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珙县(珙泉镇)地处四川省南部边缘,山明水秀,物产富饶。宋元时为下罗计治所,明清时为珙县县城。新中国成立后,珙泉镇为中共珙县县委和珙县人民政府驻地,至2001年12月,珙泉镇是珙县县城。</h3> <h3>老珙县一角:</h3> <h3>南城街:南起横石梁,北至老十字口,全长830米,括西起南门口,东至祥风洞的祥风路。</h3> <h3>老十字口:</h3> <h3>原国营胜利旅馆(照片左侧房)中间为三层楼,左右两边为二层楼:</h3> <h3>(原)珙县粮食局办公楼:</h3> <h3>(原)珙泉粮站:</h3> <h3>祥风路:</h3> <h3>灯光球场(室外):1976年7月,建成有3000座位(水泥)看台的灯光球场,占地5.9市亩。</h3> <h3>室内篮球场:1980年初,根据宜宾地区在县业余体校设立重点女篮班训练的需要,修建了700平方米室内篮球场,侧面筑水泥台阶,可容观众600余人。</h3> <h3>南门口:</h3> <h3>横石梁(瀑布):</h3> <h3>横石梁(瀑布)视屏:</h3> <h3>(原)国营珙县水泥厂(简称县水泥厂),1959年与地方国营珙县机制砖瓦厂合并,厂名仍用地方国营珙县水泥厂,但以生产砖瓦为主。</h3> <h3>凤凰路(通往珙县火车站):</h3> <h3>珙县火车站旧址(当地人习惯叫凤天火车站):</h3> <h3>珙县火车站售票厅:</h3> <h3>1983年附城公社凤天大队办(凤凰旅馆)于珙县火车站:</h3> <h3>西河街:东起老十字口,西至西门外河坝,全长170米,杨坎上及河坝小巷划归此街。</h3> <h3>杨坎上(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为立新巷):</h3> <h3>河坝小巷(西门口):</h3> <h3>官沱大桥:</h3> <h3>远眺官沱大桥:</h3> <h3>胜利街:南起老十字口,北接新建街(包括东征街)全长340米。</h3> <h3>照片左侧街道为东门口:</h3> <h3>东门口至珙湖公园小巷:</h3> <h3>照片右侧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珙县影剧院,原址为珙县电影院,后迁到荷花路。</h3><div><br></div> <h3>上世纪八十年代拍的珙县供销社机关大门:照片左侧的瓦房是珙县电影公司;右侧楼房是珙县税务局。</h3> <h3>新华街:南接胜利街,经人民大桥北至汽车站三叉路口(括“过路滩”,南起百货公司仓库北至人民大桥,全长696米)。</h3> <h3>照片左侧一楼一底房为原珙县日杂公司办公楼;旁边的楼房为原珙县新华书店大楼。</h3> <h3>照片右侧新世纪服装超市(珙县店)为原珙县百货公司大楼。</h3> <h3>民国时期,曾名为“新店子”的川南民居建筑已所剩无几。</h3> <h3>过路滩:</h3> <h3>人民大桥:</h3> <h3>位于城北过路滩,跨洛浦河。1955年2月3日开工,同年7月1日,建成石墩木面桥,命名“珙县人民大桥”。1959年8月,改造成长82米,宽6米,4孔净跨54.9米,负荷汽车15吨,拖挂80吨的永久性公路桥。</h3><div><br></div> <h3>1986年,将原石拱桥改造加宽为12米的桥面(两边各3米为人行道),大梁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在原桥两侧挑出人行道,桥上装饰灯具和绿化带,给县城北大门增添了异彩。此桥三次修建,共用资金8万元。</h3> <h3>远眺人民大桥:</h3> <h3>烈士陵园:</h3> <h3>位于城北人民大桥上侧(1955年12月建成):</h3> <h3>新建街:西接胜利街总工会,东到山脚下。南起医药公司经县医院至教师进修校。北起医药公司,南至荷花池,名“荷花路”,全长590米。</h3> <h3>照片街道正对面的是原珙县人民医院;左侧面的楼房是原珙县日杂公司;右侧面的楼房是原珙县五金公司:</h3><div><br></div> <h3>麒麟桥:</h3> <h3>远眺麒麟桥:</h3> <h3>荷花路:</h3> <h3>珙湖公园(当地人习惯叫荷花池):</h3> <h3>按原《珙县志》载,荷花池原称为珙湖,故名珙湖公园,是人们游览钓鱼休闲的场所。1985年始建,1986年建成,1991年最后完成围墙。珙湖水面为16.5亩,内建有六角亭、园亭、水榭、假山、荷花仙女雕塑、曲桥、轩廊等仿古建筑。</h3> <h3>照片右侧轩廊背后的小山头是德行山(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为立新山)</h3> <h3>交通路(北起汽车站,南至协州酒厂,全长200米):</h3> <h3>照片左侧前方三楼一底的楼房为原国营人民旅馆:</h3> <h3>环城路(当地人习惯叫环城马路):</h3> <h3>蜀南温泉(当地人习惯叫温潭井):</h3> <h3>坐落在珙泉镇洛浦河西岸,建筑古朴典雅,亭台楼阁,层叠错落,流光溢彩。温泉始现于民国七年(1919年),筑池于民国22年(1934年),俗称“温泉池”、“温潭井”。</h3> <h3>1987年列入蜀南风景区的风景点之一,批准为省、地级风景名胜,得名“蜀南温泉”。同年,在省、地、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拨款改建,于1987年5月动工,1988年11月建成。</h3> <h3>麟凤桥(为人行桥):</h3> <h3>是县城北跨洛浦河架设的石拱桥(“蜀南温泉”景点的配套设施),也是宜宾地区第一座旅游风景桥,桥净跨52米,高10.5米,宽3.5米。桥上两端有面积27平方米的仿古凉亭各1个,桥上石梯52级,上26步,下26步。</h3> <h3>工农兵大桥:</h3> <h3>是珙县城南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长64米,宽6.4米,横跨洛浦河,于1972年2月建成。</h3> <h3>洛浦河畔(宜珙铁路风光):</h3> <h3>卷子榜火车站:</h3> <h3>卷子榜火车站售票厅:</h3> <h3>轿顶山隧道:全长3376.42米,为全川少有。</h3> <h3>珙石:亦称为墨玉,因产自珙县(独有的地方特产)而得名。其色泽黑而明亮,质纯而细润,用手触摸顿有冰凉之感,是一种贮量不多的稀有玉石。该石是制砚、制印和雕刻工艺品的绝佳材料,深受人们喜爱。2007年3月珙石雕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