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玉璧的鉴赏与投资秘笈(100块玉璧精品 玩玉必看)

蓄德堂古玉艺术馆

<p class="ql-block">加微交流1356322818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习军</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字符玉璧(正面)</p> <p class="ql-block"> 龙凤纹汉代玉璧的局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共分 : 前言篇,文化时期,商代,西周,东周,战国,汉代,唐宋元明清,精选博物馆玉璧欣赏,关于部分玉璧拍卖行的价格参考,关于高仿古玉璧存在的价值,关于对收藏人生的再思考等十一个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言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的收藏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收藏家“不应该是 精神上亿万富豪,金钱上的乞丐”!</p><p class="ql-block">投资收藏古玉是个长线投资,不要有今天捡漏明天就会发大财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古玩么,玩着玩着就玩发财了,真的不要刻意去想!要有道家的“无为而无为"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战国玉瑗的局部微观图(熟练而精美的谷纹砣工,淡如薄云的碱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瓷看底、玉看皮”。古玉鉴定,要看玉皮的沧桑,沁、蚀、包浆和熟旧程度,这是鉴定古玉真假的最重要的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藏品最有价值(收藏的四字原则)?</p><p class="ql-block">真、精、珍、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收藏,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方式。</p> <p class="ql-block">透雕龙凤玉璧 汉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要抱怨古玉卖不过新玉;古玉的价值一定比新玉价值高!</p><p class="ql-block">不要抱怨别人拥有高端的古玉,而你为什么没有;那是因为这些有灵性并能给人带来吉祥的古玉,不仅仅要有眼力和财力,还要有缘分和运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圭玉璧(罕见) 西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玩玉,是修身养性的过程;赏玉,是悟道的过程;读玉,心要静下来;有缘得到块古玉,自己喜欢就好,没有必要去找“砖家"鉴定掌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充满浮躁的社会,一块古玉足以让你心情愉悦或心平静下来了。……这对于玩玉来说,其它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找人鉴定“掌眼”,也要找准人,看看他是玩什么的?是“国宝帮"还是玩普品的,是玩高古玉的还是玩明清件的?比如,你拿一个的商代玉器,去找一个玩新玉的去鉴定,他能给你一个正确的结论吗?</p> <p class="ql-block">谷纹白玉璧 战国</p><p class="ql-block">此玉璧,粒粒晶莹剔透的谷纹,切琢的十分精密,打磨的非常光滑,排列的极为规整,谷纹璧的制作在古时是一个极需技术、经验和耐心的工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玩行很大,鱼龙混杂,玩什么的都有。比如有玩国宝的,有玩普品残品的,人各有志(兴趣),等等不一。各玩各的,或在自己圈内玩,自取其乐,每人都有自己的美梦。</p><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嘲笑别人!你嘲笑他,他还嘲笑你呢?嘲笑别人,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站在收藏的塔尖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玩文化市场今后会怎样?</p><p class="ql-block"> 随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国人民走向盛世,这承载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玉,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仅是财富)!</p> <p class="ql-block">谷纹勾连纹玉璧(礼器)</p><p class="ql-block">汉代(直径21公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收藏的最好方向是:专题系列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果一个专题藏品,每个朝代的作品都有就成为专题系列了,就可以称为穿越5000多年中国文明的历史教科书;而从藏品价值的角度来讲,不是每件藏品价格简单的相加,而是原子的聚变(原子弹)而是航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欣赏这首“玉璧”的航母尊容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篇:文化时期</p> <p class="ql-block">璇玑玉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 晚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璧又细分为:孔比边小的称“璧”;孔和边相等是“环”;孔比边大的叫“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也作帝王及贵族的配饰。</p><p class="ql-block">《说文》曰:“璧,瑞玉,圜也。”《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距今4000 ~ 5000年)</p><p class="ql-block">承袭了黄河中下游不同的石器时代文化,和延续山东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成的,辽幅广阔。</p><p class="ql-block">龙山琢工善用「阴、阳纹平行线」、「 减地或剔地」琢雕法,线条转折流畅。代表性器物有人神面佩、玉兽面纹圭等图案 ,影响到往后青铜器时代的造形纹饰。龙山文化晚期己和夏、商文化重叠,随着王朝的建立,器物的形制风格就更趋统一。亦即往后各朝各代都有他的时代风格。这也是古玉让人着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蝉纹玉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这可能是最早的玉璧了!</p> <p class="ql-block">蝉纹玉璧的局部</p><p class="ql-block">红的沁色,氧化斑凸起,这是红山文化常见的无法仿造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红沁绿黄色玉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出土的古玉,瓷器,青铜器不能收藏,更不能佩戴。这样的观点,挺可笑的。它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风水和易理),更没有科学依据。你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有几件古玉、古瓷和青铜器不是出土的;如果不能收藏,收藏家的藏品都是传世或现代的吗?哪一个大权大富家里没有几件出土的古董?</p><p class="ql-block">其实出土的古玉,在辟邪保平安,接福纳财的作用更灵更大。</p> <p class="ql-block">方型多色沁玉璧 </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玉璧 红山文化 </p><p class="ql-block">宽5.1cm 内径1.4cm</p><p class="ql-block">黄玉,璧呈方型,上端对钻两孔,系佩器。璧中凸,内外缘磨成钝刃。玉璧入土受沁呈多种颜色,有土蚀斑,钉孔,沁色斑斓,过渡自然,恬淡,包浆明显,厚实大气,望之令人生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玉壁最早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的众多遗址、墓葬出土最多。这时期的玉璧由于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规整,或者是外周不甚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双联玉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玉器玩家中,有一个金字塔说法:最底一层是现代玉市场,收藏者众;第二层是明清玉器;最上面一层都玩高古玉。玩高古玉的玩家堪称是“收藏家里的收藏家”,但是收藏群体很小。</p> <p class="ql-block">方形玉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玉淡黄色,半透明,是红山文化典型的玉材。局部有红褐色的黄土沁。边外圆不规则,厚薄不均,边缘如钝刃。内孔小而不是正中,系管钻对钻而致。此孔上端复对钻一小孔,为两面斜钻,为穿绳系挂。也为红山玉璧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古玉收藏要走精品路线,越是极品升值越快,把握好三要素:珍、精、稀,即玉质要细腻温润、工艺要流畅精致、题材要时代明确,这是高古玉收藏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元素。</p> <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p><p class="ql-block">直径22.6cm</p><p class="ql-block">孔径5.0㎝</p><p class="ql-block">厚1.4㎝</p><p class="ql-block">玉呈茶黄色,有灰褐色丝条斑,似老绺裂,偶有钙化部位出现灰斑。通体混圆,边廓规整,抛磨光滑。器表留有多道开片时的琢磨凹凸痕,孔壁有清晰的对钻旋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我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4500 ~ 5500年)</p><p class="ql-block">良渚文明分布于环太湖流域,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地区都有分布,由于范围太广,使良渚考古持续不断地有所发现,目前已发现600余处遗址。‘</p><p class="ql-block">器物造型特别富几何线条弧度之美,表现在礼器的璧、琮 、钺上,浑厚朴拙,粗犷中带有些神祕的美感。纹饰有至今犹无法解读的「神祖兽面纹」,可能是一种原始巫教图腾。良渚玉器讲究抛光,这与出土器物容易出现玻璃光有关。</p> <p>上图良渚玉璧的局部(孔)图片</p><p>良渚文化的玉璧多是对钻而成,孔内有较大的螺旋纹和台阶。良渚玉璧钻孔见老化痕迹覆盖加工痕迹,通常而言,钻孔处是最合适的观察点,其次为阴刻线。当一块“出土古玉”的加工痕没有老化现象时,就值得注意了。</p><p><br></p><p>良渚玉器玉料多来源本地,部分为软玉。一般玉器所用玉材为太湖地区所产各种粗玉,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少量蛇纹石,玉石颜色以绿为主,或泛青或透黄,玉质透明度和硬度都不高,有些玉料疏松吸水。上好的良渚古玉重器,则选用质地细密晶润的玉材,触感平滑细腻,器物表面呈现宝石光泽,良渚文化玉器表面打磨光滑,有些玉件有“包浆壳”,俗称“玻璃光”。</p><p><br></p> <p>上图良渚玉璧的局部图</p><p><br></p><p>我们看这块玉璧,浑厚的包浆,沁色过渡自然,温润的光泽,不干涩,不呆板;在古老的玉上,如果是一色的包浆,就值得怀疑了。</p><p>在老绺上有多色的沁色和霉斑,沿着老裂向玉的周围扩散,并呈现多种颜色。</p><p>开料形成的凹凸不平的痕迹明显,这一切都是古玉良渚文化的特征。</p><p><br></p><p>修炼藏德,乐于施善。古今收藏大家,多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乐于施善之人。当古玩收购者易,成收藏家难,难就难在思想与艺术境界的提升,准确定位,量力而行。</p><p>古人言:厚德载物。想一想你家有很多很多的国宝,没有一定的德行,你能承载得了吗?</p> <p class="ql-block">字符玉牙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晚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4年定名為紅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较重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距今約5000至6000年前,持续时间2000多年。