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乐西公路

凯哥

<p class="ql-block">穿过生命的芬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会穿过田野穿过村庄</p><p class="ql-block">穿过开满鲜花的山岗</p><p class="ql-block">我会遇见你在人海茫茫</p><p class="ql-block">我会牵你的手穿过热闹的街巷</p><p class="ql-block">我会穿过时空穿过无常</p><p class="ql-block">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p><p class="ql-block">我会陪着你在人海茫茫</p><p class="ql-block">我会拥抱着你穿过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br></p> <h3>原计划穿越巴望海,去看看传说中岩羊满山跑的贡嘎寺,再去体验一把火得很的冷嘎措。对的,期待中的美景如下图</h3> <h3>草科泡完温泉整装待发,现在还是雄赳赳,气昂昂!以前摩旅都是轻车简行,这次准备好了帐篷睡袋和各种吃喝,子梅垭口的云海瀑布,夕阳下金色的贡嘎雪山,俺来啦</h3> <h3>今年门票30了,前2次从这个大门进去就没出来,里面耍得很嗨皮。</h3> <h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搞忘去年换了龟背胎,原来差距这么大。惊崩了20多分钟,用尽洪荒之力总算把车车拖出沼泽,一个人气喘吁吁的坐在林子里,点支烟,喝了三瓶水,四周寂静得有些吓人。其实知道再坚持几百米就会是比较好的路况,还是果断放弃,过了无所畏惧的年龄,摩旅只为愉悦自己,美景一直都在那里</h3> <h3>彻底怂了,折返汉源金口河,回归轻奢摩旅,哥就是被越野耽误的摩旅人</h3> <h3>金口河大峡谷来了多次,看着高耸入云,壁立千仞的巍峨大山,听着大渡河水惊涛拍岸,每次都按耐不住的几分激动。</h3> <h3>金口河大峡谷不仅雄伟壮美,入选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更重要的是大峡谷承载太多的历史人文故事——抗战乐西公路;20世纪人类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三线建设中的814核工厂;世界第二大桌山大瓦山、与世隔绝的云顶村落古路村、神秘的中国百慕大黑竹沟、还有小凉山彝族人的坨坨肉杆杆酒……太多的美景美食,历史人文。</h3> <h3></h3><h3> 大峡谷来过多次,不过这次主要为抗战乐西公路而来,多年前曾骑车跑过其中一段,最高垭口蓑衣岭却未能登顶,跑完乐西公路最为艰险的金口河段,成为久久期待的心结。</h3><h3> 乐西公路起自乐山市,跨青衣江,经峨眉、龙池,再循大渡河经新场、金口河、翻越蓑衣岭,至岩窝沟,入汉源县,沿大渡河至石棉;继续南行经冕宁、泸沽等,止于西昌。其终点与西祥公路(西昌至云南西祥)衔接,全程525公里。</h3><h3></h3><h3> 为兴筑乐西公路,先后从附近郊县征调民工总计24万人。</h3> <h3>  当年国家正值外忧内患,为何蒋委员长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乐西公路呢?原因有二:</h3><h3> 1.提高运输效率的需求</h3><h3> 1938年8月,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全线通车,但援华物资入川要绕道昆明和贵州。修建乐西公路可经祥云直达四川,沿西祥公路和乐西公路到成渝,不必绕行,可缩短近300公里路程,是抗战大后方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最便捷的通道。</h3><h3> 2.拟再次迁都的基础工程</h3><h3>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宜枣会战近在眉睫。