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行中山公园、历史古街

咖啡豆331

<h3>7月16日清晨6点,同学们全部乘坐高铁回南昌,本人下午2点的火车回上海,庆幸还能在漳州市区独自一个人游走半日。在酒店用完早餐后,便去漳州历史古街逛一逛。<br></h3><h3>钻石大酒店离漳州历史古街很近,步行过去十几分钟,没想到漳州中山公园的东大门就在古街口,立即上网搜了一下该公园,才知道中山公园是古代漳州府的府衙。顺道进去看看,既来之,则游之,老公园最能体现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br></h3> <h3>中山公园始建于1918年10月,原名漳州第一公园,1927年更名为中山公园,是一座极具时代气息的休闲公园。 <br></h3> <h3>中山公园东大门为主大门,一进公园,迎面一座高大的人造假山,由巨大的山石垒积而成,巨石上刻着‘’龙湫‘’两个红色大字,山体长23米,高8.5米,巨石的四周,碧水环绕,山顶流水,哗哗直下,两边参天大树,浓阴蔽石,气势磅礴。<br></h3> <h3>公园里有一个遛鸟角,未见鸟,声先到,走进一瞧,清一色的画眉鸟,不用细数,起码已过半百,画眉齐鸣,清脆悦耳,一群鸟主人,清一色退休老头,聚集大树下,坐饮香茶闻鸟鸣,画眉亮声赛百灵。</h3> <h3>百鸟大合唱</h3> <h3>没自由的小鸟,下辈子投胎做海鸥吧。蓝天大海任你翱翔。</h3> <h3>这里浓荫蔽日,绿草如茵。</h3> <h3>到处都可以看到一排排高耸入云四季常绿的椰子树。<br></h3> <h3>椰树喜欢弯腰亲吻大海,老太喜欢漫步亲近自然。</h3> <h3>孙中山铜像,高3.2米,屹立在开阔的广场上,右手拿手杖、左手持帽,身着长衫马褂,中山公园得名于他。</h3> <h3>绿植后面这栋楼,位置在中山纪念亭旁,应该是中山公园旧府署,看上去很有年代感,</h3> <h3>中山纪念亭在中山公园旧府署左侧,民国8年,粤军陈炯明立《漳州公园记》碑。民国16年元月,北伐军废陈炯明碑文,另镌何应钦的《漳州中山公园记》和孙中山的《总理遗训》。<br></h3> <h3>中华民国16年1月,北伐军废陈炯明碑文,<br></h3> <h3>何应钦的《漳州中山公园记》</h3> <h3>孙中山的《总理遗训》。<br></h3> <h3>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钢筋水泥雕塑,红军战士形象,身着军装、肩背竹笠、手持步枪。</h3> <h3>这一座亭有点中西合璧,四根水泥柱上的盘龙栩栩如生。</h3> <h3>这里十分幽静,又是一片热带树种,宛如铁扇公主的芭蕉扇。</h3> <h3>博爱碑,立柱的四个面都有两个硕大的刻字。民国8年,闽南护法区建。混凝土结构,四方形,高687.5厘米,碑高390厘米,四方形底座297.5厘米 ,分四级,最底层阔470厘米。<br></h3> <h3>博爱碑的碑文:东面楷书“博爱”二字,孙中山题; 西面楷书“互助”二字,陈炯明书;南面隶书“平等” 二字,汪精卫书;北面篆书“自由”,章太炎题。<br></h3> <h3>漳州解放纪念亭</h3> <h3>漳州中山公园还有一个大门,外面是小吃一条街,因为要去逛一逛历史古街,就原路返回中山公园的东大门,一出来便是古街口。</h3> <h3>早上8点左右,古街幽静,人烟稀少。</h3> <h3>这一条街巷是漳州古城里的小吃示范街,古街两边是骑楼,红灯高挂,旌旗飘飘,古香古色。</h3> <h3>挑担汉子铜雕像,一看就是清朝市民的装束。</h3> <h3>铜雕像,艺人,吹埙老汉。</h3> <h3>老街上,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街上店铺都未开,故游人很少。</h3> <h3>走进漳州古城记忆馆,来得早,游客少,正好可以慢慢欣赏。</h3> <h3>古城记忆第一大厅,介绍漳州城池的演变。</h3> <h3>丹霞萃金</h3> <h3>印象古城</h3> <h3>漳州记忆古城内的第二、第三大厅</h3> <h3>介绍闽南戏剧文化艺术</h3> <h3>这是第四大厅,介绍漳州城的三宝和民间艺术。</h3> <h3>楼梯各个转角,挂着漳州每一条街道的历史旧貌。</h3> <h3>第五厅,介绍古城的故事。</h3> <h3>拿起墙上的听筒,可以听闽南话的‘’古语民谣‘’</h3> <h3>民谣:天黑黑</h3> <h3>民谣:阿爸的话</h3> <h3>大型壁画,活力古城</h3> <h3>千年古城的非遗文化街头大型活动宣传画。