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凌井乡高中一班同学小聚照片集锦。

农家人

<h3>2019年8月8日我与凌井店高中一班同学一行七人来到凌井店乡西湾村参加观音庙的观音菩萨开光,这是我们分别近46年后的相聚,我们九点黄寨出发十点来到西湾村吴存锁同学家。</h3> <h3>典型的农家小院,干净的院落种植了月季花、各种蔬菜、玉米和果树。</h3> <h3>安万喜同学。</h3> <h3>郝娥只同学和她的小孫女。</h3> <h3>安万喜、郝娥只同学和存锁、万喜的夫人为远道而来的同学们准备午餐。</h3> <h3>院落主人吴存锁同学。</h3> <h3>吴存锁、黄二梅、吴富栓同学。</h3> <h3>武栓龙、刘永齐、郝娥只同学。-</h3> <h3>冯翠兰、刘润栓、周桂英、许润林同学。</h3> <h3>安万喜同学在和久别重逢的同学们亲切交谈。</h3> <h3>我们再次重逢,我们共同记下这美好的快乐时光。</h3> <p>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己两鬓如霜。</p> <h3>悠悠岁月,历历往事,难以忘却。</h3> <h3>凌井店高一班以店上、方山、汉湖三所学校学生为主外加黄寨来的七位学生构成了一个班,住校的学生以汉湖、方山和黄寨过来的几个学生为主,学生进校初住在店上,后来又搬迁到大寺新校区,谈起学生时代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现在各位同学们的近况,大家感慨万千,,,,,。</h3> <p>下面这位是周桂英同学;</p><p>当时凌井店高一班有7位同学是从黄寨过来的,其中有五位女生,她们是周桂英,郑引娣,兰秀清,智端桥,(还有一位三个月就转学),男生刘永齐和胡海亮,我们这几位黄寨的同学在上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每逢节假日我们要从凌井店回到黄寨,两地相距60里,在当时交通工具很少的年代里,我们为了搭乘从凌井店到黄寨的大卡车,每次引娣,秀清,桂英,瑞桥这几位女生为我和海亮站在前面挡顺风车,一次次,,,,最终我们都能从凌井店乘顺车回到黄寨,她们真诚热心的帮助让我一直心存感激。</p> <h3>难忘的青春岁月,,,,,。</h3> <h3>我们去西湾村观音庙看观音菩萨开光。</h3> <h3>刘润栓和郝娥只同学。</h3> <h3>充满善心,一心信佛的润栓同学向我讲述了对佛家道义的理解。</h3> <h3>五台山远道而来的三位僧人和众多居士在祀拜观音菩萨,虔诚的信徒众多。</h3> <h3>观世音福泽百姓神恩重</h3> <h3>众黎民繁荣昌盛百代兴</h3> <h3>"佛光普照,普渡众生”。</h3> <h3>丰盛的农家土特产。</h3> <h3>同学们为聚会准备了丰盛的午餐。</h3> <h3>班长吴富栓情真意切,为小聚即兴演讲。</h3> <h3>郝娥只的爱人、吴存锁、吴富栓、安万喜同学。</h3> <h3>郝娥只的爱人前来为我们聚会拍照。</h3> <h3>吴存锁、黄二梅、刘润栓、许润林、武栓龙、周桂英、刘永齐、郝娥只、吴富栓、冯翠兰、安万喜合影留念。</h3> <h3>我们又来了吴富栓同学在方山的家,一栋精致的小别墅。</h3> <h3>我们来到了当年的母校凌井店中学校,东凌井高中一班成立于1972年春季,当时县教育局的朱敬原老师调来担任学校的负责人,黄寨七年制学校的刘怀金老师调来担任我们的班主任,教授语文课。黄维民老师是上海人,文革期间从北师大毕业分配在山西省保德县,爱人白景兰老师分配在阳曲县大盂村,最后两人一起调入东凌井店上七年制学校,1972年东凌井乡高中一班成立后,黄老师教授数学课,白景兰老师教授物理和化学课。黄老师是阳曲县当时最好的数学老师之一,"黄老师六岁上学,小学期间连跳两级,15岁考入北师大,是北师大那届新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h3> <h3>班主任刘怀金老师,为了弥补和提高我们班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补充了《齐人有一妻一妾》、《曹刿论战》等许多精彩古文小故事,朱敬原老师为大寺新校区的建设亲自和同学一起劳动,韩金栓老师耐心细致的为我们讲授化学课,管理员安师傅和张师傅伙食上对学生的多方关照,为了弥补我们冬季蔬菜的不足,刘老师,黄老师,段老师等带领我们全班去东山开荒种土豆,我们休息期间翻山跑到寿阳县段王村白鹿寺山的白鹿寺,男生登上了孟楼,班主任刘老师诗兴大发;"骄阳西下登孟楼,,,,,,,“让我做,我一句也不会做,回首往事,犹如昨天,至今难忘。<br></h3> <h3>2012年夏季我专程又一次来到寿阳县段王村白鹿寺山的白鹿寺,寻找自己青春的梦,,,,,。这就是当年我们从里面顺着7~8米的大木川你推我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楼顶的千年古堡。