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花期,静待花开—2019学年新教师暑期培训之结尾篇

Marsha

<h3></h3><h3>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br>我知道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傻傻的云朵和彩虹来愉悦他。 <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一泰戈尔《孩子的世界》<br>&nbsp; &nbsp; &nbsp;今日,沁爽阵阵,吹散了夏日里的炙热,也似乎宣告着为期5天的新教师培训已接近尾声。实操技能,干货鸡汤,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备受鼓舞的我们更加坚定了最初的选择。<br>&nbsp; &nbsp; &nbsp;今天是岗前培训最后一天,我们早早地踏入教育局的大门,进入这熟悉的知识殿堂。陈韩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尊重差异,推进融合—全力办好区域特殊教育”的讲座。</h3><h3>&nbsp;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h3><h3></h3> <h3><br><b>从“心”出发,尊重差异,推进融合</b><br>&nbsp; &nbsp; &nbsp; 为了推进融合教育,让公平惠及每一个学生,义乌市实施了四个模块,包括随班就读、卫星班教学和资源教室等。<br><br></h3> &nbsp; &nbsp; &nbsp; 项目主旨在于将特殊儿童纳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并让他们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为随班就读儿童提供专业的支持服务,而且也能让孩子生活在融合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普通教育,还能为普通学校增添一份包容与关怀。<br>  另外,政府还搭建融合教育平台,如大型融合活动,特殊学生才艺展示活动等,积极营造融合的大环境。<br><br><br> “融合教育”,就是让所有学生,不管其残疾与否、不论种族,都能够在普通班级内接受适合的教育,这个理念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公平地享有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让“特殊”变“普通”。<br><b>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教教师:静候花开的种花人</b><br> 有这么一批人,她们为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们奉献了青春;有这么一批人,她们的身上闪耀着奉献的光芒;有这么一批人,从她们的脸上能感受到春风般温暖;有这么一批人,她们愿意默默付出,立志将特殊儿童培养成身残志坚的劳动者。她们,就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她们用爱保护着娇嫩的小花苗,静候花开!<br>&nbsp; &nbsp; &nbsp; 除了陈韩俊老师外,在义乌,还有着许许多多和陈老师一样大爱无疆的特教工作者,他们用特殊的爱去灌溉这一群特殊的孩子。<br>&nbsp; &nbsp; &nbsp; 在后宅街道银尔路,有一家特殊的超市,这是一家为帮助智障儿童而开的爱心超市——‘爱·足迹’,里面当收银员的都是渴望独立自主、融入社会的智障儿童……<br><br><br> &nbsp; &nbsp; &nbsp; 据特教工作者周晓丽介绍,超市收银员可以让这些孩子与社会上的人员接触,使她们从中感受到不同的人情世故,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br><br> <h3>&nbsp; &nbsp; &nbsp; 这群特殊教育工作者们,他们似一群勇者,披巾斩棘领孩子们走出荆棘地,进入迦南美地。他们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世界,彼此依靠,相濡以沫。特殊教育工作者们的每一份爱,每个足迹,都为这个特殊的群体,撑起希望和未来……<br><br></h3><h3><b>结语</b><br>&nbsp; &nbsp; &nbsp; 一位特教专家曾说:“残疾孩子的残疾不是他们的缺陷,残疾是他们的特质。” 残疾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爱,需要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对学生负责。“不得敷衍塞责”、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用我们的大爱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没教过“特殊”学生的教师,其从教经历不够精彩。让我们尊重差异,支持个需,推进融合教育,成就普特双赢。<br><br><b>学员有话说</b><br>陆文丽:对特殊教育需要支持是社会、是党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勇于担当,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所做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h3><h3>陈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初心不难,难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永葆赤子之心。陈韩俊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对待这些特殊群体,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呵护与支持,给予他们希望和力量。成为一道光照亮他们黯淡无光的世界,帮他们重新打开通往五彩世界的大门。希望我们也可以成为学生的一道微光。<br></h3><h3><br></h3><h3>楼丹: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而残疾学生们则是折了翼的天使。身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难免会在班上遇到这类学生。他们或调皮捣蛋,不听管教;或安静发呆,与世隔绝。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特教教师,我们能做的应该是不歧视,不忽视,尽量用自己的爱去浇灌她们,耐心引导,去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br><br>王秀丽:爱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每一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天使,都值得用真心来对待。人性纷繁,人们习惯用群体来区分异类,排斥异己,特殊教育是社会的痛点。陈老师却成了特殊教育中的一滴水,用日日夜夜去滋润特殊孩子的敏感世界,在他看来,“特殊”是不需要改变的,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特殊教育并非歧视教育,所谓融合也许就是让“他们”不再是“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我们”。<br><br>马君勤:特殊儿童似乎是被我们社会边缘化的群体,特殊教育也是公共教育中的薄弱板块,而庆幸的是我们社会中涌现出了一批像陈韩俊老师这样的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唤醒、滋润这群特殊的“天使”,与他们共“生长”。但是特殊教育光靠一个人或一群人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起我们所有教师和全社会的“高度知觉”,只有这样,天使们才会飞得更高更远。<br></h3><h3><br></h3>

特殊

特殊教育

融合

我们

学生

他们

教育

孩子

特教

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