</p><p class="ql-block"> 红山文化存在2000多年,绝对不会只有博物馆那几件红山玉器!民间存有大量的红山玉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件古物,都是具有灵性的。鉴赏古物的最高境界,是人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和对话。</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以极其虔诚的心,观赏这件远古的玉器,这件龙胎玉璧,黄绿色的玉质,褐红色的沁色,深入肌理;古朴而简单的琢磨工艺,随形而作,有着极简的美而神秘,这可能就是红山古人心中的中华民族最初的“龙型”。虽然我读不懂全部,但已充满敬畏,内心也清亮平静了。</p> <p class="ql-block">双联玉璧 </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双联璧在红山文化乃知名器型。此件岫岩玉玉种,沁色较重,有土蚀孔洞,孔洞内有结晶体,精心琢磨,工艺优美,是一件难得的珍藏红山玉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璧由于年代久远,壁体有不同颜色的沁色;红山文化玉器(尤其是河磨玉为玉料的)沁色丰富,沁色有轻有重。从现有的考古出土玉器看,有红褐色、水锈和灰黑等沁色,当然,不同的出土区域,不同的玉质,不同的坑口,包浆和沁色也不相同,切不可以一概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入埋后会在与土石交融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其中有一些生成次生结晶;次生结晶绝对不可仿,如果在古玉的表面见到次生结晶,则一真定真。</p> <p class="ql-block">请看,双联璧的放大图:</p><p class="ql-block">五千多年仍有温润的光泽;多彩的沁色;孔壁的包浆和玉璧外表一致;虰孔内象天然的溶洞及结晶体。</p><p class="ql-block"> 自然风化的蚀洞,呈不规则状,一般洞口壁非常细薄,孔壁边缘有塌陷或跷起尖锐锋利。微距看:蚀孔、蛀孔绝大多数表现为口小内大,口内还会套有多层小口,洞中有洞,孔中有孔,被称为蛀孔、蚀洞、烂斑,洞内有结晶体,色多为白色。</p><p class="ql-block">这种蚀洞要仿到逼真是无法做到的,这是鉴别古玉的秘诀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还要再告诉你鉴定古玉的几个秘诀)。</p> <p class="ql-block">三孔玉璧</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p><p class="ql-block">高古玉深藏地下两三千年以上,会发生一些“质变”,比如氧化白斑(俗称灰皮)、钙化、晶状物析出、次生物出现。不同的物质沁入玉器里面,就给玉器带来了各色不一的沁色。受沁程度也随土壤、气候、压力、温度等条件而异。</p><p class="ql-block">这些色沁一般都由表及里地或由内向外扩散过渡,有着极其丰富的层次感、灵动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玉牙璧(也称玉璇玑)</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p><p class="ql-block">玉牙璧也叫玉璇玑(清代才这样叫)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和龙山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深埋地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表面结构水逸失,天长地久,生“熟”的视觉效果。找到这种感觉,对我们鉴定与辨伪,意义重大。熟态,是一种视觉效果,主要是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圆熟喜人,不生硬刺眼。这种感觉,恰如煮熟的萝卜。</p> <p class="ql-block">叶脉状纹沁色玉璧</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p><p class="ql-block">叶脉状纹沁色,玉表呈现不规则的、渗入质里、密集而又疏朗有致的网状灰白色线痕,如叶脉一般,星罗棋布般附着于器身,这是古玉历经沧桑的一种印记。这样的沁痕,其干净利落的脉纹,是岁月作用于疏密不一的玉质晶体的结果,是自然生成的古韵旧气,而非现代任何能工巧匠所为。</p><p class="ql-block">良渚玉器就会经常的出现叶脉状沁色。</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璧的孔洞外孔缘和洞内壁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字符玉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晚期</p><p class="ql-block">出土玉器,放到嘴边轻轻呼气或是用温开水浸泡一会,放到鼻子上闻,会闻到一股浓浓的土香,并且这种气味每次实验,生坑的玉器都会存在。反之,会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或是臭哄哄的异味。</p> <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鉴定,须有好玉之德,薄财之心,通古之才,容人之量。古玉乃至洁圣物,来不得半点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作伪最有杀伤力的是:老玉新做。也就是用老玉料,再用手工仿造当时工艺的一点点的琢磨玉器。</p><p class="ql-block">鉴定的这类玉器秘诀是,看整体的熟旧感。重点观察纹饰的底部与表面的包浆是否一致。</p> <p class="ql-block">青玉彩沁玉璧 </p><p class="ql-block"> 红山文化晚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时期的玉壁表面多光素无纹。打孔有对钻、单面钻两种,使用对钻法打孔的,有的穿孔中留有台痕。红山玉璧孔和外边缘均呈薄刃状。</p><p class="ql-block">红山古玉沁色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较浅的云雾状白色沁,片式亮白斑,不规则的网状或叫水泥墙裂纹状斑痕,土黄沁或土红沁或土灰沁等等 。</p> <p class="ql-block">牙玉璧</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或龙山文化</p><p class="ql-block">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人老看脸,玉老看皮。</p><p class="ql-block">我们看这个玉玦几千年的沧桑斑驳,尽情地表在玉皮上。</p><p class="ql-block">"老玉老瓷如新才是宝"这的确是值得探究的。</p> <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时期玉器的雕琢工艺,大多采用比玉硬度大的器物加水来回搓磨的方式,速度很慢,所以,玉器表面非常光滑,润泽,几乎看不见很多细小的平面,加工沟槽里面一样打磨精细,与玉器表面的包浆一致。</p><p class="ql-block">杨伯达先生提出文化时期已出现原始的跽式砣机,从考古出土的玉器来判断,也有砣具的痕迹,所以文化时期的制玉工具是砣具是和硬物刻划并用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一</p> <p class="ql-block">双联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鉴定古玉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不会从一块玉的所在的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经济来分析判断它的年代,而仅仅的局限在古玉的玉质、工艺、沁色等(这是初级的),那么他永远不会成一个成功的鉴赏家和收藏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低调务实历来是收藏人的生存法则!</p><p class="ql-block">何为收藏,就是凭眼力、实力和机遇收购进来,藏起来慢慢的欣赏和琢磨她的学问,享受古物的历史沉淀和流传经历,然后在有生或去生寻找一个合适的归宿之所。那些谋物贪财和暴殄天物的行为,都是非收藏人所为。可谓:收之有道,藏之有德。</p> <p class="ql-block">鹰纹玉璧 红山文化晚期或更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天地间的美石,是通晓人心意的灵物。它被视为美德的象征,如古人说:美人如玉、君子比德于玉。在古代,玉成了王侯将相的特权和“刚需”,即《礼记·玉藻》所谓“古之君子必佩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人玉合一,相爱相依。到此境界,纵有山珍海味不足以迷醉,纵有仙丹妙药不足以艳羡。此时,你会感叹,人生得一美玉足矣!</p> <p class="ql-block">多齿三牙白玉璧</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或商代</p><p class="ql-block">璇玑是自新石器时代至商西周春秋时期存在的一种传统性的玉器,战国之后的墓葬不见有璇玑出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器黄白色的玉质,玉质细腻,抛光精细,由老绺并伴有红褐色沁。其形状似环,外沿有三个向同一方向旋转的大齿牙齿,逆转方向旋转。每个大齿牙的外沿,又琢刻六个的小凸齿,制作规整,具有龙山文化玉璇玑的特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沁玉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你看这个小玉璧是不是像熟透的桃子?是不是像一个文雅的淑女?难怪自从有人类以来,古人就喜欢玉…看它经过数千年的土的渗透和玉的内在结构的变化,从内向外散发出诱人的沁色,韵味盎然让人心旷神怡,它带给你很多迷恋与渺茫之间的享受和情趣,让人时光倒流,似回到远古时代的感觉……</p> <p> </p><p> 第二篇</p><p> 商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1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建都殷(今河南省安阳市),所以商朝又称殷商。</p><p class="ql-block">商代是我国第一个有书写文字的奴隶制国家,中原玉器在继承辽河及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琢玉技艺的基础上,汲取了以夏代二里头玉器为代表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商周时期为玉璧的发展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玉璧又成为贵族阶级专用的礼器,这时期的玉璧均为圆形,璧面切割平整,内外缘厚度相当,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的孔一般都很规整,没有了新石器时代那种粗犷的风格。商代玉璧多素面无纹。</p> <p class="ql-block">彩沁玉璧 商代</p><p class="ql-block">真沁色大多数呈不规则状分布,且沁色有层次过度,且沁色清晰透彻光亮而绝不浑浊模糊干涩[看着干而手感却和无沁处一样的油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器是对比的学问,对比馆藏,让自己的藏品从工痕,包浆,打磨,形制无限接近馆藏,而不是等级接近馆藏,就基本上走上了正确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双孔四方形白玉璧</p><p class="ql-block">先秦或更早</p><p class="ql-block">长4.1cm 宽3.8cm</p><p class="ql-block">鉴评:璧成片状,长方形。四周边缘及中孔周薄似刃。璧上缘两面斜钻两孔,以穿绳系挂。器玉质白润细腻,有黑色水银沁及蛀孔。(有人会问:红山文化的玉器怎么有和田玉呢?这是因为红山文化的玉器它的成分多是透闪石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旧石器时代到战国时代。</p><p class="ql-block">先秦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彩色沁玉璧 商代</p><p><br></p><p>在钉金沁古玉上,器表会出现坑坑凹凹,好像被钉子钉过一样。在牛毛纹古玉上,可见“牛毛”是顺着一个方向呈一丝一丝状,而且有部分会有凹陷。</p><p>在水沁古玉上,特点是沁色部分呈白色,而且异常干结。而蚀斑、蛀孔则是玉被浸蚀成斑斑点点和出现了孔洞。</p><p><br></p> <p>微观图:线切割玉器时留下的痕迹。</p><p>多种沁色掺杂熟旧感</p><p><br></p><p>文化期后期发展到用竹片、兽皮或其他软性材料沾细砂直接手工研磨(不排除晚期用皮砣打磨的可能),这样的打磨探索时期比较长。</p><p><br></p><p> </p> <p class="ql-block">素面彩色沁玉璧(熟坑) 商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璧的纹饰随着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商代璧多饰弦纹。