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索的神庙

李爱群

卢克索是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的九朝古都。那时它的名字叫“底比斯”。“卢克索”源自阿拉伯语“宫殿”。在底比斯都城湮灭在大漠中的数百年后,阿拉伯人来到了这里,他们惊呼这里众多的神庙,尤如宫殿一般宏伟壮丽,于是用“宫殿”命名了这座城市。 卢克索的神庙,是金字塔之后的法老,承接古埃及文明的巅峰之作。其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是卡尔纳克神庙。<br>卡尔纳克神庙,远望似一座矗立在大漠中的城堡,金色的阳光反射在神庙巨大的塔门上,天地间黄橙橙一片,朦胧着神秘,给人以敬畏。神庙外与塔门相连的是长长的神道,神道两边是40座狮身公羊石雕像,每个公羊的头部下方站着一位法老。狮身公羊像是太阳神阿蒙的化身,我们经神道走向塔门,不经意中已经接受了神庙的启蒙教育:法老是受太阳神庇护的。 由塔门入神庙,一脚跨进了数千年前的底比斯。这是一个近万平方米的庭院,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中,这里留下了十几代法老的身影。他们终其一生,耗尽财力和精力,为这个庭院留下了众多圣殿的废墟,巨大的石墩遗存。 继续向前是神庙第二座塔门。拉美西斯二世在这里守候了3000多年,王后纳菲尔塔莉小鸟依人般地站在他的膝下。这是卡尔纳克神庙中最著名的雕像之一。<br>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的乾隆皇帝,传奇法老,在位67年,终年91岁。他一生走遍上、下埃及,远征国外列强,为古埃及文明焕发了最后的璀璨。拉美西斯二世所到之处,热衷于建造气势磅礴的神庙,将自己的丰功伟绩雕刻在神庙的建筑物上。穿过他守候的塔门,就进入了旷世恒古的大柱厅。 大柱厅有石柱134根,其中12根直径3 .6米,高达21米,柱顶形如盛开的纸莎草花,上面可以同时站立100余人。其余122根石柱高13米,直径约2 .5米。所有石柱均为整块石料雕成,支撑起庞大的屋顶。历经多次地震后,大柱厅的屋顶已不复存在了,这恰好让阳光直射到这些气势宏伟,幽深如树林一般的石柱上,产生了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给人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 穿梭在在大柱厅,廊柱上刻有描述神话故事的彩绘和象形文字的精致浮雕。我们读不懂其中的故事,仿佛游走于扑朔迷离的时空中。 阳光从巨柱缝隙倾泻到这些遥远年代留下的彩绘和浮雕上,光影斑驳,耳边有轻风掠过,好像是在讲述流逝在光阴中的故事,我们静静地走,倾听神的声音。 这时,你禁不住一次次地抬头,仰望巨大的柱顶,仰望柱顶的纸莎草花,耀眼的阳光,让所有仰望的人不由得眯起眼睛,仿佛有一种神来之力给你暗示:大柱厅中无所不在的神,一直都高高在上,俯视着众生。   大柱厅周边散落着众多的神殿,有太阳神的,更多的是法老为自己建造的神殿。其中著名的有女王哈采普苏特、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的神殿。历代法老竞相在自己的神殿中讨好太阳神,可是,虔诚的面具后夹带着自己的私货。 女王哈采普苏特神殿的废墟上,现存有埃及最高的一座方尖碑。碑高约30米,重达323吨,碑身文字雕刻精美,碑顶用黄金和白银镶嵌。它是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哈采普苏特女王,为纪念执政16年,献给她“父亲”太阳神阿蒙的厚礼。女王的法老权杖是从年幼的图特摩斯三世手中抢来的。女王不失时机借太阳神之口,昭示她执政的合法性。