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高加索之旅,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阿塞拜疆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也是我游走在世界各地见到的最美的建筑。建筑美在整体呈现一种流线的外形,而且变化的线条又是那么协调给人震撼的美感。</h1><h1>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建筑以“反对直角”的崭新建筑面貌展示出来。一系列曲线从地面上展开,形成一个有机而动感的形态。越是走到近处,越能感觉这种震撼,不得不赞叹建筑设计师的伟大。</h1><h1>阿利耶夫艺术中心2012年落成,艺术中心是以老总统阿利耶夫的名字命名。整个设计包括一个博物馆、一个图书馆和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会议中心。</h1> <h1>阿利耶夫艺术中心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一大新地标,出自已故伊拉克裔英籍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的之手。她还设计了北京银河SOHO、广州大剧院、南京青奥中心等建筑。北京大兴新机场T1航站楼也是由法国ADPI建筑事务所携手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h1><h1>扎哈·哈迪德2004年拿下了普利策奖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建筑师(本图片为网上下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美丽的夜景</b><br></h1><h1>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的夜景非常的美,我们团友被安排在晚上去文化中心参观。</h1> <h1>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坐落在首都巴库最高的一小山坡的顶上。晚上的文化艺术中心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h1><h1>在不同的地方看这座建筑的造型都不一样,在斜坡的下面看,这座建筑左侧是不是有点像墨西哥的草帽呢?</h1> <h1>这是在西南方向看的造型。</h1> <h1>正面看的造型。</h1> <h1>正面全景。</h1> <h1>在不同位置和角度看建筑是不同的形状。都给人不同美的视觉。这是我转到了建筑的东边进行拍摄的。</h1> <h1>晚上的艺术中心不对外开放,隔着玻璃窗户看里面,里面的建造也是呈现曲线的造型。</h1> <h1>这么美的建筑只是看其晚上的景观,而建筑细节的美感只有白天才能看清,没欣赏到白天的艺术中心之美实在是在点遗憾了吧。于是几位团友约好第二天早上五点多就打的去艺术中心参观和摄影。感谢我们的导游丽达头天晚上帮我们订好车辆,还帮我们出了的士车的费用,给钱她无论如何都不收,真是感激不尽。阿塞拜疆还是一个很淳朴的地方,导游自掏腰包为游客额外服务,真是少之又少。</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天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景观<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b></h1><h1>早上五点多到阿利耶夫文化中心,这时的城市大多数人还在沉睡中,文化中心更是没有一个游人,只见一辆警车停在这里,守护着这里的安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建筑背面的景观。</h1> <h1>语言不通,这位帅哥用手势说要我给他拍一个照。</h1> <h1>不同的局部展示其不同的线条之美,“C”形的建筑弧度与玻璃幕墙完美结合,城市的建筑映在玻璃幕墙上,一幅美丽的画面。</h1> <h1>玻璃幕墙的反光成像,这局部又像大鹏展翅。</h1> <h1>这座流线型的建筑不断从地面向上延伸。</h1> <h1>起伏、分岔、褶皱和弯曲变化,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复杂形体,把这个广场的波浪形地面转化成为一处迷人的城市景观,真正做到了在建筑设计上的因地制宜。不得不佩服建筑设计师的智慧。</h1> <h1>不要说摄影构图不水平哦,这里本来就是一个斜坡。</h1> <h1>建筑褶皱里的曲线之美。</h1> <h1>白天能欣赏到建筑更美的细节。</h1> <h1>从西面的侧面看,更像一个大鼻子。</h1> <h1>再远一点看像一条鱼。</h1> <h1>文化艺术中心正门对面的几只蜗牛塑像栩栩如生也很吸引人。</h1> <h1>几只蜗牛在城市中爬行。</h1> <h1>两次去阿利耶夫艺术中心参观和摄影,都没能进到里面去参观。因为早上和晚上艺术中心都是闭馆的时间,这是高加索之旅最大的遗憾。实际上其内部的景观也是很美的,展现的也是一种流动的线条之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