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随记 (四)世外桃源

克非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nbsp;在新疆美丽的哈纳斯湖旁,有一个小巧的山村——禾木村,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山村景致,像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b></h3><h3><b> 村子充满了原始的味道。最出名的是万山红遍的醉人秋色,炊烟在秋色中冉冉升起,形成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胜似仙境,素有“中国第一村” 的美称,也是无数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地方。 </b><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  六月二十七日,行程的第四天。路线安排: 贾登峪一禾木一五彩滩一布尔津(单程 214公里 正常行车5小时)。今天喀纳斯的天气预报:晴 12--28℃。</b></h3><h3><b> 早上七点半在酒店吃早餐(下图3)团餐。八点出发前往「禾木景区」。一路上山道弯弯,在阳光下的层层树林也染上了金色(下图1、2)。</b><br></h3> <h3><b>  路上一些旅游大巴与我们同向行驶前往景区(下图1)。</b></h3><h3><b> 路边小河流水潺潺,牧民们择水而居,一座座毡房好似一朵朵白蘑菇生长在河岸上显得那么的和谐和安宁(下图2)。</b></h3> <h3><b>  这里水源充裕,牧草丰美,绿色的大地上散布着一座又一座牧场。</b></h3><h3><b> 金色的阳光柔和地撒在山谷里,大大小小的牛群、羊群像一簇簇野花点缀其中,时而能看到白色的毡房飘着缈缈炊烟,骑着马儿的牧民悠闲走过,一切的风景都让人感到好轻松,所有的烦恼和重压都在风中消散。</b></h3><h3><br></h3> <h3><b>  山中除了毡房也有很现代化的楼房</b> &nbsp;</h3><h3><b> 这条大路的终点,就是美丽的禾木村。</b></h3> <h3></h3><h3><b>  由于图瓦人聚居的小村庄都处于深山之中,我们又爬上了这七弯八拐的山道。山道弯弯也是当地自然风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 </h3><h3><br></h3><h3></h3> <h3><b>路边有观景台,郭师傅停车让我们下耒欣赏一下这里的风景。</b></h3> <h3><b>哇!原来这里有好大一片牧场,太迷人了!</b></h3> <h3><b>  日出破晓,朝阳播撒在翠绿的大草原上,带来了凉凉夜晚过后的缕缕温暖,吹拂过大地的清风不再寒冷,反而捧起盎盎生机。</b><br></h3> <h3><b>  这片牧场中间有些围栏分隔着,可能是每户划分了各自的领地吧。</b><br></h3> <h3><b>  随之是连续的急弯下坡(下图1、2、)。汽车行驶在陡峭的崖坡边上(下图3),有点探险之旅的味道了。 &nbsp;</b></h3><h3><b> 我们出发已近一个小时,应该快到了吧 (下图4)。</b></h3><h3><br></h3> <h3><b>  路边有个叫「奥巴罗衣」的小村。小村的</b><b>木屋非常有特色,屋顶是尖尖的人字形,不管房屋在什么地方,家门都是朝向东方。</b></h3> <h3><b>木屋在各处罗列分布着,有的在小溪流旁边,有的在大山深处的开阔地带上。</b><br></h3> <h3><b>  以前读桃花源时,我们好奇它的神秘,向往它的美好,也为它的不可得而遗憾。其实,桃花源未必是古代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吧!</b><br></h3> <h3><b>  上午九点半左右汽车驶入了景区的停车场(下图2),我们到达了禾木景区服务中心(下图1),在此处买好门票后进入大门再换乘区间车前往村庄。</b></h3><h3><b> </b><br></h3> <h3><b>  禾木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下辖的一座村庄。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2019年7月28日,禾木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b></h3><h3><br></h3> <h3><b>  这个村里住的全部是图瓦人。</b><b>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很少和外界沟通</b><b>几乎与世隔绝</b><b>,其</b><b>生活方式都很原始。</b><b>现在喀纳斯被列为中国5A级景区,</b><b>禾木村也因此走入了人们的视线。