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华社陕北24日通电 </h3><h3> (1945年11月24日)</h3><h3>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内蒙古各族人民,乃纷纷起义响应,并组织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以配合苏联红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日作战。</h3> <h3>内蒙古党委统战部、组织部《关于呈报对“8.11”事件定性意见的报告》</h3><h3>中央统战部:</h3><h3> 根据胡锦涛、王兆国同志的指示意见,最近,我区党委书记刘明祖同志,重新审阅了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组织部联合调查组《关于对“8.11”事件定性问题调查报告》并就“8.11”事件定性问题,逐一征求了区党委各位书记的意见,书记们一致同意区党委统战部,组织部对“8.11”事件定性的意见,同意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专此报告。请审视。</h3><h3> 附:《征求意见件》(略)</h3><h3><br></h3><h3> 内蒙古党委统战部</h3><h3> 内蒙古党委组织部</h3><h3> 1998年12月6日</h3> <h3>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关于“8:11”事件确定起义性质及参加人员工龄记算问题的批复》</h3><h3><br></h3><h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h3><h3> 你们《关于为“8.11”事件确定起义事件的请示》以及关于参加人员工龄记算问题,经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认真研究并请示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你们的意见。“8.11”事件可确定为起义性质。参加人员按起义人员对待,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更改,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h3><h3><br></h3><h3> 中共中央组织部</h3><h3> 中共中央统战部</h3><h3> 1999年2月13日</h3> <h3>中国共产党最早派到东蒙地区开展工作的(左)胡昭衡、张策、(右)方知达</h3><h3><br></h3><h3> 张策等同志向中央报告摘录</h3><h3>……</h3><h3> 根据以上历史事实,我们认为应当肯定东蒙自治政府不是伪政府,而是在我党影 和推动下的革命政府。</h3><h3> 我们建议作一明确规定:凡参加反对日伪统治斗争和起义,或在东蒙自治政府,东蒙自治军、青年团、工会、妇联、各种工作队以及东蒙工委、兴安省工委领导下从事工作的人员均视为参加革命。这样规定。有利于内蒙古各方面干部的团结和今后工作的开展。</h3><h3><br></h3><h3> 张策 方知达 胡昭衡</h3><h3><br></h3><h3> 1982年10月13日</h3> <h3> “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事件不是偶然发生的,是伪兴安军官学校爱国进步青年师生有计划、有准备、有组织、有领导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寻求民族解放道路的革命行动,是内蒙古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是东蒙古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 “蒙古民族要取得解放,要想求得民族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没有军队将一事无成,必须有一支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武装力量。因此,大家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可靠的武装部队,以便时机一到立即举行武装暴动,对日本侵略者作战”。</h3><h3> 哈丰阿 </h3><h3> 1944年10月9日</h3> <h3> 1944年秋,哈丰阿离开长春回王爷庙,开始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与掌握武装力量上面,与军校的学生广泛接触交往。</h3><h3> 1944年10月9日举行成吉思汗庙落成典礼后,由阿思根秘密召集20余名信得过的青年军官在胡诺思图(哈丰阿堂弟)家里开秘密会议(夜间不点灯)哈丰阿到会讲话,他说:“蒙古民族求得解放手中必须有信得过的军队,否则一事无成。这个军队必须紧紧掌握手中的武器,必须联系人民群众。我们要争取多掌握这样的军队。以便时机一到立即举行武装暴动,对日本侵略者作战”。这次会议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准备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张尼玛、都固尔扎布、乌力吉陶格陶、陈时雨、郭智勇、米格木尔、色旺扎布、拉布哈……等。</h3><h3> 哈丰阿不仅在王爷庙做待机行动的准备,而且利用各种机会在各地活动。