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村鈲子</h3> <h3>岳村鈲子是流传在文水县境内的一个独特的民间乐种,因其源于并主要流布于岳村一带,故称岳村鈲子。岳村位于吕梁山下的古官道旁,太原盆地西缘。</h3> <h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桥头大鼓、文水长拳。</h3> <h3>桥头大鼓是流传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种汉族民间锣鼓音乐,桥头大鼓,来源于当地祭祀风俗并与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血脉相连,主要特点是:鼓大,声大,阵势大。因其鼓音声似滚雷轰鸣,被称"九龙浑天雷公鼓"。</h3> <h3>文水长拳,又称"左家拳","左家长拳"。是北方武术拳种的一种,因此拳种创始于清朝著名镖师左昌德而定名,迄今为止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h3> <h3>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西铙、福胜锣鼓、文水跌杂则。</h3> <h3>"马西铙"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初刍于商夏、盛行于唐汉,定形于明清。主要用于当地汉族民间社火、祭祀求雨、庙会庆典等活动。其基本内容可分《天地人之和》、《吵鸡会》、《狗相咬》三部曲。</h3> <h3>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20多个项目,包括东旧剪纸、刘三推车、霍老大牛肉加工工艺和麻衣仙姑传说等项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