</b></h3> <h3><b>  十点钟我们搭上了区间车前往(下图1)。翻越一道岭后,进入一个更加宽阔的山谷,远远地,我们看到了这个静静地安睡在雪山之下的小山村,禾木村到了。</b></h3><h3><b> 禾木全称是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图瓦人是蒙古族人的一支。禾木村也是乡政府驻地,有学校和机关。十点半我们到达了村口。</b></h3><h3><b> 村子的面积并不大,一进村口就看到路旁一排简朴的民居旅馆,再往前走是禾木河乡的乡政府和学校。还可乘小火车在村中各处游览(下图3)。</b><br></h3> <h3><b>  这里没有钢筋水泥建成的建筑。都是原始的木材建造的木屋,来到这里就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下图1、2)。</b></h3><h3><b> 要想看到村子的全貌必须要去「禾木一哈登观景平台」又名成吉思汗点将台。路线是经过禾木河大桥向右走,这是游客们必去的一个观景点,于是我们也随着人流前行(下图3)。</b><br></h3> <h3><b>  抬眼望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镜头定格在阿勒泰山脉的雪峰上,仿佛置身于仙境中。</b></h3><h3><b> 山下的百年老屋展现出禾木图瓦人百年历史,图瓦人擅长骑射,能歌善舞,冬季用独特的毛皮雪板雪中捕猎。全国现在仅有二千余人,传说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禾木村是其最大的聚集地。</b><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b> 观景台位于禾木村的北门山坡上,从村子里步行,经过禾木河,穿过桦树林,步行约30分钟即可达到。</b></h3><h3><b> 川流不息的禾木河,河上的木桥也是禾木村的标志性建筑。经历了百多年喀纳斯冰川溶水的冲击,古旧而敦实 。</b><b>河上有一座带门的桥,</b><b> 是用它来阻挡土匪马队冲击的吗?</b></h3><b> 这座带门的桥,最早是白俄罗斯人用原木和铆钉修的,桥上并没有门。1970年,桥旧得不能使用了,当地人就拆了旧桥,在原处建了座新的。新桥东西两端都建了门拱和双开木板门,还刷上了油漆。 风雨里,桥上除了歪斜的拱门还顽强地立着,门扇已随桥下的岁月之河流逝不见了踪影。</b><h3><b> </b><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  禾木河在绿树的掩映中从村子旁哗哗流过。</b><br></h3> <h3><b>  禾木河流淌在群山环抱的平原上,</b><b>淡淡的水汽在树林上空形成一条蜿蜒的白丝带,飘荡在村庄与大山之间。</b><br></h3> <h3></h3><h3></h3><h3></h3><h3> </h3><h3><b>凛冽冰凉的河水和禾木村一样简单而纯洁,满岸的绿色植被被水气滋润,叠落出厚厚而浓郁的葱茏。</b></h3><h3><br></h3><h3></h3><h3></h3><h3></h3><h3></h3> <h3><b>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流淌着,原始村落与大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b></h3> <h3><b>从村边流淌而过的</b><b>禾木河</b><b>,在树林中转了一个弯,继续向西奔流,汇入布尔津河。</b></h3> <h3><b>  禾木河漂流(下图1)是喀纳斯景区吸引游客的又一块“金字招牌”。</b></h3><h3><b> 禾木河漂流全长9公里,集“奇、峻、清、幽”于一体,从观景平台俯瞰,禾木河宛如一条玉带深阙峡中。河的上游多为峡谷地带,水流湍急,落差较大,河道多为自然冲刷河道,河叉较多,大部分河道水流湍急,伴有频繁的波浪,有的地方浪高可达1.5米~2米。</b><br></h3> <h3><b>奔流的河水中是否真的有“湖怪”在摩拳擦掌?</b><br></h3> <h3><b>  跨过禾木桥,河对岸是一大片的白桦林,在阳光的辉映下充满了诗意。</b><br></h3> <h3><b>信步走入林间,白色与黄绿色交融的世界仿佛让你置身于仙境一般。</b><br></h3> <h3></h3><h3></h3><h3><b>白桦林的美,其实无需太阳光影的衬托。</b><br></h3><h3><br></h3><h3></h3><h3></h3> <h3><b>置身其中,仿佛尘世的一切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自己。</b><br></h3> <h3></h3><h3></h3><h3><b> 过了白桦林继续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小山村西侧的观景台(成吉思汗点将台)。