1945年5月,他以总省代表的身份参加巴林左旗伪协和会代表会议,秘密会见那苏图,向他讲了日本即将垮台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指出由于日本人的挑拨离间,蒙汉民族之间相互存在矛盾。一定要注意在形势变化时避免蒙汉之间的相互残杀。蒙古人占少数,当地的国民党将组织政权,蒙古人应当组织民族武装,保卫自己。昭乌达靠近华北,共产党可能进来,要进行合作,而对国民党要进行抵制。总之,武装起来极为重要,没有武装无法保卫自己。他还说,原打算让阿勇巴图的团在昭盟起作用,但阿被日本人调走。拟派阿民布和,日本人又不放。因此应争取和子章,民族革命他可以接受,要对他进行工作。</h3><h3> 其后不久,哈丰阿与萨嘎拉扎布、乌云达来、额尔登太等开会研究提出行动方案,主要是组织内蒙古人民解放委员会和组织兴安军武装起义。并议定由额尔登太与苏方秘密工作人员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哈丰阿还分别与两位团长王海峰、胡克巴特尔谈话,向他们透露武装起义的意图。</h3><h3> 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统治,群众强烈要求自由解放,再加上进步力量的长期酝酿准备,在王爷庙,海拉尔,通辽,林东等地,都不约而同地发生杀死日本侵略者,欢迎苏联红军的革命行动。在王爷庙,王海山,都固尔扎布等八名兴安学校第一期学友举行秘密会议,决定以苏蒙军对日出兵为契机举行武装暴动。王海峰,胡克巴特尔,莫德尔图三人在成吉思汗山商定苏蒙军进来以后立即行动。8月11日黎明,兴安军官学校学生队郝永芳指挥学生向九名日本军官开枪为信号,学生队各连都调转枪口,打死日本军官。同一天,教导团连长乌力吉陶格陶牵头,伙同阿勇巴图,莫德尔图率教导团举行起义。王海峰,胡克巴特尔也率骑兵46团,步兵38团举行起义。这些起义完全打乱了日本人的撤退行动,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h3> <h3>哈丰阿,男,又名滕续文,蒙古族。父亲仁钦宁布(汉名滕海山),曾是内蒙古自治军第二军旅长。蒙古族革命家。</h3><h3> 1908年生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腰力毛都苏木。</h3><h3> 1929年就读于沈阳东北蒙旗师范学校。</h3><h3> 1932年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伪政权开展地下工作。先后在伪满兴安西省、兴安局、伪满国务院总务厅、兴安总省公署、伪满驻日使馆任秘书、参事官、理事官等职。</h3><h3> 1932年4月。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来的朋斯克、特木尔巴根发展哈丰阿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党员。就在这一年,写下了著名的《青旗歌》。</h3><h3> 1945年8月18日,日本投降后,哈丰阿等人在王爷庙发表了《内蒙古人民解放宣言》,组织“内蒙古人民解放委员会”,恢复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活动,建立东蒙党部,任秘书长。</h3><h3> 1946年1月,任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秘书长。4月,参加在承德召开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当选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常委,任联合会宣传部长、东蒙总分会主任,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会后历任中共兴安省工委委员,兴安省政府委员,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兴安省军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副政委),内蒙古自治政府副主席,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委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及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h3><h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兼教育厅厅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委员,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内蒙古中苏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内蒙古分会主席等职。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h3><h3> 1970年11月29日在其关押的呼和浩特逝世,享年63岁。</h3><h3> 1979年4月17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办了追悼大会,以示平反昭雪。</h3> <h3>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有一颗为民族的心,要珍视学习的机会,学好带兵的本领,回国后把部队掌握在自己手里。让他到时发挥作用。