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土耳其之伊斯坦布尔

求是gaodm

<h3><b>  结束了摩洛哥的旅程后,从卡萨布兰卡机场飞往伊斯坦布尔,开始土耳其的行程。伊斯坦布尔和卡萨布兰卡一样,也是三进三出。</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伊斯坦布尔</b></h1><h3><b> 伊斯坦布尔地跨欧亚两大洲,</b><b>拥有2600多年历史,是一本充满传奇的史书。它历经了波斯人、雅典人、斯巴达人的统治,经历了十字军东征的洗劫,经历了突厥人的占领和统治,它从一座基督教的圣城变身为伊斯兰世界的伟大城市。</b></h3><h3><b> 公元前660年希腊人在这里建城,以首领拜占庭的名字命名该城;公元330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将首都迁至这里并进行重建,称其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君士坦丁堡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首都。在长达一千年的历史中,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全世界最华丽与最富有的都市;1453年突厥人奥斯曼苏丹征服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从此,伊斯兰教代替了基督教,苏丹成了统治者。奥斯曼帝国瓦解后,这座曾经是地球上最文明发达的城市也日渐式微。1923年土耳其将首都从伊斯坦布尔迁至安卡拉。</b></h3> <h3><b> 波斯普鲁斯海峡将伊斯坦布尔市分成三大区域(如图)。位于欧洲的部分由金角湾分为老城和新城,以及位于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亚城)。这座城市不仅在地理上横跨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交汇点的生动见证。</b></h3><h3><b> 在伊斯坦布尔,我们先后游览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托普卡普老皇宫、大巴扎等,几乎没离开老城区。老城区就是“苏丹艾哈迈德”区。也难怪,“伊斯坦布尔古城” 是联合国评定的世界遗产。</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艾哈迈德竞技场(赛马场)</b></h1><h3><b> 古罗马人于公元198年建造了竞技场,在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伊斯坦布尔之后,被扩建为一座庞大的赛马场,可以容纳8万多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竞技场,也是古罗马帝国政治、军事的中心。</b></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lt;strong style="text-align: center;"&gt;团里的北京大妈与广场上活泼可爱的土耳其女孩儿</strong></p></font></h3> <h3><b>  艾哈德竞技场竖立着两座方尖碑,一座是埃及方尖碑,另一座是罗马方尖碑。</b></h3> <h3><b>  埃及方尖碑公元前1600年建造,高18.74米,四面刻有象形文字。原竖立在古埃及卢克索的神庙,法老特摩斯三世所建。390年罗马狄奥多西一世大帝将其运到君士坦丁堡。</b></h3><h3><b> &nbsp;&nbsp;&nbsp;&nbsp;狄奥西一世是罗马史上第一个完全站在基督教立场上的皇帝。392年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从而结束了基督教徒们几百年来艰苦的“地下活动”。</b></h3><h3><b> &nbsp;&nbsp;&nbsp;&nbsp;方尖碑铭文的大意是古埃及要统治与征服世界。狄奥西一世千里迢迢将方尖碑运到土耳其,是想借这件神器来实现他永远统治土耳其的愿望。 </b></h3> <h3><b>  罗马方尖碑叫君士坦丁碑,是十世纪君士坦丁七世,为颂扬其祖父的功绩而修复。柱体外的镀金青铜浮雕,也被十字军掠了去,只剩光秃秃的石柱。</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铜蛇柱</b></h1><h3><b> 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的祭坛,顶端原有3只蛇头托着一个金碗,被君士坦丁大帝运来此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金碗被掠了去,蛇头在17世纪时被破坏。</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德国喷泉</b></h1><h3><b> 由德国于1900年建造,以纪念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于1898年到此访问。</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艾哈迈德竞技场上的一景~靓女骑警</strong></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蓝色清真寺 </b></h1><h3><b>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于17世纪初,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b></h3><h3><b> 从中央广场的喷泉池看过去,清真寺恰好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相反位置,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阿拉伯风格圆顶建筑。30多座圆顶层层升高,向直径达41米的中央圆顶聚拢。寺内墙壁全部使用蓝、白两色的伊兹尼克磁砖作为装饰,上面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故又被称为蓝色清真寺。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数百块地毯和众多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是该寺的重要看点。</b></h3><h3><b> 蓝色清真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建有六座宣礼塔。