这实际上是一个自然形成的高山草甸,远远看去,像一个平台,相传成吉思汗曾在此检阅过十万雄师。 </b> </h3><h3></h3><h3></h3> <h3></h3><h3></h3><h3><b> 这个山头上是一块较为平坦,面积也不小的场地。据说成吉思汗曾经集合蒙古族勇士组成的大军,点将出征。想当年,这里一定万众云集,旌旗蔽日,山呼地动。蒙古勇士们,铁马金戈,纵横草原,视死如归。如今,这些依然不失矫健的图瓦人就是他们的后裔。</b> </h3><h3><br></h3><h3></h3><h3></h3> <h3><b>山间铃响马帮来。</b></h3><h3><b>通往观景台的路除了爬上去也可以租马骑上去(100元/人)。</b></h3><h3> </h3><h3><b><br></b></h3><h3> </h3><br> <h3><b>这些通往观景台的木栈道阶梯有点让人望而生畏,没有细数至少有几百梯吧。</b><br></h3> <h3><b>坐一下吹吹山风也挺美哟!</b></h3> <h3><b>一级又一级,终于,我们登上了观景台,将整个禾木村尽收眼底。</b><br></h3> <h3><b>站在观景台俯瞰禾木村全景,河流,村庄,森林,山峰,袅袅的炊烟,骑马的人影……</b></h3><h3><b>欣赏这静谧安详的小山村。</b><br></h3> <h3><b>  从观景台往下俯视,看到了整个村庄所在地的全貌。禾木村坐落在重山阻隔的一个大河谷里,安</b><b>静地躺</b><b>在群山环抱的开阔地中,</b><b>成片成片如油画般的树林包围着它,一条从山顶积雪处流淌下来的禾木河贯穿其中。原木垒起</b><b>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村头一条小路弯曲曲通向远方……</b><b>古朴的山村景致,像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b></h3><h3><b> 午时的金色阳光洒向安静的禾木村,像是给这个小村庄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薄纱,一个个尖顶的小木屋看上去更觉漂亮,这时我终于明白这里为什么被称为“神的自留地"了。</b></h3><h3> <b>面对如此美景,感叹当年图瓦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找到如此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定居繁衍了下来。</b><b>较之那虚无缥缈的桃花源,如果陶渊明先生有幸到此,恐怕又要有一篇新的《桃花源记》吧。</b></h3><h3><b> 在时间的隧道里,有些地方就像是一个定格百年的梦,等待着人们的追寻。</b><br></h3><h3><br></h3> <h3><br></h3><h3><b>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里,另一个在这里。</b><br></h3> <h3></h3><h3><b>绵延的远山,星罗棋布的木屋......是大自然对这个世界的馈赠。</b></h3><h3><b>此刻,我们脚下的这座山村如此静谧安详,完全就是世外桃源。 </b></h3><h3><br></h3><h3></h3><h3></h3> <h3></h3><h3><b>这一切,不自禁的让人生起对远古人类文明、对宇宙地球自然的深深的敬意。 </b> </h3><h3></h3> <h3><b>人欢马跃,牧马人在从林间扬尘而过……</b></h3> <h3><b>充满活力的动物、植物让人入眼就是满眼的生机。</b><br></h3> <h3></h3><h3><b>碧蓝的天空衬托着浑圆的雪山,近在咫尺,很令人有尝试攀登的欲望。 </b></h3><h3><br></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b> 下得山来已是中午十二点,走在村中有点感慨,这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b>的世外仙界由于游客的湧入也不能脱俗的改变了一些模样,以前圈牲口的围栏现在圈的是小轿车(下图2);曾经的原木屋翻建成了供游客住宿的客栈和山庄(下图3)。</b> </h3><h3></h3><h3></h3><h3></h3> <h3><b>一个理想主义者心中的完美世界,到底长什么样?</b><br></h3> <h3><b>这个村落的名称就非常的好听,叫做「禾木」。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平静祥和、安宁美丽的感觉!</b><br></h3> <h3><b>  中午十二点一刻,我们在村里的「北园春」山庄吃午饭,八菜一汤的团餐,主打罗卜、白菜、豆芽等,味道一般。</b></h3> <h3><b>十二点五十,我们坐公交车前往村头去換乘区间车。</b></h3> <h3><b>下午一点十分搭党员示范车前往禾木游客中心。