春秋战国至汉代,玉璧为云纹、谷纹、蒲纹,间或有螭纹。唐、宋、元以后 出现了凹雕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玩家知道,老玉一经“盘”出,露出五色“宝光”,才是玩玉最高境界,正所谓:“玉生五色沁,胜过十万金”。</p><p class="ql-block">看这块玉壁的沁色多么的迷人!</p> <p>玉璧</p><p>前三代(夏、商、周)尺寸不一</p><p><br></p><p> 商代,由于使用砣具,利用解玉砂加水琢磨,速度加快,所以玉器表面会留下深浅不一、粗细不同、不规则的直线型抛光痕,特别是在圆雕动物或人物的嘴下、耳后,转折处就更加明显。西周中晚期,由于砣磨精细,所以表面及砣痕中刻划痕不是很明显。</p><p><br></p><p>古人治玉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制作玉器的基本工艺程序。</p><p>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预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玉环&nbsp;&nbsp;&nbsp;&nbsp;&nbsp;商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土气到灰皮,从浅层白化到鸡骨白,古玉的变化逐渐递进,程度越来越深。土气是古玉在土壤中受到环境侵蚀,开始出现表面玉分子蜕变,产生灰蒙蒙的视觉效果,雾里看花,不太清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韵”一词,在古玉收藏界具有极高的使用频率。一些老道的藏家,每每端详一件真赝未卜的玉器,如果最后得出的是“缺一口气”或“有一点味道”之类的结论,那么,这里所谓“气”与“味道”,大致指的就是“神韵”了。可见,如果要肯定或否定一件古玉,没有比“神韵”两字更有说服力。“神韵”在古玉的辨别和断代上,有时确实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玉璧</p><p>商代</p><p><br></p><p>&nbsp;商代的出土玉器多有彩沁。红、褐、黄、黑沁的形成可能与天然状态下和田仔玉的皮色成因类似,主要为铁离子致色,一部分来源于玉石自身铁离子的氧化,一部分来源于周围环境中氧化铁的渗入,并因铁含量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色调。</p><p>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的是火烤的,有的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就此而言,弄清楚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诸方面的差异和区别,显得尤为重要。</p><p><br></p> <p class="ql-block">黄玉红丝沁玉玦〈1〉</p><p class="ql-block">商代或文化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块古玉的神韵是鉴别欣赏古玉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神玉阶段(古拙的信息扑面而来)、皇玉阶段(霸气十足)、民玉阶段(世俗与美好的寓意)反应的不同阶段的人们的审美和思想意识,一件艺术品首先它是美的,能读懂他的含义就是对神态的理解。再结合沁、工、纹饰等的综合考量,隔着很远你就能接收到它的信息。</p> <p>黄玉玦〈2〉</p><p>局部放大图</p><p>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p><p>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p><p>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p><p>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p><p>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p><p>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p> <p> 第三篇</p><p> 西周</p> <p class="ql-block">虎纹白玉璧,西周</p><p class="ql-block">直径8.6公分</p><p class="ql-block">和田白玉,整个玉料熟润,成为一种盘熟的状态,有褐灰色的沁,有饭糁有的呈米粒状,有的呈煮熟开花的糊涂状。</p> <p class="ql-block">解玉沙沙感清晰,转砣接砣熟练,线条流畅。</p> <p class="ql-block">中间系孔,是古代的管钻所形成,间距不一,高低不一,并伴随着氧化。</p><p class="ql-block"><br></p> <p>西周</p><p><br></p><p>西周在历史上是指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起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止,历时300多年。</p><p><br></p> <p class="ql-block">红沁素面白玉璧 西周</p><p class="ql-block">外径8.4Cm</p><p class="ql-block">白色玉质,透闪石成分,。黄土沁,松香沁,沁色过渡自然,沁入玉肌理,局部钙化,温润光泽,优美诱人。此璧为素面璧,正反两面均无纹饰,中孔为单面钻孔。璧面切割平整,内外沿厚度平等,外缘边棱略呈凸形,与新石器时代的刃边已有很大的区别。局部边沿有陈旧的破损。</p><p class="ql-block">从前古玩行里有句行话叫“养眼”。意思是通过对古物真品、精品长时间的反复观察,籍以培养起一种对古物真品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p><p class="ql-block">真品养眼,赝品伤眼。意思是如果经常置身于赝品假货当中,敏锐度和判断力势必会受到影响。</p><p class="ql-block">因此,所谓的“养眼”,就是对“标准器”综合特征的观察、学习和总结。</p><p class="ql-block">通读经史, 烂熟中国通史,然后博览古玉,则真古玉自然入眼,假古玉自然不入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素面红沁白玉壁的孔部局部图:</p><p class="ql-block">饭糁,是指在玉的里面生成的点状、颗粒状的带色物质,就像玉的里面有大米饭粒、小米饭粒、玉米糁,有的还伴有粥状物。沁成这种情况,玉质疏松的600年即可,致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p><p class="ql-block">这种饭糁就是我们民间传说的“玉活了”,非常珍贵!</p><p class="ql-block">饭糁是可以变化的(活了),有的长出玉的表面,形成点状或线状的晶体,这是古玉作假者无法仿造的。</p> <p class="ql-block">白玉虎纹璧 西周</p><p class="ql-block">直径9.1cm 内孔径3cm厚0.4cm</p><p class="ql-block">白玉质,玉璧釆用一面坡的雕法雕琢出虎纹,斜坡技艺流畅精美;实钻打孔,孔眼呈喇叭形,这种雕工及纹饰盛行于西周到春秋早期。玉质温润如凝脂,精光内敛;刀工流畅老道,由此看出昆吾刀的锋利,削玉如泥。玉包浆风化明显,有片状紫褐色沁斑,边缘有钙化现象,在西周有如此大的玉璧,并有如此精美的纹饰,确实属于罕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周大璧无纹,小璧则有雕琢精美的纹饰,纹饰题材主要为龙、凤、鸟纹等。</p><p class="ql-block">常用一宽阴线与一细阴线相结合的手法刻出璧面纹饰。宽阴线斜挖成一面坡形状,纹饰弧线较多,线条自然流畅,动物造型优美。所用玉材为新疆青玉、碧玉、白玉及岫岩玉和南阳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玉器,往往使用电动砣具,带动毛皮等进行抛光,呈现的光泽很亮,且往往产生同向大面积高光。这样的光泽刺眼,感觉很贼,跟现代新玉饰品光泽一样。</p> <p class="ql-block">一面坡刀工首创并流行于西周,是西周古玉刀工一个标志性成就。从这件的西周古玉璧看,一面坡阴线走刀锋利、刀法简洁,刀痕十分粗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的加工过程,往往离不开解玉砂的作用,除了部分古玉需要手工直接刻画外,解玉砂充当了古玉制作的重要媒介。解玉砂对古玉的摩擦,体现在各个方面,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痕迹。解玉砂是游离态,受到压力作用,会进一步将压力转移到玉器表面,以柔克刚,慢慢将古玉“磨”出我们想要的形状与纹饰。在这个过程中,会留下光气,均匀不造作,格外舒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局部放大照片,走砂痕迹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古代砣机固定,解玉砂始终处于游离状态,留下的痕迹特征是:方向游离不一,痕槽宽窄深浅不一,就是砂痕杂乱;而现代金刚砂电笔,砂的位置处于固定状态,留下的痕迹特征是:方向一致、整齐平行,就是砂痕规整。</p> <p class="ql-block">  玉圭璧(滕州一带出土)</p><p class="ql-block">西周 </p><p class="ql-block">璧外径5.1cm,圭长7.6c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玉璧为和田碧玉质,素面,玉璧中心单面钻呈马蹄孔,圭状体出璧廓,顶部呈三角形,下出璧廓底部半弧形,对钻马蹄孔。圭状体中脊,两边作坡势。形制特异,罕见!玉器呈红色血沁,水银黑沁,黄土沁,白色水沁,沁入肌体,有饭糁现象。滕州一带的商周玉器,虽然有的表面沁蚀也非常严重,但更多的则是玉器本身的质变替代了严重的表面受沁现象。</p><p class="ql-block">《周礼》曰:玉圭璧用于祭祀日月神明。</p> <p class="ql-block">凤纹白玉璧 西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斜刀技法,又称“一面坡”技法,是西周时期玉器纹饰雕琢常见的技法之一。其线纹沟槽之两壁一为垂直,一作斜坡,横截面略呈直角三角形。由于“一面坡”阴线沟槽的底部、斜坡以及器表所在平面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不同,使其各自呈现的光亮程度各异,从而凸显了较强的层次感与立体感。</p><p class="ql-block">此西周玉璧是典型的 一面坡琢玉技术,为西周时期典型的雕刻技法,技法娴熟,刚柔相济, 线条流畅,刀法锋利,纹饰线条精准细腻,风摆杨柳委婉流畅,绵延曲折一气呵成,极富韵律和动感,是罕见的西周凤纹玉璧,收藏价值极高。玉器表面好像有一层薄膜之下疙疙瘩瘩的东西凸起,这是几千年玉器典型的风氏皮壳状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沁夔龙玉璧 </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黄白色的玉质,器型厚重大气。褐红色的沁是沁入玉肌理,沁色过渡自然。玉璧两面是双钩阴斜线,雕刻变形夔龙纹,纹饰流畅,打磨抛光精细,充满魅力,让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素面玉璧&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西周</p><p><br></p><p>西周时期,佩 玉之风开始盛行。《说文》云:“珮,所以象德也。”并把玉拟人化,开始把玉与君子的品性联系在一起。《 诗经·秦风·小戎》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p><p><br></p><p><br></p><p>我相信,不用五年,拥有古玩是品位与财富的象征,有钱人家里如果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古董,都不敢把客人往家里请,怕被人冠以“暴发户”“大土豪”的帽子,丢不起这个人。古董成为上流社会的标签,古董成为中国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白玉朱砂沁龙纹玉玦 西周晚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璧缺一口,玦也。</p><p class="ql-block">玉器的冰裂纹,又称“冰片纹”或“开片”,是玉器的自然老化现象之一。具体表现为玉石内部及表面形成的深浅不等、方向不一、长短各异的天然裂纹;往往伴随着沁色。这种冰裂纹是不可伪造的,这也是鉴定古玉的秘诀之一。</p><p class="ql-block">古玉的裂纹处还会伴有玉质萎缩干枯或是钙化现象。年代较久远的古玉质变现象一般都是从裂纹、钻孔、棱角或玉器边缘较薄处开始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玉玦肌理内就有神秘诱人的冰裂纹和朱砂沁的缕丝纹,十分难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玦的侧透光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战国的玉玦,玉理坚密,温润细腻,有珍贵的冰裂纹,并伴随着朱砂沁浅红色牛毛纹,这是沁色的上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收藏,我越来越感悟到:</p><p class="ql-block">育德美玉,应该先修其身。