在此之前只有伊斯兰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有六根宣礼塔。年少轻狂的奥斯曼帝国皇帝建造的这座清真寺,竟然僣越了麦加大清真寺,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艾哈迈德一世又不愿意拆去其中的任何一根破坏这座建筑的完美性,于是出资将麦加的大清真寺宣礼塔加到第七根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方平息了因建筑而引起的风波。 </b></h3> <h3><b>  清真寺建筑结构严谨,未使用一根铁钉,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 。蓝色清真寺原顶周围有六根细长而高耸的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有六座宣礼塔的清真寺。在此之前只有伊斯兰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有六根宣礼塔。年少轻狂的奥斯曼帝国皇帝建造的这座清真寺,竟然僣越了麦加大清真寺,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艾哈迈德一世又不愿意拆去其中的任何一根破坏这座建筑的完美性,于是出资将麦加的大清真寺宣礼塔加到第七根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方平息了因建筑而引起的风波。</b></h3> <h3><strong>  </strong><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楷体; font-size: 32pt; font-weight: bold; language: zh-CN; mso-ascii-font-family: 楷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楷体; mso-bidi-font-family: +mn-cs; mso-color-index: 1; mso-font-kerning: 12.0pt;"><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span>清真寺免费开放。着装要求有领有袖,裤子或裙子要过膝,女士还要将头发包起来。入口有工作人员会给着装不合要求的人一个大的披巾,包起来就行。</span></h3> <h3><b>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b><b>寺内墙壁全部使用蓝、白两色的伊兹尼克磁砖作为装饰,上面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故又被称为蓝色清真寺。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数百块地毯和众多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是该寺的重要看点。</b><br></h3><h3><b> 从清真寺内仰望一个个巨大的圆形穹顶,阳光透过260扇小窗户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金蓝交灿,令人震撼。 </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形形色色的虔诚祈祷者</b></h1> <h3><font color="#010101"><strong><br></strong></font><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strong>圣索非亚大教堂</strong></font></h1></h3> <b>  圣索非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是一座举世瞩目的博物馆,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建成前,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b><h3><b>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知慧之神索菲亚在325年建造,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征服了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并修建了四座宣礼塔,墙壁上珍贵的壁画也被灰泥覆盖上。</b></h3><h3><b> 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该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义。1923年土耳其独立后不久,又将清真寺改作博物馆。</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教堂西入口</b></h1> <h3><b> 教堂的前厅中共有9个门通往教堂的中央大厅,其中中间的大门称为“帝王之门”,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从这里进入,其左右两侧各有4个门,最左右两侧的大门是给普通百姓走的,中间2个大门是给贵族大臣走的。</b></h3> <h3><b>  中央大厅内部的地板由多色大理石铺成,墙面上也是彩色大理石镶嵌的图案。教堂里大大小小的隔窗和低垂的吊灯维持着大殿中的光线,而精美的吊灯为大厅带来了温馨的气氛,加上高大的穹顶,让人有种敬畏的感觉。穹顶保留着拜占庭式的壁画,色彩十分丰富。</b></h3> <h3><b>  教堂的圣坛顶上有着一副圣母子像,俯视着下方。在圣坛左右两侧均有直径约10米的大圆盘,挂着六块黑底阿拉伯金字的大圆盘,大圆盘上写着是人名,左侧是“阿拉”,右侧是“穆罕默德”。</b></h3> <h3><b>  一边是伊斯兰教的圆盘图腾,以及苏丹专属的祈祷空间,一边是基督教的图腾《圣母子》,它同时候属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两大宗教的元素在同一个空间下和平共存,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这里完成了共和。</b></h3> <h3><b> 从大厅旁长廊尽头的螺旋通道可上二楼。被无数人脚印磨得蹭亮的石板路印记着伊斯坦布尔作数千年的沧桑。</b></h3> <h3><b>  二楼有达官贵人和女士们做礼拜的地方。回廊墙壁上有很多描绘基督教故事的壁画。部分已被涂抹。</b></h3> <h3><b>  从二楼俯瞰整个大厅。