</h3><h3> 阿思根 </h3><h3> 30年代在日本教育蒙族青年时的讲话</h3> <h3>阿思根,男,又名李友桐,1908年1月15日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达尔罕王旗(今科尔沁左翼中旗)腰力毛都苏木。</h3><h3>早年就学于郑家屯第四中学,后入北京蒙藏学校,期间因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而被校方除名,辍学返乡。</h3><h3> 1931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军”。在“自治军”中,结识了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派遣到内蒙古东部地区开展革命工作的苏共党员朋斯克、特木尔巴根等,受到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1932年4月经朋、特二人介绍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他利用在“自治军”内任职条件,广泛团结蒙古族各界有志之士和进步青年进行革命工作。1933年5月,朋斯克从苏联回来,传达了共产国际远东局关于“长期潜伏,扩大统一战线,坚持对日斗争”的精神,并决定阿思根等留在兴安南省警备军内潜伏斗争。</h3><h3>20世纪30年代两次留学日本。193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他利用职务之便开展有利于抗日斗争和民族解放的工作。1939年日本关东军在中蒙边境发动“诺门罕战争”进攻蒙古,他策动成批官兵向苏蒙军队投诚,使日本侵略者“用蒙古人打蒙古人”阴谋难以得逞。1941至1942年任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战术教官期间,他向蒙古族师生讲述邻国朝鲜的亡国和蒙古民族由盛而衰的悲惨历史,激发官兵的爱国爱民族的热情、树立民族危机感,团结培养了一大批进步蒙古族青年官兵。1945年8月11日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蒙古族进步军官和学生1000多人发动起义,杀死数十名日本鬼子,迎接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协助中国抗日,史称“八一一”起义,这与阿思根将军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密不可分。</h3><h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阿思根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将当地的民警大队、护路队、内防总队等武装统一起来,与东北抗日联军嫩江一支队一起镇压了妄图挑起民族纠纷,并乘机抢占地盘的国民党“保安司令”闫振山匪帮,维护了该地区的稳定。此时的东蒙古为国共两党必争的要地,为国民党所虎视、共产党的政治军事势力也正在向东蒙古扩展,有人将哈丰阿和阿思根比作三国时期的“卧龙”和“凤雏”,认为得其一便可定东蒙古。</h3><h3>1945年12月,闻中共西满分局派内蒙东部来开展工作的胡秉权一行被突泉国民党光复军11师马海泉部逮捕下狱,并预谋处死。阿思根立即率民警总队二大队火速赶往突泉镇营救,与伪县长谈判失败后,他当机立断率部队于12月21日夜袭突泉,经过激烈巷战歼灭国民党军队千余人,救出了胡秉权和所有被扣押人员等,解放</h3> <h3>白音布鲁格,男,又名,王海峰,蒙古族,1913年2月6日出生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白彦塔拉。</h3><h3> 1932年3月经特木尔巴根、朋斯克介绍,加入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h3><h3> 1933年5月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继续留在伪军中在广大东蒙古青年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积极宣传民族解放的进步思想。</h3><h3> 1945年8月8日苏蒙军进军东北时,白音布鲁格于8月10日断然率部队举行武装暴动,杀死日本军官宣布起义,8月12日率部队打垮了日本“五三”部队,解救了该部队蒙古族官兵,迎接苏蒙军进入王爷庙。</h3><h3> 1946年3月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骑兵二师,解放战争他荣获了二级解放勋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h3><h3> 1950年他率领骑兵第二师光荣地参加国庆大典,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h3><h3> 1952年11月、他参加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实习师长。</h3><h3> 新中国建立后,白音布鲁格同志历任内蒙古昭乌达军分区司今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五师师长、内蒙古乌兰察布军分区司令员等职。</h3><h3> 1950年为昭盟盟委委员,</h3><h3> 1960年至1967年为乌盟盟委委员、军分区党委副书记。</h3><h3> 1956年至1965年为内蒙古军区第一至第四届党代会代表、军区党委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6年10月19日逝世。享年83岁。