</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御玉之德,即使有美玉经手,也无缘拥有。</p><p class="ql-block">正所谓良禽择木而起,美玉择德而居也。</p><p class="ql-block">你信吗?我越来越信了。</p> <p class="ql-block">龙纹沁色玉璧</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古玉收藏不能首重玉材。玩古玉若首重玉材,则会禁锢视野,狭隘心胸,不得其乐。中国上下五千年,古玉形态各不同。</p><p class="ql-block"> 简言之,应该是:“文化期重沁,商周重线,战汉重型,唐宋元重题材,明清重玉质”。</p><p class="ql-block"> 文化期的古玉大多型制简单,素面无纹,此期古玉最美的是沁,几千年大自然造化之精华尽在其中;商周古玉,线条优美,艺技天成,根根撩拨心弦;战汉古玉张扬霸气,匠心独运,此期古玉最值得玩味的是型;唐至元期间,题材千姿百态,或乐声阵阵,或舞姿翩翩,或秋山春水,或鹤鹿同春,人文自然尽收眼底;明清古玉讲求实用,题材广泛,工艺繁缛,虽有视觉冲击,若玉质不爽,则玩之败兴。</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玉器鉴赏收藏的重点和角度也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玉璧孔内的螺旋纹,宽窄不一,间距不等。</p> <p>  </p><p><br></p><p> 第四篇</p><p> 东周(春秋)</p> <p><br></p><p>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历时515年。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p><p>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 同样作为中国历史上独特文化标志的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亦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此期玉器由西周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礼器较前朝明显减少,而佩饰用玉大量增多。造型上突破了西周时期的单调而富于变化。玉器的图案纹饰也日趋繁缛华丽,细腻精美,足见琢纹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蟠hui虺龙纹玉璧&nbsp;&nbsp;&nbsp;&nbsp;&nbsp;春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的玉璧,璧体均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辊工规整,打磨光亮。不少采用浮雕法,上雕龙首纹、蟠虺纹等。战国时期有的玉璧表面分成—二或三区同心圆纹带,内外区琢成一首双身龙纹,中区保留着传统的谷纹。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意灵芝纹玉璧&nbsp;&nbsp;&nbsp;&nbsp;(一对)&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春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中晚期,龙纹逐渐解体变异,龙头上各器官,分解蜕变成S形、蝌蚪形、如意头形、逗点形等纹样,并由这些抽象纹样,组合成彼此勾连而难以辨认的变形龙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鉴定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古玉标准器的各项特征进行观察、学习和总结,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立起古玉特征的信息数据库。</p><p class="ql-block">在进行玉器鉴定之际,只需将被鉴定物的诸项特征与数据库中的标准器特征进行比对,就能够随之展开综合判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纹玉璧 东周</p><p class="ql-block">直径7.6cm</p><p class="ql-block">和田白玉,内外缘饰绞丝纹,正反面均用压地隐起手法雕琢蟠虺(hul)纹,也称蟠龙纹。这种纹饰盛行于商代至东周,战国中期不再出现。春秋期使用铁砣琢纹不成熟,所以对线纹之细节处理较为粗糙,如细阴线边槽口出现锯齿状的崩口现象,并且线条粗细不均匀。如湖北省曾侯乙墓出土的双龙玉佩细线也有崩口破裂。玉璧沁成褐色,部分呈黑色,有土蚀钙化现象,并缩薄变形,这是几千年出土玉器的不可仿的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乳钉纹璧的乳钉呈凸起的圆粒,璧的边缘较宽。同时出现了两组到三组不同纹饰带状布局的组合纹。雕刻技法普遍运用粗细阴线结合法。粗线条少,细线条多,且线条有毛口(即刻花纹线条时在线条边缘留下很多刀痕)。</p><p class="ql-block">当由于阴线槽细密,不易排水、排杂质。于是,不少高古玉器上的阴线槽边沿的崩缺变得更加明显。而这有别于现代工具高速旋转造成的线条崩裂,初玩古玉者要多加识辨。</p> <p class="ql-block">此玉璧的变形图</p><p class="ql-block">在古墓中的古玉,由于时间久远,古玉的物理特性会发生变化,此时若再受到外力如土塌、叠加等的作用,会发生弯曲,此现象叫'地弯现象'又称“地障”。地弯玉无法仿,这是古玉鉴定的秘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看这块玉璧有变形和玉体萎缩的现象,这是无法仿造的。</p> <p class="ql-block">玉璧的边缘仍有走砂痕迹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璧</p><p class="ql-block">春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周玉器与西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艺术风格和用玉的多样化和地方化。东周前半期为春秋诸侯拥周王而争霸,玉器制作方面延续西周略有改进,各诸侯所辖地方文化逐步体现出雏形。后半期为战国,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国所属地方文化正式开始走进玉器制作风格。</p><p class="ql-block">春秋玉器仍盛行龙纹。早期与西周晚期一脉相承,多以细密繁缛、圆转流畅的双勾阴线,琢出排列有序的“吐舌”龙纹或龙首纹,龙头部的鼻、眼、嘴、舌、角、颌等器官,写实具象,容易辨认。</p> <p class="ql-block">局部放大的走砂痕迹以及工具痕迹。</p><p class="ql-block">需要强调的是,春秋由于使用治玉工具不熟练以及玉石的韧性不好,会形成一些崩碴,这又成了春秋的特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蟠虺(kui)纹玉瑗</p><p class="ql-block">春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周(春秋)玉器与西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地方化,东周前半期为春秋诸侯拥周王而争霸,玉器制作方面延续西周略有改进,各诸侯所辖地方文化逐步体现出雏形。后半期为战国,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国所属地方文化正式开始走进玉器制作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器鉴定过程中,断代(从纹饰和器形就可以断代)较为容易,但真伪鉴别较为复杂。</p><p class="ql-block">例如赝品古玉中经常可见一些“高仿品”,不仅能作到准确模仿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玉器特征,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作旧手段,人为制作出玉器的古旧特征。</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玉璧</p><p class="ql-block">春秋晚期</p><p class="ql-block">玉质为淡白色,质地温润,从内到外的宝蕴的光泽。间或有深入肌理的红褐色沁色,沁色优美表面有薄薄的碱(灰)皮。玉璧大器规整,精修研磨,有一种皇家的气派。玉璧的两面均雕琢蟠龙纹,并有羽状细画纹。纹饰繁锦,雕琢精工,是春秋玉璧的精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灰皮,就是金属离子在深入玉质内部过程中,玉石内部置换出来的有机物质。一般反哺到玉器表面,形成白色的粘性包裹粉液。我们仔细的观察这玉璧的灰皮表现的状态。</p> <p> </p><p><br></p><p> 第五篇</p><p> 战国</p> <p>战国时期</p><p><br></p><p>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简称,它指东周的后半期历史阶段,共历时255年。经过春秋时期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战国”之名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打败智氏,继而瓜分晋国,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p><p><br></p> <p class="ql-block">谷纹玉瑗&lt;1&gt;</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直径10.6厘米</p><p class="ql-block">玉瑗,有学者考证,瑗为礼玉,是身份的象征,非皇帝不能使用。</p><p class="ql-block">粒粒晶莹剔透的谷纹,切琢的十分精密,打磨的非常光滑,排列的极为规整,谷纹璧的制作在古时是一个极需技术、经验和耐心的工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玻璃光包浆,虽然亮泽,但不刺眼,在墓坑内经过岁月的沉淀,土壤中的有机物置换到玉质内部,有一种厚重的熟旧感。而现在造假的玻璃光包浆,大多是高速电动工具抛光而成,在自然反光下,有种扎眼的感觉,看上去光泽特别“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搞收藏要做到“四看”:</p><p class="ql-block">一是常去博物馆看看考古出来的馆藏品,看看真品是什么样的?</p><p class="ql-block">二是要到仿古的作坊去看看,了解仿品长的什么样?比如邳州,蚌埠,河南,陕西,景德镇等等,在那里高仿的作坊,他们就是当仿品卖的,只不过到了古玩市场你会当做真的去买,想起来很搞笑的。</p><p class="ql-block">三是如果你有缘分,认识一个收藏的高手看看他的藏品是什么样的?如果他能给你点破几句,那就是你收藏中的贵人。</p><p class="ql-block">四是要常看你手中的藏品,反复的研究,反复的揣摩,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p> <p>战国玉环的局部图&lt;2&gt;</p><p>侧光下,不同的反光点;</p><p>漂亮的熟练手砣工而形成的扫帚尾巴琢磨痕;</p><p>玉肌里面的饭糁。</p><p><br></p><p>战国玉器无论器面、边角或是布局,均设计得当,通体皆灵,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勃勃的生机。而这种奋发的气势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正是战国时代的精神所在,是战国时期独特的气质、思想、文化使然。</p><p><br></p><p>战国玉器刀工精细,器物边角垂直锋利,磨工精良,器物表面,阴线糟内光泽强烈。</p><p>孔洞内壁匀称光滑,极少见到因工具不力而残留的制作痕迹。主要是由于铁制工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琢玉工艺突飞猛进。</p> <p>玉瑗的局部图&lt;3&gt;</p><p>对该玉瑗的鉴赏:</p><p>因为玉质坚密,抛光精细,形成了亮中带柔的战国玻璃光。</p><p>熟透的老相灰皮。</p><p>二千多年土蚀形成的虰孔眼。</p><p>不同的反光点看出底面是一凸不平的,这也是手工制作和抛光的一个重要特征。</p><p><br></p><p><br></p><p>看一个藏家和专家,不要只看他的理论著作和论文,更不要看他嘴巴在说什么,最关键要看他的藏品,藏品说明了他的一切。</p> <p>战国玉环的透光图&lt;4&gt;</p><p>古董这个行业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金字塔行业,它的地基很大。喜欢的人很多,群众基础很广,但是90%的人这辈子可能都没有买过啥真货。(有的人不服,那么我问你,你敢把你的藏品找人去交流吧?它不仅仅是一个藏品,而且还是一个商品,不能孤芳自赏)</p><p>剩下的10%人群里面再一步步往上爬。而每爬一层,就淘汰掉很多的同行的人。世界上真正玩的好的那个阶层其实是很少很少的。这真的是一个极小众的群体。</p><p>你要知道世界顶尖的古董商数量是很少的,这个圈子也是很封闭的,一般人都进不了这个圈子。</p> <p class="ql-block">螭龙出廓白玉璧 &lt;1&gt;</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器物的包浆必须要整体一致,因为这一点可以排除老料改件或者残件后修等情况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包浆还是靠自己多观察,多上手去感悟吧。