以当时中日力量的对比,宜昌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宜昌陷落意味着陪都重庆门户大开,为免陪都沦陷而亡国,民国政府未雨绸缪已在作再次迁都西昌的准备,乐西公路就是预备迁都西昌的战略要道。</h3><h3> 蒋介石对乐西公路建设至为关注,曾先后7次口谕、手谕乐西公路修筑事宜,列为中国抗战最紧迫的公路工程、将乐西公路修筑打通提升到了军令的高度,工程限期被几度紧缩</h3><h3>  个人理解上面两个原因中第一个非主要原因,为再次迁都西昌作准备才是修建乐西公路最真实的原因。用今天的话说:第一个是改善性需求,第二个才是迫在眉睫的刚性需求。</h3><h3> 一国在短时间内拟二次迁都,无疑是对国民抗战热情和信心莫大的打击。为避免引起社会恐慌,当时修建乐西公路的对外宣传都以第一个原因为主,甚至都有点秘而不宣的味道,这也是一个满目疮痍国家的无奈之举和殊死抗争。</h3> <h3>赵祖康—乐西公路建设负责人,时任民国交通部公路管理处处长,美国康奈尔大学道路与市政工程专业毕业。中国近代交通工程三杰:詹天佑、茅以升、赵祖康</h3> <h3>当年乐西公路工地场景1</h3> <h3>当年乐西公路工地场景2</h3> <h3>早上8点从金口河出发,踏上乐西公路,前往永胜乡途中。</h3> <h3></h3><h3>以前看过一篇关于乐西公路的考察报告,写的很详细,永胜乡至今保留着好几个当年修建乐西公路的石碾,特意去问了2个年龄比较大的当地人,其中一人知道当年筑路石碾的遗弃位置,可惜得徒步比较长的一段路,最终放弃寻找。发张石碾网图,这就是当年的压路机,中间有一方孔插入木棍,众人用绳索拉着石碾工作</h3> <h3>途径永胜乡顺河村</h3> <h3>又见大瓦山,世界第二大桌状山,其实乐西公路就是绕着大瓦山转了半个大圈圈</h3> <h3>世界第一大桌状山位于南美圭亚那,名字挺长,忘了</h3> <h3>2014年的照片,差不多同一位置,当年刚刚接触GS, 第一次长途就跑金口大峡谷和乐西公路,可惜车车太重,路面太窄,蓑衣岭最后放弃了。</h3> <h3>大瓦山下有五个海子和一个村庄,村子顾名思义就叫五池村。山上俯视,一副田园牧歌的世外桃源,现在这里已是国家湿地公园了。10年前曾和朋友来此,正值野花烂漫,非常适合休养生息和徒步露营</h3> <h3>  还记得当年五池村借宿在一农家,男主人很强壮也很能干,他家养殖了很多的豪猪,貌似收益不错。晚上男主人给我们讲起自己曾经和父亲一起去大瓦山里打野猪的有趣故事,一次一只大野猪被猎狗追得发狂,突然从山上向他俯冲过来,他侧身一个及时的翻滚躲过了野猪的獠牙,丛林中立马爬起来抬手就是一枪正中野猪前夹。他曾经打过的最大一只野猪足足装满了一辆农用卡车的后货箱,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眼里全是崇拜和羡慕。从此对大瓦山的秘境森林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可惜这次询问了几个当地人关于当年养豪猪的男主人,无果而终,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h3> <h3>大瓦山下五池村</h3> <h3>这次没去五池村了,盗几张网图怀念一下</h3> <h3>直接将摩托车骑到了桌面山的最深处,最后几公里的碎石路杂草丛生,不时有雏鸟从草堆里惊吓飞出</h3> <h3>到这里就没路了,有一条小栈道可以徒步攀岩登顶桌面山</h3> <h3>伟岸、淡定、从容、坐看风起云涌。1930年英国植物学家、探险家威尔逊惊叹写到: 从峨眉山顶望去,大瓦山像一只巨大的诺亚方舟,船舷高耸在云海中……</h3> <h3>从大瓦山下来,继续行走在抗战乐西公路上</h3> <h3>沿途大山里很多的洞口,这些都是60年代三线建设的杰作,深挖洞广积粮。前几年来此,人还可以走进去,深不可测,当地农民利用洞里湿润温暖的气候种植蘑菇。目前洞口全部被水泥墙封堵</h3> <h3>大瓦山下的老人老房</h3> <p>  乐西公路被称为“中国近代公路史上罕有的艰巨工程”。在修筑过程中,共征用民工约20万人,死亡超过4000人(另外一种说法死亡超1万人)平均每公里死亡约8人,死亡率超过了同一时期修筑的任何一条公路。