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名师唱好三部曲 文/潘非凡

潘非凡

<h3>学习名师唱好三部曲</h3><h3>——以跟着管老师教作文为例</h3><h3>江西省余江区第一小学:潘非凡</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2019年8月8——9日,余江区一行40余人前往深圳参加《教师博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第三届名师论坛”。会上听取了四个名师的报告:张祖庆老师的《成为卓越教师必须迈过三道坎》,钟杰老师的《基于班级学情开发有效的班本课程》,丁如许老师的《打造魅力微班会》,王青老师的《用一生的长度衡量孩子的发展》。并分享了七个名师的微讲座。四位名师报告各具特色:张祖庆老师中气十足,充满激情。讲述教师成长的三道坎:方向——能量——创新。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叮嘱大家,职初教师要学技术,骨干教师要写故事,卓越教师要做课程。钟杰老师激情飞扬,绘声绘色。讲述讲述治理聪明过头,活泼有余的“狂”班,实行静文化;治理安静过分,行尸走肉的“死”班,实行鸡血文化;治理遵守规则,满口脏话的“野”班,实行雅文化。每一招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丁如许老师老当益壮,妙趣横生。他开创的微班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久”。勉励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王青老师字正腔圆,娓娓道来。她说:一种信念,给孩子多大舞台,孩子就能有多精彩的表演;一个蜕变,从个人成长走向集体成长;一句忠告,用一生的长度衡量孩子的发展;一份情怀,用信任和关怀温暖学困生的心;一种境界,用阳光的心态工作;一种信仰,老师就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四位名家都有自己的课程,都有自己的著作。听者时而恍然大悟,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啧啧称赞。会后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跃跃欲试。</h3><h3>其实,回到原单位,现实与理想天壤之别,能够学名家的人少之又少。名家的讲学,只不过是他研究领域的冰山一角,有人学到一招半式,犹如东施效颦。</h3><h3>笔者作为学习名师的过来人,认为“草根教师”学习名师,要唱好三部曲。</h3> <h3>一、走近名师</h3><h3>揭秘名师的成长历程。2005年,《中国教师报》连续10期刊登管建刚的“作文革命”。一张《班级作文周报》,百般妙招激发学生投稿。带班2年,指导学生发表作品200余篇。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教育在线”觅得管老师的联系方式,恳求得到他的著作。第一次寄书失败,管老师再寄。阅读管老师的《魔法作文营》《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犹如黑暗中找到明灯,沙漠中找到甘泉。原来,作文可以这样教。网上,搜到管老师的成长历程。师范毕业一场大病,差点要了他的命;两年认认真真养病,马马虎虎教书;三年帮助阿爸办厂、经商;八年村小生活。1998年安心做老师,“十年磨一剑”,2008年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和我成长经历如出一辙。我电大毕业大病一场,差点丧命;三年辛辛苦苦跑调动,稀里糊涂教书;九年村小生活;七年打工生活;2007年才安心做老师,“三年结一果”,2010年破格晋升为小学语文特高级教师;“五年磨一剑”,2012年成为江西省第二批骨干教师。管建刚,73年生;潘非凡,64年生;他称我为兄,我称他为弟;他是“卓越教师”,我是“草根教师”;他是我的师傅,我是他的徒弟……相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我们走到一起来了。我们一起“作文革命”。</h3><h3>探索名师的研究方向。多年的师徒成好友。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管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办好“班级周报”,努力推荐发表。倡导“作后讲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讲评课唱好三部曲:欣赏、挑刺、训练或指导。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怎样做好《一线教师》,怎样搞好《一线表扬学》,《不做教书匠》,《教师成长的秘密》《我的全程带班录》等等。</h3><h3>分享名师的研究成果。以管老师出的书为线索,梳理管老师的研究成果。2005年出版《我的魔法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出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故事》,2011年出版《我的作文训练系统》,2012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课例》,2013年出版《我的作文评改举隅》《教师成长的秘密》,2014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六讲》,2015年出版《管建刚和他阅读教学革命》,2016年出版《和女儿谈》和《我的全程带班录》四、五、六年级三册。2017年出版《我不是班主任》《我的语文观》,2018年出版《我的下水文》《一线带班》,2019年出版《指向写作:我的9堂阅读课》。以管老师获得的荣誉为线索:江苏省特级教师,2008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姑苏教育名家。