</b></h3> <h3><b>沿途大片的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小野花,景色幽静别致,美丽动人。</b></h3> <h3><b>草帽般的云朵啊,是不是想给灿烂阳光下的花草带来一份荫凉呢!</b></h3> <h3><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画面溢出,沁人心脾。</b><br></h3> <h3></h3><h3></h3><h3><b> 配上张养浩的元曲</b><b>《双调·雁儿落兼得令》感觉甚妙,“</b><b>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b><b>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b><b>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b><b>云霞,我爱山无价,</b><b>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b></h3><h3> </h3><h3></h3><h3></h3> <h3><b>齐齐的松树林和白桦林遍布在路旁。再见了禾木!人虽离去,仙境永驻心间。</b></h3> <h3><b>  据说图瓦人在定居禾木河以前住在山下,禾木只是冬季的狩猎场。那个时候他们是天生的猎人。</b></h3><h3><b> 1918年,猎人们突然发现禾木河来了许多白皮肤的人,原来十月革命后俄国的一些昔日贵族和军官无藏身之地,就流浪到了此地。这些人在禾木河边盖房、种地、养畜,猎人们称他们为白毛子。这些到中国避难的白俄贵族们带来了让猎人们眼热的物质文明。为了换取粮食和布匹,猎人们在夏季为白毛子打工,冬季仍然是狩猎。慢慢地,猎人们也就把家固定在禾木河。后来这些俄国人全部去了澳洲。解放后,猎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缓慢变化,</b><b>经过半个世纪,现在</b><b>种地养畜成了禾木人的主业。</b></h3><h3><b> 现在的禾木村已经拥有上百年的历史,希望能在未来把他的风情和历史继续延续下去。</b></h3><h3><b> &nbsp;</b></h3><h3><b> 下午二点二十左右,我们又回到禾木景区服务中心停车场,换乘郭师傅的车继续我们的行程。</b></h3> <h3></h3><h3></h3><h3></h3><h3><b> 约二点半时,我们又乘车驶向五彩滩景区。五彩滩也是我很想去见识的地方之一,过去只见过沙滩,海滩,几年前在三弟的照片中瞥见了五彩滩的一角,就很令我心生向往。</b></h3><h3><b> 五彩滩位于布尔津县城以北约24公里处,在前往喀纳斯的必经之路上,因此现在到出山这一段是在走回头路,上篇已介绍的途中景色这里不再赘述。</b> </h3><h3><br></h3><h3></h3><h3></h3><h3></h3> <h3><b>牛养成群、骏马奔驰,体现着这里的人们纯情,朴实的牧民生活。</b><br></h3> <h3><b>常常看见骑自行车旅行的人,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下图1)</b></h3><h3><b>牧民们的交通工具似乎由马变成了机动车。(下图2)</b></h3> <h3><b>  又经过昨天经过的公安检查站(下图1)。又见去喀纳斯机场的岔路口(下图2)。我们仍行驶在S232省道上。</b></h3> <h3><b>  昨天从这里上山,今天又经过这些弯弯绕绕的盘山路下山。郭师傅说要是有隧道的话,至少节约个把小时的车程。</b></h3> <h3><b>  下到山口,眼前豁然开朗,只见连绵不断的阿尔泰山脉,环绕着美丽富饶的山谷平原,绿洲处处,绿草茵茵,绿树葳蕤,柳暗花明。</b><br></h3> <h3><b>  下午四点二十五分钟,此处到五彩滩还有67公里(下图1)。前行几分钟后,好美呀,前方出现了一片尉蓝(下图2)。噢,原来是出现了沙漠中无比珍贵的湖泊(下图3)。</b></h3><h3><b><br></b></h3> <h3><b>看天空出现了彩虹,舞动着的云彩也似乎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b></h3> <h3><b>  五点零四分时,一块路牌让人有点沮丧(下图1),眼看快到了却被限速 20公里/时,好期盼立马见到这个在一片戈壁荒漠中以怪异、神秘、壮美而著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却只能作蜗牛状爬行了! &nbsp;</b></h3><h3><b> 前方又出现了大型的风电场(下图2)。四十分钟后终于看到进景区的指示牌(下图3)。</b><br></h3><h3><b> 五彩滩属于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容易混淆。风蚀雅丹,流水丹霞,产生的原理不同,外观也就不一样</b></h3> <h3></h3><h3></h3><h3><b> 下午五点四十五,我们到达五彩滩景区大门口。