多注意老玉器的熟润度、光泽度等特点,多注意氧化风化在玉器表面的呈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治玉前是要斋戒并焚香沐浴,遣其欲、澄其心、清其神而后才骤刀。今人往往满脑子私心杂念,这样不可能雕刻出形神兼备的有灵性的古玉。所以,治玉,玩玉, 收藏玉一定要“遣其欲”,就是去掉满脑子的“钱”、“钱”、“钱”!!!</p><p class="ql-block">收藏界有两种人被人称道,一种是有眼力的人,一种是拥有真、精、稀藏品的人。</p> <p class="ql-block">螭龙出廓玉壁(背面)&lt;2&gt;</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温润的光泽,古玉的熟旧感,器物表面的风化痕迹;不在一个平面的反光点,凹凸不平的底子,这些都是古玉制作的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佩玉文化在中国传承已久,根植于民族审美,玉器的赏玩、佩戴亦是时代风尚,质美工精、寓意吉祥的佩件、把玩件,一经释出往往沉淀于藏界,重复出现市场率很低,故玉器品类在拍场虽份额占比不高,但行情一直颇为稳定,在当代,在审美消费领域,玉雕的品质与工艺,超越年代,被收藏者所关注。</p> <p class="ql-block">谷纹局部放大图&lt;3&gt;</p><p class="ql-block">熟练漂亮的手砣工在制做谷纹时留下的扫帚尾巴痕。</p><p class="ql-block">看到饭糁了吗?饭糁也叫玉花,是古玉内肌理经过几千年的变化所形成的玉肌理的变化,这是无法仿造的特征。</p><p class="ql-block">乌黑的水银沁,沁色过渡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藏有“四字”原则,分别为真、精、稀、绝。</p><p class="ql-block">真品具有时代佐证意义的真实感;</p><p class="ql-block">精品具备艺术价值,富有取悦之情;</p><p class="ql-block">稀品具备收藏者个人特质的凸显;</p><p class="ql-block">珍(绝)品具备绝无仅有,且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玉璧的中间孔内留有螺旋纹痕迹,粗细不一,间距不一,走无定向这是古代治玉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龙纹彩沁玉璧 东周(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以诸侯玉器为主,早期仍继承西周的做工,但器形更加小巧,纹饰更加细密,盛行夔龙首纹、涡纹等,浅隐起为主。组玉佩在“玉德”观念的指导下,随着原料质地的多样化,组合形式由简到繁,花样翻新。动物纹饰写实性增强,更加贴近生活,幻想的、神秘的成分减少。春秋玉器还讲究对称,如成双佩戴的玉虎,后来演化成虎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何门类的文物鉴定,都是在用“对比”的方法来展开鉴定,这就是文物鉴定学的基本原理。和谁对比?它的名字就叫“标准器”!</p><p class="ql-block">就古代玉器而言,所谓标准器,是指同类玉器当中最具权威性且综合特征最为典型的代表作品。多数是指博物馆考古挖掘出来的玉器。</p> <p>龙纹玉璧&nbsp;&nbsp;&nbsp;&nbsp;&nbsp;战国</p><p><br></p><p>战国时期的玉璧在制作上出现了很多创新。比如,创造出了出廓玉壁,即在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又如,装饰纹饰繁杂,流行蟠螭纹、蟠虺纹、勾云纹等,后期创造出谷纹、蒲纹,并与龙凤纹、兽纹等占据了主导地位。谷纹、蒲纹排列整齐,颗粒小而密,谷粒似螺旋,顶部较尖,谷尾直弯、左弯、右弯多变,玉璧边线窄而高,内侧呈斜坡状。</p><p>这是一对玉环。 战国的玉环经常会出现切割时留下的错茬痕迹, 这是战国玉璧突出特征。</p> <p>多沁玉璧</p><p>战国</p><p><br></p><p>一般说来,新玉和明清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玉材、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细;而高古玉的鉴定,则要识别玉器的制作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占有者的身份等等。</p><p>古玉一般刀法比较精美,纹饰比较古朴,鉴赏古玉,更应重视的是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水银沁龙纹玉璧 (熟坑)</p><p class="ql-block">战国早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之沁,集自然之灵气,借时光之酝酿,自然而生,光气活现,神韵非常。凡古玉真品,可无沁色之表象,但不可无光气神之灵魂要素。今人可仿型料工纹,但难仿其沁;能仿其沁,却不能与光气神达到统一。故古玉鉴定,能看型料工纹者乃是初学;能看沁色者可谓高手;能将光气神烂熟于心者方为高人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藏还是投资,这不是一个问题。鉴赏能力提高了,自然会买到有升值空间的藏品。收藏不是投机,要买自己喜欢且看得懂的作品,不会因为市场涨跌而买卖。</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瑗</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制作的共同特点是用人力和铁铊,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砣机固定,解玉砂始终处于游离状态,留下的痕迹特征是:方向游离不一,痕槽宽窄深浅不一,就是砂痕杂乱;而现代金刚砂电笔,砂的位置处于固定状态,留下的痕迹特征是:方向一致、整齐平行,就是砂痕规整。</p> <p class="ql-block">玉璧的局部放大照片</p> <p>彩沁玉璧</p><p>战国</p><p><br></p><p>古玉的熟旧状态、光气、工艺痕迹、沁色等是鉴定其真假的重要组成部分。</p><p>古玉深埋地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表面结构水逸失,天长地久,生“熟”的视觉效果。找到这种感觉,对我们鉴定与辨伪,是古玉做伪无法做到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熟态,是一种视觉效果,主要是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圆熟喜人,不生硬刺眼。</p><p><br></p><p>古玉不是一般的商品,需要收藏者了解历史。收藏人要具备艺术素养,精通辨伪,断年代,估价格,懂得并遵守行业规矩。</p><p><br></p> <p class="ql-block">局部放大的工具痕迹。</p> <p class="ql-block">土沁玉龙佩</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古玉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觉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并且每次都会如此,直到盘玩通透。放到水中浸泡,玉表会析出一层粘粘的物质,即所谓的出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腐蚀,古玉入土后 某些物一质对玉表面有腐蚀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蚀痕迹多为点状分布,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而非连续片状。汉墓中的铁器腐烂后形成的硫酸铁、亚硫酸铁,对玉的腐蚀作用最大。</p> <p class="ql-block">水草朱砂沁三才玛瑙环</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高古玉在国外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较受推崇,也是市场以及收藏家的宠爱对象。国外收藏界,尤其大多数西方人认为,玉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最能代表东方传统文化精髓,纵观玉文化发展史,华夏玉文明历经八千年而绵延不衰,可谓贯穿古今,一枝独秀,傲然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p> <p class="ql-block">玛瑙最容易形成这种点状的朱砂沁色深入肌理,美妙无伦。</p> <p class="ql-block">青白玉出廓龙璧形佩</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长4.6cm 厚0.4cm</p><p class="ql-block">青白玉,部分玉质沁为黑色、棕红色、棕黄色,沁色自然,沁入肌理,似天然形成。璧内外各有弦纹一周,边缘成角棱形,此为战国玉璧的特征。弦纹内刻勾连云纹,璧外分别透雕龙头、龙爪、龙尾,造型雅致,尾部系绳,适于佩戴。这种造型始于战国早期,至两汉。天津博物馆以及湖北省隨洲战国曾侯乙墓有类似玉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的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可以初步判断为真品,而线条槽口两侧有毛道崩裂现象,一般是现代“机器工”制作的特征,而春秋和战国早期的阴刻线纹多数有崩茬的现象,这也是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到了战汉,打磨工艺更是到了顶峰,正是由于打磨的更加精细,才会出现了大量玉器上的玻璃光,这是战汉玉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想在古玩藏品的鉴定识别领域达到顶级能力不是人人都达到的,它是需要很多知识做支撑,需要卧薪尝胆的琢磨研究,需要在一线市场上摸爬滚打不断实践锻炼出来的。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些的锤炼磨难,就不要想达到这种鉴赏收藏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出廓玉龙壁的局部放大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古玉(特指刚出坑的)的盘玩方法:</p><p class="ql-block">第一步,用软布包起来,放它三个月不动。这期间是万万不能用布擦拭的,布一定要用棉的,白布。</p><p class="ql-block">第二步,自己准备一个小棉布袋,把玉装进去,这时建议不要直接接触身体。若在冬天盘戴时,可以不用棉布袋,但必须搁着内衣。</p><p class="ql-block">第三步,同样需要较长的时间,过后可以直接和皮肤接触了。但要经常用热水浸泡,然后再戴。 经过这两步的玉并没有脱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脱胎。</p> <p class="ql-block">朱砂丝沁蒲纹玉璧 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要形成玻璃光包浆,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p><p class="ql-block"> (一)首先玉质要好;</p><p class="ql-block"> (二)玉器表面抛光精细;</p><p class="ql-block"> (三)坑口环境好,相对密闭,处于一种无氧状态下,不会对玉表造成侵蚀和破坏。</p><p class="ql-block">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说要形玻璃光的包浆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如果大家遇到有玻璃光包浆的古玉,建议去收藏,不要盘玩。因为在盘玩过程中,光泽会暗淡下来,变得柔润,玻璃光消失,是非常可惜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玉璧为和田黄玉质,玉肌理内见饭糁并有朱红色的牛毛纹珍贵的沁色,再加上战国玻璃光,更显此玉璧的珍贵价值!</p> <p class="ql-block">局部放大的工具痕迹以及走砂痕迹。</p> <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古玉在盘玩时,原来玉表看不见的沁色会显现,比如黑沁点,土黄色或红丝状沁。看见的沁色还会流失或流动,比如黄色的土沁。这就是通俗讲的“玉活了",这种古玉是很值得珍惜的。</p><p class="ql-block">白玉会产生浅赭色,这是由于玉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或是补充分子结构中的分子水时,分子移动所致,玉器也会变得润泽,通透。如果有这种从无沁到有沁现象出现,是古玉无疑了。</p><p class="ql-block">假货盘玩过程中,沁色基本无变化。</p> <p class="ql-block">8字黄玉璧</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从玉器文化传承看古玉不但适于佩戴,而且是顶级的佩饰。这些古玉,在古代只有皇亲贵族达官贵人才能够拥有,如果今天你有缘得到它,它必定保佑你平安吉祥如意!而当你需要💰的时候,它会给你带来财富!</p><p class="ql-block"> 关键是能够拥有一件真品古玉,既要有财力,又要有福缘分!