</h3> <h3>二、学习名师</h3><h3>走进名师的课堂。管老师成名后,到全国各地讲学,上课。只要看到有管老师的课,我都前往聆听。2011年,我在杭州第一次听了管老师的作后讲评课。第一次接触讲评课的三部曲:欣赏、挑刺、训练或指导。管老师的作后讲评课,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雷”到了一片人。2015年,在南昌听了管老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节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培养学生另一种阅读思维,“文章怎么写”的阅读课程;在学生原有的只关注“文章写什么”的阅读思维里,注入“文章怎么写”的专业的阅读思维。从“作文革命”到“阅读革命”,看出管老师是个闲不住的人,是个不安分的人。正因为他的不安分,成就了他。网上搜索管老师的课例,反复看,反复记。有的课例,熟读成诵,了然于心。另外,阅读管老师著作中的课例。如:《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管建刚和他阅读教学革命》课例,《我的全程带班录》中的课例。把这些课例运用到自己的课堂,相互对比,取长补短。</h3><h3>阅读名师的著作。管老师的著作,我全收集。有的是网上购得,有的是管老师赠阅。20多本著作,摆放床头。日夜相守,犹如梦中情人。寒暑假,系统阅读“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故事》;讲评课,以《我的作文教学课例》为指导,努力唱好作文讲评课的三部曲;品报时,参考《我的全程带班录》中的课例,确定自己的训练点。跟着管老师四、五年级练基本功,六年级练招式。颓废时,阅读管老师的《不做教书匠》,重启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茫然时,阅读管老师的《教师成长的秘密》,相信自己,成就自己。教女时,阅读管老师的《与女儿谈》,看着管老师在扉页上的赠言: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懂得了什么是深沉的父爱。一路走来,一路阅读;读进梦里,读入心里,读进血液里,读入骨髓里。</h3><h3>传播名师的思想。“亲其师,信其道。”作后讲评课,走进我的课堂;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成了六年级课堂研究的专题。课堂上,我对学生说,管建刚是我的师傅,我跟着他办班报——《杨柳月报》;办公室,我对同事说,管建刚是我的兄弟,我跟着他学写书——《一起写作》;讲座时,我对老师说,记住管建刚作文教学的主张:“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是管老师最看重的一本书,是管老师“作文革命”的精髓。</h3> <h3>三、成为名师</h3><h3>独尊一家,博采众长。学习老前辈教作文。复制过贾志敏老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移植过支玉恒老师的《雨真大》,模仿过于永正老师的《傻猴子》……学习中生代老师教作文。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浸润过我班孩子的心灵;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激发过我班孩子的兴趣;张祖庆老师的“创意写作”,启迪过我班孩子的思维……我独尊一家——管建刚的“作文革命”。办报,办报,办报;我永远相信报纸的力量!发表,发表,发表!我永远相信发表的力量!讲评、讲评、讲评!我永远相信讲评的力量!</h3><h3>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既要抬头看天,更要脚踏实地。跟着管老师教作文,跟着管老师办报纸,跟着管老师上讲评课,跟着管老师上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十二年如一日。出版班报225期。学生习作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200余篇,省级报刊发表80余篇。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不知多少个下午,改“百字新事”,改到四层办公楼空无一人。不知多少个晚上,办报至凌晨一点,两点。家妻不知多少次劝慰我,睡觉哦,等一下脑溢血就不得了啦!老天眷顾我,让我一直健康地办下来!每次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读报啰!读报啰!一切的辛劳,瞬间都化为乌有!</h3><h3>基于名师,超越名师。管老师办周报,我根据自己的实际,一开始办月报。几年后,条件成熟,我也办周报。管老师要求学生写每日简评,我要求学生一周写三篇“百字新事”。发现学生负担太重,改为一周写一篇“百字新事”。管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三大动力活动:等级评奖,积分活动,稿费活动。“等级评奖”我采用了。“积分活动”“稿费活动”我改成“美文奖”“读报奖”“挑刺奖”。管老师在报告中多次提到,福建的江玉辉老师在刊用纪念卡上印“金陵十二钗”,夺得“刊用纪念卡”就奖一个美女。美女很快奖完了,江老师在“刊用纪念卡”上面印水泊梁山108将,夺得“刊用纪念卡”就奖一个好汉!笔者每期《杨柳月报》评选5篇“美文”的做法,被管老师采用。坚持学习管建刚,又不同于管建刚。四次参加“行知营”,被大家称为江西的“小管建刚”。</h3><h3>管建刚是个播种人,“后作文时代”的种子撒遍全国。学习名师,唱好三部曲。我坚信每个人都可以开一朵属于自己的小花。</h3>

老师

作文

名师

讲评

管建刚

教学

课例

教师

出版

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