</b></h3> <h3><b>  中央大厅达5000多平方米,圆顶直径33米,高55米。穹隆底部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能形成幻影。</b></h3> <h3><strong>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strong><strong>1453年5月28日到29日这两天的经历极具故事性和戏剧性变化。当拜占庭皇帝知道敌方将要发动总攻,在28号夜晚率领王公贵族、各宗教人士、守城将士,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做了基督教历史上在该教堂最后一次弥撒。而29号,</strong><strong>穆罕默德二世于攻陷入君士坦丁堡,在圣索菲亚教堂主持了征服者的聚礼,宣布圣索菲亚教堂从此改为穆斯林的清真寺。君士坦丁堡改称伊斯坦布尔。历时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至此寿终正寝。这在当时震撼了整个欧洲和基督教社会,从而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strong></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教堂出口</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罗马城墙</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托普卡帕宫</b></h1><p class="ql-block"> <b> 托普卡帕宫是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于1459年开始下令兴建,这位名留青史的帝王选择了这块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左侧的高地,可将壮阔的马尔马拉海和金角湾尽收眼中。从1465年至1853年,托普卡帕宫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被当地人称作老皇宫。奥斯曼帝国灭亡后,托普卡帕宫于1924年在政府政令下变成帝国时代的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皇族生活的过往及令人称奇的珍宝。</b></p><p class="ql-block"><b> 托普卡帕宫由四个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筑物组成,可俯瞰博斯普托普卡帕宫鲁斯海峡,冬暖夏凉,昔日有大约四千人居住。皇宫里有大量的屋宇和厅堂,但现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开放给公众。</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托普卡帕宫景区入口</b></h1><h3><b> 入口两侧还站有持枪的大兵。这原本是宫殿最初的大门,当时只有苏丹能够进出,被称为皇帝之门。</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庭院</b></h1> <h3><b>  送迎门是一座左右各有八角形塔的城门。进去就是第二庭院。</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第二庭院</b></h1> <h3><b>  第二庭院右侧一排房间以前曾是御膳房,现在展示着苏丹收藏的精美陶瓷器,有1万多件中国瓷器,其中有40余件珍贵的元青花,堪称无价之宝。</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庭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马尔马拉海</b></h1> <h3><b>  远处是横跨波斯普鲁斯海峡的第一欧亚大桥。</b></h3> <h3><b>  对岸是伊斯坦布尔亚洲区。</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第四庭院</b></h1> <div><br></div><h3><b> 金角湾,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从马尔马拉海伸入欧洲大陆,长约7公里。曾是伊斯坦布尔港口的主要部分。现港口设施主要部分扩展至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对岸是伊斯坦布尔的新城区。</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伊斯坦布尔独立广场</b></h1> <h3><b>  独立广场的</b><b>雕塑像是纪念1919年至1920年土耳奇独立战争胜利的。</b></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 margin-left: 0in; unicode-bidi: embed; direction: ltr; -ms-word-break: normal; language: zh-CN; mso-line-break-override: none; punctuation-wrap: hanging;"><b>  在伊斯坦布尔,清真寺和宣礼塔多得是,随处可见。</b></h3> <h3><b>  独立大街是一条步行街,被称为伊斯坦布尔的“香榭大道”。长约3公里的步行街,两侧有伊斯坦布尔著名的建筑,包括各色教堂、外国领事。街上商铺林立,人群络绎不绝;缓慢行驶的老式有轨电车,不时发出“叮叮当当”的铃声;各式各样的音乐表演者尽情显示才华,悠扬的琴声和激情的歌声在大街迴荡。</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b></h1> <h3><b>  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集市之一,建造于1461年,采取全封闭式的设计,占地30万平方米。室内大约有65条街道,4400多家商店,每天接待的客人大约在25万人次以上。大巴扎的中央大街富丽堂皇,像棋盘一样分支出去的小街上颇具土耳其特色。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从世界各地运来的香料食品,到土耳其本地生产的挂毯珠宝,应有尽有,让人应接不暇,要想转完这家巨大的“百货公司”,没一天的时间还真是不能尽赏其美。需要提醒的是,逛的时候一定当心各种引诱和陷阱。</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伊斯坦布尔街景</b></h1>