乐西公路并非雪域高原,最高海拔才2800,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公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惊人的死亡现象呢?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一段怎样的历史呢?</p><p><br></p> <h3>蓑衣岭是乐西公路最高点,海拔2800米。从大渡河边的金口河抵达蓑衣岭只有55公里,海拔却却瞬间爬升了2000米。蓑衣岭穷山秃岭,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终年多雨雾冰雪少有晴天,行人过岭,必带蓑衣、斗笠等雨具,蓑衣岭因此得名。</h3> <h3>蓑衣岭垭口,乐西公路总指挥赵祖康亲笔题写的“褴褛开僵”四个大字,很形象很悲壮。</h3> <h3>从蓑衣岭下山,过永利乡不远即到达岩窝沟,岩窝沟呈V型状,地形险要,一边临悬崖,一边临深渊,海拔2000米,沟口宽约200米,沟深也达200米。沟两边是悬崖峭壁,无路可通,俯瞰沟底,深邃黝暗,令人不寒而栗。石块下落几秒钟才闻回声。曾有人建议沟口造悬索桥,可是艰难岁月钢筋水泥难以获取,最终选择绕沟劈山开路6公里,采用原始的人海战术,土炸药爆破和钢钎斧头。</h3> <h3>当年修建乐西公路最艰难的岩窝沟路段</h3><h3><br></h3> <h3>莫朵村距离岩窝沟只有几公里,当年修筑乐西公路时,村里很多成年男子都跟随施工大队离开了家,董其湘今年79岁,1939年他的父亲离开家去岩窝沟修路,就再也没有回来。那一年,董其湘只有两岁。</h3><h3> 据《四川省公路志》记载,500公里的乐西公路总计死亡民工4000余人,而10多公里的蓑衣岭和岩窝沟路段民工死亡就高达2400余人,占整个乐西公路死亡民工数量的60%以上。</h3><h3></h3><h3>为何岩窝沟的工人死亡率如此之高呢?</h3><h3>1.地势艰险</h3><h3>岩窝沟的岩石多为火山地震时期留下的峨眉山断块,岩石经过火山熔岩的高温炙烤形成变质岩,变质岩不容易风化,硬度也就极大。在修筑乐西公路之前,岩窝沟连下脚的平地都很难找到。当年工具简陋的筑路工人只能从悬崖顶上,坐在吊篮里,用绳索放到半空中作业。一个篮子里坐两个人,一个人负责稳定钢钎,另一个用锤子敲打岩石。然后在凿痕内填入炸药,炸开石壁。在作业中掉落摔死的工人不计其数。</h3> <h3>  2.私制火药危险性高<br></h3><h3> 如此艰难的石方工程,即便在机械化作业的今天,也需要配合使用烈性炸药才能进行。然而当年正值抗日战争,威力较大的黄火药属于军用物资,前线战场尚且供应不足,后方的公路施工就更加难以获得。据资料记载,当年为了修筑乐西公路专门设立了炼硝厂,采用土法炼制黑火药。这种火药威力小,但危险性很高。岩窩沟路段在施工期间,事故频发。</h3><h3> 当年岩窝沟段曾有一条悲壮的横幅标语—“用我们的血和肉,填平岩窝沟”</h3> <h3>3:蓑衣岭岩窝沟施工时正值冬季,工期紧张,气候严寒,缺医少药,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民工冒着生命危险筑路仍然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死于疾病和饥饿</h3> <h3>原本计划的双车道在岩窝沟变成了单车道</h3> <h3>现在的岩窝沟</h3> <h3>即使如此,汽车稍宽一点点,驾驶员都得提前减速,小心翼翼谨慎通过</h3> <h3>现在的岩窝沟</h3> <h3>80年前留在岩壁上的钢钎痕迹,今天依然清晰可见</h3> <h3>今天在这块大岩石顶部,还有当年民工留下的钢钎和斧头。空旷的沟谷就我一个人,站在耸立的危岩下,静静的想象80年前的那个寒冬,炸药爆破声,钢钎凿击声,山石滚落声,民工失足悬崖的惨叫声响彻空旷的山谷……</h3> <h3>岩窝沟旁有块修筑乐西公路的纪念碑,爬上半山坡采摘了一束野花,向80年前艰辛的筑路先辈们致敬!愿天堂都是飞机高铁,再无筑路艰辛。</h3> <h3>从永利乡去马坪村几乎都行走在山顶云端,有点恐高症,骑行中人不自觉的想往小路里面靠,宁愿撞岩也不摔车😓</h3> <h3>山顶俯视大峡谷,一个字—美!