入口处有三只白羊雕塑(下图1),象征着"三阳开泰,国泰民安"的寓意。</b></h3><h3><b> 五彩滩位于新疆北端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地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二级阶地上,海拔480米。五彩滩一河两岸,南北各异。五彩滩地貌特殊,长期干燥地带,属于典型的彩色丘陵(或彩丘地貌),</b><b>是国家4A级景区。</b><b>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b></h3><h3></h3><h3></h3> <h3><b>  五彩滩又称五彩河岸,号称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五彩滩风情万千,毗邻碧波荡漾的额尔齐斯河,与对岸葱郁青翠的河谷风光遥相辉映。</b><br></h3> <h3><b>  导游说,到五彩滩景区最好在傍晚日落之前,这里由于干燥且地势平坦,傍晚时常出现长时间金黄色或者红色的夕阳,照耀得五彩滩非常美丽。</b><br></h3> <h3><b>  景区中间大道旁著名的哈萨克马上游戏"叼羊"雕塑。</b></h3><h3><b> 哈萨克民族以游牧为生,传统的骑马"叼羊”游戏,逐渐演绎成了族群的标志性文化。盛大的节日聚会都会表演"叼羊"节目,彪悍的骑手们争抢、撕扯着一只小羊,谁抢到并跑到终点就是胜利者。在欢声笑语中,族人们都祝贺他的胜利,哈萨克姑娘们也投以佩服和爱慕的微笑。</b><br></h3> <h3><b>  &nbsp; 五彩滩景区的面积不大,纵深1公里左右, 景区里修有多条栈道和观景台,可沿着木制栈道缓缓走上一圈观景,等夕阳落下便可回到景区门口,再返回布尔津县城住宿。</b></h3><h3><b> 曲曲弯弯的红栏杆栈道也是一道风景。</b></h3> <h3><b>  额尔齐斯河北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由于河岸岩层抗风化能力强弱不一,轮廓便会参差不齐,而岩石含有矿物质的不同,又幻化出种种异彩,这里的岩石颜色在落日时分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色彩以红色为主,间以绿、黄、白、紫、黑及过渡色彩,色彩斑斓、娇艳妩媚,因此被称作“五彩滩”。</b></h3><h3><b> </b></h3> <h3><b>  风蚀雅丹,层叠错落,鳞次栉比,五彩纷呈的石头屹立在美丽的河边,夕阳西照下的坚固石头也显得有几分婀娜和柔情。</b><br></h3> <h3><b>  河滩与对岸葱郁青翠的河谷风光遥相辉映,可谓“一河隔两岸,自有两重天”。这是一个没有一丝多余杂色的自然世界,绿洲、河流、彩滩和谐递进,南北两岸色彩分界协调的完美至极。</b><br></h3> <h3><b>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向西流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北冰洋的河流,位于五彩滩南岸,是仅次于伊犁河的新疆第二大河。人们把流经五彩滩的额尔齐斯河的河段叫五彩河,它把景区分为景色各异的南北两岸,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度,绝妙且浑然天成,自然完美又毫无斧凿的痕迹感。</b><br></h3> <h3><b>  在河的南岸胡杨林郁郁葱葱,遥望远处,山峦逶迤,沙漠起伏,与蓝色的天际融合,戈壁风光,尽收眼底。位于五彩河滩的尽头的钢索桥,将对岸的绿色河滩谷地和雅丹地貌连接了起来。</b></h3> <h3><b>  &nbsp;北岸的“雅丹地貌”绚丽多彩。宽阔的河滩上,高耸的“山峰”、幽深的“峡谷”,错综的“街道”,纵横的“沟壑”,在夕阳下显得斑斓而又神奇,一切都沐浴在柔和的光线中,像是神灵们的天国,迷离而虚幻。</b></h3> <h3><b>将梦幻的色彩与现实轻柔地连接在一起。</b><br></h3> <h3><b>  滩涂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夕阳给它涂上了艳丽的色彩,也只有夕阳下的五彩滩才能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一游,正是“夕阳无限好,晩景也辉煌”。</b><br></h3> <h3><b>都说五彩滩是个浪漫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爱的力量。</b><br></h3> <h3><b>  这里地处干旱多风地带,背后景区旁边的大型风力发电网站给辽阔的视野里添加了一曲动感活力的生命旋律。</b><br></h3> <h3><b>“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b><br></h3> <h3><b>要好好观赏一下经亿万年风化、水流浸蚀形成的“雅丹地貌”。