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人世代的伙伴——驯鹿

留香

<h1>&nbsp; &nbsp; 驯鹿(学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鄂温克语里叫做“鄂伦”,</span>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身长约200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驯鹿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粗壮挺拔的鹿角仿佛长在驯鹿头上的大树。</h1> <h1>&nbsp; &nbsp; 驯鹿头长而直,嘴粗,唇发达,眼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颈粗短,下垂明显,无鼻镜,鼻孔生长着短绒毛,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掌面宽阔,是鹿类中最大的,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于在雪地和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仔鹿生后10 天左右就开始生长初角茸。</h1> <h1>&nbsp; &nbsp; 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我国大兴安岭的林海中,有一支使鹿部落,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部落——鄂温克族敖鲁古雅人,也称作使鹿鄂温克人。&nbsp;</h1> <h1>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你可知道,驯鹿是圣诞老人的坐骑吗?</span></h1> <h1> 2013年元旦假期,我随中旅专列团曾来到根河,来到了驯鹿居住的地方之一~敖鲁古雅 · 布东霞部落。隆冬时节,驯鹿静静地觅食、散步,不急不躁。</h1> <h1>  2019年7月,我再次到根河,又一次来到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走进鄂温克乡。因为这一次是自由行,能够有较长时间与驯鹿近距离的接触。</h1> <h1>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景区内有政府为鄂温克人改善游牧生活而建的新居,不过空置的较多。</h1> <h1>  使鹿鄂温克人多妮亚部落。</h1> <h1>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此篇中所有照片拍摄于以上三个地方。</span></h1> <h1>&nbsp; &nbsp; &nbsp;如今在中国已经没有野生的驯鹿,主要以人工驯养为主。北方广阔的森林中,再也听不到鄂温克人召唤驯鹿时敲响桦皮桶的声音了。</h1> <h1>&nbsp; &nbsp; 驯鹿性情温顺且耐寒,它们以一种叫“石蕊”的地衣为食,石蕊因此也被称作“驯鹿苔藓”。</h1><h1>&nbsp; &nbsp; 游人可以买一篮石蕊,喂食驯鹿。如果想抚摸驯鹿,它一点不躲闪,非常友好。</h1> <h1>  &nbsp;用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是鄂温克祖祖辈辈起居的地方。撮罗子意为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高且近乎陡直。因为鄂温克人居住在有着中国冷极称号的大兴安岭最北端,在严酷的冬季里,山林里的积雪可厚达一米,高直的撮罗子可以避免被积雪压倒。撮罗子的顶端并不密封,在撮罗子里生火时,烟气可以顺利从顶部排出。</h1> <h1>  &nbsp;这是因驯鹿而搬回鄂温克乡的亚库特多妮娅·布氏族人家。</h1> <h1>  氏族的主人。</h1> <h1>  氏族的女主人。她今天特别开心,因为今天的客人多,买列巴的人也多。列巴是用鹿奶和面粉烤制的面包,很香,非常好吃。</h1> <h1>  主人的小孙女,还不到一岁,正在享用奶奶刚刚做好的列巴。</h1> <h1>  他们的居所。</h1> <h1>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h1> <h1>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这里继续前行,就是鄂温克人的新居。</span></h1> <h1>  政府为鄂温克人移居盖的木刻愣民居。</h1> <h1>  鄂温克艺术品,桦树皮画。</h1> <h1>  因对驯鹿不甚了解,在制作这个美篇前,我网游了有关驯鹿和敖鲁古雅的文章。两次接触敖鲁古雅,使我有了与文章作者一样的认识。<br>  我们现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平衡,大抓环保,全力保护珍稀动植物。驯鹿在我国已属稀有的动物,它的生存环境经多次人为移居已遭到严重破坏。我们不能再找各种理由来缩小驯鹿的生存空间了!为保护驯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难道不应该吗?</h1><h1> 感谢网络作者提供的资料!</h1><h1> 完成于2019年8月12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