在古玉收藏界一直都有这样一个说法,拥有二至三件古玉你是玩家,拥有五件以上,那么你就是藏家。</p><p class="ql-block"> 说古玉不能佩戴,是有些卖珠宝钻石黄金和新玉文玩的商人的营销手段,或者有些人在胡说八道,是在诋毁中国的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玉瑗</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鉴定古玉,你有你方法,我有我观点,大可求同存异,如果在"料、工、形、纹、沁色、包浆"这六要素中总结出"真假"鉴别点,形成基本的鉴定共识最为关键;古玉的微观特征(要用放大镜看)本来就包含了很丰富的信息,包括古玉的风化特征、包浆特征、打磨工艺特征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裂纹也与沁色有密切关系,一般裂纹中都会有沁色,沁色从外及里,由深渐浅,过渡自然,变化丰富。伪古玉即使做上裂缝和沁色,沁色也是单一无变化、无过渡。</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璧(其中一块为素面)</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千座垄断玉器的王侯贵族墓,我们只发掘屈指可数的几座。由政府所掌握的玉器数量大概还不到古玉总数的千分之一。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每次发掘,我们都会看到新风格、新器型、不同玉村玉器出土,今后还会发现新的风格玉器作品。所以,我们以博物馆的玉器来判断真伪本身就是个错误。</p> <p class="ql-block">红缟玛瑙瑗</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文物鉴定的三大方向,三大方法:</p><p class="ql-block">传统实践眼学、微观老化痕迹学、科研设备检测学科三者本身就应该相互印证。三者联合鉴定,其实并不矛盾,只是他们之间有先后次序的问题。如果倒置就会出现现在普遍存在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认识不到,将给文物鉴定带来深重的灾难。</p> <p>谷纹玉璧</p><p>战国</p><p>通常我们收藏古玉器追求四大要素:“真、精、新、稀”。</p><p>“真”自然不需要多解释,必须要是真品;“精”也就是精品的意思;“新”可不是新做的,而是讲究品相完美,尽可能像新的一样;“稀”则是稀有性,这类东西绝大多数出自最高等级的家族,而且是在玉文化最鼎盛时期。如上所述对于普通藏友太过苛刻,后三项几乎很难办到。</p> <p>谷纹玉瑗</p><p>战国</p><p>直径12.5 内径8Cm</p><p><br></p><p>谷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p><p>古玉包浆 说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为软包浆和硬包浆,软包浆手头有肉涩感(北方话叫肉头儿),硬包浆有明显玻璃光。软硬包浆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手长期盘玩或药液侵泡可做仿包浆。有经验者可区分。自然状态的子料也有包浆,一般硬度较高。</p> <p>玉环微观图之一:战汉代制作工艺是手工砣具研磨,所以谷纹底子面必须是凹凸不平的,谷粒的顶部的反光部位大小,形状,亮度都不一样,因为是人工抛光的有误差的原因。否则,就可以一票否决。</p> <p>玉环微观图之二:手工砣具一切一切研磨的谷纹所留下的接刀扫帚尾。</p><p>玉肌体内的玉花(饭糁)是无法伪造的。</p><p><br></p><p>沁蚀 可分为内沁和外沁,内沁就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晶体酥松,白色絮状[玉内杂质不是沁而是脏,沁和脏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质的侵入。内沁由内向外发展,外沁由外向内发展,互相促进,直至钙化。有无外沁的古玉,玉质好可能内沁也不宜查觉。沁蚀状况和玉质密度分布、晶体酥松状况及外部介质性状有关。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断真(如老玉新工)。</p> <p class="ql-block">齿脊青玉璧</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玉料呈青白色,有灰碱皮。玉环成圆形,内外沿均有齿脊。齿脊附近左有阴线,玉环表面雕刻谷纹。雕工精细,花纹整齐。</p> <p>螭龙咬尾绞丝环</p><p>战国</p><p><br></p><p>有朱砂沁的古玉珍稀而珍贵,可以说是市场价格高,只要是真东西,价格是很惊人的。此外,古董收藏业一直有:古玉挂红,无价之宝。</p><p><br></p><p>收藏的目的,不仅在于投资与购买,更在于扩大朋友圈。</p><p>如果能理解这个,就会发现藏品更大的价值。</p><p>而“朋友圈”,恰恰是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稀缺的资源。</p> <p class="ql-block">四神兽玉璧正面〈1〉</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古玉多为帝王皇家达官贵人用玉,从用料、制作工艺、文化气息上有着厚重深奥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玉璧背面(谷纹)&lt;2&gt;</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国玉璧和汉代玉璧的两者区别是:战国玉璧璧体较厚,汉代玉璧璧体较薄。战国玉璧内外边缘呈三角棱型,有刺手感,汉代内外边沿较宽。战国璧谷纹芽线较粗,汉璧谷纹芽线是典型的游丝描。战国玉璧谷粒圆突,稍有刺手感,汉璧谷纹呈扁平状。战国玉璧多有严重绺裂,而汉代玉璧沁色土蚀较重。</p> <p>玉璧&lt;3&gt;</p><p>战国(局部放大)</p><p> 我们看到这块温润的古玉璧上,有碱皮,铜绿色沁,浅红色朱砂沁,又有饭糁,手工抛光后,不在一平面上的反光点,手工制作的谷纹,内外边缘呈三角型棱,这一切反映出战国玉璧的特征。</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弦纹玉璧</p><p class="ql-block">战国</p><p class="ql-block">先秦至汉,国家祭祀时,要用玉璧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作为佩饰时,要按照等级划分佩戴于身,彰显身份地位;哪怕作为陪葬品,它也只能是贵族有权享用的玉器。直到明清时期,玉璧基本上没有了阶级限制,于是民间也都流行起佩戴玉璧了。</p> <p class="ql-block">谷纹玉璧</p><p class="ql-block">战国</p> <p> 第六篇</p><p> 汉代</p> <p><br></p><p><br></p><p><br></p><p> 从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建立汉王朝,至汉献帝刘协延康元年(220),历时400多年。汉代的历史经过西汉(前206~8)、新莽(9~25)与东汉(光武帝至献帝,25~220)三个阶段。</p><p>汉代时,玉璧在整体风格上沿袭了战国的风尚而略有变化。</p><p> 玉质仍以白玉、青玉为主,但璧的形体普遍加大,璧形略厚。造型上,镂空玉璧和出廓玉璧在汉代大为流行。璧上纹饰仍以谷纹、蒲纹、龙凤纹为主,但和战国相比发生了两点变化,一是谷纹、蒲纹的颗粒大而稀疏,二是组合纹饰更为流行,两组或三组纹带装饰的玉璧相当普遍。饰以吉祥内容的文字,也是汉代玉璧的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龙凤谷纹白玉璧</p><p class="ql-block">汉代</p><p class="ql-block">直径11.1公分</p> <p class="ql-block">玉质的钙化过渡,和纹理的冰裂</p> <p class="ql-block">出锅凤的雕刻的灵动。</p> <p>龙纹镂空玉璧 汉代</p><p><br></p><p>一般战、汉之前为高古,高古都有大约二千年以上的沧桑经历。既然高古,能传世的都是寥寥无几,多为入埋后出土,其沧桑的老熟、沁入、皮壳、光气、神韵,皆有诸多明显特征,堪称有目共睹。</p><p><br></p><p>评定等级,是鉴定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中国文物法规的规定,根据文物价值的高低,把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划分为一、二、三级,把文物史迹区分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给人民政府核定公布。</p> <p class="ql-block">谷纹玉璧</p><p class="ql-block">汉代</p> <p>螭龙玉环</p><p>汉代</p><p><br></p><p>常规的辨赏古玉都是先观整体状态,后再辨察细节,这样的程序比较轻松少耗精力;而如果反过来先观摩局部细节、后再考查整体,这样的程序难度加大,就要考量真眼力了,但是能够提高识别的准确率。</p><p><br></p><p>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没有价值的遗存,不能称其为文物。在历史遗存被确定为文物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评定其是否有价值。在确定某历史遗存为文物之后,要研究它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p> <p>谷纹玉璧 汉代</p><p><br></p><p>饭糁,是指在玉的里面生成的点状、颗粒状的带色物质,就像玉的里面有大米饭粒、小米饭粒、玉米糁,有的还伴有粥状物。玉质里面发生的这种变化,是不可仿造的!</p><p><br></p><p><br></p><p>我始终认为,浮躁是收藏之大忌。一个真正的收藏鉴赏家,审视古物的眼神是清澈的,心态是极为平和的。有人曾作过一个统计,大收藏家、文博专家平均寿命要比常人高出10至20岁。这恐怕是得益于他们与世无争的超脱心态、甘心恬淡、栖志浮云的境界,以及接受古物鉴赏中那种常人很难领略的审美情趣,心灵愉悦的原因吧。</p> <p>出廓双龙纹玉璧</p><p>汉代</p><p><br></p><p>汉代,因为儒家道德学说从礼制上维护封建国家制度,汉武帝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以礼器、佩饰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也因此得到了大力扶持发展。</p><p><br></p><p>钙化古玉一般都会有一层自然包浆,带有开窗的钙化古玉特点。第一,钙化古玉开窗边沿自然而不规则;第二,钙化古玉开窗之处往往有小的点状或者丝状钙化;第三,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或打灯观察,可见有的钙化点有一定的深度,而不是浮于玉表。</p> <p>螭龙纹玉佩</p><p>汉代</p><p><br></p><p>古代玉器刻痕主要有:1、铊刻、刻画:刻线成V型槽,每刀下的底子平顺;2、线切割:痕迹明显,转角处过渡不圆滑,但两边缘没有嘣茬;3、管钻:旋纹疏朗、光滑,纹距不一</p><p>一、孔内部分部位孔径增大(特别是对钻孔交接部位,是磨料在这些部位作用时间长造成的)。</p><p>二、现代玉器雕刻,主要使用机械切割,纹饰采用电动刻刀(就是每妙几千转的高速电钻)雕刻,刻线成U型、底子不平、线纹边缘有嘣茬等。</p> <p>螭龙玉环局部</p><p>汉代玉器物的做工特点,善于运用阴刻线,线条豪放,没有战国时代精细,器物棱角琢磨圆滑,大件器物刻工较粗,小件器物刻工较精细,细线条的刻道有毛道和跳刀的痕迹,线条不甚连贯。</p> <p class="ql-block">五彩沁素面玉璧</p><p class="ql-block">汉代或战国</p><p class="ql-block">直径4.5cm,厚0.5cm</p><p class="ql-block">和田白玉</p><p class="ql-block">素碧,边缘锋利,触之扎手。其中一处边缘呈坡状,显然是以籽玉料而作。入土年久沁成红白紫黄黑五彩色,沁入肌理,沁色迷人。极少玉质有钙化现象。古玉受沁五种颜色的沁,称″五星魁聚"或″五福呈祥";罕见。古玩行有:玉有五色沁,胜过十万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玉的沁色有一定的规律,分为土沁(黄色沁)、水沁(白色沁)、血沁(红色沁)、铜沁(绿色沁)和水银沁(黑色沁)等许多种。古玉沁色后不仅颜色有了改变,其身价也得到了提高。一般以血沁为贵,铜沁次之,土沁和水银沁再次。</p><p class="ql-block">“千年古玉赛秋葵,"</p><p class="ql-block">意思是由于岁月的侵沁,</p><p class="ql-block">白玉质地已经变成了浅黄色。</p><p class="ql-block">还有“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是指一块古玉若能有五种以上的</p><p class="ql-block">沁色则最为贵重,更为稀有。</p> <p>龙凤镂空玉璧</p><p>西汉</p><p><br></p><p>战汉时期,墓葬里的铁器腐蚀之后,对玉器的腐蚀最为严重。</p><p>钙化的古玉大多伴随有绺裂、蚀孔、土斑、氧化凸起等情况,有时这些形变之处会被沁浆所覆盖,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这一点比好理解,即使钙化不是因为绺裂、蚀斑等导致的,钙化之后也更容易出现绺裂、土蚀等现象。</p> <p>局部微观图:熟透苍桑感;土蚀孔;玉肌理内的"饭糁"玉花,这是无法仿造的,这是鉴定古玉的秘决之一。这样的秘诀一般是不告诉人的,这是他们生存经营和拾漏的法则。