</h3> <h3>“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前夜,即于8月10日,伪兴安军第二师骑兵第四十六团、步兵第三十八团接受阻击苏军之命令,进入王爷庙南山阵地。是日夜间,骑兵第四十六团团长王海峰(白音布鲁格)、步兵第三十八团团长胡克巴图尔率领所部,杀死日本军官,撤出阵地,摧毁王家窝铺“五三”部队指挥机关,缴获一部电台和一些军用物资,并与驻王爷庙苏军取得联系。史称“8.10”抗日武装起义。</h3> <h3>王海山,男,达翰尔族,1917年12月生,黑龙江龙江县梅里斯区莽格吐人。</h3><h3> 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h3><h3> 1941年入日本神奈川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任伪满洲乌兰浩特军官学校连长。</h3><h3> 1945年8月11日领导葛根庙武装起义。</h3><h3> 1946年参加内蒙古人民自卫军,任中队长、大队长、支队长,东蒙自治军骑兵团长,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1师师长兼王爷庙城防司令,解放军骑兵第1师师长。</h3><h3> 新中国成立后,任察哈尔军分区司令员。</h3><h3> 1952年6月任公安部队内蒙古总队总队长,内蒙古公安部队第一副司令员。</h3><h3> 1955年6月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军分区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司令部顾问。</h3><h3> 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内蒙古政协副主席。</h3><h3> 1955年9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5月逝世。 终年85岁。</h3> <h3>1986年12月1日,“8.11”起义的组织领导者原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长王海山及夫人高梯青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批派往东蒙开辟工作的原内蒙古骑兵第一师政委胡昭衡及夫人林一行于北京合影留念</h3> <h3>都固尔扎布,又名,包凤翔,蒙古族,1914年9月14日出生,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烟灯土乡人。</h3><h3> 1933年-1936年,都固尔扎布在伪满兴安南省警备军少年队及伪满陆军兴安军官学校学习。</h3><h3> 1937年-1939年,都固尔扎布在伪满陆军中央训练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派遣候补学生队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本科学习。</h3><h3> 1945年,都固尔扎布参加革命,先后任兴安警备大队长、总队长、东蒙骑兵1师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副师长、副政委、内蒙古骑兵1师政委、2师政委、内蒙古军区参谋长。</h3><h3> 1950年-1966年,都固尔扎布任内蒙古军区锡林郭勒盟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盟党委书记兼盟长、内蒙古军区兵役局局长、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厅长、畜牧厅厅长。</h3><h3> 1966年,都固尔扎布任内蒙古自治区农委副主任。</h3><h3> 1979年,都固尔扎布任顾问。</h3><h3> 1984年,都固尔扎布离职休养。</h3><h3> 1986年,都固尔扎布担任电影《成吉思汗》军事、历史顾问。还曾兼任内蒙古畜牧学会名誉理事长、内蒙古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顾问、内蒙古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会顾问等职。主要论著《大统帅成吉思汗之谜——成吉思汗战略战术研究》(译著,蒙文)、《军事理论家孙子与军事实践家成吉思汗两大巨人的对比》(蒙文)、《铁木真、贴木儿用兵论》(译著,蒙文)、《成吉思汗在军事上天、地、人三要素的运用》、《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研究》。</h3><h3>都固尔扎布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所获勋章不详)。</h3><h3> 1989年10月22日,都固尔扎布因病逝世,享年75岁。</h3> <h3>1957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内蒙古、西南少数民族代表团时的合影(前排左6为“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组织领导人之一都固尔扎布)</h3> <h3>巴音图,男,又名,刘玉山,蒙古族,1917年12月29日生,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旗老爷庙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今国防大学)。原兴安军官第学校第11期生区队长。