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奇迹的许家印,从车间主任到造车大业,一出手就要争第一

财经无忌

本文共3793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文 | 韦航 造车是个大项目。 而量产则是新能源汽车的阿克琉斯之锺,原因自然是,量产交付并没有预期中那么轻松。 有分析人士指出,量产一直以来都是车企的大考。 导致量产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来说,规模生产一批车,需要解决数千个问题。 大到三电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小到油漆、轮胎、空调、座椅每一个零部件后面都牵扯到一整条供应链,其中的复杂性,极容易被缺乏造车经验的互联网人低估。 踩到任何一个坑,最后都会反馈到时间和资金成本上。 而恒大则是个例外,备受瞩目的恒大造车计划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6月2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国能 93车型量产下线仪式在天津举行,在官方描述中,恒大造车迎来新的里程碑。 这不仅意味着量产交付成为现实,同时显示了恒大具备系统完整的造车能力,那么恒大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造车梦,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更在于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化和布局。 01 造车是一个严谨、开发周期长、需要各种严酷条件的测试、需要很多供应链协调的系统复杂工程。量产车交付不仅和车企的工厂建设进度直接相关,也对其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最终交付“跳票”。 现实显然没有PPT 描绘得那么美好,造车如今必须直面的是如何做到量产并交付。现在看来,想要实现当初的小目标,着实难度不小。 不能量产的原因大多在于资金,技术,这决定一个车企的生死存亡。 恒大的底气在哪? 当然在于许家印,如果说资金,技术,市场更像是选择合理的战术,那么许家印的战略布局则是重中之重。 跨界企业进入新行业,无论是领导层的搭建还是战略的实施,都要从头起步,在此过程中不能出现决策性失误。 从恒大过去在房产、足球等方面的投资来看,其商业运营比较成功,这说明恒大的经营能力和跨界能力较强,有了充足的资金。 敢于投入这么多资金,企业肯定是做足了准备,不会打无准备之仗。恒大团队在整合资源和战略判断等方面很有优势。 从今年1月开始,恒大迅速入主瑞典NEVS、联手世界豪车制造商科尼赛克,首先获得了强大的整车研发制造能力。 在掌握整车制造技术后,恒大又远赴欧日,围绕电池和电机领域进行了紧密布局。 1月恒大入主卡耐公司,获得日本顶尖动力电池技术及业内前三的动力电池产能,为恒大新能源汽车装上了“心脏”。此后,恒大相继入主荷兰e-Traction公司和英国Protean,一举掌握了商用车和乘用车轮毂电机技术。 量产交付才是新能源汽车战场厮杀的最后一站,所以国能93车型在天津的量产下线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标志着恒大国内生产线已具备了规模量产的能力,更意味着恒大造车进程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恒大的整车制造能力已经成熟。 整车制造是车企的基础,也是衡量车企技术实力的重要准绳,只有车企自身具备出色的整车制造能力,才能确保各项技术更好地整合与应用,从而确保产品的品质。 恒大汽车已经正式打通了各业务环节,实现了造车能力的落地,并正式进入业务实战状态,接受市场与用户的检验。 02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已经历了两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每一次变革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变革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技术诞生为主要标志,煤和蒸汽机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 第二次变革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石油和内燃机替代了煤和蒸汽机,使世界经济结构由轻工业主导向重工业转变,并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 今天,人类再次来到了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十字路口,第三次变革将是以电力和动力电池替代石油和内燃机,将人类带入清洁能源时代。 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大方向已经非常清楚,欧洲许多国家对禁售燃油车都有了明确时间表,汽车产业,在全世界是几十万亿的大产业。 不管从市场的角度还是环保的角度,恒大都坚定地选择了新能源汽车。 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发展的如火如荼,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分别达到127.0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59.9%和61.7%。 2019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达到了36.8万辆和36.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59.8%。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今年前5月乘用车春寒料峭的情况下,新能源一枝独秀,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有评论表示,新能源车市场正在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而恒大的战略早已做好了准备。 