</p><p><br></p><p>真的灰皮,一定是自然且富有层次的,厚薄不均,浓淡不一,有扩散有变化,行云流水,特别舒服。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灰皮表面有土蚀痕迹,有氧化特征,有工痕残留,而并非光洁如新。</p> <p>谷纹玉璧 汉代早期</p><p><br></p><p>如何从谷纹上判断汉代玉璧的真伪? 谷纹是汉代玉璧上常见的纹饰。一般这种纹饰为浅浮雕状,手摸有明显的突起、圆滑之感,排列整齐不乱,即使近玉璧边缘处也以阴线出半个圆表示谷纹,以示整齐;每个谷纹尾部收刀干净,无晦涩生硬之感。而战国玉璧触摸有一种扎手的感觉。</p> <p>素面玉璧</p><p>汉代</p><p><br></p><p>文物鉴定包括辨别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定文物价值和等级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鉴定过程中,应辩证地对待,不可将它们孤立起来。</p><p><br></p><p>古玉乃具灵性之圣物,人玉相通,必因最爱而得真谛。与人相融者,需趣味相投;与玉相通,需历练自身,具五德,厚德才能载物,方能心有灵犀。</p><p><br></p><p><br></p> <p>勾连谷纹玉璧(残) 汉代</p><p><br></p><p>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p><p>“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p><p>“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p><p>同样,对于搞收藏的人来说,其境界的高低也决定着他在收藏道路上能走多远。</p> <p>龙形玉璧(环)</p><p>汉代</p><p><br></p><p>直接接触古玉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应该尽可能多地上手细看各门各类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区别。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p><p><br></p><p><br></p> <p class="ql-block">乳丁(凸)纹褐红沁白玉璧</p><p class="ql-block">汉代</p> <p>东汉</p><p><br></p><p>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p><p>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河南洛阳。</p> <p><br></p><p> 到了东汉,玉璧璧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外缘有透雕附饰的玉璧较为流行,附饰中有的是吉祥语铭文。有的璧面纹饰也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涡纹或蒲纹,外区为兽面纹或鸟纹,游丝毛雕富有特色。</p><p>东汉以后直到隋、唐,玉璧更是少见。翻看一下杨伯达先生主编的《中国玉器全集》,找不到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壁。</p> <p class="ql-block">螭龙纹透雕玉环</p><p class="ql-block">东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收藏品满天飞,但是真正理解收藏文化的有几人?给别人做古董鉴定的“砖家”遍地都是,对古董心存敬畏的人又有多少?给人指点迷津的“大师”满街跑,自己迷在其中的却是无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璧背后的局部走砂痕迹。</p><p class="ql-block">古代砣机固定,解玉砂始终处于游离状态,留下的痕迹特征是:方向游离不一,痕槽宽窄深浅不一,就是砂痕杂乱;而现代金刚砂电笔,砂的位置处于固定状态,留下的痕迹特征是:方向一致、整齐平行,就是砂痕规整。</p> <p>螭龙纹玉环</p><p>东汉</p><p><br></p><p>高古玉,虽然经过数千年的埋藏,但是出土后稍做清理,就会显现出它应有的岁月特征:“净”、“肥”、“熟”、“美”。这里的“净”,特指出土的高古玉不会像现在做旧处理过的仿品一样,看起来脏兮兮的,而是显现出它干净闲适的一面;“肥”和“熟”,主要是体现出了高古玉的熟态,肥而不腻,熟态可掬;“美”,主要是从古人的审美出发,每件高古玉都要符合古人当时的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龙纹鸡心佩</p><p class="ql-block">东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玉鸟玉璧 六朝或中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玩古玉,要知道六朝,给你简要介绍下六朝:</p><p class="ql-block"> 六朝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称。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中国南方得到巨大发展,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p> <p>谷纹玉璧</p><p>六朝</p><p><br></p><p>水银沁玉璧。古人对真伪水银沁的鉴别也有一说,至今仍十分管用。“水银沁真者,黑白分界处明晰如刀截。”实物观察可见,水银沁呈现在白玉上确实黑白分明,如有一道分水岭;但是黑色中并非漆黑一片,而有黄点子跳出;白色处也非雪白,玉色泛青;玉的纹理中有分布较为稀疏的牛毛丝状黑沁。</p> <p> </p><p><br></p><p> 第七篇</p><p> 唐宋元明清</p><p><br></p><p>中古玉器,一般业内达成共识的是指唐宋辽金元时期。在这个时期,玉器不再迎合礼制文化的要求,而更多地满足世俗需求。</p><p>唐代风格热情奔放,宋代则细腻婉约,辽金元玉器在继承唐宋玉器的基础上,新增了鲜明的民族特色。</p><p>唐代玉器材料以和田玉为主。唐代玉器,生产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质量上均是精雕细琢,其品种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新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点。逐渐摆脱了神秘感,向世俗化发展,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特点是以写实为主,富有情趣。大量人物、花鸟形象的玉雕和玉带饰。从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到北宋得到了兴盛的发展,当时形成一门专琢花鸟形玉器的玉作。</p> <p>唐代</p><p>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p><p>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战乱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末大乱严重分裂,经过九年的统一战争唐朝建立。所以史学家常把“隋唐”并称。在这三百多年间中国的封建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p><p>隋朝鼎盛时期北至东北辽宁一带,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东临东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带。唐朝鼎盛时期北至贝加尔湖以北和外兴安岭,西至中亚的咸海,东至库页岛,南至越南北部。</p><p><br></p><p>遗憾!唐代的玉璧极少。本人也没有收藏的唐代玉璧,我们看下上海博物馆的一个唐代玉璧吧!</p><p><br></p><p><br></p> <p>唐代的法律明文规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纯玉。”可见,玉器的地位绝不输于金器。唐人对器物质地的认识,玉第一,其次是金,再次是漆。尽管法律对民间用玉加以严格限制,但人们对玉器的追逐还是趋之若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般而言,唐宋玉器的区别在鉴定上一个鲜明的区别点是刀痕的不同:唐代用刀的特点是深入轻出,入刀的力度很大,一下就能切到合适的深度,而出刀则渐次拖出。在这种用刀力量的变化中,雕件表面的刀锋可见。对这种现象,可以有多种解释,诸如上承汉"八刀” 风格使然等等,重要的是这种具有明确唐代工艺特征的形式,以及表现出的味道;而宋代雕刻技法是轻入轻出,了无刀锋力度可言。与唐代相比,显得很理智,不刚烈,与其归纳为“娴熟”,不如视为一种时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宋代(学通中国历史的人,才能玩好中国的古玉,这是基本功)</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907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定都上京。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北宋中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等危机,为了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127年金军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了全国。</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辽金三个朝代的历史时空同一性,决定了玉器风格的某些一致性。</p><p class="ql-block">玉器种类的一致性。以装饰品为主,礼仪器、日用器和观赏螭设器为辅的种类内容是共同的特点。重视装饰品的内容与形式变化,即传统的几何型璧、环、玦、璜之类已基本消失,代之而兴的是以花朵形、花鸟形为主的造型。</p><p class="ql-block">工艺方法的一致性。工艺手法的共性特征是雕刻简洁,刀法粗放。表现为不甚追求造型或形象的细部刻画,而主要注重整型上的统一,简明、完整。以沉实有力的线条,使形象有精劲、辟透与浑涵一体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的一致性。总体艺术风格是,沉郁浑朴,刚劲使伟。造型精约,而所含意蕴则沉郁深刻。如花鸟形佩,形式为花鸟二体的图案化造型,自然恬和,然内含无限生活气息与对生命的热爱;它们含情欲活,和雅有生机,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爱恋,以及人性的情与理的统一。</p> <p>龙纹玉璧</p><p><br></p><p>唐代 藏于上海博物馆</p><p>唐代在雕刻技艺上吸收当时的雕塑与绘画手法,使用传统的铲地、镂雕与圆雕,大量使用阴刻细线,用阴刻表现细部与绘画线描一样。唐代玉雕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繁密的细线与短阴线表现装饰衣纹、阴阳凹凸面等等。</p><p><br></p><p><br></p> <p class="ql-block">宋代以后仿拟古器之风兴起,于是仿战国、两汉的玉璧也随之出现。宋代玉璧,边沿呈圆形转角,不见锋棱,所仿谷纹稠密模糊,谷纹旋转力度不足,谷尾呈圆脊形,与战国谷纹用细阴线不同。</p><p class="ql-block">蒲纹中的三角棱大小不等,棱角疲软,线槽底内失光,槽沟深而粗,断面呈“U”形,线边宽窄不一。刻有龙螭纹的玉璧,龙螭分叉长尾,叉尾内卷,具有宋代龙螭纹的特征。所用的玉料多为白玉、青玉,也有黄玉及独山玉。</p> <p class="ql-block">谷纹白玉璧 宋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世俗化”成为宋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宋代是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从宋代开始,玉器进入了民间,不再是统治阶级贵族的专属,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商品并参与流通,这标志着中国玉器从此正式进入了“民玉”时代。</p><p class="ql-block">由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世俗化”成为宋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p> <p>如意纹玉璧</p><p>宋代</p><p><br></p><p>收藏应该是拥有,而不单的占有;收藏是对美的发掘,而不是对物的掳掠;能够感受和体味古物深厚历史文化内在美的本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p><p><br></p><p>正经的文物收藏圈子流行一句名言:真品往往是一眼货。实在看不“死”的文物或者保险起见,才利用科技检测手段进行传统实践眼学鉴定结果的印证。由于微观老化痕迹鉴定方法还在实验阶段,在正经的行里还很陌生。一般情况下正经的行里和圈子里都信奉“眼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用科技仪器检测的。</p> <p class="ql-block">龙纹玉璧</p><p class="ql-block">宋代</p> <p>方孔琢字玉璧</p><p>宋代或之前</p><p>文字:小泉直一</p><p>国家之宝,皇室之珍,镇国之玺,都离不开玉,我们国家的"国"字即是四壁成垒的玉石大"国",有玉才可称之为"宝",玉就是国宝,国宝就是玉。