</h3> <h3>为了这个念念不忘的千年古堡,我再次攝影留念,这么大的石头是如何垒上去的?它是谁建的?古堡过去发生咋样的故事和传说?</h3> <h3>1990年夏季我与赵金玉,刘永红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在盂县林场实习采集昆虫标本,赵老师6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森保专业,刘老师89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森保专业。</h3> <p class="ql-block">实习学生为林学25班,他们是我校招的第一批小中专,学生天赋普遍较高,这是全体实习师生在孟县藏山合影留念。</p> <h3>在生产实习期间,我带了两个学生专程回到阳曲县凌井店中学,寻找自己青年时的梦想,学校的这个大门是我们毕业后修建的,,,,。</h3> <h3>这里倒数第二个门就是我们当时的宿舍,靠门这边住着7人,另一面10人,一共住着17个男生,冬天靠生大铁炉取暖,冬天大家轮流值日,生火打扫宿舍卫生。</h3> <h3>现在的阳曲县凌井店乡凌井店中学校。</h3> <h3>走走寻寻、寻寻觅觅,总想找回些失落的记忆和过去的印迹。</h3> <p>恍恍惚惚,走来走去,,,,,。这里有我们的青春梦想,有我们曾经的汗水和欢乐,有我们早起晚归的教室和宿舍,有我们尊敬的老师和职工,,,,,</p> <p>过去的宿舍、教室和食堂己难己寻觅,人常说"物是人非",而我们今日面对是"物非人也非”,回首往事,恍然若梦,大家心里又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p> <h3>我在高中期间有两位同桌,刘润栓同学就是我的一个同桌,我在1970年10月1日从黄寨七年制学校初中毕业后就回乡务农一年半,在文革学动荡的岁月里,我们的初中教材极不规范,知识点少的可怜,又加一年多的广宽天地的再教育,我的初中文化课知识一片空白,1972年3月又以社会青年进入凌井店高一班,是他当年教会了我化学的化合价口诀和元素活动顺序表的背诵,让我的化学课的学习受益匪浅,今日相聚依然还能熟悉背诵,润栓高中毕业回村后曾担任大队革委副主任,后进入省牧校学习,参加工作后担任阳曲万亩草场场长多年,把企业搞的红红火火,现己副处退休。我还有另一个同桌是戎三货同学,一位学习认真,为人朴实农家子弟,据说后来也考入了师范学校从事了教育工作,他们都是从汉湖中学升学上来的。</h3> <h3>武栓龙同学,学习,唱歌、二胡,书法等样样精通,是我们班的全能才子。后进师范学习,与黄二梅同学组成幸福一家,一起从事教育工作,后担任联校校长,镇纪检书记,现己退休,</h3> <h3>班长吴富栓宽己待人,工作认真,办事沉稳,令我难忘,毕业后考入太原师范,参加工作从事税务工作,现己退休。</h3> <p>在文革后期的岁月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活动又陆续得到恢复,在班主任刘老师和黄老师的领导下,我们班第一批发展了我和吴富栓,武栓龙,刘润栓,王德才(后考入师范学校从事了教育工作)五个共青团员,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当时老师研究学生入团一些话,我仍然记在心里,我记得刘老师和黄老师对我们几位入团的新团员讲话的大意是:"这次入团就是要先把你们几个在班上学习好点学生先入了团,希望你们能起个带头作用,把班里的学习风气带的起来,,,,,"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老师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而我70年初中毕业在农村一年半的劳动中,在接受再教育的岁月里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农民的艰辛和劳苦,认识学习的重要和高中学习机会的珍贵,当时能成为第一批在班里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员,我心里激动了好长,好长时间,,,,,,今日四个老团员再次相聚,别有一番思绪上心头。</p> <h3>我工作期间的学校有一位北师大数学系毕业的王老师,我问他大学期间是否知道一位叫黄维民的学生,他说他是58年考入师大,师大数学系有一位著名孙教授每周出一道数学难题让同学解,他曾解了两道难题成为他们班的数学大王,有一位低年级学生黄维民经常解出了这些数学难题,是他们数学系的"王中王”。(黄老师大概是62年进入北师大的)。</h3> <h3>在这里完成二年的高中学习和生活,黄维民老师、刘怀金老师、白景兰老师、朱敬原老师、韩金栓等老师为我们的知识的积累付出辛勤的汗水,对我们一生的发展受益匪浅,真诚谢谢各位尊敬的老师,没有那二年学习就没有我们后期成长,我们幸运的是在这所母校完成了二年的高中学习与生活,遗憾的是我们毕业后这所学校就再未招高中生,,,,,我们成了母校唯一的一届高中班。