方尖碑上的文字如是说道:“阿蒙,两片土地王座之主:他让我统治黑土地和红土地,作为一种奖赏,在整个土地上没有人反对我。所有异国他族都是我的臣民……”。 女法老在位时自说自话,图特摩斯三世无可奈何。她死后遭受了全面地清算。太阳神很现实,它只护佑在位的法老。方尖碑有幸,只是碑体文字被高墙围挡,象征太阳神的碑顶仍然高耸于墙外。由于墙体常年对阳光的遮挡,碑体上下呈现不同的颜色,是为卡尔纳克神庙一道奇妙的风景。 神殿的废墟中有许多精美的壁画。有些表现的是战争和凯旋场面,如努比亚法老庆祝战胜犹太人的胜利庆典;拉美西斯二世凯旋后向阿蒙神敬献战利品的场景。有些具有文献性质,如图特摩斯三世庆典厅中61位历代法老的名单;拉美西斯二世与西亚赫梯人签订的和平条约;拉美西斯三世征战图中当时埃及所有城市的名字。还有一类描绘的是神话传说以及古埃及人的生活故事,其中有一幅男神的壁画耐人寻味:<br>男人外出打仗去了,村子里留下的是妇女儿童和一个逃兵。时间长了,难耐寂寞的女人和逃兵有了床笫之欢,生下来许多孩子。战争胜利了,参战的男人们凯旋归来,这位逃兵按律当斩,可是,村子里的女人都站出来保护他,妥协之后,逃兵被砍去一只胳膊和一只腿。后来战争又爆发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应征走上前线,胜利归来后,他们的父亲,受罚后残疾的逃兵,被送上了神坛。 导游娓娓道来壁画中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石头中跃然而出。卡尔纳克神庙建造时间长达2000余年,50多位法老参与其中。它既有胡夫金字塔的气势磅礴,也有细腻清雅的线条,勾勒出流淌千年的历史画卷,泛着尼罗河晨雾的柔和光彩,在神庙中徐徐展开。 走出卡尔纳克神庙,仰望天空的太阳,依稀又看见了当年的神圣和喧嚣:朝霞闪耀在女王的方尖碑顶,渐渐地,光线移向大柱厅,染红柱顶盛开的纸莎草花,然后爬过神庙前高大的塔门,投射到神道边的狮身公羊头像上。法老率领他的臣民跪拜在此,迎接太阳的升起。太阳升起来了,欢呼声震撼大漠,响彻卢克索,传遍上、下埃及。 与卡尔纳克神庙相比,女王哈采普苏特的神庙显得袖珍而简洁。但是,它坐落在危崖环视的大漠谷地上,镶嵌在雄浑壮阔的山体石壁中,与悬崖峭壁浑然一体,彰显出天然形成的,居高临下的霸气。 女王哈采普苏特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唯一的嫡生女儿,图特摩斯二世的异母妹与妻子,图特摩斯三世的继母和岳母。由于图特摩斯二世一生体弱多病,图特摩斯三世即位时年岁尚轻,哈采普苏特女王天时地利,集公主、王后、王太后多种角色于一身,最终用尽心机,完成了女法老的华丽转身。<br>女性手执法老权杖不符合传统礼仪,女王便身着男装,束胸宽衣、戴假胡须。虽然女扮男装能掩人耳目,但是,法老权杖来路不正的阴影,始终压抑在她的心头。君权神授历来是法老任性的底气,女王也不例外。于是,她建了一座不同凡响的神庙,借助太阳神,洗白她的法老权杖。 女王神庙是一座三层建筑物。行走其中,建筑上没有宏伟震撼的视觉感。神庙的精髓在残存壁画的故事中。<br>神庙第一层的柱廊中,有表现卡尔纳克神庙中女王方尖碑运输过程的壁画:方尖碑石料在阿斯旺开采完毕后,放在巨船中,由27艘小船牵引下运往卢克索。方尖碑从采石到制作完工,仅用7个月时间。此时女王执政已经16周年了,上、下埃及国泰民安。太阳神阿蒙借女王献上的厚礼,在方尖碑上宣示:女法老执政,是正确的选择。<br>在第二层壁画中,我们看到了了女王的身世。太阳神阿蒙来到女王母亲的床边,然后,女王母亲怀孕了。女王降生后,阿蒙神即宣布她将是上、下埃及的统治者。这幅壁画是女王的匠心独具,神庙的点睛之笔。<br>果然,神庙的第三层的壁画中,祭司们抬着阿蒙神的圣船,诸神为女王加冕的仪式出现了。柱廊上女法老化为奥西里斯神的立像,威严的面容中露女性的柔美。奥西里斯神象征着死后可以永世的荣耀。从三层柱廊走进去,正中的圣堂是通向女法老陵墓的入口。