术馆向全国的师友们汇报,汇报我们学习创作的近况。我们始终走在路上,,,所以,清华大学发给我们的是“中国画高研班结业证书”,而不是“毕业证书”。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永远都是“结业”,希望大家共勉。</h3><h3>另外,我要多说几句,这个展览我并不是很满意,大部分作品都存在着“制作”的问题,没有进入到中国画写心写意的玄冥境界。写意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灵魂,无分工笔与简笔,也不分国、油、版、雕。当下的“国展创作”已经偏离了艺术本真的核心价值-以文载道,以形媚道。“笔墨当随时代”,被我们的专家、学者给翻译错了,原意是“尚若笔墨随了时代,就像丑女洗了一百遍,白水煮了一千遍,还是索然无味”。写心、写意,是东方美学核心的价值观,是世界艺术的瑰宝。而不是抠、描、制作,写实、超写实。所以,大家在解决了全国展的问题、解决了会员的问题,抓紧回归中国画的正脉。不然,你就废了。最多就是一个画匠,十年之后,你还能抠的动?描的动吗?</h3><h3>工笔,不是工细,更不是工匠。</h3><h3>希望大家在文化的意义上、在审美的意义上、在性灵与物像塑造的关系上,深入发掘,直至艺术核心的彼岸:体道。以文载道,以形媚道。</h3><h3>在关注当代的同时,不要忘记传统。在继承中求发展,在继承中求创新。</h3><h3>再努力,更上层楼。共勉!再次谢谢大家,祝福师友们吉祥安康,万事如意。</h3><h3>刘怀勇于万葫堂2019.9.6</h3> <h3>各位师长,朋友们:下午好,参加这个研讨会很荣幸,因为我对刘怀勇教授多年来的美术教育工作一直很关注,虽然没有跟随他课堂学习,但是我在他的课稿中学到很多东西。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是绘画艺术的自学者。内心里很渴望拜师学习,但又苦于不知道去拜谁。我就是在这种心态下阅读刘怀勇教授的课稿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画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误区,我们千里迢迢来京学习,目的是要学到真正的东西。我们是去拜一位名人为师?还是去拜一位明白人为师?他没有太好的知名度,但是他是一位中国绘画的“明白人”。这并不可笑,我感到很多的大名家对中国画的很多问题并不明白。那就看看刘怀勇教授的教学实践吧。首先,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他的教学尊重传统,同时又关注时代。谁也不能超越时代,我们学习的目的当然有很多的说辞,但是我们还要参加画展,还要评奖,还要当个理事,副主席啥的;其次,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既因材施教又突出个人的个性;第三,艺术审美与自然审美一体化的审美素质培养。万葫堂出来的学生获得了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收到了艺术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意识和能力。我认为这是美术教育的最大成功和成就。谢谢大家,祝贺画展圆满成功,祝贺刘怀勇教授桃李满天下,优秀杰出的桃李满天下。康征</h3> <h3>尊敬的懷勇教授,您好:</h3><h3>謹再恭賀2019年9月7日下午三点,在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水墨清華-劉懷勇中國畫教學35週年的師生作品匯報展暨學術研討會” 圓滿順利成功!</h3><h3> (黃嘉勝,敬禮)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美术系原主任,教授</h3> <h3>艺术大匠之门 还记得2015年12月,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主讲导师、中国当代写意画研究院院长刘怀勇教授师生书画展在陇东书画名城甘肃庆阳市博物馆隆重开幕,我有幸应怀勇先生之邀前往参加,观赏怀勇及诸高足大作。画展结束后怀勇先生又风尘仆仆、不辞劳顿奔赴陇南各县启动文化下乡公益活动,为县里村里乡亲们泼墨挥毫,书写春联,赋词题字。其仁心善念,堪为楷模。当时有感,兴之所至,不揣冒昧,为怀勇先生赋诗记之。劣诗如下: 瀚墨染西峰,长歌陇上行。 风雪连天地,怀勇气如虹。 授艺三千里,弘善一笔中。 三德惠同髻,书画舞春风! 三德者,谓誉怀勇先生之师德、艺德、仁德也。 后,因公务倥偬,一年中难得拜会怀勇一面。但,怀勇的艺术足迹始终未离开我的视线。无论是他每年数次天南地北风餐露宿带领学生写生,还是隐迹于九华仙境静修,亦或是应邀出外讲学,我始终默默地关注着他执着不懈的艺术探索。因为,我知道,那是一扇弘博的艺术大匠之门。 意外地,在我东北兵团知青五十周年寻迹之旅途中,收到了怀勇先生将于九月七日在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水墨清华—刘怀勇教授中国画教学三十五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的邀请函,真的不胜欣喜。怀勇教授最令我感动和钦佩的,是与某些“大师”追求虚名不同,执数十年如一日,浸淫于中国画艺术探索和教学之中,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青年艺术家。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为中国美协和各种书画艺术团体的骨干力量,很多作品获得国内外的好评和各种艺术奖项。用“化作春泥更护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等诗句赞誉怀勇先生,毫不为过。 收到怀勇先生“教学三十五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邀请函,感谢之余,写了这些话,表达我此刻激动的心情。并衷心预祝“水墨清华—刘怀勇教授中国画教学三十五周年师生作品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h3> <h3>以下为刘怀勇书画作品:</h3> <h3> 刘怀勇字正德,号历下山夫,别署清华园丁、凹斋、无遮居士。1960年生于济南。李承志先生入室弟子,授業于盧沉、贾又福、王鏞诸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主讲导师,教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名师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院务委员。九三学社社员。 应邀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南昌陆军学院、湖北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临沂大学美术学院、荣宝斋画院、台湾台中教育大学艺术学院讲学,主持清华大学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届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奖。入编《中国书法百家作品集》、《中国山水画百家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凹斋课稿》,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怀勇课稿》,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刘怀勇花鸟课稿》、《刘怀勇书法课稿》,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匠之门——刘怀勇花鸟课稿》、《全国美术高等院校教图——刘怀勇花鸟课稿》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