</h3> <h3>茶香古城,介绍漳州茶文化。</h3> <h3>古城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感情,它的呼吸和心跳,在每一个古城人民的记忆中得以延续。</h3> <h3>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h3> <h3>‘’道观古今‘’牌坊</h3> <h3>‘’德配天地‘’的牌坊</h3> <h3>,“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牌坊原貌已不复存在,现存的是民国时期蒋鼎文修文庙时重建的。<br></h3> <h3>文庙大门前的‘’半池‘’。</h3> <h3>漳州文庙始建于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文庙位于漳州古城中轴线东侧,台湾路、修文西路、新华南路、始兴南路所围合的街坊内,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占地约1.2公顷。<br></h3> <h3>漳州文庙:具有很高的古文化和历史文物价值,是漳州文化发展史重要的实证物。</h3> <h3>孔庙主要用来祭孔和讲学,主要建筑为藏书楼和明伦堂,以及乡贤祠和名宦祠,是当时漳州府的文化中心。<br></h3> <h3>进门可见一座高大的孔子雕像,庙里廊柱为盘龙石雕。大成殿内部结构及装饰均为宋代遗物,文庙大成殿是全国重点保护的古建筑。<br></h3> <h3>出了文庙,这一条古街应该是香港路,前面这段路口在施工</h3> <h3>这段路也有骑楼,相对要老旧一些。</h3> <h3>走进这条路,看到远处有两座石牌坊</h3> <h3>街道两侧是整整齐齐的骑楼,由大块的长条形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早上这条街上人烟稀少。</h3> <h3>尚书探花坊乃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林士章立。林士章,字德斐,漳浦人,嘉靖探花,任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坊宽8米、高11米,南北向。  正楼匾额两面分别刻楷体巨字“尚书”、“探花”。三世宰贰坊地尚书探花坊北28·5米处,系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父蒋相而立。<br></h3> <h3>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牌坊石雕精致,所雕之物栩栩如生。</h3> <h3>漳州伽蓝庙,全国最小的阁楼庙宇,二楼庙前插了三面旗子。从骑楼这里走进去。</h3> <h3>漳州古街香港路上的‘’伽蓝庙‘’,是我所看到的最袖珍的庙宇,只能一人登梯,小庙约2平米左右。</h3> <h3>上伽蓝庙要走上这座狭窄的铁楼梯。</h3> <h3>庙门上牌匾‘’伽蓝庙‘’三字,旁边落款写着董其昌。董其昌明朝著名书画家,明朝后期大臣。这么一个小庙居然有大师的题字,了不得。</h3> <h3>在青年路上看到了这座林氏宗祠(比干庙)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里面空空如也。<br></h3> <h3>不知不觉走进这条马路,这条街更加破旧一点,抬头远望,看到一座高大的白塔,应该是一个景点,下午要赶火车,没时间逛了,赶紧打道回酒店。</h3> <h3>漳州是闽南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在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686年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明代是漳州迅速发展时期,历史名人有黄道周,近代名人有林语堂。很多历史古迹都出于明代。</h3><h3>魅力漳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名胜古迹,不愧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中,旅行让你开拓视野,旅行让你增长见识,六天五晚的漳州行圆满结束。</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