女王生前如愿以偿了,她希望死后继续获得神灵的保佑。 女王神庙的山后是著名的国王谷,新王国时期历代君王身后的安息宝地。法老们不曾想到许多年后,这里成了盗墓贼的乐园,豪华陵墓中的珍宝被盗掘一空,幸存的法老木乃伊被辗转迁徙,最终存放于博物馆。与这些法老不同,女王是被她的继子、女婿毁庙鞭尸的。图特摩斯三世复位后摧毁了女王神庙,清除了神庙中女王的头像和名字,篡改了壁画内容的解说,女王陵墓被洗劫一空,女法老不知魂归何处。 女王神庙,准确地说就是一个与陵墓相通的祭拜殿,适用而不奢华,这符合女王的个性。女王有治国理政的抱负,她必须有法老的权杖,这位埃及历史上的武则天治国能力确实超凡,她执政21年,将埃及带入一个内外和平,繁荣发展的新时期。<br>能力和业绩从来就不是法老上岗的凭证,女王深谙此中奥妙,她需要一张合法的“上岗证书”。知女王者,女王的情人、祭司森姆特,他为女法老精心设计的祭拜殿,是太阳神颁发给女法老的上岗证书。<br>图特摩斯三世撕毁了女法老的“上岗证书”,后来的拉美西斯二世又为女法老修复了祭拜殿。这三位都是埃及历史上有个性,有抱负、有建树的著名法老,卡尔纳克神庙中有他们叱咤风云的身影,女王祭拜殿前有他们波谲云诡的博弈。他们倾情于神庙的明争暗斗,彼此心心相印。神庙对于法老,不仅是“上岗证”,也是“护身符”。 走出女王祭拜殿,蓦然发现美丽的风景在庙外。苍凉的大漠谷地上,一座赤裸褐黄色岩石的大山,一座白色的神殿,苍穹之下,一群黑色的老鹰盘旋山顶。山谷间不时传来老鹰凄怆又霸气的鸣叫,仿佛是女王的声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神则灵,有人拆庙,有人修庙,英雄不惧身后事。 距女王祭拜殿不远处,两尊巨大的石头神像守候在沙漠中。每天黎明前,神像在风沙大漠中哭泣哀嚎,泪流满面。<br>2000多年前侵占埃及的希腊人发现了这个奇观,巨大威猛的神像,好似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门农。于是,希腊人将这座神像命名为“哭泣的门农”。<br><br> 神像名花有主,他的主人是古埃及著名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这位法老在他最初执政的10年中,国力强盛达到了的巅峰。此后,他投入到造神建庙的狂热中。他为太阳神建造宏大的卢克索神庙,意犹未尽,又建一条狮身人面像大道,直通卡尔纳克神庙,将卢克索这两座最著名的神庙联通。他也不忘为自己建造了恢宏富丽的祭拜殿,白色的宫殿内黄金装饰,地面镶嵌着白银。“兄弟的国度,黄金多如尘土”,域外的国王如此阿谀奉承,法老飘飘然,他用整块巨石为自己制作了两尊高达20米的神像。<br>蒙诺菲斯三世沉浸在神灵的福佑中,消耗殆尽国家的财力,也引发了国家政治上的混乱。最终走上了盛极而衰的不归路。他的祭拜殿仅仅存世100多年,就被后世的法老拆除殆尽,仅剩下法老本人的两尊神像留守在原地。经年累月的风沙地震侵袭,法老神像的胸部出现了许多裂缝,晨风吹过裂缝,法老发出哀嚎的声音,晨风吹落法老脸上的露水,恰似法老哭泣时流下的眼泪。 “哭泣的门农”经希腊人传出后,引来了众多的好奇者,其中不乏有对法老的怜悯声。罗马帝国时期有人对神像进行修复时,封堵了法老胸前的裂缝,从此,法老不再向天哀嚎了,他孤独地留守在荒野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默默地回首往事,眼窝中还常常饱含着泪水。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哭泣的门农”,是卢克索的神庙兴衰荣辱的缩影。斜阳残照里的神庙废墟,是卢克索最经典的风景。曾经的保护神,阿蒙不知何处寻,只有千年流淌的尼罗河,不离不弃守护着卢克索,浪花里流不尽,神庙中那些扼腕叹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