2018年9月21日,恒大斥资144.9亿元入股广汇集团,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恒大参股了世界500强的广汇集团,它拥有最球最大的汽车销售渠道,等于打通了销售端。 而在生产端,6月11日、15日,恒大南下广州、北上沈阳,与两市开启战略合作,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合作重点,恒大将重金投建包括整车、电池、电机在内的三大产研基地。 此外,恒大NEVS在天津、瑞典的生产基地已具备量产能力,上海新基地也在筹备当中。加上刚刚布局的广州和沈阳,遍布海内外的生产基地。 对于消费端,恒大经过一年半研发,已经研发出新能源汽车的智慧充电平台,解决社区充电难的问题。 业主把车辆停在小区停车场,扫码充钱充电,许家印还透露,将携手广汇集团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智慧充电楼,以解决城市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 从一系列布局来看,标志着恒大产品开始与市场接轨,投身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开始检验其整车制造能力,并为下一步推出新车型积累宝贵的市场经验。 恒大集团从1996年进入地产业务,到2016年花了20年的时间成为地产行业冠军。2010年恒大宣布进军足球之后,又用实力打脸了质疑者。恒大足球9年16冠,中超七连冠、两夺亚冠,于短短几年内在中国足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而从一个房产集团到造车大业,许家印誓要实现自己的造车梦,而其梦想的实现,不仅要跟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还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 03 造车是一项做实业的技术活,它并不能光靠想法引来投资。 一辆车从设计图到量产,是不能想当然的。人才的储备,是这些新造车势力绕不开的一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日益激烈,围绕人才的竞争也趋于白日化。 在IT企业看来,如果进入到汽车的领域,IT企业比传统的汽车企业更有优势。因为在未来汽车所具备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IT企业具有领先优势。 有传统车企曾透露,在春节过后的离职高峰期,曾被挖了30多人。 21世纪最金贵的就是人才,人才的流失也引起了各家车企的重视,人才保卫战不可避免。 而恒大却另辟蹊径。 就拿国能93下线的背后,就是恒大强大人才储备的体现。 国能93背后的团队是一支国际化的团队,恒大一方面通过融合被收购企业的原有高管,快速提升自己在汽车领域的专业能力。 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领域高尖精人才的引进力度。 例如,此次出席国能93下线活动的瑞典科尼赛克董事长Christian von Koenigsegg,瑞典NEVS总裁Stefan Tilk,荷兰e-Traction首席执行官Steven Hsieh、首席技术官Peter van der Wal,英国Protean首席执行官KwokYin Chan、总裁Andrew Whitehead与首席技术官Chris Hilton等都是恒大收购企业的核心高管。 这些高管能共同聚集在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旗下,也证明了恒大这个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包容性。 除了外援,恒大还从内部挖掘潜力。 2019年4月份,恒大集团在内部选调了590名员工进入新能源汽车集团,并进行了为期6天的培训。 在培训现场,许家印激励这些员工,“你们曾经是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铁军,现在,是迎着集结号奔跑的恒大汽车人”。据悉,此次恒大集团内部选调进入新能源汽车集团的590名员工,多是原来集团内各业务的核心骨干与精兵强将。 在他们的融合和协作的推动下,国能93成功量产。 内援与外援,恒大两者兼得,产品量产反映了其背后必有一支专业的团队。 有了人才,如何管理好又是另一个问题。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说过,技术和资本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才能发挥功效。 对此,恒大深以为然,因此在汽车企业管理上承袭了恒大的管理文化,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上,坚持高标准的队伍建设,从而形成从严管理、奖罚分明的管理文化,及强大的团队执行力。 自此,恒大新能源汽车已经完成了体系化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04 早在2014年时,许家印在会上就表示过,恒大要进入“多元+规模+品牌”战略阶段。 “恒大的产业选择未来都是非常大的产业,旅游大产业、大健康、新能源汽车,都能成为万亿规模,这与恒大是匹配的。”许家印表示。当新能源汽车这版块补齐后,恒大已经形成地产、文旅、大健康、高科技四大产业布局。 当时的许家印充满信心:“恒大当年一进入足球产业,就连续7年得了中超冠军;别忘了我也是制造业出身,在冶金部的直属企业做了多年车间主任。” 随着恒大汽车在沈阳、天津、上海和广州的战略合作关系相继落地,恒大汽车的全产业链已经牢牢摁住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几大龙头城市。 而恒大目前已在研发多款全新车型,预计最快能在明年实现量产,并陆续推出覆盖入门级、中端、 高端、超高端等的全系列产品。 恒大在全国首屈一指的新能源汽车布局,意味着在未来,从市场,产品,组织结构,恒大汽车正在把造车梦,一步步转化为拥有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的硬件实力。 (完) 关注“财经无忌”,为你解读时代语境下的商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