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圣地 神仙张良庙

常同喜.未晏兮

<p class="ql-block">一起走进大美秦岭张良庙</p><p class="ql-block">秦岭张良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汉中101公里,北邻凤州76公里,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张良庙检票入门</p> <p>张良庙山门:</p><p>青砖砌成为山门,可见上方横刻“汉张留侯祠”5个朱红大字。</p> <p>张良庙简介:</p><p>进入张良庙主景区左右有钟、鼓楼,院中央几立着“灵霄殿”,但见八角飞檐,琉璃瓦饰顶,彩绘拱斗屋檐,颇为壮观。殿侧分列“三清殿”、“三官殿”、“三法殿”等配殿。</p> <p>张良简介</p><p> 项羽杀韩王后,他复归刘邦,为其出谋划策。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楚将英布、韩信和秦将彭越,最后歼灭秦军。汉朝建立后,他被分封到江苏留城,是为留侯。</p><p>张良与萧何、韩信为“汉初三杰”,刘邦曾称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p><p>刘邦即位不久,先后杀掉韩信等有功之臣,张良急流勇退,来到紫经山隐身修行,后人称此地为“辟谷”。</p> <p>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p><p> 刘邦自己就这样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p><p>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张良深知和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所以当西汉立国之时,正是张良“辞汉”之日,留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上潜心修道辟谷成仙。此举正中刘邦下怀,当他当了西汉开国皇帝之后,就敕封张良晋侯。</p> <p>张良简介</p><p>决胜千里外 张良,字子房,汉初大臣。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生于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大臣。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果.传说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老人,并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任韩司徒。</p> <p>400年之后的东汉之末,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做了“汉中王”,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这座“汉张留侯祠”。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为道教活动的胜地中心,四方揽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光。这座古庙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着张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对他的崇敬。</p> <p>当秦始皇吞并六国,实行暴政统治的时候,张良还是个青年,出生于公元前185,其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相继侍奉过五位君王。及韩国灭亡,张良为了报仇雪恨,不畏强敌,乃决心刺杀秦始皇。趁秦始皇东游之际,宫车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境内),张良马上令力士抛出120斤重量的大铁椎,可惜“误中副车”,受惊的秦始皇却安然无恙。</p><p>张良便隐名匿姓逃亡到下邳</p> <p>张良故事:</p><p> 博浪飞椎”的典故源于此。李白有诗云:“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张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桥(即江苏沂水大桥)遇见黄石老人,黄老为了考验张良的为人和才智,故意将鞋子掉在一桥下,吩咐张良去拾上来,还叫他亲自跪地穿鞋,张良一一顺从照做,获得黄石公的青睐,便约张良5日后天明来圯桥上再见。</p><p>张良一连两次都迟到了,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进圯桥。才见到了黄石公,黄为了奖励张良的这种韧性、耐性和毅力,授给他—部周文王遗著的《大公兵法》,张良在艰难的西逃途中月夜攻读,遂感行刺秦始皇乃为蠢事,后来便做了刘邦的谋士。</p> <p>最早的张良庙是由张良的10世玄孙汉中王张鲁所建,历经1700年,原址已无从考察.庙台子张良庙是明、清建筑,6大院,有房舍150余间,占地14200 平方米,为陕西大型祠庙之一。</p> <p>张良庙传纪:</p><p> 康熙三十六年(1697),兵部尚书、御史于成龙(振甲)路过张良庙,见有道人看守香火。</p><p>康熙三十八年(1699),于成龙再次 过紫柏山时,道人换成了僧人,张良圣像换成了释迦佛像。遍查之下得知,是僧人抢占了张良庙,于是将僧人逐出,并亲书‘相国神仙’四字匾额,重修大殿,重塑了张良金身,并募全真道人潘一 良看守香火,自此,潘一良徒子法孙世代相袭。</p> <p>大殿左侧向东为“北花园”。园中古树林立、鲜花放香,园内西北有一六角亭,名曰“拜石亭”,取张良拜黄石山为师之意。亭内嵌有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作的《怀山歌》石碑一方。</p> <p>方丈院”,便是“南花园”。园内有水池,池中立有六角“辟谷亭”,靠北为“五云楼”。</p> <p>在张良庙中,从庙前山门的刻字,到庙宇中的小桥流水,均处处呈现着关于张良的历史典故。其中包括张良刺杀秦始皇的故事,以及张良捡鞋子的故事等。</p> <p>院内碑林</p><p> 清幽、古雅。殿堂门楣遍布称颂的匾额,如 “急流勇退”、“机谏得宜”、“智勇深沉”.殿堂立柱饰有众多对联,如:“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等碑刻。</p> <p>张良庙依山傍水,四季风景如画,张良庙建筑众多,古朴黄雅,其中匾额对联、文字兔词多有佳句。</p><p>庙中碑石、摩崖近百块,各种书法,流派纷呈。正是由于这些优越的条件,四季游人不断。</p> <p>这幅很有佛教轮回思想的对联,很有意思。</p><p> <b>全当今生无有我,</b></p><p><b> 安知来世不如人。</b></p> <p><b>曲径通幽,</b></p><p><b>小阑斜护……竹林。</b></p><p><b>雪抚雅路,</b></p><p><b>前通书房……有声。</b></p> <p>桂系军阀白崇禧所书:英雄神仙</p><p>这是后人对张良的创英雄之举,行神仙风范的最高评价。</p> <p><b>细风长亭小桥,</b></p><p><b>深院树色到影。</b></p> <p>张良庙有六大院,156间房舍,总面积为14200平方米。进大门是一座连通二门的大桥,名曰“进履桥”,取张良在记桥给黄石公进履之意。二门内侧左右有钟、鼓二楼,向北是大殿院,大殿院正北为大殿,原系供张良像处。大殿左侧向东入小门为“北花’园”,园西北角阶下竖一大碑,高260厘米、宽84厘米、厚20厘米,上刻“英雄神仙”四个大字,颇为爱好书法的游客所赞赏。阶上有一六角亭,名曰“拜石亭”,取张良拜黄石公为师之意。 拜石亭北有一四方亭,名曰“回云亭”,取功成身退,返回云山之意。亭前柱石刻对联:“赤松黄石有深意,紫柏青山无俗情”。由回云亭右侧上坡,经曲折盘道六大层又逢一亭,上覆苇草,名曰“草亭”。再经盘道十大层,便到“授书楼”,取黄石公在记桥与张良授书之意。</p> <p>张良庙依山傍水,四季风景如画,张良庙建筑众多,古朴黄雅,其中匾额对联、文字诗词多有佳句。在张良庙中,登上山顶,就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顶上的亭 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山向张良授书之意。</p> <p>张良庙的院落</p> <p><b>专挑县道罕人路,</b></p><p><b>逢冬偏爱雪中行。</b></p><p><b>莫疑山路崎岖险,</b></p><p><b>独享风光在险峰。</b></p><p> 好奇与冒险本来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品性,是人类进步的优良基因,我们回归了自然,我们去探索未知的自然。山间雪路行车 另一种的冒险与刺激。然而: 人生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p> <p>自驾线路:</p><p>1.从西安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丈八立交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公路。</p><p>2.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朝十堰/天水/G7011方向,过邓余村后朝略阳/天水/G7011方向,进入十天高速公路,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从褒城出口离开上匝道。</p><p>3.沿G316行驶直行进入八里关隧道,沿八里关隧道行驶转进入紫柏路,紫柏路行驶直行进入G316,沿G316行驶13.8公里,到达张良庙终点。</p><p> <b>别了,张良庙如有路过还会再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