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

风信子

<h3>欧.亨利(1862——1910年),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镇,一个医生家庭。是美国著名的短片小说家之一,在十多年间里创作了270多个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在短片之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王。#【另外两位分别是:莫迫桑,契科夫】。</h3> <h3><font color="#010101">欧.亨利之所以能将纽约生活中的世情百态和人物勾画得如此鲜活,与他传奇而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三岁丧母,十五岁走向社会。当过牧童。做过药店的学徒。西部的牛仔,土地丈量员。会计,新闻记者和银行的出纳.蹲过监狱,做过监狱医务室药剂师和专栏作家,同时,也经历过失败婚姻的打击,并且因此长期酗酒,最后心力交瘁而逝——曲折的人生,丰富的经历,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会的各种现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明亮的眼睛,多么的痛苦,所以,诗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还不如那些被眼屎糊上的所谓的人,还不如那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一些所谓的人),比如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贫苦艰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骗子,巧取夺冠的金融寡头,肆无忌惮的买卖官爵,小偷,强盗,流浪汉的生活,以及失业,犯罪等等。。。。。。。</font></h3> <h3>另外,他嗯文字之所以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固然是承继了美国文学幽默风趣的传统,得益于许多同时代作家的影响再加上自己的丰富经历,怎能不令那个真正能读懂他的那个你心酸的发笑呢。。呵呵。。</h3> <h3>从技巧而言,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也正是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增强了人物的命运特征,或充满悲剧色彩,或点亮人性光辉。仿佛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当成了一枚向上抛出的硬币,正当你在它将要落地的时候想猜出正反,他却微笑的把硬币变成了礼花,缤纷灿烂,只留下人们怔怔地观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欧.亨利笔法”。</h3> <h3>从思想而言,欧.亨利最让人敬佩的一点就是,能像一位荷马式的行吟诗人般,让坚硬的水泥长出长青藤来,让爱意洋溢在你的周围——为美好吟唱,而不管他所在的美国社会多么腐朽,冷漠,无药可救,更不管生命的途中要历经多少艰辛和困苦,欧.亨利总是能够在城市的水泥墙中找到一些感动人的细微处,娓娓道来。比如【麦琪的礼物】中,虽然他也写了资本主义的腐朽,也传达了社会的冷漠,但却把着力点放在人性的美,人性的伟大和光辉上,往往用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着每一位喜爱他的“我”们!</h3> <h3>所以,</h3><h3>尽管再欧.亨利的笔下,这些人都是卑微的,是在生活的深渊中无奈而又痛苦挣扎的,然而感人至深的是这些贫寒窘迫的小人物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这份爱与关怀是悲苦的人们在困境中的希望,这份爱与关怀是悲苦的人们继续活下去的理由,这份爱与关怀使悲苦的人们深刻体味苦涩的日子中的幸福,一种含泪微笑的幸福!!【这也许就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贫苦农民一样,虽然贫穷,却有些基本的道德底线,不像现在一些人,只要见到money就两眼放光,何为道德?更别谈底线!】</h3> <h3>有一位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常有八九,看起来似乎有些颓废,然而就是这位古人,无论身前还是身后,不仅一点儿也不贫瘠,然而留下了狠灿烂的美。欧.亨利笔下其实也是如此——处处透露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人生的赞美和善意的讽刺。一篇篇肺腑的文字,也如夏日午后清凉的风,又好像黄昏时分眨眼即逝的最后一抹阳光,暖暖的,柔柔的,不失温暖,又不刺眼。也许就像荷尔德林在【悲剧的意义】中说的“一切原始的不是在原始所具有的长处,而是在其弱点中显现出来,于是生命之光和现象就隶属于每一个整体的弱点。”这就是为什么崇高总是从悲剧中诞生出来的原因。</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的确,无论如何,柔弱的人类,思想的芦苇,留下的往往比刀枪和枷锁多得多!</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019年8月(夏)</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