曾任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参谋处长,华北军区国防骑兵第五师副参谋长、内蒙军区作训部部长、步兵学校校长、内蒙军区司令部顾问。副军职、</h3><h3> 1981年离休。担任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会会长。发表《成吉思汗战争史》、《帖木尔的军事思想》等几十篇论文。撰写了《蒙古族古代战争史》等多本著作。主编了《内蒙古骑兵第一师战史》、《铁骑征战记》等著作。翻译了俄文版《铁木真、帖木尔用兵论》、法文版《成吉思汗战略战术》、日文版《大统帅成吉思汗之谜》等多部著作。</h3> <h3>1983年,巴音图参加完阿思根将军的骨灰安放仪式后与阿思根将军的女儿们在“大青山革命公墓”门前合影留念。</h3> <h3> 2000年11月18日,原内蒙政协秘书长哈伦同志在病榻上请巴音图共商出版《“8.11”葛根庙武装起义》一书事宜。</h3> <h3>2015年8月11日,兴安盟军分区原司令员白景福在“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旧址”。纪念石落成揭幕仪式上讲话。</h3> <h3>2015年8月11日,“8.11葛根庙武装起义旧址”纪念石落成揭幕仪式。</h3> <h3>“八一一”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h3><h3>“八一一”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事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一次有计划、有准备、有组织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寻求民族解放道路的革命行动。为了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组织和影响下,在王爷庙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军官先后召开三次秘密会议,为组织发动武装暴动做酝酿和准备。密谋举行武装起义</h3><h3>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克里木召开同盟国最高军事会议,讨论对德、日最后决战问题,决定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消灭侵驻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h3><h3>日伪当局预感到末日来临,颁布《战时刑法》,规定3人以上不准集会,4管收音机不准收听。在日本法西斯的白色恐怖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秘密、稳妥地进行着。伪康德10年(1943年)8月,在打入伪满洲国军界、时任伪军校蒙古族军事教官、兴安军管区司令部参谋处长阿思根家召开第一次秘密会议。伪军校第八至十二期毕业生元丹桑布、那顺陶克陶、何俊杰、阿民、义都、阿其、乌力吉,兴安学院学生孟根巴根、育成学院学生包彦满都乎等9人参加。阿思根赞扬大家为民族解放而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提醒大家在日本法西斯统治下要懂斗争策略,团结广大进步青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注意克服年青人的急躁情绪,等待时机,完成大业。第一次秘密会议后,大家经常秘密互通情报,鼓舞斗志。</h3><h3>第二次秘密会议,于1944年10月9日深夜,借王爷庙成吉思汗庙(座落在乌兰浩特市北罕山顶)落成典礼之机,在蒙古族青年军官胡诺思图(哈丰阿堂弟)家召开。王海山、都固尔扎布等20多名蒙古族青年军官参加。会上,打入伪满洲国政界,时任伪兴安总省参事官哈丰阿讲了话,他说:“蒙古民族要取得解放,必须有一支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武装力量。因此,大家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可靠的武装部队,以便时机一到立即举行武装暴动,对日本侵略者作战”。会后,大家分头在各部队中秘密串联,积极做好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h3><h3>第三次秘密会议,于1945年7月1日在蒙古族青年军官杨古扎木苏家进行。是日,伪军校第十二期连长达斡尔族青年军官王海山上尉、生徒队队长、蒙古族青年军官都固尔扎布上尉报请伪军校当局批准,为军校第一期生死难者举行追悼会,在校生和各期毕业生均派代表参加。为不引起日本宪兵、特务的怀疑,特邀请顾问金川耕作大佐参加悼念活动。是日午夜,王海山、都固尔扎布以欢送杨古扎木苏受命赴唐山铁血部队任职为名,秘</h3> <h3>原兴安军官学校礼堂(现改为五一大会会址)</h3> <h3>乌兰浩特“五一大会”会址</h3> <h3>1945年8月10日夜,在吉尔沁艾里兴安军官学校,王海山连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8.11”葛根庙武装起义问题。</h3> <h3>葛根庙北山“8.11”葛根庙武装起义地点</h3> <h3>好屯扎拉嘎村南山脚下“8.11”起义部队欢迎苏联红军的地点。</h3> <h3>葛根庙方位示意图</h3> <h3>伪军官学校地点略图</h3> <h3> 8月11日清晨,雨过天晴。起义师生于六点左右出发。渡过兆儿河继续向目的地行军。大谷少校让巴音图任尖兵排长、布和为尖兵班长,在梯队前300米处行军。发现有一个日本军官坐在胶轮大车上,几乎与尖兵班同行,巴音图命尖兵班长说:”你们把他干掉”。