</h3> <p>在刘润栓同学的引领下我们一行从凌井店返回途中前往阳曲县大盂村,我满怀希望想见见我的好友胡海亮同学,在上学期间,每到周未只有我俩在空旷的宿舍里聊到很晚,海亮同学为人忠厚,善解人意,让我难忘,后期我俩又一同转学到阳中高六班,又住同一宿舍直到毕业,在校期间最意义的一事就是73年学校在山上种了土豆后,我和海亮在大寺新校区的也开了一片荒地种上了土豆,到了夏季我俩把快要成熟土豆拿到厨房煮的吃,心里格外高兴,那味道真美,还有一次想回家,挡了多次车,就是没车可坐,我俩徒步从东凌井走回黄寨,那是我最远的一次远行,学校在毕业后我们又曾数次交往,,,,,,这次去了己人去楼空近三年,让我极为伤感,唉,,,,,,"人世间除了生死,那一件不是闲事。</p> <h3>下午我们来到北塔地新村戎爱平同学家。</h3> <h3>爱平毕业后回乡,后考入师范学校,和许润林同学组成幸福一家,一起从事教育工作,现己退休。</h3> <h3>爱平同学性格依旧,爽朗热情,思维敏捷,记忆力好,对当年黄老师教的数学和感激之情念念不忘,也代表同学们的共同心声。</h3> <h3>我在农大上学期间,有一天在报栏的光明日报上看到黄维民老师的一个报道,全文大意是"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己近结束,其中涌现出不少好学生,其中河北省丰润县车轴山中学的黄维民老师以优异成绩被北师大数学系录取,其研究生成绩是均分是91.5份",看了那个报道,知道尊敬的黄老师上了北师大研究生,而且成绩特优!黄老师治学严谨,诲人不卷,为人师表,好多学生在恢复高考复習时,对黄老师讲的数学记忆犹新,,,,,,。</h3> <h3>本次短暂聚会就要结束了,我们共同走访了润栓,栓龙,桂英同学现在黄寨的新家,家家布置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真心为同学们的幸福生活点赞,祝各位老同学家庭和睦,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岁月匆匆,许多事可能忘记,但凌井店高一班老师和学生让我卷恋,让我们彼此思念,,,,,,虽然生活给了我们许多无情苦痛和折磨,但是我们依然是感到幸福更多。</h3><h3><br></h3> <h3>附关于白鹿寺的传说:</h3><h3>白鹿寺山位于山西省寿阳县段王村,307国道北侧。距太原市区35公里,沿太原东山旅游线路40分钟直达。白鹿寺山因有白鹿寺而得名。相传一位大将军,为民请愿,带兵争战至此,人困马乏,找不到水源焦急万分!突然天降神鹿,以蹄刨石,瞬间一眼清泉涌动而出。遂解全军劳顿之苦。将军功成回到此处,建白鹿寺庙,以敬谢神鹿相助之恩。至今,一汪清泉甘甜如昔。相传此泉消灾延寿,四方游客纷纷至此,一饮为快。<br></h3><h3>我们在1973年来到白鹿寺时周围庙宇大都毁坏,只有那一口离地不到10厘米泉水让人难忘。</h3> <h3>关于"孟楼“千年古堡的传说:</h3><h3>白鹿寺旁有一座千年古堡,堡身为三层,相传为远古时期轩辕蚩尤大战遗存,古堡顶上有一棵斜出的松树,状如伞盖。全堡石砌而成,经历千载,依旧矗立,似乎用她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对白鹿寺不尽的衷肠。另传,当地有两条大蟒蛇在此修行,经千年修炼,吸日月精华,焕化成龙。且在不远处的山谷中,有一处风水宝地。每逢干旱之年,总有形似龙身的白云飘来此地,不久便有雨水降落缓解旱情。村民把这种神奇的现象叫“白龙探水”。从古至今,当地村民若有苦难,先礼拜后饮泉,无不遂愿。为了祭奠其功绩,修庙立碑号白龙大王,黑龙大王。历史上有名的“白鹿刨泉”,“白龙探水”等民间传说皆起源于此。</h3><h3>1973年的来登古堡时,外观与现在无差别,只是现在入口处加门了。</h3> <h3>附:当年只有平房没有楼房的阳曲县凌井店中学,1990年5月留念。</h3> <p>2020年6月17日我从山阴县外出回到黄寨与刘润栓同学一起去看望刘怀金老师和师母,刘老师今年78岁,,,,,此次相聚圆了我多年的一个心愿,这是高中离校后的第一次相聚,我真诚感谢刘老师当年对我的关爱和教侮。</p> <h3>附:凌井店高一班通讯录。</h3>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29日我又和几位朋友前去凌井店中学,就是这一天,我碰见了凌井店中学的校长和几位老师正收拾自己东西,今天凌井店中学正式撒销了,学校的老师归县教育集团了,同行的朋友为我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凌井店中学己结束他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我们开车行至阳曲县中学,这时我们初中上学的的地方,但己大门封闭,一切成为历史。</p>

同学

老师

凌井店

我们

黄寨

学生

白鹿

阳曲县

刘老师

郝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