</h3> <h3>前年终于建成一条索道,解决了山顶村落之间人们的赶场购物。下面的村庄是马坪村,对岸是就传说中的古路村,本计划坐索道去古路村住宿一晚,感受一下睡在山顶云端的感觉,突然想到晚上起夜会不会不小心掉下悬崖深谷哦😂缆车过去了还得走路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古路村,罢了,还是回县城的酒店吧</h3> <h3>马坪村未知的花花很艳丽</h3> <h3>这次骑行还有一段小插曲,让我对金口河大峡谷有了更好的印象。蓑衣岭上的这块石碑是金口河区政府于2012年纪念乐西公路而立,碑文却将褴褛开僵二字雕刻成了蓝褛开僵。错误难免,可是石碑已经7年,难道政府就没人去修正一下吗。父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公路,也许他们没有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士勇敢,也许乐西公路在历史上真正起到的作用没想象的大。但在全民抗战的年代,无论前方的将士还是后方的筑路民工,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我们对待英雄就不能认真一点,崇敬一点吗。第二天就自信满满的给金口河区政府打电话反应此事,结果20分钟后金口河文化旅游局的一位周姓女士回了电话,详细告知了立碑的来龙去脉,原来赵祖康先生的题字和最早的石碑本来就是蓝褛开僵。文革中石碑被破坏,2012年金口河政府咨询了多位历史专家,虽然褴褛开僵更形象更逼真的反应筑路民工的艰辛,但历史就是历史,碑文就该尊重历史的本来的面目。也许赵祖康本想写下褴褛,落笔刹那却成了蓝褛,对于美国留学回来搞技术、习惯说英文的海龟,这也算正常哈。关键金口河文化旅游局的周女士回复电话很及时,态度友好,解释清晰,让我又学习了一段真实历史,无知还自信满满,惭愧</h3> <h3>筑路石碾和纪念碑</h3> <h3>乐西公路于1941年正式通车,总指挥赵祖康亲自乘坐卡车全程验收。从此乐西公路衔接滇缅公路分流了大量的抗战物质,曾经偏僻的大峡谷一度车水马龙,军用卡车延绵数公里。遗憾的是,乐西公路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不长,仅仅持续了10个月左右,因为日本人切断了滇缅公路,军用物资只能改用驼峰航线,乐西公路也陷入了寂静。后来乐西公路开通了客车运营,每月有一班车往返乐山与西昌之间,终因道路崎岖艰险,汽车从乐山到西昌整整要跑四天三夜。新中国成立后,对乐西公路进行了改扩建,汉源至西昌段改扩建成国道108的一段,汉源至乐山段改扩建成省道306的一段,蓑衣岭、岩窝沟等路段不再是主要干道。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成昆铁路、成昆国道、京昆高速的通车,乐西公路的名字逐渐被人淡忘,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川康交界的大峡谷中曾经有一条与滇缅公路齐名的抗战公路。</h3> <h3>跑完乐西公路,下到乌斯河,再次领略大渡河峡谷的壮美</h3> <h3>大渡河人的日常</h3> <h3>再见,大峡谷!</h3> <h3>  读书不多,但每次行走后都想记录下点什么,编辑图片、整理文字又是一次美好的旅行。一只烟,一杯香茶,柔软沙发上翻看着旅行的照片,回味骑行中的点点滴滴,感觉甚好。网上查阅些相关资料,又增长了好多以前未知的知识,收益良多。这次路过皇木镇时没有停车甚是遗憾,回来之后查阅资料才知皇木镇名字的由来,原来明清北京宫廷的皇家楠木居然来自遥远的四川金口河大峡谷,楠木顺着大渡河流向长江,再经长江到达南京,最后再经京杭大运河抵达北京宫廷。皇木镇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天主教堂。</h3><h3> 记录下这些图片和文字,若干年后,如果不能骑行了,至少还有美好的回忆可以提醒,当年有位独行侠曾骑着心爱的摩托车,自由穿梭在小凉山高高的悬崖峭壁之间,穿过时空,穿过田野,穿过村庄,穿过开满鲜花的山岗,追寻风的脚步,做着真实的自己。那位独行侠就是我!<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