</b><br></h3> <h3><b>  这里的岩石色泽各异,五彩缤纷,状如彩色古堡、怪兽、峰丛等奇特造型的地貌,是典型的彩色丘陵。大风起时,会发出怪异的声音,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b></h3> <h3></h3><h3></h3><h3></h3><h3><b> 大小石峰、石墙、石柱,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造型奇艳,鬼斧神工的“雅丹地貌”真让人惊讶不已。 </b></h3><h3><b> 浮雕:不屈的魂灵。</b></h3><h3></h3><h3></h3><h3></h3><h3></h3> <h3><b>躲猫猫。</b></h3> <h3><b>仙人过海。</b></h3> <h3><b>古时的城堡。</b></h3> <h3><b>咦,悟空咋在这睡着了呢?</b><br></h3> <h3><b>远山的呼唤。</b></h3> <h3><b>遥相呼应。</b></h3> <h3><b>绽放的花朵。</b></h3> <h3><b>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b></h3><h3><b>呵呵,不过现实中存在的是小咬,非常多,挥之不去。若被它叮一口,会又痛又痒的持续一周才好。</b></h3> <h3><b>  一边是戈壁,一边是绿洲,千百年来,它们就这么对峙着、对话着,坚守着。同处却不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组成一幅奇妙的画卷。大自然居然可以把这两个完全对立的地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可谓鬼斧神工,五彩滩景区正是所谓的“冰火两重天”。</b></h3><h3><b> 几条观景栈条在保护着这片地貌。</b><br></h3> <h3><b>  在观景楼上远眺,将五彩滩涂、河水和对岸的胡杨一起取进相机,便是难得的美妙画卷。</b></h3><h3><br></h3> <h3><b> 下午七点左右,驶往布尔津县城住宿。</b></h3><h3><b> 布尔津是边陲的一个县,在中国版图的鸡尾巴尖尖上。</b></h3><h3><b> 布尔津县位于阿勒泰山脉南麓,准噶尔盆地以北,东部与蒙古国交界,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218公里,是阿勒泰地区西三县的交通中心。</b></h3><h3><b> 该县因布尔津河而得名。"布尔津",为蒙古语。在蒙古语中,把三岁公骆驼称为"布尔","津"则为放牧者之意。当地哈萨克语还称此地为"奎干"(为汇合处之意),因布尔津河在这里汇入额尔齐斯河。这里历代建制均属中国地方政权,秦代与两汉时期均属匈奴,三国时期属鲜卑,宋朝后,布尔津一带由铁木真统有,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b></h3><h3><b> 县城规模不大,主要建筑都是近几年新建的,楼房漂亮,街道规化整齐,干净卫生,主要发展的也是旅游业。</b><br></h3> <h3><b>晚八点左右我们来到一家「友谊峰大酒店」住宿。酒店设施较好,整洁大气。</b></h3> <h3><b>  安顿好后,八点半来到酒店餐厅就餐。地点为宴会厅,显得很高档,不过菜也同样高档,我们点了八菜一汤,共计500元,人均50元/人(自费)。有几道好吃的菜,如干煸四季豆,油炸小胖鱼(类似鱼弄子)和疙瘩汤,总之比团餐的味道好的多。听人说这里著名的美食是“狗鱼”,只好再等待机会了!</b></h3> <h3><b>  餐后还只有九点半钟,此地还天光光的,于是一行人又来到酒店旁边的“大巴扎”浏览,这里有各种小吃,到处是玉器店和特产店,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不愧是旅游城市。</b></h3> <h3><b>  晚上躺在床上,满脑子仍充满了所见美景,浮想联翩...... 清幽幽的布尔津河是额尔齐斯河的一支,而禾木河又是布尔津河的一支,它们像一条银链环环相扣相互依存</b><b>紧密相连</b><b>。而禾木村和五彩滩则是这条银链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遗世独立,玄妙神奇。回望这一片犹似仙境的“人间净土”不竟让人身心都沉醉其中物我两忘,真正的“世外桃源”。</b></h3><h3><b><br></b></h3><h3><b> 完成于2019年8月10日</b></h3><h3><b><br></b></h3><h3><b><br></b></h3><h3><b> 文字/克非</b><br></h3><h3> <b>摄影/草上飞 克非</b><br></h3><h3><b><br></b></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