</p> <h3>元代玉璧小型居多,圆形不少,供佩带用。多数只在一面雕纹饰,壁形厚重,谷粒稀疏,排列列无规律。璧面雕琢动物的,动物具有元代工艺的风格特征。元代玉雕刀工粗糙,用刀较深,刀锋常有出廓现象,但镂雕也有精美之作。</h3> <p class="ql-block">螭龙出廓玉璧 宋 元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代玉璧蒲纹中的三角棱大小不等,棱角疲软,线槽底内失光,槽沟深而粗,断面呈“U”形,线边宽窄不一。刻有龙螭纹的玉璧,龙螭分叉长尾,叉尾内卷,具有宋代龙螭纹的特征。所用的玉料多为白玉、青玉,也有黄玉及独山玉。</p> <p><br></p><p><br></p><p>明代,清代玉器市场常见到,鉴赏也不难,这里就不做重点介绍了。</p> <p>先天八卦白玉璧</p><p>明代</p><p>欲得美玉,先修自身。若无御玉之德,纵有美玉经手 ,也无缘得之。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美玉择德而居也 。</p><p>从古至今,得古玉者得福报。最早如周武王以夏后氏玉器馈赠宗亲,之后宋、明、清,好古藏古之风盛行,上至君王下至权臣,收藏到古玉无不视若珍宝。</p><p>高古玉的收藏价值:高古玉具有文化、历史和艺术性,收藏高古玉就是收藏财富,每一件高古玉藏品都是收藏爱好者追逐的目标,玉石界备受追捧的奢侈品。</p> <p>螭龙白玉璧</p><p>明代</p><p><br></p><p>明代玉璧实物看,数量比前三代均多,玉质多选用青玉、白玉制作,加工不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面玉璧浅浮雕螭虎纹,一面雕仿战国时代的谷纹、云纹或是卧蚕纹;二是根据古文献记载中的玉璧式样加以仿制,璧的两面均饰有仿战国、汉代的谷纹、云纹或卧蚕纹,然后在璧体的边沿外增加其他装饰。明代开始出现八卦纹饰的玉璧。清代玉璧质料极佳,以白玉、青玉为主,主要是用于玩赏,其中除帝王所用的礼器和玩赏品以外,在民间也流行系璧和仿古璧。</p> <p class="ql-block">吉祥玉璧</p><p class="ql-block">清代</p> <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清代</p> <p> 第七篇</p><p> 关于部分玉璧拍卖行的成交价</p> <p><br></p><p><br></p><p>几大拍卖行对玉璧(有代表性的)拍卖成交价,请您参考欣赏:</p> <p><br></p><p>古玉价值评估一定要从玉器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品质特征、重量、形体、市场规律等方面人手,展现出它的精神内涵、人文特色、珍贵品质、艺术创新的价值所在。因此投资古玉一定要理性和慎重!</p><p><br></p><p>一块古玉的价值怎样评估?玉质成本+工艺成本+年代多久+文化历史等等价值才是这块古玉的价值。</p> <p><br></p><p>中国可谓“玉文化之国”,因为只有中国才欣赏玉,懂得玉文化,西方的老外只欣赏晶体类钻石,这大概缘自东西方民族性格不同,而导致异样的审美情趣。老外性格外向,喜欢直来直去,因而钟爱通明透亮的宝石;华人性格内敛,讲究含蓄蕴藉,总觉钻石灿烂,眩目张扬,且一览无余,缺乏内涵,因此欣赏精光内蕴、含而不露的宝玉。这也便是中国古人常常以玉喻人、以玉比德、以玉状美之缘由。</p> <p>怎样评估一块古玉的价值?这是困惑藏友的又一个大问题。</p><p>我认为正确科学的评估应该是这样的:</p><p>一、近年来,类似作品拍卖行的成交价,这就是这块古玉所在的价值。据我考察了解,近年来,各省市国营文物商店的古玉成交价远远超过拍卖行的价格,但是各省市又有差异,所以以拍卖行的成交价作为参考较为客观。</p><p>二、一线古玩市场的成交价,区别会更大,因人、因地价格有很大的不同,看是谁买,看谁卖,看是在什么地方卖。</p><p>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白质汉代的圆雕玉辟邪,拍卖行的价值过千万,你卖给一个月薪两三千块钱又不懂玉的人,他又想买,他能给你出多少钱?如果你把它卖给一个资产百亿,他又看中了,一心想买,他会给你出过百万,我说对吗?</p> <p>五彩沁玉璧</p><p>汉代</p><p>我们看这块玉璧,拍卖行之所以把这个玉璧写为明代,是因为国家政策不准拍卖高古玉。</p><p>拍卖行的秘密道道更多。</p><p><br></p><p>这件玉璧,我在预拍中上过手,很漂亮!</p> <p>收藏是人生最顶级的修养和趣味!什么是收藏?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以及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行为。收藏,从字面上解释,收:包含收集信息、寻觅藏品、购买藏品三个环节;藏:包括对藏品的保存、养护、学习、研究、鉴赏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八篇</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部分古玉璧的欣赏</p> <p><br></p><p><br></p><p><br></p><p>以下是精选几大博物馆玉璧,供玉友欣赏:</p> <p>论点摘编:史学界关于夏文化观点,1 徐仲舒认为仰韶文化是夏文化。2 范文澜认为龙山文化是夏文化。3 佟柱臣、殷玮璋、田昌五认为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4 邹衡认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5 李伯谦认为中原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6 冯时认为陶寺遗址是夏文化。7 杜在忠认为海岱龙山文化是夏文化。9 张洪波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是夏文化(有文字、史书记载、遗迹、遗物支持)。</p> <p><br></p><p> 著名主持人王刚说过一短话:“天底下还有这等美事吗——每天让你玩着,欣赏着,由于它的存在,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同时,它还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让你发大财。”话虽诱惑一点,但道理的确是这样,道出了许多玩家的收藏初衷。</p> <p>  收藏具有极大的魅力,这是不言而喻的。她是一座永不枯竭而又充满诱惑的宝藏,又是一道布满棘刺和陷阱的深渊。身入其中,无论你如何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会感受知识的贫乏和浅薄;无论你自信眼力如何过人,在浩如烟海、五花八门的历史遗存面前,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的无助;即便你富甲天下,身拥千万,当你投入收藏时,也常常会感到囊中羞涩,捉襟见肘。</p><p><br></p><p> 在收藏圈中,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这里,只有“眼力”是最受尊重的,没有身份、地位高低贵贱之分。</p> <p>  绝大多数的古董店里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膺品、普通藏品,真正的真品、珍品是绝不肯摆设出来任人观赏。</p><p> 这其中既有安保因素,也有藏宝原因。你可以想见,如果店主把镇店之宝在其古董店摆出来任人观赏点评,你想买他会卖吗?就算他可以卖,那价钱你能接受吗?同时,基于社会治安方面原因,就算不怕贼偷,还不怕贼掂记啊?他能安睡吗?所以,你到古董店不要总想着买货,练练眼力还是可以的。</p><p> 如果你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眼力,懂行规,店主可能会拿出他的藏品,给你欣赏一下。</p> <p>  我还是想再说一遍:永远都不要对未见过的古玉加以轻易的否认,也许是我们还没有见过,也许是我们还没有达到那样一个高度和修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九篇</p><p class="ql-block"> 关于高仿的古玉璧存在价值</p> <p>低仿玉璧(拍于市场)</p><p><br></p><p> 处在高端群体的少数收藏家,千万不要将自己的高端藏品给低层、中层次群体过目(有德行,谦虚的人除外),除了自讨没趣还会遭来不必要的讥讽!</p><p> 道不同不足与谋!</p><p> 不同层次的收藏人士最好各玩各的东西,各人在各自的圈层内交流玩耍。享受藏品带来的乐趣。曲高和寡,永远是艺术界和收藏界颠簸不破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十篇</p><p class="ql-block"> 关于对收藏人生的再思考</p> <p>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p><p><br></p><p>钱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p><p><br></p><p>收藏圈也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收藏多了(当然是指真、精、稀),就不是为自己收藏了,而是为社会、为国家收藏。</p><p><br></p><p><br></p><p><br></p> <p>几十年的收藏,十几年的开古玩店(我开店是为了更好的收藏,让自己的藏品进入市场检验),一直以来为古玉痴迷,以玉为伴。时至今日,当不断的有人追捧我为真正的“大藏家",真正的古玉鉴赏高手的时候,我忽然醒悟了!</p><p><br></p><p> 我忽然有点害怕并想隐姓埋名……我有这样的德行,能承载这么多的宝贝吗?(这也是我的昵称用蓄德堂的原因)并且出大名发大财都不是我的初衷。</p><p><br></p><p> 我收藏这么多的古玉宝贝,最终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用?当我老了的时候,这些宝贝它将归宿何方?!</p><p> 是啊,人生是个过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过程,并有不同的感悟,而所有人的人生终极都是:九九归一。</p><p> 任何事物都是如此,收藏也是个过程吧!经历永远比结果重要,收藏也如此!</p><p> 也许真正的智者,在于懂得边走边悟道,在于悟出《易经》的“坤"卦和“谦”卦的大智慧!</p><p> </p><p> </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开始寻求一种收藏的新的境界。我终于感悟到了庄子倡导对“物役"、“物累”的超越,老子“清净、无为、柔弱、不争”以及“抱一、寡欲、自然、玄妙”之要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佛教中《金刚经》,最后一句话常常给我敲响警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切有为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如梦幻泡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如露也如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应作如是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知圣贤的教导,让我将以平淡、自然、本真的心态重新思考收藏,“格物”,洗涤“物欲”对心灵的污垢,抛弃功名利的重枷,才能走入收藏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啊,收藏这唯一承载着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玉,必须要常常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一佛、儒、道的经典,以此来解惑袪疑,否则,你在收藏的路上会常常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不会追求去做什么大收藏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也不会把收藏当做事业来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至于收藏发大财么;见到心仪的古玉,有钱买就行;生活呢,钱够用的就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玩玉的最终归宿,其实是为了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超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喧嚣世界,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安稳身心,寄托灵魂的信物,而一块古玉,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转发,欢迎点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正在整理出书中,不当之处,敬请谅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蓄德堂古玉艺术馆+ 张习军</p><p class="ql-block">13563228181(微信)</p><p class="ql-block">2019.8</p>

玉璧

古玉

玉器

红山

文化

沁色

良渚

西周

包浆

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