尖兵班长先后派出都固尔扎布、阿古达木同学,阿古达木同学手举”三八”式骑枪一下子刺进日本军官的胸膛。几乎与此同时,大约在上午八点左右。校部军士高生嘎飞马来告王海山、那达那。他说:”本科二年级在鄂秀峰、包壮卿、郝永芳等人的指挥下,将吉川中校以下数名日本军官全部干掉了。王海山连长闻讯后,立即下令将大谷少校等几名日本军官全部打死了。这时,人们从远处望见王爷庙和日本平台机场已被苏军轰炸,滚滚黑烟直冲天空。日本家属乘汽车,拼命向东南方向逃窜。此情此景,使起义学生欢呼跳跃,今天终于迎来了黎明。</h3><h3> 打死了日本军官以后,起义的这支部队在葛根庙北约十余里处的阿尔山宝力高村集中整编,大家一致推选王海山为大队长。白明儒为副大队长,色旺扎布为副官,大队下编了两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为那达那,第二中队队长是巴音图。各中队编三个排,每排编三个班。班长、排长由高年级学生担任。两个中队总人数约200人。整编后,大队长王海山讲话,他首先命令大家把标志着伪满军队的领章和帽徽撕下来烧掉,然后他说:”我们今天杀死了日本军官,举行了起义,现在日本人还没有投降,下一步我们就上扎赉特旗西北部的宝格达乌拉山打游击,配合苏蒙红军解放东蒙古,大家要听从指挥,服从命令,爱护老百姓。”部队就开始向宝格达乌拉山前进。</h3><h3> 8月13日部队到了扎赉特旗东南部的四村宿营,伪兴安总省的的哈丰阿、博彦满都也赶到这里,与起义部队汇合,第二天,哈、博两人召集部队排以上军官开会,到会的人有王海山、张尼玛、那达那、色旺扎布、米格木儿、鄂秀峰、包壮卿、郝永芳和巴音图。会议决定成立”内蒙古解放委员会”,推举博彦满都为委员长,哈丰阿为秘书长。推举阿思根(缺席)主管军事,他不在期间,暂由张尼玛指挥,王海山负责军校学生队伍。会后,听说苏军已进驻王爷庙,起义部队派郝永芳去王爷庙与苏军联系,说明我们的情况,听从苏军的安排。</h3><h3> 8月15日大约上午九点左右,头上飞来了三架苏联飞机,同时地面冲来数十辆坦克向部队驻地开炮。开始怀疑是从阿尔山退下来的日本军队,于是,这支起义部队在王海山的指挥下迅速通过村东沼泽地转移到东</h3> <h3> 原兴安军官学校第十期生,布特格其回忆:</h3><h3> ……在行军中,我们突然碰上了一队佩带武器的人马,没有帽徽,没有领章,却举着一面绣有套马杆子和锄头图案的旗子。到跟前才看清楚,带队的是我们兴安军官学校生徒队的都固尔扎布连长。我们问他:“你们举的是什么旗子?”他们回答说:“这是博彦满都、哈丰阿、特木尔巴根特意做的旗子,我们蒙古人要走自己的路啦!”在下面是否应该加几句解释?</h3><h3> 历史背景,蒙古民族饱受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大汉族主义的压迫。蒙古民族为了寻求民族的解放道路。1945年8月11日之后,建立了自己的武装。</h3><h3> 这面旗帜的设计者是我区著名蒙古族画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超鲁先生。“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第一次打出这面旗帜。东蒙自治政府用的是这面旗帜。“五·一”大会主席台上也悬挂着这面旗帜。现这面旗帜珍藏在内蒙古博物院。</h3><h3><br></h3><h3>器</h3> <h3> “8.11”葛根庙武装起义人员绝大部分都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和党政部门工作,并经过几十年革命斗争,革命实践的锻炼和考验,其中许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长为我党我军的一些高级干部,但是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仍然被视为“跨洋刀出身的伪军人”而受到打击、陷害、揪斗,其亲属亦受到株连。因此,公正的评价和解决这次起义,是关系到为历史负责,为革命事业负责,为后代负责的严肃的政治问题。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认真调查研究、并经中央领导同意于1992年2月13日批准确定为起义性质。这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又一伟大实践,这是对“8.11”葛根庙武装起义的公正评价和结论。内蒙古党委,内蒙古军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老领导们,以及中国共产党最早派到东部区开展工作的张策、胡昭衡、方知达,在为“8.11”葛根庙武装起义的认定和落实政策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h3> <h3>参加葛根庙武装起义官兵600余人,有资料、照片的200余人。打响葛根庙武装起义第一枪的郝永芳同志的资料就无从查起。</h3> <h3>参考资料。</h3><h3>8·11葛根庙武装起义。 巴音图 胡格 编著</h3><h3>不能忘却的历史事件 纪念8·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70周年 白景福 主编</h3> <h3> 谨以此片献给为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不朽贡献的——“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的将士们。</h3><h3> 纪念“8.11”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七十四周年</h3><h3>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